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如果每名黨員做兩三件為民服務的實事兒,全國有8千多萬名黨員,那麼我們所有黨員加起來,就可以為民辦2.4億件好事!」
—— 陳志學
他叫陳志學,時村營鄉慶和峪村人,年近耄耋,但他清楚地記得,1969年應徵入伍,在甘肅酒泉作為國防科衛的操作手,參與了我國第一、第二顆人造衛星的製造,工作中曾獲得四次嘉獎。他是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黨齡49年。他清楚地記得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刻到了骨子裡,銘記,踐行……
陳志學的老伴因糖尿病從2018年開始就臥病在床,今年年初病情加重,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陳志學時刻陪伴在側,無微不至地照顧,使得老伴兒雖受病痛折磨,但內心很暖。陳志學說:「娶了她就是一輩子,無論風雨,無論榮華,無論病痛,我用一生陪伴她,這就是責任和愛,不管多髒多累都不會嫌棄她,做人必須重情重義!」王志學一個人默默地照顧著老伴。當我們問起他的兒女時,他搖搖手說:「我不讓他們來,他們都還年輕,正幹事業。」
陳志學現在每天還要抽出時間去讀書,在部隊養成的學習習慣,他一直堅持至今。他多次找到村支部,找支部書記借關於黨的相關書籍,他愛不釋手。他說:「我就是愛看書,覺得只有這無窮的知識才能充實我的頭腦,才能使我快樂,習近平總書記的書看得我熱血沸騰,他的講話都有骨頭有肉。現在照顧老伴兒分去我大量的時間,但我一有空就會抓緊時間看幾頁,一天不看書我睡不著覺!」活到老學到老……
說到陳志學,村民對他的評價就是:一個好人,一個熱心人!作為一名黨員,時刻關注國家大政方針已是陳志學的日常習慣。當他了解到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朱紅林既要養育三個兒女,又要照顧年邁的老娘,不能外出務工,家庭收入薄弱時,他主動提出,將自己的七八畝田地全部無償讓給朱紅林種,用陳志學的話說:「種我的地,養你的娃!」
當他聽說村民範平友的戶口因失誤被註銷後,又坐不住的去管了這閒事,騎著自己家的破三輪,帶著範平友,來來回回七八趟,提交了30多份材料,最終在派出所重新拍了照,寫了申請,有了戶口,他開玩笑的對範平友說:「老範,你再也不是黑戶兒了,多虧了我的破三輪!」
當村民朱迪章因牛車碾壓造成腳骨骨折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心人陳志學,陳志學看到他的傷情,立即取出1千元給他,陳志學說:「這錢不多,你先拿去看病,治病要緊。」受陳志學的感召,其他村民也紛紛傾囊相助,保住了朱迪章的腳,也溫暖了村民一片心。陳志學說:「我是黨組織的人,就應該有服務人民的意識。」
不管是退伍軍人還是老黨員,兩個特殊的身份都要求陳志學凡事帶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憑著在部隊鍛鍊出的硬朗身子骨,只要是村裡有集體活動、義務勞動,陳志學都一馬當先衝在前,哪裡都有他瘦小但矯健的身影。在8千多萬名黨員中,陳志學是不起眼的一員,他做的三兩事更是塵埃般的存在,但如果這是2.4億件為民服務實事兒的一兩縷,誰能否定聚在一起的不是光芒萬丈?為民服務不是句口號,是每一名黨員應銘記在心、踐行於身的堅守!陳志學的「小算計」不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大夢想嗎?
■圖文:張 玲
■視頻:張 玲 武奕成(實習)
■編輯:武奕成(實習)
■初審:杜東平
■覆審:李治亞
周慧文
■終審:房淑萍
秦 冀
■微信:cixianrongmei
■熱線:0310-2335552
■郵箱:cilicixian@163.com
愛磁縣的你
原標題:《愛磁縣 作貢獻|耄耋老人陳志學的「小算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