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ET信條》:新鮮卻又熟悉無比的諾蘭作品

2020-09-06 張元兒

在這影視低迷的夏天,大概只有克裡斯多福諾蘭的《信條》具有足夠的號召力突破困境,因為來自這位重量級導演的《信條》不但是最適合在全球票房復甦中打頭陣的科幻大片,更是一部能夠提醒觀眾戲院體驗美好之處的大膽作品。

《信條》的故事聚焦在由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CIA探員&34;(片中從未指出姓名)身上,他以臥底身份參與一場在基輔歌劇院中搶奪不明物品的任務,但他的身分最終被同行俄國人識破。這場臥底任務結束後他又被招募到另一項神秘任務中,並得知先前的不明物品與一種能夠&34;的未來科技有關,以阻止這項科技落入敵人手中。


在克裡斯多福諾蘭執導較為寫實風格的《敦刻爾克大行動》與《星際穿越》之後,《信條》標誌著他再度回到如《盜夢空間》般的&34;科幻作品。《信條》在許多方面也的確與《盜夢空間》相當類似,將不可思議的科幻設定融入頗有007味道的跨國間諜故事之中,但《信條》科幻概念的複雜程度(並不代表深度)則相對上高出許多,如同兩面刃般挑戰觀眾的接受程度。

&34;的科幻設定無疑是《信條》全片的基石,片中最為令人大吃一驚的想當然是逆轉時間的動作場景,以及時間線交融時所產生的無比新鮮感,諾蘭與合作多次的攝影師將這些不可思議的概念化為一幕幕極具震撼感的華麗畫面,極少運用電腦動畫的實際特效也讓這些動作場景更加震懾人心,雖然整體效果並比不上《盜夢空間》及《星際效應》般戲劇化又目眩神迷,但也散發出一股相當真實又內斂的魅力。

眾所皆知諾蘭時常以扭曲時間挑戰觀眾的理解,而這次《信條》的主題更是時間本身,因此也有些諾蘭2000年作品《記憶拼圖》的味道,但《信條》並非僅僅使用非線型敘事方式,或者應該說,主角眼中的故事大體上其實還是一條直線,只是故事進行中的事件往往會在後續被重新&34;,讓許多細節更加值得玩味,其中也埋下相當多的伏筆,大大增加重複觀賞的價值,然而這些伏筆也讓《信條》的故事有時意外地容易預測。


在某種程度上,《信條》可以說是一部既新鮮卻又熟悉無比的作品,新鮮之處在於以&34;創造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場景及敘事方式,但在這些科幻包裝底下卻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典型諾蘭電影,有著超級大片該有的大場面、快步調的剪輯及以層層謎團呈現的大膽創意,其中也少不了一些諾蘭作品常見的缺點,例如角色普遍生硬以及故事缺乏細膩情感。

相較於《星際效應》、《盜夢空間》或是其他諾蘭電影,平板的角色刻劃在《信條》中格外明顯。擔任主角的約翰·大衛·華盛頓及羅伯特·帕丁森都是相當傑出的實力派演員,飾演女主角先前在《寡婦》中也有著令人刮目相看的演出,如此強勁的演員陣容自然能為《信條》增添不少火力,但他們的角色都較為偏向推動故事的工具,而非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作為反派的安德烈·薩託則更是屢見不鮮的老套壞蛋,這些平板的角色刻畫導致層層謎團下並沒有太多深厚的內容或情感,也減少了讓人探究謎團的動機。

總而言之,《信條》在骨子裡是一部完全仰賴&34;的科幻電影,也並非寫實科幻(畢竟片中並未詳細解釋逆轉時間的機制與條件),整部片的敘事方式以這樣的概念多向並行,複雜的故事結構有時難免會令人感到疑惑,但不至於讓人迷失方向(配樂在這方面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或許最好的理解方式就如同片中一句臺詞&34;。然而這類&34;作品最脆弱之處便是在科幻概念之外只剩下乏善可陳的空洞故事,《信條》似乎也難以逃脫這樣的宿命,但新鮮的科幻概念與讓人大開眼界的動作場景始終能讓人全神貫注,複雜的故事結構也能夠引發激烈討論,無疑是一部極度稱職的科幻動作大片。

相關焦點

  • 英語 || 諾蘭新片《TENET》中文片名《信條》譯得太爛?
    文章轉載自:侃英語(KanEnglish)前段時間,影迷期待已久的諾蘭的新片《
  • 諾蘭新片《TENET》熱映,但中文片名《信條》譯得太爛?
    影迷期待已久的諾蘭的新片《信條》(tenet)終於上映了,我也是第一時間去看了。相信很多人是通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認識並喜歡上這位鬼才導演的。這一次的《信條》(Tenet)依然很燒腦,講述的是時間的正敘和逆轉,看完後有一種智商被碾壓的感覺,還好看之前做了些功課,不至於被碾壓得太慘。今天我不做任何劇透,單純給大家講講電影片名,就一個單詞tenet。
  • 諾蘭新片《TENET》熱映,但中文片名《信條》譯得太爛?
    昨天,影迷期待已久的諾蘭的新片《信條》(tenet)終於上映了,我也是第一時間去看了。相信很多人是通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認識並喜歡上這位鬼才導演的。可見,tenet 的同義詞是 principle 或者 belief,那麼 tenet 這個名字妙在哪裡呢?仔細觀察,tenet 是一個「正過來、倒過去」都一樣的單詞。正序、逆序皆為其本身,特別神奇。
  • 細節控諾蘭和他的TENET:《信條》的膚淺影評
    不過《信條》也遠非一無是處。對於諾蘭是否是作者導演(auteur)還存在著爭議,畢竟他在電影藝術方面的造詣還無法與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王家衛等作者導演相提並論,另一方面諾蘭的作品也更商業化,但毋庸置疑,諾蘭所拿手的非線性敘事一直是他最為鮮明的個人風格之一。
  • 諾蘭新作《Tenet》中文譯名翻車?回文翻譯更燒腦
    期待已久的諾蘭新片——《信條》(Tenet)終於在內地上映啦!
  • 《信條》:諾蘭的把戲
    這樣的感嘆,只是感覺諾蘭在玩弄故事的魔術這方面又精進了不少。熟悉諾蘭電影的人都知道,諾蘭最喜歡在電影中玩弄的就是「時間」的把戲。在《記憶碎片》、《蝙蝠俠》、《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這些電影中,諾蘭一次又一次的半遮半掩的把他對時間的痴迷埋藏其中,而這一次的《信條》乾脆就不藏了,直截了當的告訴觀眾,時間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 諾蘭新作Tenet中文譯名慘遭翻車?網友:少點「譯境」...
    期待已久的諾蘭新片——《信條》(Tenet)終於在內地上映啦!天堂君第一時間衝進了影院,看完之後只想說:諾蘭,不愧是你!
  • 信條(TENET),諾蘭導演的新作品前瞻
    克里斯多福·諾蘭,這個名字對於影迷來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能有些影迷還能熟練的背出,諾蘭導演的一些作品,比如讓人印象深刻的《盜夢空間》、《蝙蝠俠》系列、《星際穿越》等,這幾部不管忠實影迷還是一些其他觀眾
  • 諾蘭新片《TENET》熱映,中文片名《信條》卻遭吐槽:翻譯不地道
    上周末,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作《信條》(Tenet)登陸內地大銀幕。
  • 諾蘭新作《信條》譯名被吐槽?網友給出多個譯版,最後一條亮了!
    期待已久的諾蘭新片——《信條》(Tenet)終於在內地上映啦!中譯君第一時間衝進了影院,看完之後只想說:諾蘭,不愧是你!
  • 諾蘭新作《信條》譯名被吐槽?網友給出多個譯版,最後一條亮了
    期待已久的諾蘭新片——《信條》(Tenet)終於在內地上映啦!就像臺詞說的:「不要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這仿佛也是諾蘭對觀眾的建議。《信條》本身並非很難理解:它的深度和複雜性並沒有那麼大,儘管涉及了一些時間鉗形作戰,但形式其實比想像中的更加線性。總而言之,《信條》情節的縝密性是以犧牲觀眾看電影的感官享受為代價的。
  • 諾蘭想講的,其實根本不是「信條」!
    《信條》。諾蘭成功的帶觀眾回到了影院,他依然堅守著電影是屬於影院觀賞的這個信條。本片當中有許多的謎團,也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諾蘭電影的魅力就在於你每一次看,都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本期的節目,我們和兩位同因為諾蘭走上電影之路的嘉賓一起來討論這部爭議頗多的《信條》,從高概念的執行,到諾蘭在科幻片三部曲的創作中的種種問題,以及諾蘭所痴迷的關於「宿命」的主題,包括最重要的,「tenet」到底意味著什麼,這一切,都會在今天的節目給大家一個答案。
  • Tenet/信條
    「Tenet」(信條)算不上一個出鏡率很高的英文單詞,直到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編劇和執導的同名電影《信條》近期上映。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很多人不僅知道了「tenet」一詞,或許還知道了它曾是一個拉丁詞語,出現在義大利龐貝古城廢墟(ruins of Pompeii)的薩託方陣(Sator Square)上。
  • 《信條》看懂了嗎
    自從今年一月份諾蘭大神的新作預告放出開始,我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諾蘭的電影,永遠會讓人感到驚豔。果然,在看完這部《信條》之後,諾蘭的電影還是這麼的令人佩服。不只是設定上的驚奇,畫面上的壯麗,還在於細節上的豐滿和邏輯上的自恰。
  • 這肯定是諾蘭觀影門檻最高的作品《信條》
    諾蘭喜歡在電影中引入新鮮的概念,用複雜的方式(令人眼花臉亂的多線敘事)講述簡單的故事。從這些特點來說,《信條》依然是典型的諾蘭電影。但這次諾蘭玩得更大,特別大!諾蘭曾經給中國觀眾錄製了一段獨家寄語,他說:「《信條》是我們為大銀幕量身打造的作品,我是電影院的頭號粉絲,界世個一另往逃,量力的影電過通是就的愛鍾最我,感式儀的來帶所院影電於迷痴都生一。」只是簡單的倒序,是否已經給你造成了不小的閱讀障礙?
  • 諾蘭最新燒腦大片《Tenet》,為什麼中文譯名很難譯出精髓?
    對於大多數粉絲來說,諾蘭是一個傳奇。他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的英國文學專業,作為一個文科生卻善於創作燒腦科幻片,在好萊塢主流電影中獨闢蹊徑,表現出濃烈的個人風格。諾蘭自編自導其所有電影,是當之無愧的作者型導演(auteur)。
  • 曝光《信條》幕後花絮,克里斯多福 諾蘭親自解答TENET疑問
    筆者已經三刷,也不敢說百分百吃透了這部作品。  有人問,《信條》算是《盜夢空間》的精神續作嗎?  算,也不算。你乾脆可以說《信條》是《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再加上諾蘭沒接手的《007》,是一場應接不暇的時空遊戲,是一次傳遞薪火的人類冒險。
  • TENET信條:諾蘭只想吃螃蟹
    破解《信條》的密匙不在迷影認知,而是直覺醒悟,即人們恍然大悟,自己就是星辰,點亮了深邃的宇宙。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諾蘭一脈相承的「以實寫虛」手法,典型的「以氣馭劍」,有道有術。諾蘭從來都不是一個常規或簡單講故事的導演。
  • 諾蘭燒腦新片《TENET》刷屏,但中文片名《信條》譯得太爛?
    最近剛上映的「燒腦」電影《信條》,大家看了嗎?回文不是少數民族回族使用的文字,而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種修辭方式和文字遊戲。把相同的詞彙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顛倒過來,就會產生首尾迴環的奇妙效果,因此人們把這一奇特的語言現象叫做「回文」「palindrome」。
  • 《信條》諾蘭導演作品跌下「神壇」?
    昨天影迷們期待已久的《信條》終於迎來上映了,導演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提到諾蘭相信有些人並不熟悉這個人名,但一定熟悉他的一系類部作品比如說2010年9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是諾蘭在商業領域內的一次全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