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最痛苦的並不是分手,而是交往後卡在一個時期,上不去,下不來,如鯁在喉。
分了吧捨不得,繼續相處又總溝通無效,明明彼此都有抱怨,但就是憋著,打死都不會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聊一聊,互相為彼此改變。
於是兩個人貌合神離,漸行漸遠,多數的情侶關係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結束的。
1
許多人總是在戀愛裡預設對方是懂得自己的,覺得自己不用開口說,對方就能明白,但隨著相處的加深,這種預設會被擊破並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
因為你要悲觀且清楚地認識到,沒有人可以做到百分百了解你,戀愛只是匹配的結果,從來不是因為一方能做到完全了解誰,相知是要在之後的相處中磨合出來的。
即便你希望對方為你做出改變,去了解你,那你也要開口說出來啊。
親密關係中的改變從不是主動就能做到的,一定是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意,接收到對方願意溝通的意願,明白了兩個人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才能去自我反思做出改變。
很多東西是你展現出來了,對方才有機會知道,不要總是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期待別人一層一層揭開,然後去懂得你,去愛你。
而當你終於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聊一聊時,記得多在語言上進行斟酌,不要說到情緒激動時,因為了解對方的痛處,就找準那個點,狠狠地往下戳。
願意溝通,證明你還是喜歡對方的,是希望這段關係繼續走下去的,面目可憎的質問與指責,只會傷了對方,也傷了自己。
兩個人相處總會產生隔閡,只要稍稍做出改變去和對方溝通,是可以將你們之間的裂縫補上的,不要放任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撕開一個更大的窟窿。
如果你的不溝通是因為不喜歡對方了,也請你跟對方說出你的想法,不要一直讓對方在這段關係裡滿懷期待。
2
而對於期待的一方,希望你不要忘乎所以地將自己放在卑微弱勢的那一方,一心只想對方配合、奢望對方與你溝通。
每一段親密關係都是要靠兩個人一起打磨,可能磨上三五年,才能磨成想要的形狀。
愛不必請求,也不可強求,如果長時間卡在這個時期,逐漸降低期望值,或許你要開始審視眼前人是否是值得認真去對待的人。
我總說遇到對的人,可以讓你找回自己,成為自己,但許多人還是很難去把控這一點,其實就是這段關係裡,你能找到一份平衡,既不討好,也不冷漠,有一種溫和在裡面,是一種剛剛好的距離。
3
說了這麼多,肯定又有人要說我對於戀愛理性過了頭。
好像理性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一個貶義詞,只有感性才能感受到親密關係裡自由浪漫的快樂因子。
一心只求自由浪漫快樂那是渣男吧。
親密關係裡的理性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冷酷或冷漠,很多時候,理性更是代表著一種成長蛻變。
沒有人一開始談戀愛就展示出理性的,大多數人年少輕狂談戀愛都是在追逐快樂,從相處的一些細節中收穫對甜蜜的感知。
但愛了幾個人,通通都錯付後,也讓大多數人不得不裹上一層厚重的外殼,藏起感性,表現出理性,不再隨隨便便就開始一段親密關係。
可不管外殼再厚重,對親密關係憧憬的火苗是不會滅的,還是會從細節中收穫對甜蜜的感知,只不過心態變了而已。
可能年少輕狂時覺得藝術展覽中的作品才是美,節日裡的花束和禮物才是浪漫。
但現在,早晨地鐵口煙霧繚繞的小吃攤,傍晚落在玻璃上的一道夕陽,凌晨加班時目睹的燈火輝煌的夜景也很美,願意溝通的意願也很浪漫。
理性的確會磨損親密關係中的一些熱情與幻想,消耗我們心中柔軟的情緒與敏銳的感知,但理性所帶來的磨損和消耗並不代表著親密的消失。
因為乍見之歡,久處不厭,才是愛情最本來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