作者丨守一
來源丨聲道
網傳了好幾天,《晴雅集》終於還是下線了。
下線具體原因未知,對郭敬明本人來說,堪稱損失慘重。之前有業內人士分析,電影要票房過10億才能回本,而《晴雅集》下線前的票房停留在4.5億。
很多人會覺得解氣。郭敬明身上的槽點實在是太多,抄襲而不公開道歉只是其一,他作品以及言行一貫呈現出來的價值觀,也讓很多人不爽。
不過,在電影遭下線之後,反而有不少人是替他喊冤的,甚至包括他的激烈批評者。
在善良的人們看來,他抄襲不認錯,是道德瑕疵,譴責抵制都沒問題,但如果因此殃及電影,似乎有些傷及無辜。
畢竟,電影是個集體作品,工業鏈上無數人付出辛勞,如此付之一炬,也是挺遺憾。
當然也有人說,在郭敬明旗下工作的為此受損也並不無辜。因為一個有道德瑕疵的人,長期能混得開,就是因為有唯利是圖的縱容和追捧。如果多一些職業自律的人,郭敬明就沒有底氣長期不道歉。
這種說法也不是全無道理。所以要界定清楚利益追隨者的責任,顯然是複雜的。但無論覺得冤屈與否,如今也只能承受這個代價。
想想也是挺諷刺的。這些年來,郭敬明得益於行業沒有健全的遊戲規則,靠抄襲起家做大,在一片灰色地帶如魚得水,而如今的下線終結,同樣是死於混沌。
可算是興於特殊環境,衰於特殊環境。就他個人命運而言,是沒資格喊冤的。
理性的人會說,我們反對一個人憑著抄襲出人頭地,同樣反對沒有透明公開的理由就要了一個電影的命。因為今天下線了郭敬明,明天有可能下線別人。
理想的狀態,是讓電影接受市場的裁判。如果越來越多人厭棄這個電影,或者哪怕是反感導演而抵制電影,都是可接受的路徑。權力的越俎代庖,難免會讓人覺得名不正言不順。
郭敬明早前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他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喜歡」。
不能說這句話全無道理。一個人也好,一個電影也罷,如果沒有諸如抄襲這樣的硬傷,就不能輕易剝奪其存在的權利。
就像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電影,我看了十幾分鐘都想吐,可也得尊重那些甘之如飴的人。寬容這些我們眼中的「垃圾作品」,才有充足的理由來保護我們眼中的佳作。
可現實的弔詭之處在於,這些「垃圾作品」被保護的很好的時候,有些佳作也難以得到更好的存活機會。
這也是我很難同情郭敬明電影被下線的原因。
雖然我知道,支持理由不明的下線,可能埋下更多的隱患,可就算讓郭敬明的小時代繼續下去,行業也未見得就更好,遊戲規則也未見得更清晰。
說白了,無論支持與否,郭敬明的命運都不是我等喜歡還是討厭所能決定的。理性或者非理性的討論,多數都是沒啥意義的浪花,隨著時代的潮水方向,徒勞地翻湧兩下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