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說《西遊記》在寫玉帝詢問諸神為何下界攪動不寧時,閃出了兩個小神——順風耳與千裡眼,稟報是妖猴鬧東海、攪地府,又將孫悟空的來歷講明。為人耳目,並不是特別光彩的角色,即使順風耳與千裡眼是做玉帝的耳目。
但這兩個小神並不是吳承恩原創,他們自有來歷。
我國民間有一個十分著名的童話故事——《十兄弟》,故事裡有十個各具神通的兄弟:順風 耳、千裡眼、大力士、鋼頭、鐵骨、長腿、大頭、大足、大嘴、大眼。其中順風耳和千裡眼最為人熟知。在元朝的小說中將千裡眼與順風耳稱為「聰明二大王」,取耳聰目明之意。
在道觀中常供奉著順風耳與千裡眼,是著名的寺廟護衛神。千裡眼意為可觀千裡之外的事物,順風耳意為能聽風所及處的消息。其實這都是虛指,道教賦予這二位神的神通是能觀、聽天上天下的所有事物、信息,又能知過去未來。
道教造神與其他宗教不同,道教之神大部分能找到原型,甚至直言這位神就是那位歷史人物。道教將千裡眼與順風耳的神位給了離婁與師曠,離婁是傳說人物,而師曠是歷史人物。
師曠字子野,是現在的山東省新泰市南師店人,乃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樂師。師曠生而無目,所以常以盲臣、瞑臣自稱。他博學多才,精於音樂,善於彈古琴,辨音力極強,甚至後世有成語「師曠之聰」來形容耳朵靈敏。
晉平公與衛靈公相會,衛樂師師涓彈琴助興,琴聲靡靡如細雨連綿,如泣如訴。談到一半,師曠站起喝止:「快停下!此乃亡國之音」師涓大驚失色,不敢繼續彈琴。
原來這琴曲乃是商紂王的樂師師延為紂王作的「靡靡之音」。後來紂王身死,師延自愧,抱琴投濮河而死。師曠說師涓所彈琴曲就是《清商》,國君聽之不祥。師涓面色煞白,原來這琴曲就是師涓在濮河邊聽來的!
晉平公有些生氣,認為不過一首琴曲有何大不了,便強令師涓彈完《清商》。
師曠面帶慍色,晉平公見了,問師曠這琴曲如此美妙,難道你還有更好的琴曲嗎?
師曠答道,有仁德之君聽的《清微》,只是大王的德行還不夠,不能聽此曲。晉平公大怒,令師曠彈《清微》。
師曠也不拒絕:一奏,有玄鶴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領而鳴,舒翼而舞。
晉平公意猶未盡,問師曠這是最好的琴曲嗎?師曠回答,有黃帝當年於泰山上會集諸鬼神而作的《清角》,大王怕是聽不得。
師曠這樣說,晉平公自然是要聽的,便又令師曠彈《清角》。
師曠奏《清角》,只見玄雲從西北方起,風雨驟至,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滿堂賓客大驚失色,抱頭鼠竄。晉平公趴在廊柱下,失神大叫,請師曠不要再彈《清角》了!
師曠方才停下,風雨驟停。晉平公醒悟,從此不敢聽靡靡之音的琴曲。
諸如此類的記載還有許多,無不表現出師曠的耳力聰敏與古琴造詣高深。道教是先有小神「順風耳」,後來附會到師曠身上,或者是根據師曠創造的「順風耳」,這問題已經很難考究。但毫無疑問,師曠封神是當之無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