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和網絡生活當中,「氣質」這個詞彙經常被提到。那麼,你知道心理學上面的也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氣質」嗎。在心理學上,「氣質」指的是人的一種行為風格,比如說,這個人是處變不驚還是三心二意。而且,心理學上面,氣質這一概念也由來已久。從古希臘就產生了。他們將人的氣質根據四種粘液分為了憂鬱、易怒、樂觀、冷靜四種。只有四種體液保持平衡,人才能夠身體健康。並且,這種氣質是人一出生就決定了的,後天不能改變,只能完善。
這就與我們平時說的氣質不同了。在大眾語境當中,氣質指的是他人給自己一種整體上的感受。多用於我們對他人的評判。比如說,有人會說,「這個人好有氣質」、「這個人一點氣質都沒有」、「這個人氣質甜美/高雅/猥瑣……」
那麼,我們常常會產生「這個人氣質很猥瑣」的印象,那麼,到底什麼會讓一個人變得猥瑣呢?
第一件事是在用於方面,出口成髒的人往往會給人很猥瑣的感覺。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人,外貌上都是清清爽爽、乾乾淨淨的,但是,只要一開口,就原形畢露了。滿嘴問候人髒話,給人一種猥瑣的感覺。
其次就是經常開黃腔的人,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向異性開黃腔。這種不顧忌場合的行為反映了這個人對此非常沒有分寸,而且對性的的認知不夠到位,又想通過這方面引起別人的注意。
還有就是經常吹牛的的人。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肯定看到或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一群人圍在桌子上,喝得話都說不清,但是還是不停地在說自己是如何地厲害,別人又是怎樣地不如自己。有一個很常用的句式就是「不是我吹……」
第四件事是關於外表的。這裡外表指的不是美醜,而是這個人有沒有讓自己保持基本的乾淨衛生。一個人如果在社會交往都不把自己打理乾淨,邋邋遢遢的,別人就會覺得這個人非常猥瑣,從而不想與其交往。
其實,我們給他人的感覺。印象就是由我們的外在和內在共同決定的。保持基本的潔淨衛生,別人才會想與你更多的交流;修煉好內在,才交流的過程當中,你們才有話題可以聊,才可以向別人展示自己豐富的內心。
總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氣質。不讓自己成為一個乾癟、氣質猥瑣的的人。這是我們出生之後就需要不斷訓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