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大導演諾蘭的逆行

2020-09-12 孽皇文娛

電影開篇是一場枯燥的反恐戰,幾乎復刻了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明面上是一場反恐突襲,但實際上卻是一場政治交易。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中情局的小隊還是烏克蘭的軍方,以及臥底中情局內的俄羅斯力量,他們早就知道這場恐怖襲擊,可都沒有提前阻止。

這是因為各股力量都需要藉助這波恐怖分子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這使得無論是恐怖分子還是臺前的觀眾,都是大國博弈和交易的棋子和炮灰,為了消滅證據,各方更是默契的選擇炸掉整個劇院,以數千人的陪葬來掩蓋各方的動作。

只有男主角冒著生命的風險,選擇從爆炸中挽救劇場內的觀眾們。

這就是電影《信條》的起源。

估計很多人看《信條》會覺得很不舒服,尤其是電影鐵桿迷的小資階級。

沒辦法,諾蘭這次描繪的是真實而冰冷的運行規律,沒有對其美化。

譬如劇中的大反派俄羅斯寡頭本應該被全世界圍剿,但是美國的CIA要跟他做核原料交易,英國的中情六處要跟他做能源和金融交易,印度方面更是依賴他的軍火交易與核技術。

貓和老鼠反而成為了好朋友。

就像沒有人在乎烏克蘭劇院裡面數千觀眾的生死,各國的情報機構也不乎大反派手握的核武以及他毀滅地球的計劃。

只有男主和信條組織在默默的與其對抗。

這部電影裡面沒有流浪地球式的全球聯合,沒有戰狼式的國家後盾,也沒有八佰式的決絕獻身,沒有愛情也沒有友情,「反人性」的諾蘭根本就沒想碰觸絕大部分觀眾的G點。

而且,除了幾個主角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是標籤化的政治角色,不僅全劇觀眾找不到一個可以帶入的角色,而且角色也都很不討喜,估計要不是諾蘭這個黃金招牌,早就撲街了。

而且,諾蘭在電影裡面,又夾雜了太多現實社會中的真實一面。

譬如打著能源生意旗號的俄羅斯寡頭定居英國,但背後搞的是軍火與核生意;

寡頭老婆名義上是搞藝術品收藏和拍賣,但實際上是在幫老公洗錢;

飛機在撞擊五角樓之前,大佬們早就把重要的東西搬走了;

撞擊的飛行員雖是中東裔,但卻是英美情報機構培訓出來的.......

甚至頂級富豪圈裡面的藝術品洗錢和逃稅玩法,也被導演諾蘭扒了底朝天,片中劇情最主要的場所,奧斯陸自由港實際上就是對日內瓦自由港的復刻,這裡匯聚了上百萬的藝術品,甚至畢卡索的畫作都達上千幅。

倫敦AXA藝術保險公司甚至對總價值吹過一個牛逼說:「我懷疑你可能找不到一張夠寬的紙寫下所有的零。」

不過諾蘭卻通過電影很委婉的告訴了大家,大佬們對於藏品的真假其實根本不在乎,自由港的倉庫裡裡面很多都是山寨貨,大佬們高雅的藝術欣賞背後只是為了逃稅和洗錢........飛機撞了之後還能騙保險錢.....

這些洗來的錢,隨著大佬的壽命瀕臨結束,開始轉向毀滅世界,而早就被利益餵飽了的各國安全機構,卻對此視而不見。

可以說,諾蘭這部電影所有的「可替換」情節,全部都是通過電影這個大眾形式,展示這個世界真實而殘酷的運行規律。

所以,就容易出現一個局面,一些對世界認識不足的觀影者,肯定會譏諷諾蘭的電影故弄玄虛。

其實,《信條》跟《蝙蝠俠》系列類似,描繪都是少數精英群體的覺醒,帶動更多的人覺醒........

就像電影裡無論是女主還是兩個男主,都在信條的帶動下覺醒,努力打破各自身上的禁錮和循環,女配的自殺和大決戰中男配的慨然赴死,也都是將一切看透後,選擇犧牲自己來保護世界。

對於男配和女配的死亡,諾蘭都沒有描繪,只有觀影者把自己深度代入角色之後,才會感受到那種歷史的澎湃感,才會明白那種<趙氏孤兒>那種男女主倆人活下去比赴死更難。

因此,從歷史進程的角度,諾蘭是失敗的,在全球民粹主義回潮的大背景之下,這類電影必然難以取得好的票房和口碑。

但是從個人奮鬥的角度來說,也許諾蘭是成功的,能夠藉助他自己的影響力,在精英圈子種下一波光明的種子。

相關焦點

  • 這是一篇逆行影評,足以逆轉《信條》得口碑
    諾蘭的《信條》上映,影迷們充滿期待,始料不及的是太多人大呼看不懂,口碑大跌,導致2億的成本回本無望。 縱觀諾蘭的拍片記錄,記憶碎片是片段時間敘事,盜夢空間是夢境層次時間跨度不同,星際穿越是五維空間展示,敦刻爾克採用不同事件的時間線條敘事。
  • 諾蘭《信條》,2020電影院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在洶湧疫情席捲全球之際,諾蘭也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要關注影院一線工作人員生計的好萊塢大導演。並堅持2億美元投資的《信條》,一定要成為疫情爆發後,首批公映的A級大片。這針&34;必須由他的新片來完成注射。《信條》,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 混沌的《信條》,無所謂的「諾蘭」
    《星際穿越》火熱上映,《信條》更是吊足了人們的口味,沉默三年,諾蘭又玩出了什麼新花樣成為了影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信條》更不用說了,臺詞都沒整明白,還要去計算逆行和正行世界的人物契機、發生因果以及時間線。
  • 《信條》:諾蘭的把戲
    而就在這一片低迷之中,一劑強心針注入了世界電影市場和影迷們的心裡,這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在《記憶碎片》、《蝙蝠俠》、《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這些電影中,諾蘭一次又一次的半遮半掩的把他對時間的痴迷埋藏其中,而這一次的《信條》乾脆就不藏了,直截了當的告訴觀眾,時間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好萊塢知名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電影作品《TENET信條》於9月4日,僅僅兩天時間票房就高達1.7億人民幣的亮眼票房,被視為全球電影產業救星,燒腦劇情更為影迷們所津津樂道,讓人忍不住想進戲院一刷再刷。
  • 《信條》熱映 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憑藉一次次突破影迷想像和經驗的故事和畫面,20年來讓諾蘭成為極具個人風格,同時受到中國乃至全球影迷熱愛和追捧的英國導演。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改變與不變諾蘭變了。
  • 用時間概念掩飾混亂的邏輯錯誤,別被諾蘭的「皇帝新裝」唬住了
    大演摘要:大導演諾蘭的新片《信條》正在熱映,這部被稱為最燒腦的科幻懸疑劇,簡直成了智商的檢測劑,但大眼卻覺得,這完全就是諾蘭版的「皇帝新裝」,用玄虛的時間概念來掩飾混亂的邏輯錯誤。【頭條號首發】 大導演諾蘭的新片《信條
  • 用時間概念掩飾混亂的邏輯錯誤,別被諾蘭的「皇帝新裝」唬住了
    大演摘要:大導演諾蘭的新片《信條》正在熱映,這部被稱為最燒腦的科幻懸疑劇,簡直成了智商的檢測劑,但大眼卻覺得,這完全就是諾蘭版的「皇帝新裝」,用玄虛的時間概念來掩飾混亂的邏輯錯誤。大導演諾蘭的新片《信條》正在熱映,這部被稱為最燒腦的科幻懸疑劇,簡直成了智商的檢測劑,看不懂?那就是您太蠢了,智商堪憂吶。於是,看完這部電影,這就開始議論劇情了,和別的電影不同,討論《信條》的觀後感,就感覺像是出了高考考場之後對答案,滿懷著忐忑不安,生怕沒看明白,被認為是智商低人一等。覺得像是看明白了,可是看了一些影評,怎麼感覺又迷惑了,就顛顛地再去二刷。
  • 看完《信條》,諾蘭這一次,死在了他的創意上
    可以說,《信條》本身的觀影門檻偏高,對於不常常看腦洞電影亦或是科幻片的人來說,很有可能150分鐘過去,仍然理不清故事的脈絡。《信條》本身的主題並不複雜,可以用一句話,甚至六個字來概括——「特工拯救世界」。但,他可是諾蘭。
  •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演員稱:「我也沒看懂劇本!」當年諾蘭拍攝《記憶碎片》時其中有一幕是一顆子彈,在時間逆行之下重新回到了槍口,正是這一幕讓導演諾蘭萌生了拍攝一部關於「時間逆行的電影。
  • 諾蘭新片《信條》定檔,智商碾壓警告
    如果你是諾蘭的影迷,那這個8月,一定是你最快樂的一個月。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內地重映後,諾蘭新作《信條》終於宣布定檔9月4日,影迷甚至可以一天三部一起看,盡享「諾蘭豪華燒腦套餐」。對於《信條》這部號稱在諾蘭作品中耗資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燒錢大製作,很多諾蘭影迷已經期待很久了。
  • 《信條》今日零點首映,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嗎?
    新片《信條》還能延續這位傳奇導演的傳奇嗎,諾蘭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諾蘭嗎?諾蘭變了,這一次他拍了一部「間諜片」。上映前,在介紹電影故事時,諾蘭曾神秘兮兮地說:「《信條》是一部間諜驚悚片,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電影裡,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位大導演努力將科幻小說的元素與經典的間諜片元素進行著糅合。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國內外電影評分
    近日由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主演的《信條》成為影院最熱影片。《信條》是諾蘭又一部燒腦巨製,但並非單純的玩結構與技術,視覺呈現
  • 諾蘭《信條》定檔,拍出了科幻片,另一種可能
    一部是鞏俐,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另一部是諾蘭導演的《信條》。彼此不相上下,《花木蘭》的真正魅力,在於濃鬱的東方文化,而且花木蘭是迪士尼的第一個東方女孩。《信條》則成為了,諾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三設時空迷局:諾蘭的「信條」
    在洶湧疫情席捲全球之際,諾蘭也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要關注影院一線工作人員生計的好萊塢大導演。他堅持2億美元投資的《信條》,一定要成為疫情暴發後,首批公映的A級大片——這針「行業興奮劑」必須由他的新片來完成注射。
  • 信條,將曾經諾蘭最好的東西,撕裂了。
    一個壞消息是,《信條》是諾蘭最壞的幾部電影之一。作為諾蘭的一個擁躉,我驚恐地發現,《信條》將諾蘭曾經最好的東西,撕裂了。和《星際穿越》一樣,《信條》也將一個普世的情感,包裹在一個高概念裡。《信條》本質上講的是婚姻中的暴力,更確切地說,對家暴男的報復,需要時間逆轉,回到當初,才有機會挽救。諾蘭的強悍在於,他總是能將兩個質地完全不同的概念,天衣無縫地焊接在一起。既有向上,高到無法企及的理論設定。又有向下,低到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情感線索。既要求有視覺上令人目瞪口呆的奇觀,又要有心理上令人觸手生溫的情感按摩。
  • 影評:諾蘭新作《信條》觀感或不盡人意
    昨日《信條》上映,凳Sir第一時間就去買了零點場的票觀看,不得不說,諾蘭大神的號召力還是挺強的,零點場都將近人滿。但《信條》卻不能讓我帶入其中的人物情感,甚至還會感覺有一絲怪異,更別說路人的觀感體驗了。
  • 諾蘭《信條》,我的未來就是你的過去,順時間與逆時間的交錯
    女兒要求周末帶她去看諾蘭的《信條》,特意重溫了《盜夢空間》,不知不覺就做足了儀式感,去看諾蘭的電影,竟有點「朝聖」的味道。自從《盜夢空間》開始,諾蘭就迷上了這種結構式美學。要知道,諾蘭可是建築師出身,邏輯思維沒話說。這次《信條》和《盜夢空間》意思差不多,故事是一次典型的跨國行動,主角一邊滿世界旅遊,一邊拯救人類。整體來說,電影就像一場信息量的核爆,諾蘭的確是太牛了,故事這麼燒腦,看完了感覺是去參加物理學習。盜夢嘗試了梯形時空,信條是時間迴路。女兒說電影中的尼爾是從未來逆行回來的旅客,而他的終點卻是男主的起點。也就是說,開頭就是結尾,結尾亦是開頭。
  • 諾蘭的《信條》再次讓人大開眼界
    9月4日,《信條》如約和中國內地觀眾見面,刷新了諾蘭作品在中國的開畫票房紀錄,首周末票房突破2億人民幣。即便本周還有新的好萊塢大片進場和觀眾見面,但《信條》表現依舊亮眼。在以往的作品裡,諾蘭已經展現過高超的故事講述技巧和「玩弄」時空能力:《盜夢空間》的多重夢境、《星際穿越》的五維空間,有人稱諾蘭是「時空魔術師」。這次在《信條》中,諾蘭再拓銀幕時間玩法,以時間為武器,讓特工們逆轉時空去戰鬥並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