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那些性格內向的人,最害怕做這四件事

2020-12-23 心理學神奇小小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性格不盡相同。有的人性格活潑外向,有的人則是孤僻內向。他們在面對生活困難時,處理方式和解決手段也不一樣。

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那麼你一定會發現有些人的行為舉止與常人不同,這類人極其內向,你不開口詢問,他們也不會主動來和你談話。

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高傲、不可一世,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只是更願意獨處,不願與人有過多的交往。

通常,內向者更加敏感,有些情況在外向者看來是正常的,但對於內向者來說,卻無比尷尬。

以下是心理學家總結的性格內向者最害怕做的四件事。

待在繁鬧的環境中

性格內向者,一般是不願意待在繁鬧的環境中的

他們總是喜歡宅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不願意去面對現實社會。在社交活動中,他們總是不合群的那位,只有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才會覺得安心。

但大多數內向者內心並不是完全抗拒與人溝通的,只是相比於常人,他們更加「慢熱」,對於朋友之間能夠敞開心扉,而對於陌生人則是泛泛之談。

心理學家布魯默在《象徵性互動論》中首次提出「自我互動」這個概念,在現代心理學中,這被認定是自我意識形成、自我覺醒的過程。

對於內向的人而言,內向的結果就是即使是在封閉的環境中,也同樣可以怡然自得,並獲得優質夥伴,而頻繁的社交活動則常常讓他們感覺疲憊和厭惡。

因此,他們更願意待在安靜的環境之中。

主動交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認為,人性格的外放程度在一定是受到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的共同影響,而內向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

封閉自我不利於個人的身心發展,缺少交流會進一步加強人的自我保護機制,讓交友圈越來越狹窄,溝通能力也越來越差。

那麼,作為內向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發展社交圈呢?

首先,內向者需要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知曉社交活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過分的抗拒社交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與朋友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很重要。

其次,內向者可從小事出發,鼓起勇氣主動與人交流,長時間下來,可以擁有更高質量的朋友關係。

公開場所發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內向性格的人的心理能量大多來自於內在,他們更注重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對事物的獨特看法。

當今社會,是外向型性格的人為主導的。內向者在公開場所,往往會習慣性選擇逃避,他們更傾向於不與人建立關係,不通過社交來獲得自身滿足感。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超過54%的人更喜歡和內向型性格的人做朋友,因為他們往往更細膩、貼心,更重視友情。

內向性格的人一般低調行事,認為愛出頭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稱作「冒名頂替綜合症」

該理論認為,有33%的人認為自己的成功是運氣原因,這類人在得到成功時通常表現的不夠自信,忽視自身努力所獲得的成果。

內向者接受到公開表揚普遍會感到害羞,隨之還會伴隨不自信。

長輩從小教育我們,要謙虛,但是過分謙虛則是不自信的表現,而自信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主動提問

榮格在《心理類型分類》中提出,現代社會總體上更偏向於外傾型人格,屬於外傾型社會。

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始終保持著群居的生活方式,相比於主觀情感,個體更需要彼此間的交流。

正如馬斯洛說的,當人獲得一定物質條件時,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在讀書時,老師常說,「不懂就問」,但真正提問者寥寥無幾,這種心理隨著年齡的漸長會減輕,但仍然有少部分人進入社會後還存在這樣的心理障礙。

由於無法提出自身的意見,在工作上容易遇到困難,而每一次被傷害,都會加重這種心理狀態,讓自己更加恐懼主動提問。

對於內向者而言,克服這類心理障礙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需要跳出自我暗示的心理,不能因為害怕出醜而不去發言。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對自我內心的審視和對事物的深刻認識才是你最應該做的。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只有真正性格內向的人才能看懂這四個場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內向的表現是不善言談、不善交際,其實,這並不是內向性格的絕對表現。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內向性格是能量來源於自身的內在世界。那真正內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呢?下面從幾幅漫畫入手,來談談內向性格的人會有的四種表現。場景一:剛想出門時,聽到門外有鄰居走過,會等到聲音消失後才出去。
  • 心理學家: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能看懂這些場景
    性格內向的人心思細膩,感情敏感,他們可以迅速察覺到周圍環境和他人情緒的改變。很多場景在外向的人眼裡或許很普通,可在他們眼中卻是別有深意,以下就是只有內向者才可以看明白的四個場景。有句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可在內向者眼裡,無論是遠親還是近鄰都是可有可無的社交關係。內向的人更喜歡一對一的深度交談,雖然他們做不到呼朋引伴,但是只要有幾個知己密友就足夠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了,而街坊鄰居的寒暄和超市銷售員的熱心這種熱情會讓他們本能的躲遠。內向者對於那些沒意義的客套寒暄並不感興趣。
  • 心理學家: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性格內向的人越厲害
    她就是著名女演員奧黛麗·赫本,很難想像到電影裡面的優雅女神,現實生活中居然是個典型的內向型性格。實際上,在如今社會,人們總是願意把那些內向的人,喜歡獨處,不隨大流的人打上各種內向的負面標籤,譬如不合群,跟別人不一樣,孤僻等等。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蘇珊·凱恩曾說過: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錯,安靜也可以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前段時間我辭職了,辭職之後便一個人待在出租房裡,精神的時候碼碼字,找一些資料,看一看書。累的時候睡一會,曬曬太陽,追會劇。餓的時候做個飯,或是點個外賣。有時候,好幾天不會出門,也不跟別人聊天,安安靜靜地待著。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定深有同感。童年遭遇了很多質疑,也曾經努力改變做一個外向的人,但始終覺得不快樂、不自由。和與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歡一個人默不作聲地讀書或全神貫注地聽音樂。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許多來。跑步是他日常生活的一個支柱,是他構思小說的靈感來源。這是一種安靜而深沉的力量,能夠讓自己做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習慣深度思考。
  • 毛不易:內向只是性格,不是缺陷
    前段時間,話題#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衝上了熱搜,網友紛紛表示,「從小就被說太安靜、太內向。」「假裝外向,真的好累。」「我只是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而已。」是啊,社會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外向的人。可是做個內向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 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受歡迎嗎?
    而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就是:外向的人一般比內向的人更受歡迎。畢老師認為這樣的觀點是片面的。首先,性格內向不是錯,它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會影響一個人的表現,但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其次,內向也是可以改變的,既然它是後天形成的,也就可以受後期生活的影響而改變。
  • 性格內向、沒自信怎麼辦?堅持做三件事,你的生活將徹底改變
    性格內向的人,人際交往總是比較差。在跟別人的交往,聊天中,往往很容易害羞,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對自己缺乏自信。常常給別人的印象就是消極的,沒有上進心。平時出門的時候,看到認識的人迎面走來,可能自己就會選擇繞路而行。
  • 性格內向的人怎麼才能找到老婆?
    不知不覺身邊的小夥伴都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了,有人早已結婚生子,但還有些人連女朋友都還沒有。這不,昨天和一個朋友一起吃飯,他便向我問道:性格內向的人怎麼才能找到老婆?
  • 遇上討厭的人,這2件事暴露了你的格局
    02 試著觀察一下身邊人,你認為TA在各種場合都是同一副面孔嗎?大多數人都不會。這是很正常的,人是具有多樣性的,每一個人都由好幾個「我」組成。實用菌本是個內向的人,在公司為了調動同事情緒,也會露出開朗熱情的一面。
  •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在我們的認知裡,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性格內向的人是做不好銷售的。因為,銷售是一個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和他們去敞開心扉,去聊天。
  • 性格內向在社會上真的寸步難行嗎?
    看到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這個世上沒有純粹的內向者或者外向者。同時,一些心理學家發現,有創造力的那些人,他們最擅長的是變換思維和提出想法,但是他們同時也有著極為顯著的偏內向的痕跡。 因為內向對於創造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還看到,一些研究者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獨處的力量。
  • 性格內向人員,可以試試這3類工作,越悶反而越受歡迎
    心理學家布魯默在《象徵性互動論》中提出了「自我互動」的概念,「自我互動」就是指人在環境中,對自身心情、心態的調節。性格外向的人,調節能力往往比較強,因此,他們往往能夠適應各種環境;而性格內向的人,他們則需要通過思考來進行調節,這就使得他們的思維能力往往更加厲害。因此,比起與人相處來說,他們更適合與「事」打交道。
  • 這個世界,對「性格內向」的人,總是不公平的
    -01 性格內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上面這張漫畫圖是我在網上看到的,十分認同。 這大概就是性格內向的人,最好的寫照。 面對剛剛認識沒多久的新朋友,當對方邀請自己出去吃飯時,內向的人總是十分抗拒,他們並不擅長這種場合,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但他們的內心,對於吃飯這件事是反抗的。
  • 性格內向的人總吃虧?這樣老掉牙的觀點可以翻篇了好嗎?
    看到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這個世上沒有純粹的內向者或者外向者。同時,一些心理學家發現,有創造力的那些人,他們最擅長的是變換思維和提出想法,但是他們同時也有著極為顯著的偏內向的痕跡。 因為內向對於創造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還看到,一些研究者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獨處的力量。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過著「高配」的人生
    首卷語:當今這個人際交往複雜的社會裡,處處都存在交際,而「內向」逐漸成為了一種貶義詞,我們習慣地把那些不善於交流的人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便是內向,認為他們不合群,沒有人情味,性格孤僻沒有朋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性格外向的人社會資源會很多,機會也會很多,但是並不代表性格內向的人就難以成功,反而性格內向的人會默默的提升自己,更加的注重細節,雖然總是沉默不語,但是他們會在本質上提升自己。
  • 心理學家:具有這4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
    《運氣成分》作者—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心理學家理察-威斯曼通過對人類行為心理和性格的觀察研究發現,通常具這有四種性格特徵的人更容易獲得好運,分別是獨立性型、樂觀型、內向型和經驗型,我們將其簡稱為A、B、C、D四種性格。下面我們將對這四種性格進行詳細解析,看看你是否符合?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童年遭遇了很多質疑,也曾經努力改變做一個外向的人,但始終覺得不快樂、不自由。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所以即使你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你的同事、你的伴侶和你的孩子中也可能有人是內向性格。在心理學中,內向從來就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
  • 《我們的歌》周深:如何解決「內向性格」的困擾,收穫自信人生?
    ➋內外向只是性格維度,不存在優劣之分。無論一個人是外向亦或內向,都存在優缺點。➌內外向性格都可以獲得成功,關鍵在於你怎麼利用和開發你的特質。簡言之,在面對性格這件事上,我們必須摒棄非黑即白的固定型思維,選擇用靈活、充滿彈性的態度去看待。
  • 「性格內向」10個有趣的心理學事實
    現代心理學對內向性格的取向、習慣和需求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給內向性格的人「正名」。下面就列舉了10個內向性格的心理學事實:心理學家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種內向的性格,因此他們對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分別問了他們對獨處時間的需求,他們多久會做一次白日夢等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