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小言
看留言,最近又有家長說劇荒呀,希望我們繼續推薦一些高質量的娛樂節目給孩子。
之前曾經給大家介紹過《畢達哥拉斯裝置》和《像烏鴉一樣思考》、《啊!設計》這三檔節目,都是日本NHK教育頻道出品的高質量思維訓練節目。(點擊藍字可查看相關文章,獲取觀看連結)
很多家長給孩子看過之後,都反饋孩子非常喜歡,並且自己動手嘗試了一些節目中的動手實驗,非常有收穫。
正巧上面兩個節目的設計原案佐藤雅彥,又出了一個新節目——《テキシコー(TEXICO)》,依然充滿了人腦洞大開,引領大家進行頭腦風暴的好點子。
所以,今天繼續把這檔新節目介紹給大家。
這檔節目的日語含義就是「.的思考」,同樣是面向孩子的教育節目,主要針對小學高年級與初中生,期望能在不使用電腦的情況下,就能培養孩子程序性思考方式。
一共10集,每集10分鐘,9月末剛剛放送完最終話,正好可以整理到一起,讓大家收藏起來。
(*拉至文章末尾獲取《テキシコ》觀看渠道)
為什麼要訓練「程序性思維」呢?
現代社會的競爭,已經不是基礎知識的競爭,機械重複式勞動正在一點點消失,逐漸被越來越高級的機器所取代。
如果只會機械重複地去做事情,在未來的社會上,一定會落後。在學習裡,也是這個道理。
舉例來說,很多孩刷題都是漫無目的,想要以量取勝的家長認為,如果隔壁學霸刷了100道,那就讓自己的孩子刷101道。
但沒有思考和總結的刷題只是原地踏步。學霸刷100道題,可能在刷到95道的時候,就總結出了做題規律,發現了自己的知識漏洞,最後5道是用來鞏固和完善的。
這樣的思考能力和重複工作結合起來,孩子才能不斷進步,在未來成為一個編程的人,而不是做一個人型零件。
那麼,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做事學習的時候,避免在原地踏步,每一步都有收穫呢?答案,就在「程序性思維」裡。
接下來,我們就從節目中看看,「程序性思維」具體是如何幫助人們優化思考的吧。
節目的開頭,點出了「程序性思維」的本質,包含五個要素,分別是——分解,組合,概括,抽象,模擬。
節目的每一集都會通過各種好玩的小裝置和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來闡述其中的兩到三個要素。
模擬——在腦海中過一遍流程
模擬就是在腦海中想像一遍事物發生的流程。
這是一個電車、軌道和卡尺的組合。
如果開動電車,走到卡尺處,電車會受阻,車輪與軌道之間的摩擦力會推動軌道向後移動。這是這個程序會帶來的現象。
那麼,如果把軌道換成圓形,並在軌道旁邊固定上一個三角形的立體積木,再次開動列車,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展示完發生變化的道具後,節目組會留出幾秒空白時間,引導孩子在腦海中模擬該裝置的運行軌跡。
最後再揭曉答案:要開始動起來了喔,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電車撞上卡尺——軌道與三角運動起來——三角打開大門——電車運動起來——撞上卡尺——軌道與三角運動起來——三角打開大門.一個簡易的「永動機」出現了!
這一模塊,引導孩子們在做事情之前,要學會先在腦海中進行模擬。在完成數學和物理、以及科學研究時,最常用到的就是做出假設,進行模擬。
在觀看這個裝置活動的時候,孩子們可能很難一下子就想到三角塊的作用,這就需要用到「程序性思考」的其他幾個步驟。
分解——分解之後再思考
當一個事物的整體讓我們很難理解的時候,就試試把它分解之後再看看吧。
為了說明分解的力量,節目組在片中解碼了一個魔術。
先擋住魔術師的視線,然後將骰子隨意摞成一摞,放在旋轉的檯面上,魔術師每次都能很快地指出露在外面的所有點數之和。
看起來像是魔法,但實際上,拆開來看,就會變成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
把骰子分開來看,我們會注意到,每個骰子相對兩面的點數之和都是7,摞起來之後,每個骰子漏在外面都有4個面,那麼一個骰子的面數之和就是14。
而最上面一個骰子,比其他骰子多了個頂面點數,所以,所有骰子露在外面的點數之和就是「骰子數*14+頂面點數」。
抽象——把重要的東西抽出來考慮
本節目前幾集的開頭,都重複一隻紙質小章魚歡快扭動的畫面,要弄清楚這隻小章魚的運動原理,最關鍵的就是找出讓它運動的最重要部分。
如果是看過《畢達哥拉斯裝置》的朋友,可能第一反應會想到定格動畫,但仔細觀察,卻發現它的流暢程度遠超定格動畫。
那麼,或許會有人想到,這小章魚的腳下,黏著磁鐵吧。不過,一個人只有兩雙手,要操縱6隻腳,似乎非常困難.
再仔細觀察,會發現這隻章魚腿部的活動,都是三隻腳保持同步運動。
最後鏡頭翻轉到桌面之下,原來這隻章魚的移動的確用到了磁鐵,但是,是兩塊黏著磁鐵的三角板來操縱,讓人恍然大悟的玩法!
在觀察整體運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被章魚的身姿和腿部分散了注意力,當把最重要的部分——腳上幾塊磁鐵提取出來,就會很容易發現真相了。
概括——發現規律
很多看似複雜神奇的事物,只要仔細觀察,找到它的規律所在,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例如,像下面這樣簡單的邏輯小魔術,找到了道具的規律,就會發現魔術師的魔法也很簡單。
首先,魔術師讓參與者將一張紙平均分成9份。
然後,魔術師會「隨機」挑一張紙,讓參與者在上面寫上1-9其中一個數字,魔術師會轉過身去。
參與者先寫上了8,然後將剩餘數字填滿其他紙片,並且全部翻轉過去,打亂順序。
這樣一來,即使參與者自己也分不清寫數字8的紙片散落在哪裡了。
完成後,魔術師轉過身來「感應」一番,就找出了那張數字8,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仔細觀察——一張紙分成9份,除了最中間的一份之外,其他紙片的共同點就是都存在沒有撕痕的邊。魔術師假裝隨意,其實選定了一張與眾不同的紙片給參與者。
組合——對流程的排列組合進行思考
這個節目中,有一個很萌的小動畫環節。
主要表現的是,做一件事情需要分解幾個步驟,但不一樣的排列組合對效率有很大的影響。這個環節叫做——分步小兵。
第一集中,小兵和主管一起演示了,要清理掉「橫折」形狀的垃圾,可以分為三步。
然而,主管嫌棄效率太低,小兵們思考之後,改變了清理順序,就只需要兩步,就做好了。
有時,效率就在順序變換之間。
除了上面這些精巧的設計環節,節目中用來演示的很多場景,就是生活中真實的場景,能夠讓孩子看到了解到,原來只要「程序性思考」問題,很多生活中的困惑都會得出答案。
例如,為什麼感光路燈的感應器要裝在路燈背面?在頭腦中過一遍感應器的工作流程就會得出答案。
如果放在正面,感光路燈到了晚上就會不斷閃爍,而不能常亮。
郵差小哥工作很辛苦,常常要在一個地區內不停穿梭,但只要他事先規劃一下送信的先後順序,就能做到不走回頭路了。
學會這個節目的思考方式,從距離我們最近的事情看,也很有幫助:
首先,它會讓孩子們的生活變得高效起來——
其次,對孩子做題、思考解題思路也非常有幫助——
小貼士:
由於這部資源沒有進行英文配音,原片是日語中字的形式。適合有一定識字量,能跟上字幕水平的小孩,6歲以上孩子就可以觀看。
孩子們平時的作業比較多,時間也很緊張,大家可先收藏,等到周末或節假日的時候,作為優質娛樂節目給孩子放鬆~
(掃描下方二維碼,跳轉觀看;或將連結複製到瀏覽器中,粘貼並前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T4y1u7VJ?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