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花永遠盛開,
永遠不被傷害。
2017年10月,由楊哲芬導演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帶著講述校園暴力、原生家庭話題的作品《花吃了那女孩》榮獲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首獎「最佳戲劇獎」。
2018年10月第六屆烏鎮戲劇節,《花吃》在秀水廊劇園與其他5部優秀話劇作品一起作為特邀劇目二次演出。開票1分鐘內,《花吃》的5場演出門票全部告罄。這部探討校園霸凌的獲獎作品《花吃了那女孩》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戲劇正在變得不一樣,給予了觀眾更多值得思考的空間。也許我們在最初接觸到霸凌這個詞後的第一反應都是指責那些霸凌者。可是,真的只有他們嗎?校園霸凌不是每次都來自那些我們口中所謂的校園小惡霸,更多的時候它來自我們口耳相傳的謠言、碎嘴、輕蔑,來自我們對一樁樁欺凌事件的沉默甚至鼓勵。「平庸之惡不自知」這句話,放在這裡,最適合反思。
4位演員承擔劇中15個不同的角色,真實靈活的展現校園霸凌題材的作品,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銜接到位自然,非常考驗演員的專業度。中國臺灣表演工坊劇目《花吃花》也改編自本劇,本劇還多次受邀於國內各大戲劇節展演。
這部話劇是少有的關於校園霸凌的話劇,從現實角度出發,演員和導演一起結合新聞事件,共同創作,從細節方面展現了很多霸凌事件帶來的身心傷害;也從起因結果出發,挖掘霸凌事件背後的原因。這部劇不僅僅是發現霸凌這一問題,更多在於教會我們如何去思考,去推動解決這個問題。【導演與演員介紹】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武漢傳媒學院電影與電視學院副教授。
賴聲川編導作品《么么洞捌》副導演,
臺灣表演工作坊劇目《花吃花》原創編劇、導演。
大碗娛樂出品《你好,李煥英》話劇版導演。
「默默無聞,沒有任何人關注的。
我努力地朝著岸邊遊去,
卻被冰冷地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拍打回去,
越推越遠、越推越遠,
直至消失不見,就像水消失在水裡。」
「身邊的人一個個都太刺眼了,
這種刺眼讓我每天每夜地焦躁不安,
像一隻蒼蠅一樣緊張地觀察著每個人,
敏感又脆弱。」
董馨怡 飾演 李茜
「叛逆和蠻橫是我的保護色,戴上面具,隱藏內心。
一邊淪為了家庭的受害者,
另一邊效仿著相同的手段欺壓弱者,
施暴最終成為了我宣洩心中的怨懟和仇恨的手段。」
【媒體短評】
烏鎮戲劇節組委會評語:
這是一部給觀眾帶來強烈壓迫感的戲劇作品,它的勇氣是罕見的,而我們作為觀眾,也要有同等的勇氣,才能正視這部戲以及它所揭示的校園霸凌現象。青年競演的舞臺上,誕生了一種殘酷的真實,然而社會新聞所透射的現實還要殘酷十倍,所以我們慶幸看到的不是對殘酷的搬演,而是體現了深切的關懷。四位年輕演員都承載著自己和同學乃至同齡人的故事,這是真正發自內心的作品,而演員們對於自己的老師(也就是這部戲的編劇導演製作人楊哲芬女士),有著令人感佩的百分百信賴,所以她們才放棄了自我保護的演員本能,把自己徹底交給了角色。
這部作品的誠意是彌足珍惜的,它的完整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同樣要致敬於它的敘事的流暢,結構的精準,舞臺呈現的冒險而不逾矩,角色轉換的生動而不油滑。
感謝全體主創,你們讓那些夭折的青春在舞臺上得以重生,得到撫慰。
為此,我們將本屆戲劇節小鎮獎的最佳戲劇獎,授予《花吃了那女孩》劇組。
「導演手法圓熟,演員表演真實,在半小時的演出裡狠狠地刺痛了觀眾。極盡殘忍的情節,但好在有燈光音效和必要的藝術修飾,攥緊了觀眾的心,同時並不會過於露骨。看完不禁讓人思考,對於那些身處校園暴力中的孩子,她們的光亮和希望在哪裡呢?」
編劇/導演/製作人:楊哲芬
演員:黃夏童、周洲、鍾詩雨、董馨怡
燈光設計:袁熙
舞臺監督:楊宇
多媒體設計:周斐、龔睿
海報設計:陸曉雨、童瑤
出品:喆·藝術工作室
· 出品單位 ·
喆·藝術工作室
· 運營單位 ·
看完以上介紹
青們有沒有心動呢
今天
武小青又為大家準備了
粉絲專屬福利門票哦
↓↓↓
參與方式
❤ 關注【青春武漢】微信公眾號,轉發本文連結至朋友圈,並截圖發送至後臺;
❤ 向「青春武漢」微信後臺以「姓名+聯繫電話」發送報名信息,報名時間截止到2019年1月10日18:00時;
❤ 武小青將綜合報名先後順序與留言走心程度,遴選5組粉絲贈送門票(每位獲獎粉絲可領取兩張門票),最終解釋權歸「青春武漢」所有。
本文來源:403國際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