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指的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
內畫鼻煙壺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它分為北京京派鼻煙壺、山東魯派鼻煙壺和廣東粵派鼻煙壺等三大流派。其中,北京京派鼻煙壺常取竹筆、柳木為基礎創作畫卷,畫風厚樸、古雅見長;山東魯派用毫毛筆作畫,畫面纖巧、豔麗無比;廣東粵派則以絢麗多彩的繪畫風格為特徵,給人一種蘊含豐富的創作感觸。事實上,無論是哪種民間創作流派,藝術價值都非常高,且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內畫鼻煙壺,它也是書法、繪畫、料器等的綜合藝術品。關於內畫鼻煙壺的歷史據老藝人們傳說是在乾隆至嘉慶年間興起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光緒年間至本世紀初,是內畫鼻煙壺藝術的興盛時期,名家輩出,題材廣泛,技藝高超。最著名的匠師有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張文堂等人。
丁二仲,原名丁尚庾,亦作上庾,藝作均署二仲,祖籍浙江紹興。幼隨其父在河北通州為任小吏。晚清著名的藝術家,京派內畫鼻煙壺大師之一,是繼馬少宣、周樂元之後的又一位出類拔萃的內畫藝人,不但對內畫(鼻煙壺)藝術精通,而且對金石、篆刻、竹刻頗有研究,是晚清著名的藝術家。其山水、人物、花鳥各類均擅,多數是仿宋,元、明、清繪畫,畫風博雅深邃,別具一格。此藏品為「丁二仲內畫鼻煙壺」,選料精細、材質精美、結構嚴謹,筆法細膩;富有派別特徵、畫意生動、用色古樸、清新淡雅,給人以高雅獨特的藝術享受;造型富有古風古韻,內容豐富多彩。
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愛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在海內外皆享有盛譽。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饋贈、身份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緻、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