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和眾澤益迎來了成立十周年的日子。
這是一個以志願服務為信仰的機構,十年來以此為核心布局了一個完整的生態——旗下擁有一家諮詢公司、一家科技公司,發起設立了一家基金會、一個專項基金,在多地成立了多家民非,同時擁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辦公室,還有一個研究院,一個在線學習平臺。
機構的服務對象包括企業、政府、公益組織,主要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志願服務、公益諮詢服務。而其使命是讓志願服務成為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這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它是如何發展運作的,與中國志願服務的發展有著怎樣的關係?《公益時報》記者就此與和眾澤益創始人、主任王忠平進行了深度溝通。
「我們不僅跟別人要拼信仰,而且還要拼規模,拼其他方面的競爭實力。」王忠平強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平等對話的機會,才能有機會去改變他們。在主流價值裡面是靠實力的,不是靠你說你有情懷或者怎麼樣,如果沒有實力的話,是會受到非常大的挑戰的。」
初心:大家一起來做公益
2010年,和眾澤益正式成立。這不是一個臨時的決定,在此之前,王忠平已經有了近10年的扶貧和公益從業經歷。
農村發展管理專業出身的他,最開始做的是扶貧工作,但做了一段時間發現,個人有限的能量對農村發展來說是杯水車薪。於是他又投入到公益行業的能力建設工作中。
在培訓的過程中,新的問題開始浮現,「大家都覺得生活很困難,機構發展也很困難,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謀求發展的渠道。」王忠平表示,「所以我一直在思考,靠資助活著的機構,如何能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能不能有一種自我造血的模式」。
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引入讓王忠平找到了新的路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落地,要依託當地的公益組織和很多的社區資源。王忠平認為,為他們提供服務,既能推動公益慈善事業,同時還能自我造血。
基於對企業社會責任和志願服務發展趨勢的判斷,王忠平發起設立了和眾澤益,「其實就是大家一塊來做公益。整合企業的資源,整合志願者的力量,大家都來參與公益,以志願服務的方式產生社會變革性的力量」。
作為一家以推動大家一起做公益為理念的機構,和眾澤益卻並沒有註冊成社會組織。回顧當時的情形,王忠平表示:「當時註冊民非比較困難,我們就選擇以企業形式來註冊,這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
發展:堅決不做草根機構
儘管剛剛成立,但和眾澤益的機構使命就被定位為「打造中國最大的企業志願服務支持平臺和最專業的諮詢機構」。
「我們絕對不做草根機構,這樣的機構會被別人忽視,會受到非常多的限制。所以成立和眾澤益,要做就一定要做大做強。」王忠平強調。
2012年,和眾澤益成立了上海辦公室;2014年,廣州辦公室成立;2016年,成都辦公室成立。以每兩年一個辦公室的速度,和眾澤益從地區性布局做起,逐步形成了機構的全國性生態布局。
與此同時,根據業務版塊的需求,業務性板塊布局也在逐步完善。「公益的空間是很小的,如果你不去延展你的外圍的話,不夠支撐你基本的發展。」王忠平表示。
為了提升研究能力和對公益行業的貢獻,2015年,和眾澤益成立了志願服務與社會創新研究院;為了提高志願服務信息化水平,2017年,投資成立了北京志多星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志多星。
因為需要整合社會資源,2018年,發起設立了廣州市志鯤公益慈善基金會;為了搭建公募平臺,匯聚社會愛心,2019年,在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設立了志願服務發展專項基金。
基於疫情產生的需求,2020年,線上志願服務學習平臺公益橋上線。
除此之外,和眾澤益還分別在2012年、2014年、2016年先後發起成立了上海和眾青年志願者服務中心、廣州市和眾志願服務中心、成都和眾澤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民非機構。
「基於現行的法律環境,我們一定要構建這樣的布局,才能支撐和眾澤益的發展。」王忠平強調,「我們不僅跟別人要拼信仰,而且還要拼規模,拼其他方面的競爭實力。」
王忠平表示,不能因為專注的是公益事業,就要靠博取同情來謀求機構的發展,「機構相對較小的話,不容易整合社會資源。我們要做一個全國性的平臺,要靠實力去整合資源,不能靠別人的同情」。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平等對話的機會,才能有機會去改變他們。在主流價值裡面是靠實力的,不是靠你說你有情懷或者怎麼樣,如果沒有實力的話,是會受到非常大的挑戰的。」王忠平強調。
優勢:理論加實踐創新
「機構的發展,一定不能只看眼前的發展,和眾澤益一直在分析行業,判斷未來發展趨勢,我們要看到中國未來的發展,我們要依據我們的判斷去做整個布局。」王忠平強調。正是對理論研究的重視,讓和眾澤益在實踐中越走越遠。
2010年成立的和眾澤益,在2011年就實現了業務上的盈利,隨後進入快速發展期。這得益於成立之初,基於對企業社會責任、志願服務發展趨勢的判斷作出的機構定位。
儘管那個時候志願服務的公眾關注度不高,但是經歷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企業發現志願服務實際上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而那個時候為企業提供企業社會責任支持的機構很少。「我們最開始合作的是以500強外企為主,像拜耳、強生等,這都是知道和眾澤益創立後就跟我們合作的。」王忠平表示。
對理論研究和趨勢判斷的重視被一直延續下來。「不能低頭走路,一定要抬頭看天,一定要看行業,一定要順勢而為,這樣機構才能發展起來。」王忠平強調,「公益本身就很小,志願服務更小,在一個小的領域,你不能謀求順勢而為,不能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的話,只局限在你的小範圍,機構是很難做大的。」
2013年,和眾澤益發布了《中國企業志願服務發展報告》,此後每年發布一次。2015年成立的研究院每年都會出很多成果,還會申報各種基金、部委的相關課題。王忠平本人更是參與到很多相關政策的制定中。
2018年中國專業志願服務創新發展論壇
專業被和眾澤益認為是生存之本。目前已經出版了《志願服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志願服務項目評估理論與方法》,《志願者管理工具包》,《志願至美——北京市西城區志願服務發展模式研究》,《志願服務組織建設與項目管理》,《企業志願服務實用教程》和《中國企業志願服務發展報告》等10餘本專著,撰寫或發表的論文幾百餘篇。
「這些工作足夠保證和眾澤益對行業的了解,讓我們能判斷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本方向。」王忠平強調。
在此基礎上,和眾澤益一直在不斷地創新和迭代。「比如現在國家在做十四五規劃,我們馬上就要做與十四五規劃相關的志願服務產品,這樣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你還是老的東西,那肯定是不行的。」王忠平表示。
王忠平認為,和眾澤益一直在創業的路上,大家有危機意識,會主動去謀求創新,根據外部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訴求提出新的產品。
目前,和眾澤益的業務產品已經從企業志願服務逐步擴展到全志願服務領域諮詢、企業社會責任諮詢、ESG諮詢,政府諮詢、志願服務信息系統支持等,全產品線近百餘個相關產品,而且還在不斷的研發中。
「和眾澤益的優勢在於理論加實踐。我們的實務能力要比很多高校強;與一般的公益組織、研究機構相比,我們的理論能力更強。理論加實踐,是我們的核心優勢。」王忠平強調。
基於這一優勢,和眾澤益的服務對象從企業擴展到政府、公益組織,可以協助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協助公共機構進行公益戰略規劃,對接社會公益組織提供專業志願服務,承接運營社區服務和志願服務平臺,為社區社會組織與志願服務組織提供孵化支持。
堅持:草根立場與公益目標
服務客戶越來越多,業務規模越來越大,但和眾澤益始終堅持草根立場,並沒有蛻變為一家商業機構。
「草根立場就代表了我們一定要站在受眾群體、站在弱勢群體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為他們服務。」王忠平表示。
為媽媽奔跑項目通過志願者的參與呼籲更多人關注貧困母親
基於這一點,據王忠平介紹,一方面,和眾澤益在內部一直強調一定要不忘初心,就是一定是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決不能因為客戶、捐贈方相對來講比較強勢,就犧牲志願者的利益。一方面,當客戶提出了不太合理的訴求以後,和眾澤益會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引導和改變他們。
「在現在的公益環境下,大多數企業並不是為了做一些形式性的東西,他們一般會考慮到在社會需求和企業的價值需求、商業需求之間做一個基本平衡,只要你給他一定的價值觀方面和專業方面的引導,他們絕大多數還是認可的。」王忠平表示。
與此同時,和眾澤益還在對志願服務組織進行支持。王忠平表示,和眾澤益支持的不僅政府和企業,還有各地的志願服務組織,「我們現在採取的策略是跟他們合作,我們幫他們推動政府做相應的規劃,他們落地執行。」
「這就是和眾澤益存在的意義,我們實際上是在把我們的志願服務理念文化輸送給更多的合作夥伴,引導大家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王忠平強調。
未來:志願服務大有可為
「讓志願服務成為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和眾澤益新的使命。這一使命的設立於達成就有和眾澤益自身的原因,更離不開中國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
據王忠平介紹,和眾澤益最開始的客戶以外企為主。外企做企業社會責任、志願服務,一般會考慮企業文化的落地、企業品牌,會配合企業的一些戰略去做工作。2016年開始,國內的企業開始增多,我國現在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截止目前,和眾澤益服務的近千家知名企業提供過諮詢和培訓。
2016年開始,政府在志願服務方面的採購量也開始大幅增加,和眾澤益承接的業務量就達到了千萬級。「我們不做那種簡單執行的工作,我們是給政府做諮詢,定位很明確。相對來講對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王忠平表示,服務對象包括團中央、全國婦聯,以及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省市。
和眾澤益獲得了一系列志願服務方面的榮譽
據王忠平介紹,從2010年到2020年,和眾澤益的業務規模增長了幾十倍,「我們見證和陪伴了中國志願服務的發展,中國志願服務在過去10年是高速增長。我們在對的時間選擇了對的行業,如果沒有中國志願服務的快速成長,和眾澤益再發展也發展不起來,我們是完全順勢而為起來的。」
在王忠平看來,現在的志願服務,已經不是簡單的學雷鋒做好事了,國家給志願服務賦予了更多的職能——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道德培養的重要載體,社會治理公眾參與的重要載體,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載體……
尤其是今年的疫情,讓很多政府領導改變了對志願服務的看法,沒想到志願服務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
「現在各行各業都重視,現在我去講課,講志願服務,很多都是書記、縣長、區長一二把手在聽。」王忠平強調,「整個國家治理的背景下,我覺得至少5~10年內,志願服務的高速增長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未來的志願服務真的是大有可為!」
原標題:《和眾澤益王忠平:堅持草根立場,不做草根機構,志願服務大有可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