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蘇27戰機已經發展近20種,殲11、殲15、殲16的型號就超過10個

2021-01-15 V武研社

自從我國引進蘇-27戰機以來,這款戰機在我國生根發芽,不斷改進,不斷出來新的型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國「側衛」家族。我們原版進口了蘇-27SK、蘇-30MKK/MK2以及蘇-35之後,我國也相繼發展了殲-11、殲-15和殲-16戰機。看著基本型號不多,但是這些戰機在我國已經發展到了20個型號,其中國產化的殲-11、殲-15和殲-16超過10個型號了。

蘇-27SK戰機

最早引進的蘇-27SK戰機給我國空軍帶來了很大的優勢,畢竟在蘇-27之前,我們空軍還沒有像樣的四代機。那時候我國引進的是蘇-27SK單座型戰機和蘇-27UBK雙座型戰機。這批最早的戰機從目前看來,已經接近服役年限了。目前機載設備和武器已經落後了,所以我國在很久之前就發起了改進計劃。

殲-11A戰機

而後來,我國就引進了生產線,我們開始自己生產蘇-27戰機,殲-11A戰機應運而生。不過那時候雖然是自己組裝,但是還是俄羅斯提供的零件,我們只是在生產線組裝。其實早期組裝的戰機與進口的蘇-27SK沒有區別。

殲-11B戰機

真正是我們改進和生產的就是殲-11B戰機了,殲-11B戰機相比蘇-27戰機提升了不少,換裝了雷達,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獨有的黑色雷達罩,並且機內的電子設備採用的都是國產裝備,機載武器也發生了變化,已經不是俄制空空飛彈了,而是國產的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和霹靂8近距格鬥飛彈。而殲-11戰機的衍生型號也算是多的,其中包括殲-11A、殲-11B型,雙座的殲-11BS,還有海軍的殲-11BH和殲-11BSH,已經達到了五個型號。

殲-11BH戰機

中國國產的側衛家族相比蘇27SK和殲11A,殲11B的性能提升了很多,特別是中距空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它的基礎上,我們又研製了雙座的殲11BS、以及給海軍配套的殲11BH、殲11BSH,加殲11A就是5種了。不過目前還對殲-11戰機進行改進,往上傳出照片,有白色雷達罩的殲-11B戰機,這也將是殲-11的後續改進型。而殲-11D也在網友們的討論之中。

蘇-30MKK戰機
殲16戰機

在引進蘇-27SK戰機的同時,我們還引進了對地攻擊能力的蘇-30MKK和蘇-30MK2,所以結合殲-11B戰機,我們又裝備上了雙座型的殲-16戰機,可以說殲-16戰機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機載雷達換成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載武器採用了國產霹靂15中距空空飛彈和霹靂10近距空空飛彈,並且該機整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還有部分五代機的性能。當然殲-16還會出現電子戰型號。

殲-15戰機

而殲-15戰機是在烏克蘭引進的蘇-33原型機T-10K基礎上研發的,作為一款專用的艦載機,也借鑑了殲-11B戰機的技術,雖然殲-15戰機外觀上與蘇-33戰機沒啥區別,但是機載設備和武器全部國產化,在整體性能上遠超蘇-33艦載機。隨著新型航母的誕生,採用電磁彈射器,而殲-15戰機也要出現彈射版本,還有雙座的電子戰版本,還有雙座版本,就這樣殲-15戰機也會發展多個型號。

蘇-35戰機

所以說,從發展上來看,我們有多達20多種「測衛」戰機,概括來說有原版進口型蘇-27SK、蘇-27UBK、蘇-30MKK、蘇-30MK2和蘇-35S戰機,而自身發展的型號眾多,包括殲-11A、殲-11B、殲-11BS、殲-11BH、殲-11BSH,以及未公開的殲-11BG和殲-11D型戰機,當然還有殲-16和電子戰版本的殲-16D戰機,而殲-15戰機有殲-15型,殲-15T型和雙座版本殲-15S和電子戰版本的殲-15D,所以說測衛系列已經在我國發展壯大,成為了一個大家族。

相關焦點

  • 殲11BG、殲11D、殲15T,國產蘇27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側衛」戰機,而且沈飛還組裝、研製、生產了殲11、殲15和殲16,它們都源於蘇27家族。之前殲11和殲11A的雙座機型,還是直接從俄羅斯伊爾庫茨克的飛機製造廠採購蘇27UBK。而到了殲11B,中俄之間的蘇27貿易已經停止,因此自行研製殲11BS成為當時唯一的選擇。
  • 殲11BG、殲11D、殲15T,中國側衛家族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蘇27家族與我國的緣分極深,不僅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蘇27SK、蘇27UB、蘇27UBK、蘇30MKK、蘇30MKK2和蘇35等多種「側衛」戰機,而且沈飛還組裝、研製、生產了殲11、殲15和殲16,它們都源於蘇27家族。
  • 殲11戰機為何不具備空中加油功能?而殲15、殲16都已完全具備
    但作為國土面積廣闊的大國來講,重型戰機的裝備顯然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俄羅斯目前一線空軍作戰部隊全部使用的是重型戰機。我國近年來在空軍裝備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現役的主力機型除去殲10系列戰機之外,其餘的也都是重型戰機。
  • 殲20下的王者——我國空軍的殲-16戰機到底有多厲害
    殲-16,是沈飛參考俄式蘇-27UB,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四代半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於2016年11月正式服役於人民空軍。該機裝備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其性能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相當。
  • 殲-20比殲-16強不少,為何殲-16要比殲-20產量多得多?
    近些年來,中國軍事實力已非常的快,我國空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運20、直20、殲20也已經列裝部隊,就連轟20也被央視證實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相信很快就會亮相了。此外,還有殲16、殲10、殲-11、空警500、正在大規模生產當中,如今我國空軍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位,與世界排名第二空軍的俄羅斯相比也落後不了多少。
  • 殲-10戰機現身巴基斯坦!眾人議論為啥不是先進的殲-16
    殲-10戰機現身巴基斯坦!眾人議論為啥不是先進的殲-16本月7日,中國派往參加中巴空中作戰訓練的部隊開始出發。這是繼2011年 "雄鷹 "軍演訓練開始後,中巴兩國第九次聯合軍演。據報導,中國空軍除了派出殲-10C和殲-11BS戰鬥機外,大家比較熟悉的、最近出現在線下地圖上的高大運輸機也一同前往。看到這裡,有網友認為,中國為什麼只派殲-10戰鬥機出國,而不派我們更先進的殲-16,或者殲-20戰鬥機呢?
  • 殲-11首飛22周年|「側衛」入華獲新生 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在繼承了蘇-27優秀平臺的同時,殲-11B在航電系統上也遠遠超過殲-11和殲-11A,且更易融入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還可以集成更先進國產飛彈,大大提升了戰鬥力。龐大「中華側衛」家族 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 殲11戰鬥機與殲16戰鬥機有什麼區別?
    從二代機的殲5,殲6,殲7,殲8到三代機的殲11,殲15,再到三代半的殲16和殲11D,以及最新的四代機殲31。儘管殲11系列和殲15以及殲16的氣動布局沒有擺脫蘇系戰機的框框,但是與90年代進口的蘇27和蘇30相比,幾乎是全新的戰機了。
  • 殲16和殲11究竟有什麼區別?這裡告訴你答案
    某種程度來說,殲11是在殲10之前出來的,老軍迷肯定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因為殲11是根據俄羅斯的蘇27飛機發展而來的,自從蘇27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加入中國空軍後,咱們中國空軍終於有了現代化的空中力量,現在看來這筆生意做得非常值得。
  • 白頭殲11B再次現身!新型航發與雷達確認換裝,戰力企及殲16水平
    眾所周知,我國三代乃至四代戰鬥機最初的配置發動機均是來源於對俄制,俄羅斯軍工的AL-31F型發動機很長時間都是我國戰機動力系統的「支柱」。當然,在國產發動機WS-10的逐步定型發展下,我國的三代四代甚至殲20都迎來了換裝國產發動機的春天。
  • 沈飛為何堅持改進殲11?或缺少空優戰機,殲10太小殲20太少
    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為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
  • 殲11、殲15、殲16長得太像分不清?看看這幾個特徵就明白了
    其實,不管是殲-11、殲-15還是殲-16哪一款戰機,都與蘇-27有著極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三款戰機都是在蘇-27的基礎上改進研發出來的,所以在外觀上「三兄弟」也就極為相似!不過,殲-11、殲-15和殲-16的定位方向不同,「三兄弟」神似的外表下卻還有很大的區別!
  • 演習現神秘機型,殲11家族又添新丁,殲11D能否浴火重生?
    近日,我國空軍的殲-11戰機7架戰機同框進行演習,場面浩大,並且引起網友們的熱議。可以說,殲-11戰機已經服役了很多年,現在仍然煥發活力,並且發展成為了多個機型,比如殲-11B、殲-11BS、殲-11BSH、殲-11BH等機型,還有換裝白色雷達罩的殲-11BG。
  • 海峽對岸的150架F16戰機,對比殲10C,到底什麼檔次?
    放在90年代後期到21世紀初期,這些戰機的性能還是非常先進的。在同一時期,我們的戰機數量雖然多,但以殲6和殲7戰機居多。當時,正在從俄羅斯進口蘇27和蘇30戰機。殲10戰機項目和蘇27國產化項目,都在推進過程中。陸陸續續進口了100多架蘇27戰機。隨後,還進口了大量的蘇30戰機。2006年,面對巨大的空中壓力,對岸計劃從美國進口66架F16C/D戰機。
  • 從蘇27到殲16,「側衛」東遊記,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由此蘇-27這款蘇霍伊公司研製的重型第三代戰機開啟了自己的"東遊記",當時的眾人可能都沒想到這款蘇聯研製的最後一款戰機竟然對中國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蘇-27戰機在中國的發展史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整機進口(蘇-27SK)仿製生產(殲-11)、本土化改裝(殲-11B)、深度挖掘改進型(殲-16),因此理論上可以將殲-16視為中國版本的蘇-35。
  • J-11D戰鬥機雖然前途未卜,但支撐了殲11B和殲15的改進
    殲11D號稱「中國蘇35」,在殲11B的研製成果基礎上,通過換裝以AESA雷達為核心的國產航電系統以及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的太行系列發動機,成為一款以制空作戰為主、兼具多用途能力的三代半戰機,其制空作戰性能超過殲16、蘇35、殲10C,僅次於殲20。
  • 中國殲16戰機批量服役,逐漸取代俄制蘇30戰機,後者將全部退役?
    從古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向俄羅斯採購了一批蘇-27SK戰機,隨後耗費百億美元直接購買了蘇-27戰機的生產許可證和相關技術資料,成為全球除俄羅斯以外首個裝備和生產蘇-27戰機的國家。國產的蘇-27戰機代號為殲-11,之後也延伸出殲-11B、殲-15和殲-16等多款國產戰機。如果再加上中國在本世紀初期向俄羅斯引進的蘇-30MKK和蘇-30MK2戰機的話,那麼中國空軍裝備的「側衛」戰機可以說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國家,即使是俄羅斯也難以在數量上與中國相比。而隨著中國國產殲-16戰機大批量開始服役一線作戰部隊,組建取代俄制蘇-30MKK和蘇-30MK2戰機,成為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新的主力。
  • 渦扇-10推力近16噸,殲-20「心臟病」基本解決,渦扇15不用著急了
    到現在,殲-20已經出現了裝備俄制AL-31F和國產渦扇-10B兩種發動機的機型,產量也一直不高,外界普遍認為在苦等渦扇15。令人意外的是,渦扇-10發動機經過十幾年的改進竟然完成了「逆襲」,其最大推力已經從初期的12噸增加到了最新的16噸,已經超過渦扇-15早期版本。這意味著渦扇-15不用再著急了,有更多時間把推力打磨到18噸以上的水平。
  • 十一號工程意義重大,蘇-27SK已退居二線,殲-11A依然有先進之處
    但是對於軍迷而言,十號工程很多人應該很熟悉,十號工程就是航空工業當年的殲-10戰鬥機工程,在很多一段時間裡, 官方報導殲-10戰鬥機不直接說型號,而是說國家重型型號工程。同樣十一號工程就是我國航空工業沈飛的殲-11戰鬥機。今天與大家聊聊殲-11戰鬥機和蘇-27SK戰鬥機。國內的蘇-27戰鬥機主要分為兩個型號,一個是蘇-27SK單座戰鬥機,一個是蘇-27UBK雙座戰鬥機。
  • 沈飛目前只剩殲15和殲16還在生產,能夠轉產殲20以提高速度?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有兩大航空企業在負責空軍和海航的戰機生產,分別是成飛和沈飛。目前這兩家航空企業一個生產重型三代戰鬥機,另一個負責生產中型的殲10系列和隱身的殲20,各司其職,雙方生產的都是空軍和海航的主力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