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想講的,其實根本不是「信條」!

2021-01-08 騰訊網

Part 1

影片信息

飛行嘉賓

Wonder

欽堯(新嘉賓)

今天我們要一起討論的,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

已經許久,沒有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大家為某部電影討論,爭吵。諾蘭成功的帶觀眾回到了影院,他依然堅守著電影是屬於影院觀賞的這個信條。本片當中有許多的謎團,也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諾蘭電影的魅力就在於你每一次看,都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本期的節目,我們和兩位同因為諾蘭走上電影之路的嘉賓一起來討論這部爭議頗多的《信條》,從高概念的執行,到諾蘭在科幻片三部曲的創作中的種種問題,以及諾蘭所痴迷的關於「宿命」的主題,包括最重要的,「tenet」到底意味著什麼,這一切,都會在今天的節目給大家一個答案。

本期節目由於時長過長,將會分為兩個部分播出,今天帶來的是《信條》影片本身的賞析,後天我們會繼續推送錄製的諾蘭作品回顧,還請大家持續關注和支持。

Part 2

Wonder、欽堯話題

Wonder話題

1、「逆熵」的設定在主流商業片中第一次出現,但導演在對於「逆熵」的運用又回到了傳統的「穿越」故事框架中。

2、宇宙的毀滅是不可避免的,但主人公仍在拯救世界,適應了影片宿命的主題

3、哈內克的《快樂結局》同樣有倒放,但是是用遙控器製造的「打破第四堵牆」的效果,諾蘭在本片當中則更多的是用物理定律,比較有新意

4、片中導演通過「景深鏡頭」製造在同一時空中順逆時間流帶來的觀影感受,是鮮少見到的

5、影片當中在通過「逆熵」達成的「時間鉗形計劃」,其實可以更多的呈現

6、片中大量解釋性臺詞只是為了交待情節,而非服務於人物塑造或是更加豐富立體的呈現複雜的高概念

7、對於「逆熵」概念的落實,或許做成懸疑片會更合適,比較《底特律:變人》、《少數派報告》

8、「逆熵」的存在在片中其實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9、影片在呈現順逆時間上的動作戲時,很多細碎的動作會讓整體畫面變得繁雜,抓不住重點

10、諾蘭對於影片的構圖和景深鏡頭缺乏設計

11、諾蘭在單場戲的構圖當中呈現的信息量過大,景深鏡頭觀眾會失去焦點,無法捕捉全部的信息

12、片中角色的動機缺乏,無法說服觀眾,視點雜亂

13、影片紛雜的視點,本身就打破了連續性的時空,同時蒙太奇又在壓縮時空,這就使得影片在逆熵概念的落實上會有些不夠清楚

14、影片結尾大戰,呈現的頗有些混亂

15、影片的好壞,關鍵在於觀眾自身能否代入到這個世界觀當中

16、結尾高潮戲,大決戰和遊艇上夫妻間的戲情緒和節奏不太接,類似於《星際穿越》後半段馬修麥康納和達蒙在星球上對打,另一邊地球上在燒玉米地

17、比較諾蘭的景深鏡頭與阿方索卡隆的《羅馬》中的鏡頭設計

18、機場的正逆兩組主人公團隊相遇,在鏡頭設計中,沒有很好的分清主次,會造成觀看的混亂

19、長鏡頭和沉浸式遊戲或許更適合呈現「逆熵」的創意

20、大衛.波德威爾將諾蘭形容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庫布裡克,諾蘭始終在創造,而不是故步自封

21、諾蘭對於懸疑片的執迷,對於結構本身對稱感的把握,其實更類似於希區柯克

22、帕丁森角色的信物,除了敘事上提醒主人公和觀眾從一開始帕丁森就在計劃中,沒有其他意義,不如導演之前作品的陀螺和手錶等物件細節

23、tenet組織的手勢在片中沒有任何內涵,只能代表某種循環

24、高速公路的追逐戲拍攝的非常缺乏設計感,只有高概念在撐著,缺少調度上的呈現

25、片中出現的兩幅畫作貌似可以對應到時空機器,但實際上又存在無法解釋之處

26、諾蘭在片中有很多「掉書袋」的設置,他的小點的設計與劇情本身聯繫不大

27、影片甚少出現長鏡頭調度,與IMAX攝影機本身的重量有關

28、諾蘭對於IMAX的執念反而限制了他的發揮

欽堯話題

1、影片比起電影,更像一個遊戲,諸多角色都有一種NPC的道具人質感

2、影片涉及諸多角色的視點,但大多數都不是很必要

3、《黑客帝國》當中提到尼奧是the one,本片當中為什麼「主人公」就是天選之子並沒有解釋

4、帕丁森為什麼最後選擇犧牲,為什麼被選中,這些也都只是能看到行動,看不到抉擇和角色的行為動機

5、尼爾的犧牲究竟是否有意義,如果主人公知曉結局,那為什麼不多派幾個人回來執行任務,而要讓尼爾不斷犧牲

6、角色對於已知的命運沒有反抗的嘗試,顯得尤為消極

7、反派是片中塑造的相對有弧光的,其他角色都很缺乏說服力

8、影片刻意避開了「祖父悖論「的矛盾性,同時也沒有給角色行為合理動機

9、《前目的地》在類似的設定上雖然格局小,但是故事形成了內部的閉環

10、男主和尼爾第一次見面,尼爾說男主喜歡喝「可樂」,這個信息在後面再沒出現過

11、片中「遊戲視角」的呈現更多呈現在視覺設計的類似

12、導演試圖在片中呈現遊戲與電影的區別,但諾蘭並沒有將這個做得很好

13、《底特律:變人》在遊戲領域的發展,正在威脅電影的某些功能

14、伊莉莎白飾演的女主和主人公第一次見面就掏心掏肺,完全沒有邏輯

15、IMAX的規制在拍攝《信條》時是否合適

16、本片諾蘭常用剪輯師的更換對成片的影響

17、諾蘭的科幻三部曲,前兩部的剪輯師很好的處理了高概念和故事本身之間的平衡

18、 《敦刻爾克》剪輯中的理性和克制,並沒有讓影片的情感和情緒被衝淡

19、帕丁森角色二刷時會重新發現演員表演的亮點,他早已知曉一切

20、諾蘭對新配樂的要求顯然是在向漢斯季默靠攏

21、本片的音樂缺乏「高潮點」和「主題音樂」

Part 3

Santaku Dai話題、延伸討論

Santaku Dai話題

1、安德烈的飾演者肯尼斯布拉納的表演與其它角色完全不在一個體系,屬於戲劇舞臺式表演,尤其是和帕丁森內斂的表演區別更大

2、華盛頓的表演很明顯在模仿邦德,沒有體現出其黑人的行為特質

3、高概念的科幻電影要實現內部的邏輯自洽

4、《盜夢空間》中的盜夢機器技術,其實並沒有很好地給出解釋

5、諾蘭過去的電影會給自己的作品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本片並沒有給出一個很好地收尾

6、二刷時發現尼爾的掛墜出現的幾次,一定會淚目,他的犧牲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

7、安德烈這個反派可以有更多層的討論空間,結果導演呈現了一個自負,具有自毀傾向的自大狂

8、從「tenet」片名切入,讀解其出現在龐貝古城的神秘拉丁回文密符「Sator Square」與本片的關聯

9、tenet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是在主人公開場吞下藥丸時的臉部特寫上

10、「Sator Square」石碑上出現的五個詞,最重要的其實是「Arepo」,這個詞既是整個迴環當中惟一的不確定因素,也是諾蘭在本片當中想要真正表達的重點

11、影片其實有在開場呈現主人公可以逆抗命運,但全片主人公並沒有反抗的行徑

12、人物可以做出勇敢的決定,前提是要有選擇

13、本片的格局相對比較小,沒有試圖去打破所謂的輪迴

14、熵增、熵減的概念並沒有與自然聯繫,最後拘泥於某種輪迴和個人的犧牲

15、阿西莫夫在《永恆的終結》當中對於穿越的反思遠高於本片的主題概念

16、諾蘭和李安在訪談中,都不斷的強調影院觀影的重要性,二人近些年的創作都是為了守護住電影之所以稱之為電影的最後防線,影院觀賞。

17、李安對於高幀率的追求的局限可能是因為新技術還在摸索

18、諾蘭花大價錢在證明影院有價值,但實際上《信條》反而證明了遊戲可能發展的方向

19、電影隨著流媒體發展,其作為「敘事體」的影像職能正在被分到其它媒介當中

延伸話題

01.

諾蘭未來電影創作方向?

1、對於不同類型電影的新嘗試

2、對前沿物理學理論的影像化呈現

3、延續科幻類型,但需要修正「科幻三部曲」當中出現的問題

02.

諾蘭電影回顧(請看9.9周三的推送

奠定風格

《追隨》

《記憶碎片》

與大製片廠初次合作

《失眠症》

「非線性」風格延續

《致命魔術》

商業轉型——蝙蝠俠三部曲

《俠影之謎》

《黑暗騎士》

《黑暗騎士崛起》

商業與個人風格的集成之作

《盜夢空間》

《星際穿越》

創新、影像實驗

《敦刻爾克》

圖文排版|今天特別想喝奶茶

SD的光影部屋

微信號 : santakudai

▇welcome to SD的光影部屋

相關焦點

  • 其實,諾蘭的《信條》,真的很容易看懂
    老文就放心了,因為不是我一個人。《信條》上映後,在IMDb和豆瓣上,《信條》分別得分7.9和7.8。問題是,這在諾蘭的11部作品中,只排了個倒數第二。諾神這部籌備多年的大製作,為啥評分好像不太理想?會不會是因為太燒腦,影響了觀眾的共情意願?
  • 《信條》是諾蘭寫給時間的情書,其實你也可以做到
    諾蘭電影《信條》上映後火了,很多人因為這個電影今年第一次走進了電影院。但是不同於過去對諾蘭電影一邊倒的好評如潮,這次對這部電影的評論卻兩個極端都有。「你以為你看懂了50%,實際上你只看懂了5%。」「無聊到根本不想去深究。」對於諾蘭的粉絲們來說,卻認為不用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就好。
  • 《信條》不是諾蘭的死忠粉還是不要摻和了!!!
    我承認我之前還是很期待的諾蘭的這部新片,畢竟他的口碑在那,不管是記憶碎片,蝙蝠俠,還是盜夢空間,致命魔術,亦或是前幾年的星際穿越,部部都是影史經典之作。本來沒打算進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的,畢竟最近經濟蕭條,囊腫羞澀,看電影都成了一種奢侈,畢竟我也還不是諾蘭的死忠粉
  • 《信條》,大導演諾蘭的逆行
    只有男主和信條組織在默默的與其對抗。這部電影裡面沒有流浪地球式的全球聯合,沒有戰狼式的國家後盾,也沒有八佰式的決絕獻身,沒有愛情也沒有友情,「反人性」的諾蘭根本就沒想碰觸絕大部分觀眾的G點。不過諾蘭卻通過電影很委婉的告訴了大家,大佬們對於藏品的真假其實根本不在乎,自由港的倉庫裡裡面很多都是山寨貨,大佬們高雅的藝術欣賞背後只是為了逃稅和洗錢........飛機撞了之後還能騙保險錢.....這些洗來的錢,隨著大佬的壽命瀕臨結束,開始轉向毀滅世界,而早就被利益餵飽了的各國安全機構,卻對此視而不見。
  • 諾蘭夫婦前往電影院 但不是看"信條"
    時光網訊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最新作品《信條》,是自今年年初疫情爆發之後,第一部登錄全世界各地院線的大片兒。諾蘭導演與妻子艾瑪·託馬斯昨日前往了位於美國加州爾灣的一家電影院,以示對於電影院線行業的支持。不過這一次,諾蘭夫婦看的並不是《信條》。全美最大的連鎖影院之一Regal Cinema,近日在推特上分享了諾蘭夫婦前來觀影的照片,「謝謝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前來Regal電影院爾灣分店。#信條」。
  • 《信條》一場諾蘭的自嗨實驗
    今年運氣不錯,諾蘭帶著他的第11部大熒幕作品《信條》回歸大眾視野。加之影片本身就是諜戰片,節奏要快,突出生死一線的凌厲感,所以大量概念的解釋都由旁白和影片細節承擔了,導致觀眾只看一遍根本記不住,顯得更加混亂。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好萊塢知名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電影作品《TENET信條》於9月4日,僅僅兩天時間票房就高達1.7億人民幣的亮眼票房,被視為全球電影產業救星,燒腦劇情更為影迷們所津津樂道,讓人忍不住想進戲院一刷再刷。
  • 信條:諾蘭的《想見你》
    《信條》又再一次打破了我們的觀影體驗。諾蘭,除了《失眠症》這部個人最低分(7.5分,這也不算低了)以外,他被影迷成為活得足夠長,註定是要統治電影歷史榜單TOP250的男人。不管你關不關他,是不是他的狂熱影迷,他都主動是影史沒法繞開的導演。
  • 《信條》熱映 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憑藉一次次突破影迷想像和經驗的故事和畫面,20年來讓諾蘭成為極具個人風格,同時受到中國乃至全球影迷熱愛和追捧的英國導演。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改變與不變諾蘭變了。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而諾蘭的第十一部長篇電影《信條》堪稱他最難懂的電影,你去網上一搜,會發現關於《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諾蘭,影迷觀影路上的啟蒙人,商業片裡做的最藝術的,藝術片裡做的最商業的,導致看諾蘭的電影大部分時候不需要什麼門檻,每個人去看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愉悅感,這是諾蘭電影的魅力之處。  看《信條》是極其疲憊的,假如你抱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去看,那麼這部電影根本不適合你。  並且,我覺得《信條》對非影迷觀眾極其不友好,他根本沒有設置任何愉悅點。
  • 《信條》:諾蘭的把戲
    而就在這一片低迷之中,一劑強心針注入了世界電影市場和影迷們的心裡,這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在《記憶碎片》、《蝙蝠俠》、《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這些電影中,諾蘭一次又一次的半遮半掩的把他對時間的痴迷埋藏其中,而這一次的《信條》乾脆就不藏了,直截了當的告訴觀眾,時間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 《信條》今日零點首映,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諾蘭變了,這一次他拍了一部「間諜片」。上映前,在介紹電影故事時,諾蘭曾神秘兮兮地說:「《信條》是一部間諜驚悚片,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電影裡,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位大導演努力將科幻小說的元素與經典的間諜片元素進行著糅合。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諾蘭科幻燒腦大片《信條》有多少人沒看懂?其實並不是智商問題
    《信條》的影片簡介非常簡單,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武器與線索,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件超越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文|閒雲友情提示:有劇透。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雖然成績也不錯,但用諾蘭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你會發現《信條》的差距顯而易見。
  • 三刷《信條》後,聊聊諾蘭的套路
    不喜歡的人要麼不明覺厲,要麼直接在影院看睡著了… 不過,今天我最想聊的,不是《信條》。 而是拍出了《信條》的傢伙—— 克里斯多福·諾蘭。01 話是這麼說,我們還是得從《信條》聊起。這部電影,最驚豔條姐的,其實是幕後花絮。
  • 諾蘭最佳or諾蘭最差?解讀《信條》為何備受爭議!
    在《記憶碎片》中通過正放倒放和主角的瞬時記憶完成敘事拼圖,在《盜夢空間》中完成多線程敘事,在《星際穿越》中來了一次超越緯度的「首尾呼應」,你可以看到,諾蘭最強的地方不是實拍特效場面,也不是對商業片節奏的把控,而是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