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患者提問,醫生呀,聽說一管血可以查很多指標,為什麼一次要抽那麼多管的血,這樣天天抽血,不會貧血吧!
一管血確實可以檢測多項指標,現在的檢測技術很先進,只需要一管血液,可以查好幾十個指標。例如抽血查生化全套,只需要一管血,可以查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幾十個指標。
但是,抽血查生化的血液,不能用來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腫瘤指標、B肝或者愛滋病等指標,這些項目,需要另外來抽血,採用不同的採血管,裡面添加的抗凝劑或者其他製劑是不一樣的。
而且,不同指標需要不同化學試劑反應檢測,對所用的血液標本都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全血、血清、還有需要血漿的。因此需要抽多管血來檢測。
所以,很多指標不能用同一管血,需要採用不同的採血管,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護士給你抽血的時候,會有很多種,不同顏色的管子,管子的「帽子」是不同顏色的。
為了區分採血管的用途,國際上採用不同顏色的管帽來標記,例如:
紅色帽子:這種採血管裡面是不含任何添加劑的,主要用於生化和免疫學的檢查,如肝腎功能,風溼的檢查。
黃色帽子:採血管裡面含有促凝劑,可以加速凝血,適用於急診系列化驗及一些需要血清的標本,如腫瘤標誌物的檢查。
綠色帽子:肝素抗凝劑管,臨床常用於血流變、血氣分析。
紫色帽子:EDTA抗凝管,臨床常用於血常規、血型鑑定、交叉配血、糖化血紅蛋白等血液學檢查。
黑色帽子:枸鹽酸納血沉管,於血沉的檢查。
所以,儘管抽一管血可以查很多項目,但是這些項目是同一類別的,例如查血型和血常規,可以用一管血。而不同類型的抽血化驗,需要採用不同的採血管,送去不同的檢驗部門,用不同的機器來進行化驗,例如血常規、生化和電解質、凝血功能、B肝五項、腫瘤指標、甲狀腺功能等等,每一種檢查,都需要一管血。
抽這麼多血,會不會導致貧血?
每採一管血需要2至5ml,如果一次抽10管血,最多也就50ml。我們身體裡面的血液大概佔體重的7%至8%,一個60公斤的人,體內至少有4200ml的血液,一次抽50ml,不會導致貧血。
大家也知道,我們去獻血的時候,一次性可以獻血400ml,不會對身體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一次性抽血幾十毫升,對身體的影響不大,不會導致貧血。
我們體內的紅細胞,本來就在不斷地死亡和更新,紅細胞的壽命只有120天,我們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造血,抽掉一點血,身體會迅速的補充。只要不是天天抽血幾十毫升,對身體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為什麼需要每天抽血?
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決定是否需要重複抽血,如果病情有變化,病情危重,需要實時監測一些血液的指標,有些危重的病人,不僅是天天抽血,而且有可能一天抽好幾次的血液。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例如一個外科手術後的患者,如果懷疑有出血,我們需要實時監測血紅蛋白的變化,如果持續有出血,血紅蛋白會持續的下降,我們需要及時的抽血複查血常規,給與藥物止血、補液等對陣治療,必要時再次手術。
我們堅決反對不必要的檢查,但是,為了病情的需要,該抽血複查的就應該複查,不該查的,堅決不要抽血複查。
總而言之,不同的抽血項目,需要採用不同的抽血管,醫生需要根據病情的需要,決定是否需要抽血化驗,一次性採血幾毫升,不會導致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