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今天正式閉幕,還有哪些科技界代表委員們的聲音值得關注?
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建議對研究生畢業生進行分級評價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表示,當前我國研究生學位認定的相關制度尚不健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其中較為突出的有:考評方式異化,「唯論文」傾向嚴重;認定標準「寬嚴不齊」,培養質量難保一致;缺乏細化的劃分標準,畢業生質量「良莠不分」;認定程序不健全,極易導致「法律糾紛」。
「英國一直使用等級制對研究生畢業生進行分級評價,同樣的碩士文憑會依據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不同,頒發不同等級的碩士學位。大部分分為通過、優和卓越3個等級。」
他建議,儘快出臺研究生畢業生等級劃分細則及評價辦法。對研究生畢業生進行等級評定,明確是幾等學位,使國內的研究生畢業評價更加公平全面,為畢業學生以及企業提供更加合理的選擇參考。
中國青年報
中科院院士趙宇亮:設立聚焦科技創新鏈的國家研發機構
「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缺乏,很多人就覺得是中國科學家不行,抱怨他們只會發文章,這是認知偏差。」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趙宇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指出。
趙宇亮表示,科技創新分為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科學發現是科技創新鏈1~3級基礎研究的事情。科學家是做學術的,這是創新的基礎,科學家的責任是科學發現,包括提出新問題、設計新實驗、探索新現象、發現新規律、揭示新原理、建立新方法、提出新理論。而技術或產品創新屬於科技創新鏈4~6級的事情,需要工程師和科學家合作完成。科技創新鏈7~9級是產品和商品,是企業和產業的事情。
趙宇亮說:「美歐日大企業的工程師跟科研院所和高校科學家們合作研發指數在6~14之間,中國企業僅有0~2.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正是中國科技創新鏈4~6級的缺失。
趙宇亮表示,目前中國企業還沒有能力從科學原理出發去研發新技術、新產品,還沒有能力把科學發現的新原理和新技術迅速應用到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中,去搶佔世界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
因此,趙宇亮建議,中國應該以新型舉國科技體制為牽引,儘快設立聚焦科技創新鏈4~6級的成建制國家研發機構,高質量高強度地把科學家們的基礎科學發現,高速度地轉移轉化成最終市場歡迎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中國科學報記者高雅麗)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孟洛明:論文和專利代表不了創新驅動發展成效
「'十三五'以來,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年均增長10%以上,與此對應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年均增長卻只有1%左右。可見,大量科研創新成果並沒有轉化成為發展成效。」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孟洛明在無黨派界別協商會的發言中說道。
「創新不是最終目的,發展才是。」 孟洛明解釋說,「經費增長是科技進步和提高創新能力的投入指標,不是產出指標。而論文和專利數量只是科技的產出指標,不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指標。」
「2019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為59.5%,德國、英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在本世紀初已達到80%左右。而且,與科研投入的增長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的年均增長為1%左右。」孟洛明表示。
「這也意味著科研經費的大幅增加,並沒有同等程度地轉化成經濟發展的成效。」
今年,孟洛明撰寫了《關於在「十四五」規劃中優化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指標的提案》。他認為,光有衡量創新驅動發展的定量指標還不夠,還要把這類指標納入考核體系中。
「在目前的體制下,績效評價指標是地方發展的『指揮棒』。只有制定、落實了適合創新驅動發展成效的政績考核指標,才能真正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提高到應有的水平。」
除此以外,他也強調,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成效的關鍵還是釋放和激發科技人員的內生動力。因此,必須出臺精準的政策,「一方面,對從事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的科技人員要用不同的激勵政策,另一方面要讓優秀人員、一般人員等各類人員各得其所」。(中國科學報記者胡珉琦)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李健:增加專科、設置四級學位
「我國目前的學位層級分為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三層,沒有設置專科層級的學位,帶來高等職業教育無合適學位標準可依,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李健如是說。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職教育招生規模已經佔到整個普通本專科招生數的一半以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類型之一,與普通高等教育(學術導向教育)並行,是職業教育的高級層次形式。
但高職教育專門的學位制度卻一直未能建立起來。數百萬的專科生只有在專科院校學習的經歷而沒有獲得任何學位,這不太符合我國日益發展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嚴重阻礙了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和體系建設。
據他介紹,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地區實行的是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體系,但也有部分國家和地區實行的是四級學位。比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實行的副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亞美尼亞等國家實行的學士—碩士—副博士—博士學位制。
為此,他建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在目前三級學位的基礎上,增加一級適合專科層次的學位,設置四級學位。(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
編輯 | 袁小華
排版 | 華 園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