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美
「感動六院」十大人物
他們默默無聞 發光發熱 創驕人成績
他們身份普通 崗位平凡 卻成績突出
他們愛崗敬業 爭創一流 還甘於奉獻
他們在平凡中堅守
卻因平凡而閃耀著道德的光芒
六
院
人
在院黨委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各單位黨委精心組織、積極推薦下,經組委會研究決定,第四屆《感動六院》十大人物20名候選人正式產生。院官微將陸續推介20名候選人的事跡,敬請關注!
「
張寶生
寶雞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
201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14年陝西省首席技師;
2019年榮獲全國最美退伍軍人稱號。
功不唐捐 玉汝於成
在陝西省慶祝建國70周年成就展展出的照片裡有一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的老熟人,他就是寶雞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張寶生。
他質樸、謙和、真誠,清瘦,中等身材,中等個頭,皮膚偏黑,一雙大眼睛特別地炯炯有神。
少年心中的夢
1961年出生的張寶生在少年時期就已經展示出敢為人先、勇於拼搏、勇於克難的寶貴品質。高中畢業,家裡最小的他毅然決定響應黨的號召,去到大有作為的農村歷練、學習、成長,去廣闊天地鍛鍊身體、錘鍊革命意志。
兩年間,他在下馬營村紮根生活,與當地老百姓吃在一起,住在一塊,幹在一處。苦活累活,他從來都不逃避,不論承擔什麼工作,他都會認真對待,負責任地提前保證質量完成。這段時間裡他收穫了生產隊頒發的三張「明星大隊」獎。
張寶生年少時心裡有個夢,就是要做一名軍人。在上山下鄉的第二年,18歲的他如願當上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服役。
來到軍營,他被分配到了炮兵連指揮排擔任報話員的工作。一封密碼電報中,每個數字組合代表一個漢字或者一個標點符號,且指向性並非一成不變,今天1234可能代表「你」,明天也許就代表「我」。漢字翻譯成數字組合的電報被送到電臺,由報話員發送到異地,再由對方的報話員抄送並校對完畢準確無誤後,再傳到其他部門翻譯成漢字。這樣的流程,嚴謹非常,需要報話員工作極度細心專注。
剛開始練習打報,既陌生又神秘。首先要將國際國內局名、常用點碼、公用密語、國際電報英文縮寫及ZQ密語爛熟於心。對於初學者張寶生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晦澀難懂,只能靠一遍遍地死記硬背。打字速度亦是訓練的內容之一,每分鐘120個碼只是抄報的「及格」速度,這就意味著10分鐘內要抄寫1200個碼,這中間可能還有停頓、翻頁等。「如果腦瓜不夠靈,對聲音的反應不夠快,報話員的工作是很難勝任的。」張寶生說。
愛鑽研、愛琢磨,肯下功夫學的張寶生,入伍半年就啃下了硬骨頭,拿下了這項技術活,並在本職崗位上敬業工作,表現優異,獲得部隊嘉獎。
祖國需要就是我的選擇
軍人就是一塊磚,祖國需要,一聲召喚,哪裡需要哪裡搬。入伍第二年,張寶生全連去支援國家施工建設,加入到燒磚制磚的行列。
制磚、燒磚是個苦力活也是個技術活。原料是根本,成型是基礎,乾燥是保證,焙燒是關鍵。整個過程全靠人工,和泥、打坯、晾乾,再放進轉窯裡燒制,燒好後出磚,碼成一排排的磚堆。如何把每一塊磚都燒焙成為有型、有品質的好磚,著實需要費一番功夫。
實踐出真知。張寶生經歷了預熱操作不當,磚塊在焙燒過程中產生裂紋的失敗;焙燒溫度控制不恰,造成嚴重過燒、坯垛坍塌的「倒窯」事故後,經過兩個月的實踐,他從失敗中獲取了真知識,很快就成了一位老練的燒磚師傅,成磚率高達95%以上。
第三年,連隊挑選通訊員。張寶生出了名的愛學習、愛鑽研,工作細緻又專注,幾乎是被指導員點名定的。就這樣軍營的生活對他來說,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他一邊積極主動適應新的工作安排,學習新的技能和本領,一邊開始思念著寶雞這個生他養他的地方,以及在這片親愛的土地上生活著的他的家人。
白天忙碌著各種上傳下達的工作,並不覺得什麼。但到了晚上他拿出家中的來信,一遍遍地翻看著,思念啃噬著少年的心,讓他無法安睡。
三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義務兵服役三年,要麼留下來繼續在部隊發展,要麼復原回家鄉。或許是年少氣盛,或許是思鄉情切,這一次他婉拒了連隊的挽留,放棄了連隊提幹的機會,做了復原轉業的決定。
幹一行 愛一行 鑽一行
冥冥之中,他與寶雞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有著一份割捨不斷的緣分。
1983年,他復員轉業,被分配到寶雞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的前身寶雞水泵廠,在機加車間做一名小鏜床工人。以往的經歷雖然對於當時的新工作沒有可借鑑的東西,然而成長過程中培養出的自立不畏難、愛學肯鑽研的工作作風,於他卻是更為彌足珍貴的財富。有了這些「財富」,遇到的任何難題都不是事,遇到的任何困難都不再是攔路虎。
他常說幹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鑽一行。他認為對待工作就要有釘釘子的精神,一錘一錘地把釘子釘實釘牢。張寶生還說幹工作就是從不會到會,到熟練掌握,再到駕輕就熟,必須要久久為功馳而不息,先攻下一塊地再降得一座城,攻城奪地,不斷擴展,必會擁有一個自己的王國。
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初接觸鏜床,他什麼都不會,靠著跟師傅邊學邊實踐,邊幹邊琢磨,僅僅用半年時間就已經出師轉正工作,可以獨自操作鏜床加工產品零件了,比和他一起復原分配進來的戰友整整提前了半年,並且他是在機加行業裡公認難度比較高的鏜床崗位以優異的個人表現破格提前出師的。
啃下這塊「硬骨頭」
廠裡有個叫座又叫好的產品——除灰泵,是火力發電廠和煤礦礦務局的重要配套設備,其產值和利潤佔全廠的50%以上。基於"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的基本方針,我國能源工業飛速發展,配套的除灰泵產品市場緊銷、供不應求,廠裡急需擴大生產規模。
但是,除灰泵主要部件機架的鏜銑工序是在一臺大型的落地鏜床上完成的,整個寶雞市都沒有這個設備,廠裡一直依靠外地廠家加工。一臺機架的外協費用1萬多元,那可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一萬多元啊,其中還不包含機架從寶雞到外地來回的運輸費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差旅費,並且廠裡的質量檢驗員要住在那裡等著驗活。通常機架的加工任務都是要排在工具機廠自己的生產任務之後,生產進度很難保證。很多次不能按時兌現合同,在多次賠禮道歉,多次被動周旋在客戶與外協廠家之間後,廠領導終於狠下決心,貸款買回一臺大型落地鏜床,專門解決除灰泵機架加工難題。同時,廠裡選派了一名工人到外地去學習「取經」。
學成歸來的「取經者」回到廠裡,獨自操控這臺大鏜床時露怯了,根本無法獨立完成。生產一下陷入了困境。廠領導手裡捏著交貨的合同心急如焚,工人們看著車間裡巋然不動的燒錢的「廢品」,焦慮不安。
張寶生默默地觀察著這個大傢伙,用心琢磨著機架的特徵,心裡越來越篤定「我可以幹!」
就在全廠上下都要繳械投降,重新選擇回到仰人鼻息的老路上時,他主動請纓承擔這項任務。
親朋好友知道了都趕去勸他:「寶生,你可別犯傻,這可不是普通的設備,出了岔子,你咋賠得起麼?一臺除灰泵六七十萬元,搞砸了,全場一千多人的飯碗就賠進去了!」
除灰泵機架,採用鋼板焊接而成,長3.5米,寬2米,高2米多,重5噸。這意味著僅加工裝夾的難度就不容小覷。另外,加工是用大鏜床在機架上鏜銑最大孔徑550毫米,最小孔徑僅16毫米的上百個孔,而且相對兩孔同軸度僅幾個繆,這意味著鏜孔過程中不能有絲毫失誤,真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當時的他只是想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啃下這塊「硬骨頭」!廠領導被張寶生的勇敢和剛毅打動,結合他平時的工作表現,對他給予了極大的信任,同意了他的請求。他從機加車間小鏜床調換到配件車間學習操作落地大鏜床。
按照設備說明書,他一邊熟悉操作要領,一邊研究除灰泵機架圖紙,白天黑夜地守著鏜床,反覆琢磨,邊學邊幹。35天後,他完成了第一臺機架產品,比外協加工還快了十幾天。檢驗各項尺寸、形位公差完全符合圖紙要求。這一喜訊震動了全廠,大家為之歡欣鼓舞。
張寶生並沒有高興起來。他知道,這臺機架是他白天黑夜連軸轉,拼體力、拼設備硬幹出來的,並沒有真正發揮出高技術設備的優勢,沒有達到提高工效的目標。除灰泵的產品交付問題解決了,下面就是要把這臺大鏜床的潛能挖掘出來,讓它就像孫悟空一樣,可以七十二變大顯神通。
張寶生自費購買了《高級鏜工工藝》《金屬切削大全》等書籍,系統學習鏜銑加工知識。幹中學,學中幹,這臺大鏜床在他的手裡大顯身手,陪著他創造了寶泵廠的輝煌,也成就了張寶生的快意人生。
身為航天人的驕傲
經歷了發展的輝煌期,廠裡的狀況開始發生了變化。張寶生的任務不再需要加班加點地完成,不再是一臺臺高大的臺架,轉而被各種小批量的小零件所替代,痴心於工作的他也察覺到了這種變化。車間裡的人越來越少,往日的熱鬧已被一種靜寂所取代,大家無心工作、滿臉愁容、焦慮不安。據說廠裡虧損嚴重,欠了好多外帳,快要破產了......張寶生也隱隱為廠裡的前景擔憂。
2004年1月18日,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寶雞水泵廠合資設立的寶雞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讓張寶生無處安放的心又有了主心骨,而且讓他感到無比自豪的是他成為了一名航天人。穿著印有航天字樣的工作服,他的臉上笑開了花,腳步從容又矯健,幹勁飽滿更足了。
退役不褪色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國,在眾志成城阻擊疫情的關頭,張寶生自覺踐行起一名軍人、一名黨員的義務,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主動報名參加志願者,不懼疫情、拖著病痛的身體,堅持奮戰在一線防疫工作中,站崗放哨、排查登記、入戶宣傳、晝夜值守防護卡點,每一項工作都認真負責,風雨無阻,無怨無悔。張寶生被社區評為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志願者,同時受到社區黨支部及居民委員會通報和張榜表揚。
從2月16日復工復產上班第一天起,除了本職工作外,張寶生又積極參與到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堅持每天早上、中午提前一小時到崗,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排查、問詢、測溫、登記,全力阻斷疫情在工作中的擴散渠道,用行動詮釋了勞模精神。
37年間,張寶生從學徒幹成了師傅,從初級工幹成了高級鏜工、高級技師,解決了30多項生產急難險重任務,其中有5項榮獲廠、市局、省QC技術成果獎。這些成果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工效更是提高了8倍多。
37年間,張寶生把實幹、巧幹相結合,從1991年開始,23年間共完成206165小時的工作量,相當於81年零6個月的工作量。他平均每年超額完成定額任務300%,產品質量合格率均保持在100%,累計為企業年創外協收入150萬元,合計1000餘萬元。
37年間,張寶生獲得了榮譽無數。2000年他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1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9年被評全國最美退役軍人。
退役不褪色。張寶生用忠誠奉獻的敬業人生詮釋了一個軍人的本色,以一名航天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和突出的個人表現,為航天民用產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劉秋香/文圖
成楠/編輯
張美書 張平/審核
歡迎訪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投稿郵箱:httjnews@sina.com
主辦:航天六院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