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暑假第一天。在倍閱書店,我們如約對桂子青年學者、心理學院劉勤學副教授進行了專訪。作為一個高顏值的80後青年學者,劉勤學不僅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很多學子喜歡的好老師。
採訪劉勤學副教授視頻
劉勤學出生於1983年,湖南婁底人。她本科在北京一所高校,讀的是金融專業。這是一個讓很多學子嚮往的專業,畢業之後就意味著高質量的生活。大三時她跟一個心理學專業的學姐聊天。學姐說心理學可以幫助很多人,劉勤學的心動了。於是,她決定跨專業考研,目標是北師大的心理學。正如其名,勤字當頭,一切不難。劉勤學順利考上了北師大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是著名的心理學者方曉義教授。
劉勤學說,功不唐捐,每個人所學的東西都是有用的。即使專業不同,但思維方式、眼光、認知體系等都有共通之處,可以相互促進。
碩士期間,劉勤學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到了科研上。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其科研論文在期刊上發表。由於她學業和科研的綜合表現突出,在導師的推薦下,劉勤學申請了碩博連讀。攻讀博士學位論文期間,劉勤學開始獨立做項目、帶團隊。一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裡,成為劉勤學的生活常態。
在導師的指導下,劉勤學博士期間的科研進展較為順利,在博二就獲得了教育部首屆博士生學術新人獎。同時,在早早地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數據收集工作之後,劉勤學得以作為訪問學者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訪學。賓大的醫學院是出了名的任務重、壓力大,但她看到的卻是深夜熬夜學習的認真和課堂上激情洋溢的討論。
去非常有名的沃頓商學院交流旁聽時,劉勤學同樣感受到了大家對求學的熱情和對科研的嚴謹。這一段訪學經歷也讓劉勤學重新審視了自己對於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也讓她在之後的疲累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那些黑夜裡仍在燈下埋頭苦讀的人。劉勤學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所以不敢懈怠,時時鞭策,一直到現在。
心理學院實行的是小班教學,每個老師上課都很多。劉勤學上課最多的時候是一個學期同時上六門不同的課程,其中有本科生、研究生,還有七校聯盟的輔修課、免費師範畢業生的在線教育課。
劉勤學上課很認真,無論講多麼熟練的課,每次都要重新備課。雖然是同一門課,但每次她講的都不一樣,因為不斷有新內容補充進去。她會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科前沿的內容加進去,讓學生跟上最前沿的東西。
不僅如此,劉勤學還經常探索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創新。在《發展心理學》這門課上,她發現這門課理論性強,知識點龐雜,學生學起來有點吃力。於是,她基於國外的教學經驗,把虛擬養育的實驗思路帶到該課程中來,自己開發虛擬養育的平臺系統,後來在學院和學校教學經費資助下,經過三年多的開發籌備,完成了虛擬養育系統的初步構架。該項目後來被評為2018年教育部評選的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項目。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備好課。劉勤學說,她備課與上課的時間是6:1,即上一節課要用六節課的時間備課。正因為此,劉勤學的每堂課都是新的,並且含金量很高,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和肯定。
劉勤學非常認同愛因斯坦的教育觀念: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通過這股力量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行動的人,並解決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多年來,她一直堅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心理學的思維體系以及健全健康的人格。她非常重視對本科生的培養,她組內的本科生畢業後基本上都能夠保送或者考上研究生。2012年至今,90%以上的本科生均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對研究生的培養,劉勤學更重視其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其進行開創性的探索。
正讀研二的林悅從大二時就開始進組跟著她學習,從什麼都不懂的科研小白,到自己可以獨立設計研究實驗,感覺自己在這個組裡有脫胎換骨之感。大四畢業時,林悅以優異成績本來有華博計劃的機會,但是她自己為了跟著劉勤學繼續碩士學習,放棄了這個機會。現在,林悅憑著自己的努力,在研究生期間就已經發表了兩篇中文和一篇英文文章。她在研一時就獲得了國家獎學金,這是當時心理學院唯一入選的研一學生。
2015級的本科生孫佳寧和周菡,也是從大二入組,慢慢在和劉勤學老師的相處中逐漸明確了自己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的規劃。兩人都在本科期間就發表了文章,其中孫佳寧同學以第一作者在SSCI一區發表了文章,周菡的文章也發表在了心理學的權威期刊《心理科學》之上。兩人分別以優異成績保送了北京師範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
前幾年本科畢業的蘇雙,經劉勤學推薦進入北師大心理學院讀研,現在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蘇雙雖然已經本科畢業多年,但仍經常與劉勤學老師聯繫交流。只要回國或者到武漢,蘇雙總會找劉勤學老師聚聚,聊聊她的學業和生活。劉勤學說,像蘇雙這樣畢業以後經常回來看望的學生很多,甚至在教師節或者生日時,收到不少外地學生送來的鮮花和問候,讓她非常感動。
劉勤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等多個項目,出版《青少年網絡成癮與家庭團體治療》、《青少年在線社會溝通與行為:網絡關係的形成》等著作,在國內外一流期刊發表了50多篇高水平論文,參編多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她還擔任湖北省心理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家諮詢師,曾獲朱智賢心理學獎等獎項。
目前,劉勤學科研的最新進展是將網絡成癮擴展到智慧型手機成癮行為,關注手機使用及成癮對個體的影響,尤其聚焦認知層面可能的損害。在該領域,她開發出了目前國內第一個大學生智慧型手機成癮的測量量表,完成了該領域的第一個系統性綜述,對智慧型手機成癮的內涵界定、亞類歸屬等重要問題作了探討,目前是該領域下載和引用量的最高的文獻。
基於其網絡成癮和智慧型手機成癮領域的研究積累,劉勤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並帶動其所在的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諸多青年教師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對這一問題感興趣,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今天,劉勤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這也是心理學服務社會的重要體現。
責任編輯:王瑞
文字:黨波濤
圖片:陳希昌
新媒體產品工作室 江志輝
視頻:宋漢濤 馬昕 閆亞洲
投稿郵箱:huadaguanwei@163.com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