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王峰 實習生 熊珂
沈昌文資料圖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2021年1月10日,國內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90歲。
沈昌文生於1931年,上海人,曾長期擔任知名文化雜誌《讀書》的主編,《讀書》曾是中國讀書類雜誌的範例,延續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夢想。他曾擔任三聯書店恢復獨立建制後首任總經理,其間曾出版西方經典著作《寬容》《情愛論》《第三次浪潮》以及蔡志忠漫畫、金庸著作,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在沈昌文時代的《讀書》雜誌和三聯書店是無數閱讀愛好者的精神家園,很多年輕的出版人都要尊稱他為「沈公」。
1月10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通過河南省內的圖書出版人得知,沈昌文為中原的閱讀文化和鄭州三聯書店的建立和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沈昌文資料圖
在鄭州辦三聯書店是沈昌文從業史上的突破
據媒體以往報導,上世紀80年代,薛正強通過《文匯報》創始人之一徐鑄成,見到了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的沈昌文,三聯書店批准在鄭州設立分銷店。
作為鄭州三聯書店的創始人,薛正強回憶,鄭州首家三聯書店開業時間是1990年4月25日,三聯書店的傳統是前店後廠,前面是賣書的,後面有自己的出版社和印刷廠,不過這30多年來,鄭州三聯書店一直沒有涉足印刷出版業務。
2017年3月,沈昌文在《我曾經侍弄過一家書店》一書的序言中寫道,「說起創辦三聯書店鄭州分銷店,是我出版從業史上的一個突破。那年頭,我接手重新開張三聯書店,心裡又高興又惶恐。幸虧有好多老前輩相助,讓我把三聯書店逐步興辦、發展起來。」
鄭州小小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編輯馬國興是《我曾經侍弄過一家書店》的作者,他曾經也是鄭州三聯書店的員工,談到自己和三聯書店、沈昌文的淵源,馬國興感慨地說:「1996年我到鄭州三聯書店工作,和現在的愛人在三聯相識相知相愛,送這個意義上來講,沈公是我們間接上的『紅娘』。」
馬國興介紹,鄭州三聯書店成立後,為中原學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閱讀渠道,因為書店當時還負責郵購,「我加盟三聯時,那時還有海外讀者郵購三聯的書,實際上鄭州三聯書店的服務對象已經不限於中原學人了,而是服務海內外的讀者。」
薛正強告訴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2020年4月25日是鄭州三聯書店成立30周年的日子,沈昌文原本計劃來鄭州參加慶典,但由於疫情因素未能成行,「沈公後來說,等到明年(2021)吧!咱們找個時間聚聚,慶祝一下。」薛正強不無遺憾地說。
2017年,沈昌文來鄭州參加「紙年輪」講堂活動 供圖:薛正強
「鄭州越秀學術講座」一度成為文化現象
1994年,薛正強和沈昌文聯合創辦了「鄭州越秀學術講座」,16年間,該講座一共做了160場,多位名人來鄭州講學,和中原讀者共同討論閱讀的樂趣,當時成為國內著名的文化現象,《光明日報》曾撰文稱這是「耐人尋味的越秀文化現象」。
回想起鄭州越秀學術講座,薛正強介紹,此事的促進是個機緣巧合,先是自己有這個想法,和沈昌文提了建議後,他欣然同意,「沈公馬上給丁聰先生打電話,說『我這裡中午有紅燒肉,你來吃』,因為丁聰特別喜歡吃紅燒肉,來之後沈公對丁先生說,您找個機會去河南一趟,那裡有個餐館請你。」就這樣,丁聰就成了鄭州越秀學術講座第一人。
沈昌文資料圖 供圖:薛正強
在沈昌文的自述中是這麼寫的,「正強兄提出利用越秀酒家這方寶地,搞個鄭州越秀學術講座……就先同也是「好食」的丁聰老人家商量,並把他請到鄭州去考察。丁老了解後大為讚賞此舉,我有了他這個靠山和擋箭牌,更壯了膽,於是立即著手準備第一次講演。那時,臺灣的陳鼓應教授正好住在北京,我同他時相過從,於是就邀他赴鄭州作第一講……」
薛正強回憶,沈昌文為這個講座傾注了很多心血,有一次他母親身體欠佳,沈昌文原本應該在家照顧母親,但他還是陪著一個學者來鄭州了,結果就在開講座期間,沈昌文的母親故去了。
一個多月前,薛正強還在沈昌文的家中拜訪了他,當時他正在籌備自傳《知道》,「沈公對我說,在鄭州搞學術講座這一段得放進去,讓我把材料都準備好!」薛正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