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鼓手》|每座山峰都像一本書

2020-12-28 湘湘愛旅行

認真讀一本書

說到徒步旅行,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著不同的體驗和感受。這是一個勇氣、體魄、耐力、意志和智慧都備受考驗的過程,但是成功到達終點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心靈在不斷地淨化、提升和超越,遇見了一個不同以往更好的自己。

今天說的這本書是《珠峰鼓手》,書中記錄了作者紅塵老師多次徒步尼泊爾喜馬拉雅的真實感受和體驗。在閱讀時,我想你也會抱著像朝聖者和行腳僧那樣的篤定的。而著名播音員劉雨老師的聲音又賦予了這段行走記錄另一種清越的魅力。

正文欣賞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一次巔峰狀態,去脫胎換骨一次,去抵達生命的極致之美,給靈魂一次驚心動魄的壯遊。

在去喜馬拉雅之前,我不知道世界最深的峽谷在哪裡,世界最美的雪山在哪裡,世界最好的徒步地在哪裡。我只知道世界最高的山脈在那裡,有一小撮瘋狂的爬山者徵服了那裡,卻從未想過有一天,我也會用我的雙手和雙腳酣暢淋漓地親吻了那裡。

在全世界14 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在喜馬拉雅。6500萬年前,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被一個漂亮的藍色大洋——新特提斯洋(Neotethys)所分隔,南側的印度大陸與北側的歐亞大陸不間斷地發生著海浪般激烈的碰撞、親吻,天崩地裂、海水退去,隆起了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輕的山系——喜馬拉雅山脈。

很難想像這座山到底有多大,但若你像打開一張魔毯那樣展開它的全部,就可以橫跨整個歐洲,相當於從倫敦到莫斯科的距離。

東西長2400 多公裡、南北寬200~300 公裡的喜馬拉雅山脈,聚集了地球上大部分的高峰,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 座,這些山的偉岸巔峰都高於陸地上的其他山脈,聳立在永久雪線之上。成群的高峰擋住了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溼潤氣流,形成了山脈南坡的印度、尼泊爾和不丹雨量充沛的溫潤氣候和山脈北坡的中國西藏降水稀少的乾燥寒冷氣候。

數千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對於居住在山地兩側的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的最高部分與極限地帶。古印度的朝聖者稱喜馬(hima)是雪、拉雅(alaya)是家鄉,為這一雄偉的山系創造了喜馬拉雅——「雪的家鄉」這一梵語名字;在藏語中,「珠穆」為女神,「朗瑪」為第三,藏族人親切地稱呼珠穆朗瑪峰(Chomolungma)為「第三女神」;在尼泊爾語中,它被稱為「薩迦瑪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女神」,這些稱謂都反映了當地人對這座山的崇敬,它是自然界至高無上的榮耀。

如今喜馬拉雅已成為對全世界的登山者、徒步者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自1953 年英國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與尼泊爾的夏爾巴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首次登上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之後,全球已有24人登上了全部14 座8000米的高峰,有約7000人登上了8000米以上的高峰。

……

未完待續,

義大利「羅馬文學獎」得主、《飢餓的女兒》《羅馬》作者虹影;英國著名小說家、旅行探險家、大英帝國騎士勳章獲得者亞當·威廉士激賞推薦!

★《珠峰鼓手》36萬字的中文版,與英文版Himalayan Quest同步再現。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尼泊爾旅遊委員會(NTB)精品好書!

★旅行的終點是真愛!一定有美好的東西在被尋找的過程中愈加美好。每個人都可以靠一個念頭或一個愛的作為徹底改變人生。

★繼《梵香》《越野越西藏》暢銷書後,「百本旅人最愛圖書獎」得主、國家地理作家紅塵11年間5次徒步尼泊爾喜馬拉雅,經歷不同人的命運,包括母親的離世。她說有時候正是殘缺將我們點燃,世間萬物都有它的光亮。

★向外出走,其實也是向內探索。有的人註定是屬於荒野和山峰的。

★隨書附贈《1000公裡徒步尼泊爾喜馬拉雅》旅行電子手冊,彩插、視頻、音頻鑲嵌其中,「紙書+」完美閱讀體驗。走一步路是不需要鼓起勇氣的!

內容簡介

起步,就有天空的高度。

國家地理作家紅塵,一個看似孱弱的1.63米的小女子,背包徒步150天,1000公裡,穿越了尼泊爾的10萬雪山,穿越月光、寂地、稀薄的空氣與情人的胴體,只為她的靈魂能夠抵達喜馬拉雅,與自己的宿命相遇。

這是一部真正在路上的流浪文學,飽含著淚水、腳步聲、離別和光亮,講述來自不同國家的徒步者用雙腳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真愛故事。尼泊爾是全世界背包客最嚮往的徒步旅行地,這裡的關鍵詞是:尼泊爾,徒步,穿越,山脈,相逢,愛戀,勇氣。

極少有人知道,在尼泊爾喜馬拉雅的冰峰之間,有數條神秘的、不同起點的峽谷走廊。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被西方嬉皮士和登山者「發現」以來,它一直吸引著地球上最瘋狂、最有想像力、最膽大包天的一批批徒步探險者、背包客,前往行走朝聖。

到達那裡的唯一方式,就是和嚮導、背夫一起徒步翻越數不盡的山脈,經過一個又一個寂靜到能聽見雪山呼吸的河谷,與不期而至的神秘的香格裡拉美景一次次相遇。最終,在日出和日落的交替中,品嘗到那一道道來自天堂的華美盛宴。在峽谷、雪山之間,邂逅來自世界各國的徒步者,還有那生死相依的愛戀……

珠峰鼓手:如要看你是不是一個為上帝所鍾愛的人,你就必須要到那裡去。

高山嚮導:有時候,正是殘缺將我們點燃。

我:一個走在路上的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映射的是我們天性中最真實的那部分。

你:目擊眾神的山谷裡野花一片……

中國旅遊書店

【來源:中國旅遊出版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的最高山峰,海拔21229米,珠峰都不到這座山脈的一半!
    如果要說起地球上最高的山峰,肯定沒有山峰敢與珠穆朗瑪峰爭C位,珠穆朗瑪峰以8844裡的海拔高度成為了地球上當之無愧的最高山峰。正是由於險峻的海拔,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探險者來到珠峰,嘗試能夠成功攀登,這對於他們的冒險生涯將是一個榮譽的勳章。
  • 那些奪命山峰
    今天和大家聊奪命山峰的話題。說到奪命山峰,珠峰、喬戈裡、安娜普爾納自然很容易想到,然而古語有云「咬人的狗,不一定不叫,絆人的樁,不一定高」,還有很多奪命山峰,留下的登山者數量一點不比8000米高峰少。不過,沒有哪座山峰會因為其兇險而阻擋攀登者的步伐,不管多麼危險,總會有人去攀登,去開闢新的路線,這是人類偉大探索精神的最好體現。
  • 策劃▏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絕命海拔》背後的珠峰故事
    彼時測繪員驚訝地測量出這座山峰的高度已是世界之最並將消息通報給當時的局長。1865年,當這一測量結果得到證實9年後,當時的局長便以前局長喬治·埃佛勒斯爵士的姓氏擅自將這座當時編號「第15號山峰」命名為「埃佛勒斯峰」。在西方國家這個名字依然根深蒂固,本片片名便是明證。由於珠峰北坡在西藏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所以兩地對此峰的叫法也不同。
  • 2020珠峰測高:我們為什麼一次次攀登珠峰?
    我們為什麼一次次攀登珠峰? 我們從小就會學到關於珠峰的那些知識: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環境極端險惡,每一次登頂珠峰都是一次生死大冒險。 除開這些知識之外,我們還會被告知:1960年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是一件充滿愛國情懷的一件事。
  • 11年5赴尼泊爾徒步的紅塵籤售新書《珠峰鼓手...
    ,和記者聊起了過去11年裡自己5次遠赴尼泊爾,圍著喜馬拉雅山脈徒步的「朝聖之旅」,以及由此誕生的新書《珠峰鼓手》。 當時,還只算是普通遊客的紅塵一打聽,才知道專業登山者、普通背包客都是衝著這裡圍繞喜馬拉雅山脈的黃金徒步線路而來。在選擇了難度最低、參與人數最多的布恩山小環線之後,紅塵在一周內徒步走完了150公裡旅程。結束後,她不光愛上了這裡,更覺得該為它寫點什麼。「就是很想把這麼美,但太少人知道的風土人情、生活文化,介紹給更多的人。」
  • 珠峰大本營舉行紀念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系列活動 - 國家體育總局
    △2020年春季登山垃圾清理回收儀式  4月20日起,西藏自治區體育局開展了2020年春季登山垃圾清理活動,由西藏自治區登山隊、西藏自治區登山協會、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的相關人員對珠穆朗瑪峰、卓奧友峰、希夏邦馬峰3座山峰的登山垃圾進行全面清理及分類處理。
  • 最高山峰是珠峰,最低的山是哪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5月27日,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用現代科技丈量珠峰新高度。珠穆朗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沒有任何爭議,那最低的山呢?中國最低的山是哪個?在沒有GPS等現代工具的古代,如何測量山的高度?河南最高峰是哪個?
  • 珠峰大本營,他們深情回望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年
    人民日報記者袁泉 谷業凱攝 西藏素稱千山之宗,以珠峰為代表的5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聳立雲端。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首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頂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從北坡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的偉大壯舉。
  • 「影像攀登者」在珠峰腳下的40多個日日夜夜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普布扎西)6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影像攀登者」在珠峰腳下的40多個日日夜夜》的報導。 (小標題)初識珠峰青藏高原本是一座山,每一座山峰又是高原母親身旁逐漸長高的兒孫。珠穆朗瑪峰,板塊「角鬥」的產物,挺拔在世界第三極。
  • 紀錄片《珠峰清道夫》太震撼了!戶外人都應該看看!
    而在珠峰附近,海拔7000 米的山峰有50 多座,海拔8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11 座,如此挺拔的地勢加上以珠峰為代表的雪峰林立,成為舉世無雙的巔峰。能夠登上心目中的「聖殿」,也是每一位登山愛好者的夙願。
  • 五道口人|吳皓:我的珠峰故事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MBA中國網
    那時候,正好看了《Seven Summits》這本書,給我很大啟發,便確定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想法,我計劃從那以後每年登一座山峰。珠峰作為世界最高峰,在這七座山峰中也是攀登難度最大的一座山峰,所以排在了我這一計劃的最後。也正因為知道它的難度,我做了一些體能上的準備。這和我在五道口的經歷有關,我在2016年9月成為金融學院全球金融GSFD三期班的一名學生。
  • 《珠峰清道夫》,清理世界之巔的汙染
    那麼這些狼藉是誰來處理呢,不是徵服珠峰的探險家們也沒有專門清理的人員而是生活在珠穆朗瑪峰腳下的夏爾巴人,他們在用生命在清理這些垃圾。《珠峰清道夫》講的就是夏爾巴人清理珠峰的故事。2010年夏爾巴人納姆加爾和查克拉發起了清理珠峰的公益行動,一支由20人組成的團隊前往「死亡地帶」,清理海拔超過8000公尺的世界最高垃圾堆,恢復這座神聖山峰的風採和消除十億多人依賴的水源汙染。
  • | 攀登者 | 中國攀登珠峰罹難者名單
    片中的中國登山隊,雖然在路途中遭遇雪崩與狂風等瞬息萬變的天險難關,但依舊以血肉之軀和險境抗爭,向珠峰頂峰發起衝刺和挑戰。真正傳遞了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的攀登精神!然而,當這種精神沉降到現實之中的時候,不僅有榮耀,更有殘酷。
  • 《攀登者》首映高口碑,他們兩度登頂珠峰,每步都是人類精神
    小編 文學報 背朝燈火,面朝星光,下一步就在前方白雲之上,哪來悲傷,萬古只見雪茫茫每寸冰霜,每寸鋒芒,每一步都是信仰往來絕壁,那道天梯,可以是我的肩膀一支由20位登山專家組成的尼泊爾探險隊出發前往聖母峰的「死亡地帶」,目的是清除世界最高垃圾堆,恢復這座神聖山峰的風採,消除1.3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汙染。影片中的登山過程大多由夏爾巴人自己攜帶的GoPro相機完成,記錄下這一場生與死的旅程。在他們眼中,珠穆朗瑪峰及其兩側被賦予了精神能量:經過這片神聖的土地時,人們應該表現出崇敬之情,心存景仰,而不應用不敬的行為激怒她,她對人們的敬愛是報以慈悲的。
  • 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
    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活動。名稱之爭背後的測繪史「最先發現珠穆朗瑪峰的,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藏族同胞,他們給予這個峰以名稱。但是把這個山峰,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在地圖上的,則是1715至1717年到西藏地區測量的我國測量隊員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
  • 登頂珠峰,12位地大人參與其中
    他攀登的第一座山峰是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世界上14座8000米級高峰中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山峰,儘管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他止步於海拔7850米,沒能登頂,但讓他真正了解了登山是怎麼一回事,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顆登山的種子。1998年,次落作為替補隊員入選中國登山隊,參加中國和斯洛伐克兩國組織的聯合攀登珠峰活動。
  • 非洲最高山峰:一座山擁有四季風光,爬前還需先花20多萬!
    在非洲有一座高峰,擁有著一年四季的風光,說到高峰,相比很多人都會想到我國的珠穆朗瑪峰,今天小編給給大家分享的是非洲的最高峰,它的傳奇色彩一點都不遜色與珠峰,它就是吉力馬札羅山,這座山峰在非洲可是神一樣的存在,被稱為是聖山,它位於坦尚尼亞,和東北大裂谷相連,對於這座山峰,有很多的地質學家非常鍾情於它,因為吉力馬札羅山是東非大裂谷的產物,要知道東非大裂谷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座活火山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
    珠穆朗瑪,珠穆是藏語「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瑪意為第三女神。對珠峰地區的人來說,珠穆朗瑪峰就是他們的「神」。聳立在中尼邊境的這座高峰,見證了世事變遷,從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籌碼,再到人類壯舉的體現,山還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卻又是山,幾度春秋,幾度風雨,這是攀登珠峰的傳奇。
  •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絕命海拔》背後的珠峰故事
    而近一個世紀以來,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登山愛好者們徵服這座世界最高峰的欲望也從未停止。     然而為了把這隻最高大的猛獸踩在腳下,人們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1996年5月10日,12名登山者罹難,是當時珠峰攀登史上最慘烈的一次山難。這部《絕命海拔》正是改編自這次真實事件並以極為冷靜克制的姿態講述了山難的前因後果。
  • 上遊讀書丨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真實記錄 - 胡金媛
    「2020年5月27日,中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2020年12月8日,中尼兩國共同宣布珠峰新高程:8848.86米······」珠峰高程測量,面對這一足以載入歷史的事件,作者選擇了用日記去記錄這段歷史使命。作者用他的柔情瓦解了歷史與我們的距離,用他的真誠還原了珠峰測量的真實細節。書中的每一行字,都暈染著來自雪山與寒風的冷冽,讀者似乎能聆聽到遠隔千裡的珠峰上雪落的簌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