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彈古琴,露一「手」就知道了

2021-02-22 夕溪齋名家古琴藏品館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們在彈琴中也能體會到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對豐富自己的情感有著彌足珍貴的意義。

古琴蘊含著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對於現代人而言,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進修。人們可以通過學習古琴來慰藉心靈,在學習古琴的過程中來感悟人間的處世之道,古琴與人而言,更像是情感升華的「容器」,不同的聲音造就不同的意境。

當然,我們流傳至今的琴譜和神話故事中也能發現,古琴也被人們賦予了不同於時代的精神寄託。

有人彈琴,是為了尋覓知音,例如:伯牙和子期。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有人彈琴是為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養生講究「陰陽調和、一靜一動」。而這恰巧與古琴的原理相同。古琴講究的就是一個靜,琴聲靜,琴心靜,琴人靜,唯靜者方能體會琴音之妙,靜以養神,這就是人所需要的「陰」。而撫琴卻又是靜中有動,左右手同時撥弦,時快時慢,時重時輕,靜輕時如午夜星空,激蕩時如波濤狂湧。撫琴時間一長,身體的協調性,反應速度都有一個質的飛躍,這就是人所需要的「陽」。

當然,撫琴不僅僅是為了修身養性,調和陰陽。它更能陶冶情操,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

當然也有人彈琴是為了附庸風雅,不過不管是哪種彈琴心態,最終都逃脫不了會不會彈的問題。都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那麼彈琴時需要注意哪些手勢呢?

古琴教學-肘張約三十度,臂平伸,腕微曲,掌略俯。右手五指,惟小指不用於彈弦,故名曰禁指,必須伸直,指尖稍仰。中、名二指,平直微俯,中節靠攏,名指末節微高於中指,抵于禁指。食指稍屈中.末二節,指尖下垂。大指側伏於食指下,中.末二節微彎。五指伸屈高低,勢宜互相照顧,勿使指縫乂椏散漫。虎口張開為妙。一曲起手,指將出動入弦,雖未開始撥彈,先必有所準備,五指結構如上式。有低昂綽約翩翩欲舉之勢,恍若春鶯之出於幽谷,正振羽而將鳴。《太古遺音》溯源唐代趙耶利手勢圖,無此圖勢,餘特為擬補,名曰「春鶯出谷勢」。《太古遺音》原書,每一圖勢都有一首興詞,也仿照體例似了一首曰:「相彼春鶯,出谷遷林,爰振其羽,將嚶其鳴,譬右指之初舉,待揮弦而發聲。」

詳解:右手舉指做開始的姿勢

古琴教學-胳膊肘張開約三十度,手臂平伸,手腕稍彎,手掌向下。右手五根手指,只有小指不用於彈琴弦,所以叫「禁指「。食指稍微彎曲,食指的中間和末端兩節,指尖下垂。大拇指側放在食指下,拇指中間和末端的兩節稍微彎曲。五根手指的屈伸高低要適合互相照顧,不要使指縫間太過散漫,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部分張開最好。開始彈琴,手指要有所準備,雖然還沒有開始彈撥,五指結構要和上圖一樣。有低昂卓約翩翩欲舉得姿勢,就好像春鶯要飛出幽谷,正在振翅準備歌唱。《太古遺音》是由唐代趙耶利所作。並沒有第一節的圖示,我(顧美羹)特地仿照補了一個,取名字叫:「春鶯出谷勢」。《太古遺音》原書,每一個圖勢都附有一首詞,我也仿照作了一首:「相彼春鶯,出谷遷林,爰振其羽,將嚶其鳴,譬右指之初舉,待揮弦而發聲」。

2、右手大拇指託擎的姿勢——風驚鶴舞勢

古琴教學-肘張,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豎,託弦則張開虎口,中.末二節俱直,指頭肉內靠弦,使弦從指面經甲尖而出,令有甲肉聲。擎弦則虎口稍開,中.末二節微彎,以指甲背著弦,取甲音。其運動都在中節與腕力並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節稍低於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又稍高於名指。各指指縫微開,勢如鶴翅初張,竦體孤立,有臨風鼓舞之態。《太古音手勢圖》:右大擎託的手勢,名為「風驚鶴舞勢」,原興詞曰:「萬jiao(穴敫——《說文解字》152下)怒hu(號乕——此字未找到,聲旁為乕故取乕音),有鶴在梁,竦體孤立,將翱將翔,忽一鳴而驚人,聲悽厲以彌長。

詳解:右手大拇指託擎的姿勢——風驚鶴舞勢

古琴教學-胳膊肘微微張開,手臂伸平,手腕彎曲,手掌朝下。大拇指向下豎直。託弦時張開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拇指中間的和末端的兩節都伸直,手指的肉內靠著琴弦。使琴弦從指肚經過指甲尖,使聽起來有指肚和指甲的聲音變化。擎弦的時候,大拇指的中間和末端兩節要微微彎曲,用指甲背對著弦,要指甲發出的聲音。這個動作重點在於中節和手腕運用的力度相結合。食指、中指、無名指要平直,中指的中間和末端兩節要稍微低於食指和無名指。小指也就是禁指要伸直但要稍微高於無名指。個手指的指縫要微微張開,好像鶴的翅膀剛要舒展來,挺身立好,有迎著風起舞的姿勢。《太古遺音手勢圖》:右手大拇指擎託的姿勢名叫「風驚鶴舞勢」,原來的詞:玩jiao怒號乕,有鶴在梁,竦體孤立,將翱將翔,忽一鳴而驚人,聲悽厲以彌長。

《西麓堂琴統》中記述此曲為陸魯望與皮日休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曲。皮日休是晚唐詩人,曾寫過具有人民性的《正樂府十首》等。到目前為止,世上流行的版本據說傳自張孔山。

《太音補遺》稱此曲有張仲宗詞中「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閒煩惱」之意。《五知齋琴譜》中認為《醉漁唱晚》為後世隱流所作,亦古調也。與漁歌音同而調異。

此曲實有笑傲煙雲、醉鄉酣美之意,非塵埃奔走、粗心浮氣所能領其趣也。「甕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聆斯曲亦當作如是解。

相關焦點

  • 管平湖:古琴不單是用手彈,更要用心彈
    平湖先生打譜操琴都非常重視意境,他常說:「彈一首曲子,不單單是用手彈,而是要用心彈,不但要彈出音響,而且要彈出內在的深情、氣勢和神韻。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彈琴而六馬仰秣。要使音樂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就必須全身心投入。只撥弄幾條弦,那只是音響,而不是音樂」。
  • 古琴這麼雅,為什麼你彈的這麼土
    最近還去無錫參加了一個雅集,竟然是在會議室裡搞的,彈琴的全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有些人,你別看他彈古琴,但是怎麼看,怎麼難受。這個雅集上,我看到一位大叔上去彈琴,彈得一般就算了,畢竟是半路出家,主要是聽的很難受,一個字來形容:土。油頭滿面,一臉猥瑣,大腹便便。
  • 古琴價格太貴,不會挑選古琴怎麼辦?
    札記君仔細一琢磨,買琴確實容易上當,而且是大當。初學者不會辨別古琴,身邊也沒有古琴老師幫忙挑選,經過一些不良商家的忽悠的,花了大價錢卻買了一床不怎樣的琴。花了錢就算了,但最關鍵的是花了大價錢卻買了有「三病」的古琴,即打板、沙音、抗指方面的問題。琴是彈也彈的不好,找買琴的地方退吧,還不一定會退,只會叫你花更多的錢進行升級,升級的琴也不一定是好琴。由於古琴本身質量的問題,也會導致初學者的指法會出現問題。
  • 月露知音話古琴
    雨天屋漏,泥水經琴淌下,年復一年,在琴面竟凝結了一層泥漿水鏽,看去全是漆皮脫盡之狀。管平湖歷經數十日,終於在絲毫不損琴體的前提下,將這層泥漿水鏽磨退乾淨,露出了完好的金徽與面漆,並為琴新裝配了紫檀嶽山與承露,使這珍寶曆經劫難而起死回生。正如王世襄先生對儷松居「黃花梨琴案」嫵媚奇崛的出語:「案若有知,亦當有奇遇之感」。若琴是靈物,亦會感慨命運的跌宕以及知音者的知遇之恩。
  • 彈古琴時指甲總是斷裂怎麼辦?
    每次學彈古琴時,指甲總是會崩裂,等長好了再能彈,得等近兩周。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法子或許可以補救。
  • 張君:古琴與人生
    孔子六藝之一的樂,也是專指古琴,那麼古琴和人生,咱們先說一說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古琴,也未必需要學會彈,而是要了解一下古琴的基本內容,作為咱們現代的社會精英,受教育的等級都不低,還有好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知古琴,按照古代講,作為文人雅士不知古琴,雖然不能算是個罪,我覺得至少是人生的一大缺憾,你怎麼會做為一個文人雅士而不知琴,現在我去參加一些活動,有些朋友介紹,這是張君老師,彈古琴的,彈的非常好
  • 古琴「一弦多彈」指法之「輪指」
    古琴指法變化多樣,除了右手的「四指八法」和左手的「四法或八法」等基本指法以外,還有各種組合指法。其中比較常用組合指法之一就是「一弦多彈」。
  • 如何給古琴換弦
    把弦纏到一塊布上繞兩圈,手抓著這塊布先往下用力,可以把自己身子的重量壓上去輔助。另一隻手摳龍齦處的弦聽音高,直到達到所期望的音高。第四步,到達合適的音高之後,一隻手按住龍齦處的弦,另一隻手保證弦不放鬆的情況下,使弦儘可能貼近雁足底部(靠近琴板一端),先繞上一圈;此時不可放鬆,按住龍齦的手過來調整繞在雁足的這一圈弦,使之貼緊琴板。
  • 100首古琴曲告訴你—彈古琴的女人,到底有多迷人?
    古琴不管擺放在哪裡,即使是放著不彈,也會提升文化底蘊,不管是家裡、公司、還是店鋪等等,一床古琴,都是最佳的選擇!古琴也是禮尚往來的首選之物,選擇一床古琴贈送給自己的愛人、親朋、恩師、領導、合作夥伴,是一份喜出望外的珍貴禮物!
  • 子悅集靜心古琴一周年,零基礎3天學會彈古琴!(5月13-15日)
    是子悅集特別針對零基礎古琴初學者,開設的特色速成課程。開辦以來,已經有220多位學員參加學習,並經由三天的啟蒙,達到初級演奏水平,逐步成為古琴文化的傳承者。從一開始的疑慮、不自信、緊張,各種妄自菲薄;「我五音不全,連簡譜都不識,到底能不能學會彈琴」 ?「我年紀大了,記性差,能學會嗎」?「之前我是學西洋樂器的,能彈好古琴嗎」?
  • 子悅集●靜心古琴 零基礎三天學會彈古琴(2月26-28新春賀歲班)
    從一開始的疑慮、不自信、緊張,各種妄自菲薄;「我五音不全,連簡譜都不識,到底能不能學會彈琴」 ?「我年紀大了,記性差,能學會嗎」?「之前我是學西洋樂器的,能彈好古琴嗎」?咱都笑而不語,只管彈琴,結果到了第三天,你再看...每個學員都在子悅集,完成了平生第一次古琴上臺演奏。
  • 古琴『輪指』怎麼彈?| 高宇古琴 教學視頻
    ——龔一老師《古琴新譜》可見兩千年前的古人就說透了這個道理——想彈好古琴,要符合其內在的客觀規律! 師從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龔一先生,後學琴於上海音樂學院戴曉蓮教授;琴風中正大方,細膩和雅。
  • 一個會彈古琴的瞎子
    他博學多才,精於音樂,善於彈古琴,辨音力極強,甚至後世有成語「師曠之聰」來形容耳朵靈敏。晉平公與衛靈公相會,衛樂師師涓彈琴助興,琴聲靡靡如細雨連綿,如泣如訴。談到一半,師曠站起喝止:「快停下!此乃亡國之音」師涓大驚失色,不敢繼續彈琴。原來這琴曲乃是商紂王的樂師師延為紂王作的「靡靡之音」。後來紂王身死,師延自愧,抱琴投濮河而死。
  • 初學者怎麼練習古琴?
    要允許有從不會到會,從生到熟,從淺到深的過程。以免欲速則不達。因此將練習古琴的方法整理如下,與琴友們分享。1、多聽多思考在學某一曲之前,最好選擇好將要學習的版本聽熟,甚至會背,則學習時會倍感輕鬆,有時會有頓悟之感,有豁然開朗之愉快。當然平時應多聽琴曲,無論是否可能學到的,都有助於對琴曲的感受、修養先得到提高,到學習這一曲子時,可以事半功倍。樂句之間很快可以串起來了。
  • 「怎樣彈好古琴?」關鍵是在怎樣「彈」和什麼叫「好」?
    「怎樣彈好古琴?」這是一個很普通又值得討論的問題。其關鍵是在怎樣「彈」和什麼叫「好」?
  • 【古琴認養計劃】免費領一張古琴回家,養琴亦養心
    前幾日開玩笑說,京東淘寶顛覆了零售業,我們也絕對是奔著顛覆古琴界來的,古琴認養計劃讓人人有琴彈,30元古琴課讓人人會彈琴,田高在此抱拳!!!我曾經說過,當代沒有文人,琴人甚少,09年初接觸古琴時,因為斫琴工藝問題,拜訪了很多古琴斫制大師,北京的揚州的還有四川的,大多斫琴師不會彈琴,他們是匠人,木工漆工做的真的很好。
  • 古琴初學指南
    左手大指按弦時,是用甲肉相關(一半指甲一半肉),往往按弦彈經過音時,進退上下磨擦時間過多,指甲被磨擦成一條痕路,弦線嵌入痕路,解及皮肉就發生疼痛,無名指跪指的地方,是在高音區弦線緊度較硬,跪指時皮肉受不了磨擦就會痛,起腫出血。要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首先要注意練習方法。彈古琴用左手大指按弦的機會較多,因此在避免按弦時,指甲磨擦受損,大指按弦不要過分用(但太不用力發音就會微弱)。
  • 古琴入門常見問題大全
    兩弦一按一散,或一按一泛,或俱按俱散俱泛「挑」「勾」並下,兩弦齊響,同得一聲,所以又稱為「齊撮」,不可參差,不可偏重,不可太喧,惟取隱隱相和為妙。  易錯細節:  1、兩聲不同步,一聲先一聲慢  2、出音音量不一致,一大一小  3、反撮時手卡到弦裡  打圓:即是「打圓」兩字的減字體式。
  • 古琴減字譜全解(指法、術語)
    古琴減字譜:又稱古琴指法譜,是古琴的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為特徵的記譜法。因為它是將古琴文字譜的指法、術語減取其較具特點的部分組合而成,故名「減字譜」。減字譜是由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的古琴文字譜,是由文字譜減化而來。
  • 蘭考古琴彈一曲脫貧致富曲,唱也
    ,後來才知道古琴明顯小許多,而且只有7弦,古箏有21弦,古琴因為小許多所以共鳴箱也小許多,琴聲音量也小好多了。同時古琴中間沒有琴馬,這樣古琴的弦更柔也不會過于堅硬。有點類似中國人感情一樣的柔和。>對於中國古琴知名的名琴我更是沒有機會接觸和認識,只能大致看見一般的古琴和古箏能分辨出來不會弄混了,其他完全是無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