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國引進蘇-27戰機以來,這款戰機在我國生根發芽,不斷改進,不斷出來新的型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國「側衛」家族。我們原版進口了蘇-27SK、蘇-30MKK/MK2以及蘇-35之後,我國也相繼發展了殲-11、殲-15和殲-16戰機。看著基本型號不多,但是這些戰機在我國已經發展到了20個型號,其中國產化的殲-11、殲-15和殲-16超過10個型號了。
最早引進的蘇-27SK戰機給我國空軍帶來了很大的優勢,畢竟在蘇-27之前,我們空軍還沒有像樣的四代機。那時候我國引進的是蘇-27SK單座型戰機和蘇-27UBK雙座型戰機。這批最早的戰機從目前看來,已經接近服役年限了。目前機載設備和武器已經落後了,所以我國在很久之前就發起了改進計劃。
而後來,我國就引進了生產線,我們開始自己生產蘇-27戰機,殲-11A戰機應運而生。不過那時候雖然是自己組裝,但是還是俄羅斯提供的零件,我們只是在生產線組裝。其實早期組裝的戰機與進口的蘇-27SK沒有區別。
真正是我們改進和生產的就是殲-11B戰機了,殲-11B戰機相比蘇-27戰機提升了不少,換裝了雷達,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獨有的黑色雷達罩,並且機內的電子設備採用的都是國產裝備,機載武器也發生了變化,已經不是俄制空空飛彈了,而是國產的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和霹靂8近距格鬥飛彈。而殲-11戰機的衍生型號也算是多的,其中包括殲-11A、殲-11B型,雙座的殲-11BS,還有海軍的殲-11BH和殲-11BSH,已經達到了五個型號。
中國國產的側衛家族相比蘇27SK和殲11A,殲11B的性能提升了很多,特別是中距空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它的基礎上,我們又研製了雙座的殲11BS、以及給海軍配套的殲11BH、殲11BSH,加殲11A就是5種了。不過目前還對殲-11戰機進行改進,往上傳出照片,有白色雷達罩的殲-11B戰機,這也將是殲-11的後續改進型。而殲-11D也在網友們的討論之中。
在引進蘇-27SK戰機的同時,我們還引進了對地攻擊能力的蘇-30MKK和蘇-30MK2,所以結合殲-11B戰機,我們又裝備上了雙座型的殲-16戰機,可以說殲-16戰機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機載雷達換成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載武器採用了國產霹靂15中距空空飛彈和霹靂10近距空空飛彈,並且該機整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還有部分五代機的性能。當然殲-16還會出現電子戰型號。
而殲-15戰機是在烏克蘭引進的蘇-33原型機T-10K基礎上研發的,作為一款專用的艦載機,也借鑑了殲-11B戰機的技術,雖然殲-15戰機外觀上與蘇-33戰機沒啥區別,但是機載設備和武器全部國產化,在整體性能上遠超蘇-33艦載機。隨著新型航母的誕生,採用電磁彈射器,而殲-15戰機也要出現彈射版本,還有雙座的電子戰版本,還有雙座版本,就這樣殲-15戰機也會發展多個型號。
所以說,從發展上來看,我們有多達20多種「測衛」戰機,概括來說有原版進口型蘇-27SK、蘇-27UBK、蘇-30MKK、蘇-30MK2和蘇-35S戰機,而自身發展的型號眾多,包括殲-11A、殲-11B、殲-11BS、殲-11BH、殲-11BSH,以及未公開的殲-11BG和殲-11D型戰機,當然還有殲-16和電子戰版本的殲-16D戰機,而殲-15戰機有殲-15型,殲-15T型和雙座版本殲-15S和電子戰版本的殲-15D,所以說測衛系列已經在我國發展壯大,成為了一個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