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是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想長大了,如同武俠小說裡說的「總夢想仗劍走天涯」。
到長大了之後,卻覺得「人生很短,只夠愛一個人」。
有人說:「一輩子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
其實,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把它做好,也就無憾於心,無悔於青春了。
而能如此行的,那必定就是初心所致,匠心所達了。
很多的能工巧匠,很多也是傾注了一輩子的熱愛,一輩子的熱忱,才成就了傳世美名。
而能將一件物事傳承下來,讓更多的人知曉,讓更多的人發現這件物事的美好與創意,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用勾筆伸進一個細孔,在內壁緩緩地作畫,這既考驗作畫人的眼力,也考驗作畫人的手力和功力。
而能一直端坐在書桌前,細細描摹,將世間美好事物刻畫在這小小的容器之中,沒有一定的耐心和定力,是完全做不到的。
自從200多年前出現第一個內畫鼻煙壺,到清末民初時四大名家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丁二仲等人將內畫鼻煙壺推向了繁榮時代,到如今鼻煙已經離大家的生活越來越遠,鼻煙和鼻煙壺成為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文化標籤,懂的人自然是心領神會,不太了解的人卻總是會把鼻煙、鼻煙壺與清末吸大煙等腐朽的、不堪的歷史相提並論。
當然,如今鼻煙與鼻煙壺、內畫鼻煙壺都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各級政府文化部門所提倡保護,並加以大力宣傳。
90後的萬歡,自小學習畫畫,生就了一雙靈動的眼睛,在她的世界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四季交替,春天的鮮花、夏天的落日、秋天的黃葉、冬日的白雪也都成為她心底眷戀、筆下繾綣的對象。
習畫、畫畫的經歷,加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內畫的投入,萬歡的腦海裡總有一個念頭在縈繞:一定要把內畫傳下去,一定要把內畫畫好,讓更多的人了解內畫的美好。
看到習畫的小夥伴一個個離開畫畫的隊伍,投入到其他的行業,萬歡每次都覺得很可惜。
當然,也許那只是朋友們愛畫畫愛得不夠深切吧,又或者是大家也有很多說不出口的難處吧。
傳承百年內畫技藝,在90後的萬歡看來,是個大命題,當然折算成每天的努力,又是一次次小小的付出,一份份小小的堅持,在小巧的容器內繪製出精美的圖畫來,而不是那鴻篇巨製那麼恢弘。
當然,在日常小小的付出之外,還有一份創造,一份創意在裡邊,如果僅僅是臨摹、照著祖師爺的畫來畫,少了畫者自己的心意,少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悟,那也照樣是無法傳承好這百年技藝的。
於是,年輕的內畫手藝人萬歡就多了一個心眼,想著如何將傳統的美好與新時代的喜好相結合,這就催生出了精美的內畫星空首飾。當然,內畫星空首飾看起來好像簡單,就是將一件件銀飾與內畫珠子串接起來,但是如果沒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沒有一雙靈巧的雙手,這份創造、這個創意也不是那麼容易能出爐的。
精美的內畫星空首飾,傾注了青年內畫手藝人萬歡的滿腔熱忱,也融入了她對內畫傳承的美好心願,她想著一生就專心做好內畫工作,讓更多的年輕人與更多的創意與內畫相連接,讓更多的夢想照進內畫手藝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