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1個月,開始學習走路了,看到孩子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爸爸媽媽除了滿滿的幸福感,很多父母開始考慮要不要給孩子準備學步鞋。對於小嬰兒來說,給嬰兒準備學步鞋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孩子學習走路是否需要;
第二,學步鞋的選擇是否合適;
寶寶學步期究竟要不要穿學步鞋?
寶寶學步期並不建議穿學步鞋,很多媽媽在嬰兒學步期一看孩子開始走路,開始急迫地想要給寶寶穿上鞋子,覺得這樣既保護了寶寶的腳丫子,也讓寶寶看起來很整齊。
但是事實上,嬰兒學步期並不建議給寶寶穿上學步鞋,尤其是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走路的時候。過早地穿上學步鞋對於嬰兒來說不是一種保護,相反這是一種「累贅」,甚至會阻礙嬰兒的學步。
過早給學步期的寶寶穿上鞋子並不利於嬰兒學習走路:
不利於嬰兒學步期的抓地。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走路,腳步著地不夠平穩,每一步都在學會正確的用力,過早的穿上學步鞋,會阻礙嬰兒腳步地面面抓力的感受,反而會影響寶寶的平衡性。不利於嬰兒腳步的感官刺激。光著腳走路,充分的刺激寶寶腳的底部,有利於豐富寶寶腳部的感覺,這有利於刺激寶寶腳步的神經發育。不利於嬰兒快速學習走路。穿上學步鞋的寶寶,學會走路可能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因為學習走路的寶寶不但要掌握腳步力量,還要學會掌控鞋子,尤其是鞋子選擇不合適的時候。
所以在學步期,並不建議給嬰兒穿上鞋子練習,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如果是在室內,建議最好光著腳讓孩子學習走路。
嬰兒什麼時候需要穿學步鞋?最好是孩子已經可以獨立行走,並且可以走出一段距離,這個時候在室外的時候可以考慮給寶寶穿上學步鞋。
嬰兒學步鞋如何來挑選?
嬰兒鞋子鞋頭要寬大
成人的腳腳後跟和腳掌的寬度差別並不是非常大,但是嬰兒的腳不一樣,孩子的腳後跟比較窄,腳掌反而比較寬,所以給嬰兒選鞋子一定要鞋頭比較寬。因為嬰兒的腳控制力並不是很好,在孩子腳部抓力的時候,腳部會呈扇形去抓我,這是孩子在感知抓我的力量。
所以要選寬頭鞋,不能選擇尖頭鞋。鞋頭流出5-10mm空間,有利於寶寶抓我地面,更適合寶寶腳部長得快的特點。
鞋頭要有防踢撞保護
學步期的寶寶鞋子一定要選擇鞋頭有防踢撞保護的。鞋頭比較偏硬,且保護端在腳指頭上方,這樣的鞋子可以避免寶寶走路或者摔倒撞傷腳指頭。
寶寶鞋子要在鞋底三分之一處彎折
成人走路腳後跟先著地,然後是腳掌。
但是嬰兒是不一樣的,嬰兒的腳步是沒有足弓的,走起路來腳後跟和腳掌是一起著地的,孩子走路需要向企鵝一樣通過小碎步來獲取平衡,這種姿勢非常不穩,而且容易給腳步帶來疲勞感。
所以給寶寶選擇鞋子的時候,鞋子彎折位置與腳掌彎折部位是否相吻合就成了鞋子舒服與否的關鍵因素了。在前1/3處彎折的鞋子會比較貼腳,走起路來也更舒服,還能引導寶寶正確的行走姿勢。
如果鞋子彎折的地方沒有在足弓處,就容易出現對足弓的支撐力不足,不能有效保護腳掌。
如果鞋底的彎折處過硬,也不利於剛剛學步期的寶寶,會給孩子的腳步帶來更多束縛。
鞋底要偏薄一些
寶寶的鞋子鞋底越薄越好,學步期的鞋子鞋底厚度最好控制在5-10mm。
因為學步期的寶寶平衡性和感知力都會比較差,鞋底薄更有利於寶寶掌握腳步的抓控力。
鞋底過厚,影寶寶學步期對腳部神經的刺激,反倒不利於練習走路。
除此以外,對於嬰兒學步期的鞋子,媽媽們還好儘量選擇透氣性好的,儘量不要去買皮革類的鞋子。嬰兒腳部容易出汗,滋生細菌,如果鞋子透氣性不好,會加劇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