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莉莎白一世到郝思嘉,為什麼致命女人都鍾愛紅絲絨?

2020-12-27 騰訊網

聽說大女主們都愛穿紅絲絨

不久前,倪妮以一身紅絲絨單肩連體褲出席活動,紅絲絨的豔麗和褲裝的利落相調和,襯得她既嫵媚又英氣十足。

Blake Lively在2018 Met Gala出盡了風頭,靠的也是這身紅絲絨宮廷風禮服。面料本身神性、莊重的質感完美契合了「宗教與時尚」的主題。面對蜂擁而來的鎂光燈,布妞本人都不禁笑場,讓記者們:冷靜一點!

戴妃這套紅絲絨長裙的精髓在於後背,反戴項鍊的操作將她的時髦品位和優雅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絕美的天鵝頸和蝴蝶背羨煞眾人。

而平素裡,蕾哈娜用一件oversize皮衣外套,漫不經心地把華貴的紅絲絨穿出慵懶的意味。紅絲絨既可以是碧昂斯性感的化身,又可以被妮可·基德曼穿出英氣、率性的風採。

在ELLE看來,「大女主」們之所以對這種面料鍾愛有嘉,不僅在於它豔麗的色澤奢華的質地,也在於它細膩柔軟的觸感

Blake Lively -《The Age of Adaline》

不僅她們,歷史人物與銀幕形象中也不乏紅絲絨的忠實粉絲。

PART1紅絲絨的擁躉者們

01 「權力女王」

伊莉莎白一世

身著紅絲絨的伊莉莎白一世畫像

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她終生未嫁,卻締造了英國的「黃金時代」——開創文藝復興、建立海上強權,以近半個世紀的統治讓英國成為了歐洲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我雖是柔弱的女兒身,但卻有一顆國王心。

同時,她也是16世紀的時尚教母,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全民效仿,甚至影響整個西歐的潮流風尚。

凱特女王在電影《伊莉莎白》飾演伊莉莎白一世

戲服靈感便源自這套紅絲絨王袍

她深諳服裝中的政治語言,張揚的紅色是熱情和權力的象徵,而昂貴的絲絨是財富和地位的代表,在那個崇尚男權的社會,面料本身的厚重感也為她嬌小的身材贏得矚目和話語權

02 「熱情女郎」

郝思嘉

郝思嘉與白瑞德-《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和萬千少女一樣地嬌柔爛漫、聰明任性,但歷經戰爭和苦難的洗禮之後,骨子裡的倔強和驕傲,使她蛻變為真正的強者。

就如同她名字的由來,」Scarlet「——猩紅色,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曾形容郝思嘉的靈魂就是猩紅色的,熾烈而大膽,燃燒又濃豔。一如她在那場尷尬的生日宴上,穿著紅絲絨「戰袍」冷豔登場。

紅絲絨魚尾裙不遺餘力地貼合曼妙的曲線,為她與生俱來的美貌做了加持。郝思嘉憑藉著不屈的頑強和高傲步入眾人的視線,向人言和詆毀宣戰。

03 「自立大女人」

Miranda

《欲望都市》

《欲望都市》裡,一直以自強、獨立形象示人的Miranda,反諷一切傳統規制和泛濫的情感,用理智來武裝內心深處的柔情,顯得克制而有序。

在舉行婚禮時,她選擇了一身紅絲絨套裝而非傳統白紗作為嫁衣,她說,「我才不要成為那種超完美新娘」,讓人忍不住拍手稱快。

有趣的是,這個女強人最愛的甜品,也是紅絲絨蛋糕。

PART2屬於你的紅絲絨

無論是象徵權力的伊莉莎白一世,高貴優雅的戴妃,還是熱情似火的郝思嘉,自強獨立的Miranda,都對紅絲絨情有獨鍾。這些自由不羈,追求卓越的女性們,從不甘埋沒不願示弱,以一襲紅絲絨初入客場,反將其變作自己的主場。不經意間,歷史已被悄然改寫。

難怪各大時裝周的秀場上,紅絲絨會頻頻成為設計大師的靈感來源。

相關焦點

  • 絲絨面料|教你做一個時髦優雅的女人
    穿了這麼多的衣服,說到什麼面料最高級,姐妹們肯定會紛紛的說絲絨面料,因為絲絨面料給我們的感覺穿上之後就能和皇家貴族的名媛們一樣優雅而又有氣質。野生穿搭博主宋妍霏最出席活動的時候,一席黑色裹胸緊身絲絨長裙不僅能將她曼妙的身姿展現出來,搭配大紅唇,嫵媚的眼神,冷豔中帶著致命的性感,簡直就是人們富貴花。
  • 都譯王朝的最後一名統治者,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何一生未嫁?
    1558年11月,伊莉莎白一世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女王去世。1559年1月,伊莉莎白一世受封為英格蘭女王。她是偉大的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她駕馭了英國45個動蕩的春秋,其輝煌成就延續了四個世紀。BBC在2002年時,統計民眾選舉英國最偉大的人,其中伊莉莎白一世是第七位。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以婚姻為外交籌碼,打造英國黃金時代
    在伊莉莎白一世的加冕儀式上,她戴上一枚結婚戒指,意味著她成為了英格蘭的新娘。這枚戒指一直戴在她的手上,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才摘了下來。伊莉莎白一世似乎用一生的時間告訴世人:「英格蘭才是我的丈夫」。伊莉莎白一世也巧妙地以婚約作為外交籌碼,幫助英國贏得喘息和發展的寶貴時間。01 女王為什麼不結婚?
  • 1.18英國【瑪麗女王】在伊莉莎白一世的統治下兩人展開權力鬥爭
    關注微信公眾號:yezijianglive 最新電影第一時間發到你微信上,請回復 觀看說明 。
  • 伊莉莎白一世的肖像畫們 Portraits of Queen Elizabeth I
    「童貞女王」 「榮光女王」 「賢明女王」 都是她的稱號, 她就是伊莉莎白一世,關於她的電影估計大家都看過,她是亨利八世和第二個老婆安娜柏林生的女兒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英國最尊貴的「剩女」
    開創英國黃金時代的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第二位女王,她是亨利八世的次女,於1558年繼位;她政績卓著,將大英帝國帶上了新的高峰,開創了著名的「伊莉莎白時代」,她也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這麼厲害的女強人,她的一生一定是頗為傳奇的。
  • 《飄》塔爾頓兄弟對郝思嘉,及郝思嘉對衛希禮,為何都是日久生情
    在《飄》這部名著中,塔爾頓兄弟對郝思嘉,和郝思嘉對衛希禮,都是一開始覺得對方只是生活中可有可無的路人甲,直到某一天,某一刻,突然感覺對方觸動了自己的心弦,不由地全身心陷進去而無法自拔。那麼,為何從小一起長大的他們,每周都要見面談天說地的夥伴,是如何突然從普通的友情,對對方有了愛情的呢?
  • 【風雲人物】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何終身未嫁?
    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位45年,當政期間勵精圖治,使得英國迅速在世界舞臺上崛起。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軍事科技,當時的英國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強國。
  • 伊莉莎白一世:童貞與血腥並存,卻是整個英國最該感謝的人
    11歲的伊莉莎白親自在新一任繼母的祈禱書封面上繡上了繼母的名字縮寫在少女時代,伊莉莎白開始了她的翻譯生涯。一直到繼位後,她都堅持著翻譯外文著作的愛好。可惜,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學識不會得到公開認可,伊莉莎白的許多譯作都是匿名。古羅馬史學家塔西陀原作的翻譯手稿,譯者疑為伊莉莎白。
  • 一幅肖像畫中的世界史:伊莉莎白一世與大英殖民帝國
    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海外殖民的幾個重要人物之一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就是通過劫掠西班牙商船發家的,而這種海盜行徑得到伊莉莎白一世的同意和許可。瑪麗被處死後,伊莉莎白一世一面安撫瑪麗的兒子詹姆斯,以圖爭取近鄰,一面毫不鬆懈對來自西班牙威脅的關注。先是派遣德雷克爵士和艦隊切斷西班牙的補給,劫掠西班牙海岸,破壞西班牙船隻。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終生未嫁,晚年被大臣看見真容,痛下殺手
    難道守身如玉67年,號稱「嫁給了英格蘭」的伊莉莎白女王從來沒有過正常人的情慾?一生都末有過驚心動魄的愛情經歷嗎?伊莉莎白一世在世時就以「The Virgin Queen」(「童貞女王」)著稱,她一生都保持獨身沒有結婚。
  • 《亂世佳人》——郝思嘉
    郝思嘉的人格能夠在女性世界中引起熱烈反響,是因為她們心中都蘊藏著與之共鳴的心理結構。讓我們在對郝思嘉人格的深入剖析中,發現現代生活中廣泛存在的"郝思嘉情結"。 一切女人都是她的敵人 先來考察郝思嘉自幼人格形成的歷史。郝思嘉的母親埃倫出身富貴,比父親的家境好。埃倫十幾歲時,因為原來的情人走了,才嫁給了郝思嘉的父親。
  • 伊莉莎白一世:「榮光女王」如何一步步開創英國「黃金時代」?
    幼年時期的伊莉莎白坎坷的幼年經歷1533年,伊莉莎白一世出生,她是亨利八世和其王妃安妮·博林所生。當時天主教依舊盛行,而國王和王妃則是以新教教規方式成婚,所以伊莉莎白也被認為是私生女。但她出生時依舊享有王位的繼承權。
  • 為什麼最近愛豆們都爭相戴上「伊莉莎白圈」?
    說到伊莉莎白圈,各位鏟屎官和職業遛狗師的腦海裡浮現出了…… 伊莉莎白圈=恥辱圈?  不不不,我們現在說的真的是幾百年前人類流傳下來的時尚元素。 雖然原本只是高領衣物上,緊貼下巴的一圈小花邊裝飾。  而在歐洲頂尖時尚icon——伊莉莎白一世帶貨之後,這股潮流簡直勢不可擋(並get了「伊莉莎白圈」這個暱稱),本著窮奢極侈讓腦袋無法自在活動的原則,此時的拉夫領已經越來越大,如同在脖子上圍了一圈聖光。  幾百年過去了,它幾經改良,依然餘熱不減,是秀場上的常青款。
  • 安妮·博林身後悽涼:伊莉莎白一世為何沒有重新安葬她的母親?
    二十多年後,安妮·博林的女兒伊莉莎白公主繼承王位,大家稱呼她為伊莉莎白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即位後,外界從她的一些言行舉止中體會到,伊莉莎白一世對母親安妮·博林很是尊敬。她還是公主時期,隨身攜帶母親留下的珠寶。隨身帶的項鍊,帶著字母A或者B。
  • 伊莉莎白一世傳奇的個人生活,盤點童貞女王的秘密
    英國伊莉莎白一世被稱為「童貞女王」。作為亨利八世的次女——一個有時被認為是私生子的女兒——伊莉莎白從未被認為是女王。儘管如此,她從1558年開始統治英格蘭直到1603年去世。她的統治因無數的原因而聞名於世,但伊莉莎白一世的愛情生活,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情人 英國女王們的純情與浪漫 下卦
    英國的女王不多,從治國到感情生活,個個都可圈可點。雖貴為女王,談情說愛卻都是真心流露,用情專一。伊莉莎白一世,一生未婚,以「童貞女王」著稱。25歲即位,長期周旋在歐洲強國之間,曾將政敵蘇格蘭的瑪麗王后囚禁至死,血洗愛爾蘭平定多次叛亂,冊封海盜德雷克,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不過只看女王的感情生活,卻更像是在讀一位小女子的愛情故事。
  • 郝思嘉:愛和死亡讓人成長
    直到走過半生才發現:能為白瑞德這樣的男人所愛,是一個女人莫大的幸福。但不是每個女人都會遇到白瑞德,也不是每個女人都能活像郝思嘉。其實無論簡愛、愛瑪、苔絲,還是郝思嘉,我們都很少會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完全相像之人。
  • 俄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彼得大帝最愛女兒,在位二十年,終身未婚
    簡單說,就是奧地利的瑪麗婭特蕾莎女王,聯合了法國國王的情婦蓬帕杜夫人,以及俄國的女皇伊莉莎白一世,一起對普魯士發動了一場著名的「七年戰爭」,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都已經絕望了,沒想到節骨眼上伊莉莎白一世因病去世,而繼位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的粉絲,所以給了普魯士喘息的機會。以至於三個女人都沒撈到什麼好處,戰爭真的是勞民傷財。
  • 兩個女人的「20年戰爭」:蘇格蘭瑪麗女王與伊莉莎白的王冠爭奪戰
    兩個女人的爭鬥相持了近20年,難分勝負。16世紀後半葉的歐洲,有兩個著名的女王: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與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她們年紀相差9歲,是表姑侄的關係,時常有書信往來。瑪麗·斯圖亞特的後半生都被軟禁在英格蘭的城堡之中,不過非常神奇的是,她們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見過一次面。在彼此的通信中,瑪麗·斯圖亞特會稱呼伊莉莎白一世為「我親愛的姐姐」,伊莉莎白一世也會回以「我親愛的妹妹」,似乎還有幾分親暱。然而,看似風平浪靜的關係中,往往醞釀著最狂暴的風雨,特別是牽涉到權力和利益問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