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夜
近日,在我國央視關於北部戰區的一檔節目中,「白頭殲-11B」的身影再度出現,而網絡上曝出「白頭殲-11B」的照片也漸漸增多起來。去年十一月,還是我國央視的節目中,航空兵某旅殲-11B型戰機中隊中出現了一架不同尋常的殲11B型戰機,這架擁有淺白色雷達罩的「白頭殲11B」首次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當然,很多關於殲11新型機的說法很快在當時流傳,事實上,這正是殲-11B型戰鬥機開始步入改進升級的體現。
眾所周知,我國三代乃至四代戰鬥機最初的配置發動機均是來源於對俄制,俄羅斯軍工的AL-31F型發動機很長時間都是我國戰機動力系統的「支柱」。當然,在國產發動機WS-10的逐步定型發展下,我國的三代四代甚至殲20都迎來了換裝國產發動機的春天。值得一提的是,最早一批的殲11B型號並沒有趕上WS-10的換裝,還是使用了一批AL-31F發動機,直到WS-10完全定型,並最早在用於一架蘇-27之上,在沈飛的試飛下完成了首次試用。
事實上,WS-10換裝期間出現過的機械故障和葉片斷裂都是殲11B型號後續批次遲遲未能換裝的原因,不過如今的太行已經迎來換裝的「黃金時期」。
從近日現身的「白頭殲-11B」視頻來看,航發噴口設計似乎與此前的太行WS-10並不相同,噴管設計更為特殊,外界猜測極有可能在原來的技術上進行了升級,甚至是另一種從未露面官宣的新型號發動機。除過明顯的換裝發動機之外,殲11B的航電系統和雷達系統也得到相應的升級。這不僅能提高戰機自身的態勢感知和跟蹤目標的能力,其攻擊性也會變得更強,和殲20一樣具備發射PL-15和PL-10的能力,更好地發揮和殲20的「高低搭配」,實現全包線攻擊性能。當然,在發動機升級換裝的情況下,戰機推重比和爬升率也會再上一個高度,能更好的發揮其近戰纏鬥優勢。
其次,能夠看出的是「白頭殲-11 B」將平常用於裝載PL-8B的導發架保留了下來。一般對三代半戰機的升級中,雷達系統是尤為關鍵的,隨著電子信息戰的發展趨勢,戰機的綜合信息化程度尤為關鍵。美軍的F/E-18E電子戰機在就曾在對抗F22的模擬訓練中多次取得優勢,就是利用其電子幹擾和先進的雷達完成的。殲11B之所以從深色雷達罩變為白頭,很可能已經升級了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顏色具有一定的區分作用,在殲-16型戰鬥機發展完善的今天,將其成果順理成章的轉移到白頭殲11B上是最有可能的。
綜合來看,殲-11B獲得的升級,已經達到了和殲-16媲美的水平線,足以替殲16承擔部分制空任務,這是有利於我國繼續深挖殲-20,以及發展更為先進的六代戰機的。當然,殲11B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這樣一來,殲16和其它三代機的壓力就會相應減小,足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專注「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