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們在彈琴中也能體會到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對豐富自己的情感有著彌足珍貴的意義。
古琴蘊含著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對於現代人而言,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進修。人們可以通過學習古琴來慰藉心靈,在學習古琴的過程中來感悟人間的處世之道,古琴與人而言,更像是情感升華的「容器」,不同的聲音造就不同的意境。
當然,我們流傳至今的琴譜和神話故事中也能發現,古琴也被人們賦予了不同於時代的精神寄託。
有人彈琴,是為了尋覓知音,例如:伯牙和子期。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有人彈琴是為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養生講究「陰陽調和、一靜一動」。而這恰巧與古琴的原理相同。古琴講究的就是一個靜,琴聲靜,琴心靜,琴人靜,唯靜者方能體會琴音之妙,靜以養神,這就是人所需要的「陰」。而撫琴卻又是靜中有動,左右手同時撥弦,時快時慢,時重時輕,靜輕時如午夜星空,激蕩時如波濤狂湧。撫琴時間一長,身體的協調性,反應速度都有一個質的飛躍,這就是人所需要的「陽」。
當然,撫琴不僅僅是為了修身養性,調和陰陽。它更能陶冶情操,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
當然也有人彈琴是為了附庸風雅,不過不管是哪種彈琴心態,最終都逃脫不了會不會彈的問題。都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那麼彈琴時需要注意哪些手勢呢?
古琴教學-肘張約三十度,臂平伸,腕微曲,掌略俯。右手五指,惟小指不用於彈弦,故名曰禁指,必須伸直,指尖稍仰。中、名二指,平直微俯,中節靠攏,名指末節微高於中指,抵于禁指。食指稍屈中.末二節,指尖下垂。大指側伏於食指下,中.末二節微彎。五指伸屈高低,勢宜互相照顧,勿使指縫乂椏散漫。虎口張開為妙。一曲起手,指將出動入弦,雖未開始撥彈,先必有所準備,五指結構如上式。有低昂綽約翩翩欲舉之勢,恍若春鶯之出於幽谷,正振羽而將鳴。《太古遺音》溯源唐代趙耶利手勢圖,無此圖勢,餘特為擬補,名曰「春鶯出谷勢」。《太古遺音》原書,每一圖勢都有一首興詞,也仿照體例似了一首曰:「相彼春鶯,出谷遷林,爰振其羽,將嚶其鳴,譬右指之初舉,待揮弦而發聲。」
詳解:右手舉指做開始的姿勢
古琴教學-胳膊肘張開約三十度,手臂平伸,手腕稍彎,手掌向下。右手五根手指,只有小指不用於彈琴弦,所以叫「禁指「。食指稍微彎曲,食指的中間和末端兩節,指尖下垂。大拇指側放在食指下,拇指中間和末端的兩節稍微彎曲。五根手指的屈伸高低要適合互相照顧,不要使指縫間太過散漫,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部分張開最好。開始彈琴,手指要有所準備,雖然還沒有開始彈撥,五指結構要和上圖一樣。有低昂卓約翩翩欲舉得姿勢,就好像春鶯要飛出幽谷,正在振翅準備歌唱。《太古遺音》是由唐代趙耶利所作。並沒有第一節的圖示,我(顧美羹)特地仿照補了一個,取名字叫:「春鶯出谷勢」。《太古遺音》原書,每一個圖勢都附有一首詞,我也仿照作了一首:「相彼春鶯,出谷遷林,爰振其羽,將嚶其鳴,譬右指之初舉,待揮弦而發聲」。
2、右手大拇指託擎的姿勢——風驚鶴舞勢
古琴教學-肘張,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豎,託弦則張開虎口,中.末二節俱直,指頭肉內靠弦,使弦從指面經甲尖而出,令有甲肉聲。擎弦則虎口稍開,中.末二節微彎,以指甲背著弦,取甲音。其運動都在中節與腕力並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節稍低於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又稍高於名指。各指指縫微開,勢如鶴翅初張,竦體孤立,有臨風鼓舞之態。《太古音手勢圖》:右大擎託的手勢,名為「風驚鶴舞勢」,原興詞曰:「萬jiao(穴敫——《說文解字》152下)怒hu(號乕——此字未找到,聲旁為乕故取乕音),有鶴在梁,竦體孤立,將翱將翔,忽一鳴而驚人,聲悽厲以彌長。
詳解:右手大拇指託擎的姿勢——風驚鶴舞勢
古琴教學-胳膊肘微微張開,手臂伸平,手腕彎曲,手掌朝下。大拇指向下豎直。託弦時張開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拇指中間的和末端的兩節都伸直,手指的肉內靠著琴弦。使琴弦從指肚經過指甲尖,使聽起來有指肚和指甲的聲音變化。擎弦的時候,大拇指的中間和末端兩節要微微彎曲,用指甲背對著弦,要指甲發出的聲音。這個動作重點在於中節和手腕運用的力度相結合。食指、中指、無名指要平直,中指的中間和末端兩節要稍微低於食指和無名指。小指也就是禁指要伸直但要稍微高於無名指。個手指的指縫要微微張開,好像鶴的翅膀剛要舒展來,挺身立好,有迎著風起舞的姿勢。《太古遺音手勢圖》:右手大拇指擎託的姿勢名叫「風驚鶴舞勢」,原來的詞:玩jiao怒號乕,有鶴在梁,竦體孤立,將翱將翔,忽一鳴而驚人,聲悽厲以彌長。
《西麓堂琴統》中記述此曲為陸魯望與皮日休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曲。皮日休是晚唐詩人,曾寫過具有人民性的《正樂府十首》等。到目前為止,世上流行的版本據說傳自張孔山。
《太音補遺》稱此曲有張仲宗詞中「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閒煩惱」之意。《五知齋琴譜》中認為《醉漁唱晚》為後世隱流所作,亦古調也。與漁歌音同而調異。
此曲實有笑傲煙雲、醉鄉酣美之意,非塵埃奔走、粗心浮氣所能領其趣也。「甕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聆斯曲亦當作如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