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 M1詳細基準與性能評測:最適合大多數人使用的Mac

2020-12-27 科技Pola

蘋果公司每次產品更新不可能是都是一次革命。然而,遊戲規則的改變者時不時會出現,這是不可否認的,它為產品線更深刻的轉變奠定了基礎。在該公司三個月來的第三次重大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三臺mac電腦當然適用。

15年前,蘋果從powerpc晶片轉向英特爾(Intel)處理器,該公司依賴這種晶片技術已有10多年。當時,該公司正在努力克服其所選擇的技術的局限性。PowerPC在當時將他們帶到了很遠的地方,但它不能提供下一代便攜設備所需的處理能力。

隨著這種轉變,向蘋果自研晶片的轉變已經醞釀多年。該公司一直在努力擺脫對第三方零部件的依賴。除此之外,當你和市場上的其他人使用相同的部件時,你的產品變得越來越難以區分。當然,創建自己的處理器是一個漫長而困難的過程。不過,幸運的是,該公司搶先一步。

為該公司的行動裝置提供動力的arm晶片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公司可以在幾代人的學習基礎上發展,同時不斷向蘋果軟體的永恆聖杯邁進:完美的跨生態系統兼容性。iOS的元素已經滲透到MacOS中很多年了(這一趨勢包括大蘇爾(Big Sur),而且可以說是加速了這一趨勢),而該公司用催化劑緩解了英特爾Mac用戶的過渡。

經過數不清的傳言和數月的等待,蘋果公司的三臺蘋果晶片mac電腦終於面世了。總之,結果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毫無疑問,您已經看到了在過去幾天中出現的一些基準,這些基準讓社區中的許多人大吃一驚。雖然蘋果確實在自己的媒體上大肆宣傳了業績,但如果沒有更具體的基準,就很容易低估這些數字。我們已經把對這三個系統的測試分到了三個編輯器中,可以很有把握地說,我們被這三個系統所能做的事情震驚了。

M1的新功能

八核CPU,性能提高2倍七核或八核GPU(取決於你的Air機型),最多可升級為2倍的圖形化推出這種神經引擎增加力量改進的圖像信號處理特別是在3月份發布的最新版本的系統中,Air表現出了一些真正強勁的增長。考慮到發生的一切,這可能感覺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那僅僅是八個月而已。該系統在兩項基準測試中尤為突出:電池壽命(通過簡單的視頻回放來衡量)和Geekbench,後者通過模擬真實場景來測試系統的CPU和GPU性能。有趣的是,世界各地的速度都更快

應用程式幾乎可以立即打開,而編輯4K視頻等資源密集型任務則異常靈活。有些變化你可能會馬上注意到,即使你沒有把系統推向極限。拿立即從睡夢中醒來這一妙招來說吧。在行動裝置上,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在臺式機上卻很少見到。

這些進步可能不出所料,同時出現。與新款Mac mini和13英寸Pro一樣,Air與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那款產品一模一樣。也許公司是在尋求保持一致性的外部,而產品經歷了相當戲劇性的變化,在內部。也許重新設計並不符合Arm的行動。或者,嘿,也許蘋果認為目前的設計代表了輕薄筆記本電腦的某種理想狀態。

無論如何,你都很難從一個陣容中挑選出新的Air。我一直在公開場合使用這個系統,沒有人比我更明智,因為我在下一代mac電腦上領先了一點。坦白地說,如果蘋果公司能在這一時刻進行一些恰當的戲劇性的重新設計,我會很高興——但至少沒有人能指責蘋果公司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老實說,雖然Air的物理設計最近幾代沒有太大變化,但它仍然是市場上最具標誌性、外觀更好的筆記本電腦之一。

這款產品採用了與MacBook系列其他產品不同的薄而斜的設計,重量為2.8磅,比13英寸的MacBook輕0.2磅。這並不是很大的差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對你的下背部產生影響——我是說,作為一個在周末拖著這個系統走了15英裡的人。

同樣,有兩個USB-C埠,都位於同一側。我總是主張增加埠,尤其是考慮到一個埠會被充電電纜半定期地壟斷。我還喜歡把它們展開一點——最好是在你無法從線纜中得到足夠的鬆弛或在埠中插入稍微寬一點的東西的情況下,把它們放在機器的任何一邊。當然,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不像新的13英寸Pro,它在升級過程中失去了兩個埠。

這可能會刺痛一些試圖弄清楚是否要在這裡升級的用戶。這一變化似乎與新M1 SOC的一些限制有關。不過,如果讓我來打賭的話,我想說的是,無論接下來推出的是哪種專業版的晶片,都很有可能會為即將推出的設備(比如首款蘋果矽16英寸MacBook Pro)提供更多埠

事實上,該公司可能會保留一些升級,以區別於一些新的專業設備可能在明年的某個時間點。這都是蘋果Mac戰略配置的一部分,我們正在慢慢地看到。新款Air、13英寸MacBook Pro和Mac mini代表了Mac系列的入門級。這是近年來蘋果公司越來越關注的一個領域,我們可以在iPhone和Apple Watch系列中看到這一領域的發展。

當然,長期存在的溢價「蘋果稅」的概念仍然是正確的,但該公司已經擴大了自己的方法,以改善低端市場的狀況。在Mac方面,這種策略更令人驚訝的一點是,蘋果縮小了MacBook Air和13英寸MacBook之間的差距。當然,這兩種設備之間存在差異。對多數人或多數人來說,最大的障礙是Air起價999美元與13英寸MacBook Pro 1,299美元之間的300美元差價。

那麼,蘋果如何解釋這種價格差異呢?更重要的是,追加銷售會對絕大多數用戶產生影響嗎?在我們進一步討論之前,讓我們先分解一下Air和Pro之間的關鍵區別。

聲明電池- Pro:最高20小時,Air:最高18小時

顯示- Pro: 500毫微米的亮度,Air:400毫微米

麥克風陣列 - Pro: studio質量三麥克風陣列,Air:三麥克風陣列

Touch Bar - Pro:是,Air:不是

揚聲器- Pro:立體聲揚聲器與高動態範圍,Air:立體聲揚聲器

風扇:有,Air:無

談到性能,最後一點是最重要的。M1的問世使無風扇的MacBook Air成為可能——這在早期型號中是聞所未聞的。這對未來的macbook來說是一個好兆頭,更直接地說,這意味著極其安靜的性能。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天裡,無論我做了多少壓力測試,這個系統都保持著可怕的沉默——儘管我要提醒你,如果你真的推東西,這個被動冷卻系統會導致一個相當溫暖的空氣。而且,更重要的是,從工作負載的角度來看,系統會在資源密集型任務中節流——但你必須推動它。

以我們在Final Cut Pro中輸出的5分鐘8K的剪輯為例。Pro版的33:13分鐘,Air版的32:59分鐘,老實說,最終的結果是相當微不足道的(與此同時,Mac Pro以驚人的五分半鐘讓他們都大吃一驚)。運行WebKit編譯也是如此。整個過程花了25分5秒,20分43秒。這並不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但兩款系統都超過了2019年16英寸MacBook Pro的26分56秒。兩款系統的電池損耗都要小得多,在整個過程中損耗了約9%,而16英寸的電池損耗為39%。

新的M1晶片非常節能,即使在執行更多的資源密集型任務時也是如此。在視頻回放測試中,我有16個小時的生命。這比蘋果公布的最長18個小時要少,但這仍然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我當然會覺得免費離開家很舒服。

根據馬這份數據它能堅持20個小時。這一較高的數字可能是因為更厚的筆記本電腦佔用了更大的電池容量。不過,在這兩種情況下,這套系統都超過了去年13英寸和16英寸的Pros,後者分別為8小時8分鐘和6小時40分鐘。這在一個重要的度量中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所以讓我們分解這5個極客數字。新Air和Pro的數據非常相似。考慮到它們各自的內部特性,這是可以預料的。再一次,你將不得不真正地推動系統——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空氣受到明顯的打擊之前,由於它的無風扇設計。Pro在單核上得了1711分,在多核上得了7549分。Air的平均得分分別是1725和7563(為了更好地衡量,我要補充一點,Mini的得分也差不多是1748和7644)。

這裡有一些來自Geekbench的歷史背景。舉幾個相關的例子:今年早些時候的核心i7 MacBook Air平均1136英寸,13英寸的Pro達到1240英寸。運行英特爾版本的基準測試(使用Rosetta 2仿真器),可以預料的是,測試結果會有所下降,但仍優於英特爾系統。的確,英特爾設計的應用程式運行得相當流暢。

我們運行的大多數基準測試發現,這兩個系統的得分非常接近。換句話說,我認為大多數搜索這一層系統的人不會經常碰到這種限制。那些發現自己經常執行挑戰這些硬體限制的任務的人,將面臨艱難的選擇,是現在購買新的13英寸Pro,還是等著看商店裡有哪些16英寸的機型。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請花點時間看看馬修對新款13英寸手機的評論。

不過,我可以更肯定地說,蘋果有更充分的理由重新關注創意專業人士。雖然這類產品長期以來一直是微軟的主要業務,但可以肯定的是,微軟已經將這一市場的一部分讓給了微軟(Microsoft)的Surface line等產品。蘋果公司聲稱,觸控條重新點燃了兩者之間的關係,但我認為,MacBook Air能夠比之前的產品處理更重的工作負載,這是一個更有力的理由。

坦率地說,我並沒有錯過觸摸欄。我的主要筆記本電腦是帶觸控條的15英寸專業版,但這一功能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的工作流程——這並不是因為缺少嘗試。我懷疑對於那些試圖區分Pro和Air的用戶來說,缺少的功能幾乎不會被注意到。此外,我最喜歡的觸控條添加部分——TouchID——就在這裡,就像它在上一個英特爾版本的Air上一樣。總的來說,我發現使用指紋登錄比在輕薄的觸控板上滾動照片或表情符號更有用。

說到觸摸,這裡有另一個困難。顯然,一些人預測的觸控螢幕mac電腦並沒有在本月初的發布會上發布。儘管如此,隨著macOS和iOS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仍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它們將會出現。只要看看Big Sur就知道了,它延續了最近採用行動作業系統關鍵功能的趨勢。

正如我在最近寫的macOS 11.0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許多特性實際上都需要觸控螢幕交互。以新添加的控制中心中的滑塊為例。當然,觸控板工作得很好,但用手指在上面滑動肯定會很令人滿意。當玩某些iOS優化的遊戲時,這一點變得更加明顯,這些遊戲現在在M1上原生運行。「在我們中間。「我在新Air上玩了這款廣受歡迎的社交遊戲——雖然遊戲玩法可以預見的很流暢,但觸摸板的感覺卻不如觸摸來得自然。」

在這個實現中,您要麼必須使用指針來控制屏幕上的手柄,要麼只需將字符指向正確的方向。還有一個事實是,遊戲佔據了一個固定的窗口,你不能擴大它來佔據全部顯示。M1晶片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方式開放可用的Mac的生態系統,使移植一個iOS應用簡單定時一盒,讓它可以通過Mac app Store,但在許多情況下,額外的優化為這些系統是保證特別專業的應用程式。

蘋果確實為最新款Air升級了攝像頭,但並沒有完全升級。也就是說,傳感器是一樣的,攝像頭仍然停留在720p。但是新的圖像信號處理器(ISP)包括作為M1的SOC設計的一部分確實能產生更好的圖像。你可以看到上面的區別。坦白地說,兩者都不是很好,但是其中一個肯定比另一個好。在左邊你會看到空氣的圖像。

它的解析度仍然很低,但是它的顏色已經得到了改善。白平衡更符合現實,處理陰影效果更好。對於額外的壓縮面板之類的事情,我仍然會使用我的外部攝像頭,但對於一個快速會議,當然,我可以讓空氣來完成這項工作。對於蘋果來說,這將是一個完美的時機,可以在這些系統上進行攝像頭更新。人們普遍認為,由於筆記本電腦蓋的厚度,攝像頭硬體是有限制的,但如果我必須在這裡猜測,我得說,該公司正在把網絡攝像頭視頻作為專業機型的另一個差異化之處。

與此同時,麥克風仍然是Air和Pro之間的一個區別。我已經包括了來自英特爾和Arm air的錄音。看看你能不能看出區別。老實說,我不能,真的。就像使用網絡攝像頭一樣,它可以用來進行非正式的聊天,但我不想用它來錄播客。

這三款新系統代表了Mac走向未來的第一步。當談到蘋果矽的潛力時,有很多讓人興奮的地方。M1晶片已經在很多任務中顯示出相當顯著的性能提升,同時由於功耗降低,電池壽命也大幅延長。

這些模型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局限性。在目前的配置中,兩個USB-C埠似乎是最大的,所有三款機型目前的RAM都達到了16GB。如果這兩種情況都不能解決,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仍然會很高興地賣給你一款英特爾的機型。

今年6月,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發布了蘋果的矽產品,當時蒂姆庫克(Tim Cook)指出,要完成整個產品線的過渡需要兩年時間。這意味著我們才剛剛開始這段旅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MacBooks的Pro層外觀有多麼不同。

對於大多數有需求的用戶來說,Air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今天我必須買一臺新的MacBook,我會按下Air的快門,升級內存和存儲空間。這是一款小巧而功能強大的機器。

#蘋果M1#

相關焦點

  • M1最強大卻最便宜的Mac,剁手評測
    一個是手上已經有一臺macbook pro了,再入手一個,其實除了性能方面的提升之外,並不能帶來更多改變,舊電腦還得麻煩低價出掉。       最終決定入手的原因,是因為看到有大神的評測,m1晶片實在太強了,在視頻解碼方面甚至超越了imac pro,m1晶片的性能達到i7的水平。
  • M1最強大卻最便宜的Mac,Mac mini 體驗
    一個是手上已經有一臺macbook pro了,再入手一個,其實除了性能方面的提升之外,並不能帶來更多改變,舊電腦還得麻煩低價出掉。另一個原因,是擔心m1晶片適配的軟體不能解決當下的需求,畢竟手上舊電腦上的軟體已經相當完善了,怕新電腦到手後不能立馬就好用。
  • Sensei for mac(Mac性能優化及清理工具)
    我們設計Sensei來幫助您優化,監控和清潔Mac,以使其性能最大化。Sensei mac版提供了一些與硬體和軟體相關的功能,例如超級易於使用的應用程式卸載程序,快速的磁碟清理程序,電池和存儲驅動器的運行狀況信息等等。
  • 蘋果M1 性能詳細分析:一萬字的總結
    結果顯示 pro 和 mini 不受影響,但 air 性能下降了,多核跑分從 6803 下降至 5369。Cinebench R23 單次測試,air 的得分也低於 pro 和 mini,應該也是發熱導致。Geekbench 跑分帶來的發熱還不至於讓 air 性能下降,所以三款電腦得分一致。air 沒有風扇,體積小,散熱效率相對低,所以 air 的性能更易受發熱影響。
  • 測試全新蘋果 Mac M1產品陣容:MacBook Air/Pro運行速度如何
    IT商業新聞網11月18日訊 蘋果公司和其他公司提供的早期性能數據看起來很有希望。通過從英特爾晶片轉換為自己的蘋果晶片M1設計,最新的Mac電腦比以前的版本要快得多,甚至比大多數Windows PC還要快。至少在檯面上是這樣。
  • M1 MacBook Air 上手簡評:性能強悍 軟體生態仍待完善
    外媒 SlashGear 對搭載 M1 晶片的 MacBook Air 進行了初步的上手評測,分享了一些他們對這款蘋果裡程碑式產品的第一印象和想法。跑分跑分雖然不是一款設備的全部,但從某個角度能夠直觀的展現設備的性能。
  • ARM架構MacBook Air評測,殘血M1也能超i7
    首先我們使用大家最常用的GeekBench 5對這臺MacBook Air(Late 2020)進行單核以及多核跑分測試,最終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Air單核得分為:1730分   在單核性能的份上,M1晶片強得有些離譜。在目前GeekBench的Mac硬體單核排行榜上,使用M1晶片的三款Mac機型已經遙遙領先於目前的全系列Mac機型。
  • 蘋果新MacBook Air性能提升63% 但不及iPad Pro快
    首批MacBook Air 2020評測已經出爐,我們可以先了解下新款MacBook Air的性能如何以及一些初步的基準測試結果。當蘋果發布新款MacBook Air 2020時,蘋果強調其「將CPU性能提高2倍,並將圖形性能提高80%,以幫助你增強從網絡瀏覽到玩遊戲再到編輯視頻的所有功能。」
  • 蘋果自研M1晶片跑分曝光:新款MacBook Air超2019款MacBook Pro
    據外媒 MacRumors 報導,新晶片的第一個基準測試已經出現在 Geekbench 網站上。IT之家了解到,Geekbench 跑分顯示,搭載 M1 晶片、配備 8GB RAM 的 MacBook Air 單核得分為 1687,多核得分為 7433。M1 晶片的基本頻率則為 3.2GHz。
  • 大學生買ipadpro+pencil還是MacBook 或者華為二合一筆記本呢?
    12寸macbook作為擁有過兩代iPad Pro 兩代iPad mini 一臺小米筆記本 一臺主機 一臺m1 晶片的MacBook Air的公共管理專業的人來回答一下。如果你想玩遊戲,推薦你直接買win 不要雙合一 就要遊戲本 再加一臺iPad(看直播和上網課用)如果你不考慮玩遊戲 並且想搭建自己電子產品生態的話,推薦m1晶片的MacBook AiriPad2020以上均不推薦只購買一臺iPad ProApple Pencil
  • 想要最大化提升macOS的遊戲性能,這些技巧你需要知道!
    雖說買mac不是為了玩遊戲,但是工作忙碌之餘,玩些遊戲放鬆一下心情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您想在macOS設備上玩遊戲,有些技巧你需要知道,因為他們能最大化提升macOS的遊戲性能,讓你有一個愉快的遊戲體驗時間!
  • 入手MacBook Pro必備軟體,Mac新手實用軟體推薦
    自己使用macbook pro 也有二年了,前期一直在說"macbook pro 為我帶來效率提升",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電腦上的這些軟體(基本上也可以看出個人使用習慣吧),特別說明下我的電腦上沒有遊戲軟體,主要原因為蘋果不太適合使用,當你面對風扇狂轉的時候,那個心痛呀。
  • 換了macbook pro m1
    原來用的是2016款macbook pro 8G內存512SSD,買了AppleCare+,使用了四年的時間,換了兩次屏幕和鍵盤,第二次去天才吧(屏幕、鍵盤、電池、主板一起更換的)蘋果的東西我覺得購買AppleCare+還是有必要,不然修電腦的錢買半臺電腦了。
  • 新蘋果MacBook Air評測:重大的更改,成為最好的電腦
    在過去的幾年中,MacBook Air一直是MacBook的精簡版,是日常使用的輕薄型筆記本電腦,但是由於性能低,它並不真正適合編輯等大型型創意工作。但是,現在此最新版本隨附與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M1,2020)中配備的M1晶片相同的性能,這意味著MacBook Air首次可以與更昂貴的筆記本電腦對比。因此,它無疑值得一試。
  • MacBook Pro M1真機評測:性能和電池續航強勁 但外形有些過時
    隨著全新蘋果自定製矽處理器M1的到來,這個3磅重的龐然大物(MacBook Pro)單從性能方面來講可以秒殺大多數的Windows筆記本電腦。同樣值得一提的是,新款MacBook Pro M1在電池續航時間方面要較競爭對手強很多。在實際使用中,MacBook Pro M1單次充電之後的電池續航時間可以長達16小時。
  • MacBook Air 2020運行時過熱?因散熱系統太弱!
    日前,EDN小編偶然在某乎上發現幾個吐槽2020款macbook air的問答貼,主要集中於發熱嚴重,以及散熱噪音大這兩個問題。n4Xedncn4XedncMax Tech在2018年底推出的MacBook Air也遇到了散熱和性能問題,但得益於蘋果強大的品牌吸引力,這些設備最終順利售出。n4Xednc根據我們對四核酷睿i5的體驗,MacBook Air 2020在高負載下會抑制CPU和GPU的性能。
  • [掌設]決戰紫禁之巔 Macbook Pro 15 2018 VS DELL M7530 & XPS 15
    說在前面        曾經以為擁有一臺外星人是夢想,最終發現Precision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姑娘。
  • 2018款MacBook Air評測:使用這幾天劇情發生了反轉
    這種困擾隨蘋果MacBook Pro系列在尺寸上縮減調整後變得更為複雜——2018款MacBook Air在便攜和性能之間的取捨變得更難平衡。所以趕在MacBook Air系列正式發布十周年之際,作為曾經蘋果自身「輕薄小巧」的代言;如今2018款MacBook Air定位如何?性能實際表現如何,成了這篇評測主要任務。
  • SketchUppro 2021 已支持M1晶片款mac安裝 SketchUppro 2021 直裝版M1安裝教程
    SketchUppro 2021 Mac版本更新啦,草圖大師2021在性能上有很大提升,尤其是對大場景模型的支持,打開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了,現在支持
  • 窈窕淑女MacBook Air 2020和沉穩紳士MacBook Pro 2019該選誰?
    除卻屏幕下面的產品型號標註外,最顯著的便是 MacBook Pro 多出來的觸摸欄。關於取代了以往鍵盤最上方功能鍵的觸控欄,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喜歡的人覺得它更智能更實用,能夠根據當前的操作自動調整出相關工具,比如,進入桌面時能出現音量、亮度等控制鍵,輸入時能夠展示表情符號、文本預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