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鄭州三聯書店創始人:「書商」薛正強創業30年

2021-03-01 第九大街

再過兩天,鄭州三聯書店將迎來30周歲生日。

其創始人、66歲的薛正強回憶往事,30年前,這是國內開設時間最早的民營書店。 

薛正強的鄭州三聯書店,巔峰期門店數量達到了150家。而今,只剩下了2家獨立店和幾家超市櫃檯。 

河南商報記者獨家對話薛正強,品味老牌「書商」創業30年後的講述。

01

你當稱我為一個商人,或者書商

「你當稱我為一個商人,或者書商。」35歲創立鄭州三聯書店,而今已經66歲的薛正強堅持不肯稱自己是個文化人,甚至對記者說「你不要把開書店看成一個多麼偉大的或者有情懷的事情,其實它就是一門生意,一門營生。」

 

說這話的時候,就在花園路紅旗路的松針蔡記。坐在木質板凳上的薛正強,在講述到興奮處會雙手在胸前比劃。

 

在去年11月,三聯書店應蔡記之約在蔡記飯店裡開設了獨立書店,蔡記拿出了大堂大約60平方的位置,聯合開設了「店中店」。

 

蔡記和三聯書店一樣,都是鄭州的老品牌。蔡記在近年推出了新名稱:松針蔡記。

 

三聯書店雖然沒有更名,卻在門頭上懸掛了嵩山書局的牌匾,成為了嵩山論壇旗下的書店。

 

到底是三聯書店,還是嵩山書局?讀者怎麼能分清?

 

對於這樣的疑惑,薛正強不以為意:老讀者都知道這是同一家。

 

02

打破「文化路上沒文化」的歷史

鄭州三聯書店見證了30年來鄭州書店文化起伏興衰。草蛇灰線,伏脈千裡。

 

上世紀80年代,愛看國內外名家名著的薛正強通過《文匯報》創始人之一的徐鑄成先生,一番聯繫後,見到了時任三聯書店出版社總經理的沈昌文先生。

 

最終,三聯書店出版社批准在鄭州設立一個分支機構,當時屬於集體所有制,但由薛正強個人投資,負責書店在鄭州的發展。

 

首店開業時間是1990年4月25日,薛正強雖然對當日的情景記憶已經模糊,可對這個日期記憶深刻。

 

當日,位於農業路與文化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三聯書店開業了,書店在一處平房之中,面積60平方,引入了三聯、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經典文化學術讀物3000餘種。

 

將書店設立在此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彼時文化路上高校眾多,工大、輕工業學院、財經學院、農大、河南警察學校以及省社科院等一批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在此匯集。

 

「當時大家都說文化路上沒文化。」薛正強說,三聯書店開設後,曾被有的學者評價為「文化路上有了文化」。

 

三聯書店的出現,打破了當時出版社不開書店的現象,以此為參照,在隨後的時間裡,這種形式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

 

為何選擇三聯?面對著這樣的問題,薛正強幾乎不假思索。據他講述,除了當時不允許私人開設書店的歷史因素外,還有三聯在當時學術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三聯歷史上曾經有過開書店的歷史,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是進步書店。後來在政策上,出版社、印刷、書店分立,三聯出版了大量的海外學術文化名著,其出版的書籍引領了前沿思想。」薛正強說。

03

輝煌時店面鋪設至10多個省、市

就在前幾日,在朋友圈中被大家轉發的「不想說再見」的城市之光書店的創始人張小開,就是鄭州三聯書店首店的第一任店長,再後來張小開成為了鄭州三聯書店的總經理,直到15年前,張小開創立城市之光書店。

 

文脈相傳,如同螢火。和商業相染後,左右徘徊,尋找光芒四射之時。

 

在2012年前後,已經進入鄭州20餘年時間,三聯書店的「輝煌」達到了頂峰,擁有獨立店面20餘家,連鎖超市店在全國鋪設到120家,跨1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尤其是現在在商場中盛行的書店形式,三聯早已進行探索。百貨大樓店、人民路丹尼斯店、紫荊山商場店、花園商廈店、北京華聯店、凱德廣場店(現商場已更名印象匯)、太康路支店、二七店(現在的新華書城旁)等,三聯書店迅速攻入了各大商場。

 

尤其是在開設二七店的時候,薛正強和團隊還嘗試過引入咖啡、文創和茶飲。

 

「沒人喝。」薛正強說,我們做的事是從先驅到先烈,您看我們現在的書店比較拘謹,只有書,不做其它的。

 

在這之間,農業路首店三易其址,先從西北角搬到了東南角(2000年),隨後又搬到了金國商廈的四樓(2004年),店面1000平方,書籍、雜誌琳琅滿目,一些難以尋覓的學術性書籍都可以在此找到,圖書陳列品類豐富度和知名度,在彼時大學生心中一度超越了高校圖書館。

 

直到2018年,因為無法承擔高昂租金,薛正強決定撤店。自此,那個陪伴了一代鄭州人和入鄭大學生群體記憶的地標性書店落下帷幕。

04

第一個吃商場文化「螃蟹」的人

對於進入商場並沒有獲得豐厚利潤的嘗試,薛正強認為這和書籍明碼標價銷售因素有關。

 

在國內,在商場裡、在路邊攤,書的價格都一樣,除非是盜版。但是國外不這樣,書籍放到不同的場所,價格不同。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假如一本書定價印著30元,按照6折的進價計算,即使按定價銷售,毛利也才是12元。

 

「書是最不好銷售,或者說最不好經營的商品。」薛正強說,是商品就要往人流多的地方才能賣出去,這也是為何要開商場店的原因。但賣一天書能賣多少錢?

 

最終,在商場追逐坪效的過程中,三聯書店的位置一再「向上」。比如在人民路丹尼斯時,幾乎一年「上」一個臺階,從2樓搬到3樓,再搬到4樓、5樓、6樓,直到撤了出去……

 

讓薛正強感到還可以支撐下去的是超市店。所謂超市店,就是在超市兒童文化區域裡陳列的書籍,以學術讀物和兒童閱讀類等書籍為主。120家連鎖超市店成為了維持獨立店的主要營收源。

 

採訪交流時提到目前正在鄭州某商場內大火的一網紅書店,把一些網絡小說作為主推書籍陳列出來。薛正強說,當人們讀完這類書籍之後並未獲得思路的開闊、智慧的充盈,反而是在一頓感情喧囂之後不知收穫了什麼。

 

「書店裡擺放的書都是空盒子。」薛正強補充說,這哪裡叫書店呢,書店不該賣書嗎?

 

但薛正強並不對這一類書店否定,只是在說起三聯書店和他們的區別時,他將三聯書店歸入為「小眾書店」的類別:以學術性、文化類書籍為主。在他的書店裡,可以找到已經不再重印的名人大家書籍。

 

「也許多年以後,來這裡可以找到那些市場上早已找不到的書籍。」薛正強和來購書的書友們聊天時說,一些書籍不再重印,有些名人大家的書籍不再出版,我這裡會陳列或者存放著,說不定再過幾年,我這裡的藏書就變成一個「舊書店」了。

 

說這話的時候,薛正強提高了聲調。這,或許也是他的驕傲所在。

05

老牌書店何以逢春

而今,三聯書店只剩下幾家超市書店和兩家獨立書店,商場店早已全部撤離。

 

4月22日,是鄭州三聯書店總店試營業的日子。這之前,總店是農業路店。現在,總店搬到了經開區的報國大廈內。採用的和在老蔡記同樣的模式:聯合經營。

 

這種辦法的好處是減輕了書店的房租壓力。同時,薛正強自己也通過在其它行業兼職的辦法,補貼獨立店的支出。

 

薛正強並非不願意拓店,但一方面因為三聯書店在2000年改制時就已經是民營書店,在政策和資金上都不如國營書店有優勢,另一方面他不願意隨意放開加盟、獲得資金支持。

 

曾經有人找他談過加盟的問題,他要求對方不能售賣「雜七雜八」的書籍,壞了「三聯書店」30年留下來的名聲,對方對加盟也不了了之。

 

就在前幾日的一次會上,薛正強見到了張小開。張小開和他聊起來受到疫情影響書店難以為繼準備賣熟食支撐店面的問題,薛正強就給小開說,支持他這樣跨界經營,只要能幫助書店活下去的辦法都是好辦法。

 

鄭州三聯書店會不會像其它大眾書店一樣,加入咖啡文創等內容,再進商場?

 

「不去了,幹傷心了。」薛正強說,撤一家就是傷心一次,傷心的事情也不願意記清楚。

 

目前,鄭州市區存有的民營老牌書店已經所剩無幾,三聯書店有兩家門店,且全為新店。對於拓店,薛正強已經感到力不從心,且資金受阻。

 

那些陪伴了一兩代人的學術、文化類書店正在鄭州市場沉寂。

 

老牌書店如何能夠逢春?還是必須迎合大眾型書店和複合型業態,或者迎合資本才可撥開雲霧?在文化復興繁榮的大浪潮下,誰來關注、推動民營學術類書店的進一步發展?曾經試水、並經歷過一番折騰的「薛正強們」也不知道。

 

他只是向記者描述:「我這個書店很拘謹。」

 

他所說的拘謹,是指除了書籍陳列,再無其他。而且,也沒有多餘的地方引入其它業態,甚至幾把凳子,一處沙發。

 

鄭州三聯書店發展簡史

1989年10月,三聯書店在鄭州設立分銷店,恢復「前店後坊」的傳統出版發行模式。

1990年4月開業後,國內讀者紛紛訂閱圖書,服務郵寄的讀者達到2萬餘人次。

 

1994年,鄭州三聯書店在鄭州越秀酒店開設書店,開啟餐廳內開書店先河。並陸續合作舉辦越秀學術講座160期,費孝通、胡繩、吳敬璉、王蒙、餘秋雨、賈平凹、莫言等200餘位學者、作家、藝術家前來進行公益講座。

 

隨後,在中原首開「商店裡的書店」,也就是百貨大樓店,並將這一業態布滿鄭州各大商場。同時,在此期間三聯書店在大潤發、丹尼斯量販等九大超市以專櫃形式,開設了120餘家專櫃(超市店),跨越10多個省市。

 

2018年10月,鄭州三聯書店首店農業路店關閉。

2019年11月,農業路店遷移到花園路松針蔡記店內,形成店中店。

 

2020年4月23日,鄭州三聯書店暨嵩山書局報國大廈店試運營。

本文為河南商報原創,著作權歸河南商報所有。

未經河南商報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河南商報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出版人沈昌文去世,他和三聯書店為河南讀者帶來了什麼?
    1月10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通過河南省內的圖書出版人得知,沈昌文為中原的閱讀文化和鄭州三聯書店的建立和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沈昌文資料圖  在鄭州辦三聯書店是沈昌文從業史上的突破  據媒體以往報導,上世紀80年代,薛正強通過《文匯報》創始人之一徐鑄成,見到了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的沈昌文,三聯書店批准在鄭州設立分銷店。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難道24小時書店,只是聽上去很美?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放棄24小時營業  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
  • 上海首家三聯書店實體店入駐青浦朱家角
    在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經理陳逸凌看來,遊客來到朱家角古鎮,大部分習慣了買特產扎肉,但除了扎肉之外,是否還可以增加一點書香呢?  上海三聯書店的一樓,是圖書和文創產品的空間。陳逸凌說,三聯以出版社資源為依託,擁有出版人對圖書選品獨特的理解。此外,也期望以文創產品區域為平臺,將創意轉化為文化衍生品,讓書店成為「萬眾創業」的創意空間。
  • ——三聯書店與樊登攜手舉辦出版社直播專場
    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快手首席薦書官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這是樊登直播首度走進書店。在兩個半小時的直播中,樊登向讀者推介、解讀了三聯書店出版的二十餘種圖書,觀看人數超過70萬人,在線人數峰值近萬人,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消費領域產業鏈受到衝擊,圖書行業也不例外。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稱號;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對,是《三聯生活周刊》的那個「三聯」。"三聯"兩個字代表著中國知識先鋒,是中國讀書人心裡的一座豐碑。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三聯書店在上海玩兒了一次「設計快閃」
    這是上海三聯書店在2016上海書展期間搭建的一個臨時的書店。有媒體稱這家臨時的書店為「快閃」書店。
  • 專訪三聯韜奮書店海澱分店
    幾天前,有同學私信小推,能否寫篇介紹新開三聯韜奮書店的文章,就在昨晚,小推冒雨來到了位於清華同方科技大廈D座1層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幸採訪到了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的王副總經理,下面是王經理就一些大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了詳細的解答: A:王經理您好
  • 蔡志忠的稿費成了三聯書店的員工宿舍
    1948年2月2日,蔡志忠出生於臺灣彰化縣花壇鄉三家村,在他出生前,家裡夭折了四位哥哥、二位姐姐。他的父親擅長寫字,在老家赫赫有名,他多少遺傳了一些父親的文化藝術基因。他4歲半立志以畫畫為生,15歲初中都沒畢業,隻身從他的老家彰化來到臺北,開始連環漫畫創作。那一年,是1963年。結果沒想到當時臺灣當局自1966年5月1日開始審查漫畫,打壓漫畫,導致所有的漫畫出版社停業。
  • 三聯韜奮書店2021年第4周銷售排行榜
    三聯韜奮書店(ID:slbook1996)當城市進入午夜  書店就是燈火▲  Snow Landscape
  • 三聯書店2014年度十本好書
    12月23日-30日,三聯書店在網上發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度讀者選書」活動。
  • 開在酒吧林立的三裡屯的新三聯書店,為何將「不打烊」堅持到底?
    24小時書店的模式並非三聯首創,早在2005年,位於北京五道口的民營書店「光合作用」就曾實行過全天不打烊的營業模式,但到2011年,該書店因經營困難而關門。有媒體評論認為,這種探索以失敗告終,與出版業不景氣的大形勢相關。直到2014年,三聯韜奮書店利用24小時模式轉型,才引發了大眾對「不打烊」書店的關注。可是,「不打烊」並未成為扭轉所有實體書店不景氣局面的致勝法寶。
  • 範用先生逝世十周年:他如何成了三聯書店的靈魂人物?
    他1938年進入讀書生活出版社工作,自此與三聯書店結緣。在三聯人看來,範用是「三聯的靈魂人物」。他對書的理解、他的編輯理念至今依然影響著三聯、影響著中國讀書人與出版人。在範用七十多年的出版生涯中,策劃出版了許多影響中國文化界的書刊。他與當代幾乎所有重要的文化人都有很深的交往,如夏衍、巴金、冰心、葉聖陶、趙家璧、吳祖光、汪曾祺、黃裳等。因為書,他們成為朋友。
  • 上海三聯、言幾又、時見鹿進軍三鎮 武漢書店在「生死」中迭代新生
    大學畢業3年多,他依然保持著逛書店的習慣,「在書店裡找個位置坐下來,跟著一本書進入另一個世界,就能忘記加班和業績,像是回到了校園裡的日子」。但近半年來,他喜歡的書店一家接一家地關了。5月22日,文華書城漢街店停止對外營業,自2011年9月30日開業以來,這座佔據了4層樓的大型書店,被認為是漢街商圈的文化擔當。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掛出了「閉店回饋」的海報。
  • 三聯韜奮書店2021年第6周銷售排行榜
    三聯韜奮書店(ID:slbook1996)當城市進入午夜  書店就是燈火▲  Snow Landscape
  • 上海三聯書店新書在徐匯這家影院舉行首發秀
    8月14日,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新書《海錯圖愛情筆記》在SFC上影影城港匯永華店舉行首發秀,對於現場觀眾來說,這場特殊的音樂舞蹈是新書的「讀後感」,也是電影《大魚海棠》的「開場白」。把新書發布放在影院,是兩家文化企業聯手的跨界嘗試,開啟了書和影院融合的新的可能。樂、舞、書、影四位一體,這場別致的新書首發秀為何會放在影院空間?「我們一拍即合。」
  • 三聯24小時書店開分店
    清華同方廣場西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東鄰北京語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鄰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鄰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城市學院、中國科學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作珍看到了充滿希望的日子,「幾十萬的學生都是24小時書店的讀者。」  據了解,分店租金為每平方米8元,儘管清華同方廣場管理方已降低了租金,但這與三聯韜奮書店方面預期的每平方米五六元,還是有一定距離。
  • 讀書分享會】寫寫詩,畫畫圖,聊聊愛(上海香港三聯書店+獻上多重文藝福利+送50元圖書券可直接買書!)
    ,當天可以直接在滬港三聯書店購書抵扣,非常合算哦,圖書券有效期為當天使用!)1996年出生;3.大學畢業;4.屬於文學青年或偽文藝青年(最近半年看過書也可以的在一片梧桐樹葉掩映的淮海中路624號,有一家書店就在這裡。上海香港三聯書店成立於1990年4月,由上海圖書有限公司,上海三聯書店有限公司,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是國內第一家滬港合資的書店。
  • 上海出版·每月書單 |上海三聯書店2020年12月書單
    》 [英]阿德裡安·吉爾伯特 著 上海三聯書店  88.00元  978-7-5426-7139-4《品味歲月的年輪》 王海波 著 上海三聯書店  58.00元  978-7-5426-7146-2《因為有光:電影文本研究》 李鎮 著 上海三聯書店  69.00元  978-7-5426
  • 關注丨三聯書店海澱分店今天關閉 新店或在人大附近
    近日,三聯韜奮書店對外發布消息稱,位於清華同方大廈的海澱分店將於今日(6月3日)關閉。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郝大超表示,海澱分店關閉是因經營狀況不好,房租到期後確認閉店。同時,新店已在規劃中,選址在地鐵4號線人民大學附近,計劃24小時營業。
  • 三聯韜奮書店2020年第51周銷售排行榜
    三聯韜奮書店(ID:slbook1996)當城市進入午夜  書店就是燈火▲  Snow Lan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