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為哈佛畢業生的娜塔莉·波特曼回到母校,受邀在2015哈佛畢業典禮發表了題為《Make Your Inexperience An Asset》的演講,她講到自己來到大學時的黑暗時期,如何盡力撕掉標籤,談到自己拍電影時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如何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最後,她說接受你的無經驗,把它作為財富來使用,讓你不用那麼受限,而敢於去嘗試,去挑戰。
演講視頻中,34歲的娜塔麗·波特曼一襲湖綠色裙裝,似乎略微有些緊張,但你很難忽略她堅定的眼神,優雅的風度,當年《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那個桀驁不馴的小女孩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永遠留在了螢屏上。
13歲,從全球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成功拿下《這個殺手不太冷》裡蘿莉瑪蒂達一角,與飾演裡昂的讓·雷諾搭檔,並一炮而紅,成為眾多人心目中的經典。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許多童星就這樣走上演藝之路。可是,顯然,娜塔麗·波特曼的內心並不滿足於做一個明星,電影才不會限制她的人生。
1997年,《洛麗塔》邀請她出演時,她拒絕了,而是出演舞臺劇《安妮日記》。她演了一年,每場幾乎都要有近一小時的謝幕,你可以想見她演得有多出色。放棄大好的出名和錢財,而選擇去錘鍊自身的表演,小小年紀的娜塔麗·波特曼已經和別的小孩不一樣。
對此,成年後的波特曼說,「我比較有野心,知道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在20歲以前,她就有意識地「拒絕了所有帶有『蘿莉』色彩的角色」,「不想成為別人的性幻想對象」。並且,她想要成為的是像梅麗爾斯特裡普那樣的演員,不是靠美貌,也不是靠青春。
你十三四歲時,有那麼成名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會拒絕嗎?娜塔麗·波特曼像她飾演的瑪蒂達早熟,不僅了解人性,而且她還有一份超越年齡的清醒與睿智。也是這份清醒,讓她避免遇到像其他年少成名的明星一樣的困境:叛逆、吸毒、性醜聞……
娜塔麗·波特曼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所要的人生,所以她堅持要讀大學,以全A進入哈佛主修心理學。她還能兼顧學業,利用暑假拍攝《星球大戰》。甚至宣稱大學期間只拍《星球大戰》系列。
從小几乎每門功課都是A,擁有哈佛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精通四國語言,擔任過著名政治評論員的助手,有兩篇學術論文發表在期刊上。娜塔麗·波特曼還曾以客座講師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的課程。看到這樣的履歷,你或許只想問為什麼有的人拼臉就可以,卻還要拼才華?
但是她在哈佛讀書時,也曾有過一段黑暗時期。她說她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靠名氣才來這裡讀書的。可是發現自己不會寫那麼多論文,和教授會面時都會失聲痛哭。
而真正讓娜塔麗·波特曼登上演員頂峰的是《黑天鵝》。為了這部電影,她傾盡心力,堅持了近一年的魔鬼式高強度訓練——每天5至8小時的舞蹈和遊泳培訓,並且嚴格控制飲食,瘦了二十多磅。還因為一個託舉動作中因肋骨錯位而受傷,卻堅持訓練,娜塔麗·波特曼說,「對芭蕾舞者來說,這是家常便飯。」
在這部電影中,她也突破了自己,一舉拿下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金球獎最佳女主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那時她才30歲!很多演員在她這麼年輕時,根本就沒人關心他們的演技。
而且,好姑娘娜塔麗·波特曼從來不炒作,沒有一堆前男友,幾乎與緋聞絕緣。但是在拍攝《黑天鵝》時,她與擔任芭蕾舞指導的班傑明擦出愛情火花,並且迅速結婚、生子。拿奧斯卡小金人時,她穿著紫色禮服,懷著小寶寶,由心愛的丈夫陪伴著。人生贏家也不過如此!
她總在所有人以為要大賺一場、平步青雲時,她總會抽身而出,冷靜地旁觀。拍《這個殺手不太冷》後,她拒絕《洛麗塔》和《羅密歐和茱麗葉》去演舞臺居劇《安妮日記》,而這一次,拿了奧斯卡影后的她,本來又可以乘勝追擊,她卻選擇結婚生子,享受一份平靜溫馨的幸福。
2015坎城電影節上,娜塔麗·波特曼攜帶她的導演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而來。她在裡面飾演一位患抑鬱症自殺的母親,並且都是用希伯來語演。
她不僅是一名學霸、演員、導演,還是一名素食主義者和環保主義者,專門設計了沒有使用動物皮毛的鞋。
她還加入專為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婦女提供小額信貸的組織。「與FINCA一起工作的人是那些真正把錢貸給農民的人,我最基本的工作是讓農村婦女得到貸款後在村子裡建一個銀行。」常與FINCA其他成員共赴烏幹達、瓜地馬拉等偏遠地區工作。
這世界,最可怕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為之去努力的人。連世界也擋不住他們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