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還創作了一部偉大的作品?

2021-02-13 子凡的書香視界

胡適是考證學派的創始人,1921年,他的《紅樓夢新證》發表以後,人們都知道《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了,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曹雪芹其祖,其父曾任江寧織造,家裡經歷過一段曾經繁華的過往,因此才能寫出《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的著述。

胡適的這一偉大論斷一直延續到如今,奠定了「新紅學派」輝煌的樓基,胡適也被稱為「新紅學派」的創始人。

胡適的考證方法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

《醒世姻緣傳》作者的考證就是胡適這一科學考證方法的又一次偉大實踐。

《醒世姻緣傳》一開始並不為人所知,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上海亞東圖書館要標點重印此書,版都排好了,就等著胡適作序出版。可是胡適還沒有考證出該書的作者「西周生」到底是誰,因此遲遲動不了筆。

1930年的夏天,徐志摩對這部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二人開始合作進行考證工作。徐志摩先請研究小說掌故的孫楷第搜查與《醒世姻緣傳》有關的山東淄川、章邱的材料。

1931年春天,胡適定居北平,亞東圖書館編輯胡鑑初為《醒世姻緣傳》出版事宜來找胡適,胡適就叫他做白話聊齋和《醒世姻緣傳》的比較工作。

胡適做完了《蒲松齡生年考》,就開始著手《醒世姻緣傳》考證。因為《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江城》的故事情節,寫作方法與《醒世姻緣傳》非常類似,因此,胡適作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蒲松齡正是《醒世姻緣傳》的作者「西周生」。

為此,胡適進行小心的求證工作:

第一條證據:1929年的時候胡適在北平買到了一本鄧之誠的《骨董瑣記》,上面有一條記載:鮑廷博說蒲松齡是《醒世姻緣傳》的作者。1932年8月,胡適得到了鮑廷博此言的確切出處,在《昭代叢書》癸集楊復吉《夢闌瑣筆》上面,又寫了一篇《後記二》進行說明。

第二條證據:是由孫楷第從小說內容上整理的,《醒世姻緣傳》所記地理、災祥、人物三項和濟南府屬各縣的方志參互比較,得出結論:書中的地理是淄川、章邱兩縣,著書的時代在崇禎康熙年間,至早不過崇禎;作者疑似蒲松齡,否則也必是明清期間的章邱或淄川人。

第三條證據:從聊齋的白話詞曲裡找證據,這項工作是由胡鑑初做的。從《醒世姻緣傳》中找出特別的土語,再和十幾種白話聊齋曲文中搜集整理出相類土語,進行歸納比較,得出二這相同的結論。

通過這三條證據,胡適考證出了《醒世姻緣傳》的作者正是蒲松齡。胡適自己對這篇考證文章非常滿意,認為可以做「思想方法的一個實例」,「給將來教授思想方法的人添一個有趣的例子」。

鴛鴦繡取從君看,要把金針度與人。自得之情溢於言表。

不過《醒世姻緣傳》的作者究竟是不是蒲松齡,直到今天還存在著很多的爭議。例如臺灣學者劉階平提出了丁耀亢說,臺灣學者王素存在《醒世姻緣傳作者西周生考》中也力主此說。

1990年徐復嶺在《濟寧師專學報》(哲社版)第3期,一次性發表了三篇考證《醒世姻緣傳》作者的系列文章,認為「《醒世姻緣傳》的作者為賈鳧西」。

當然,研究和爭論還在繼續……

我國很多經典作品的作者都存在著巨大的爭議,因為小說在過去被視為「末技」,寫小說的人並不署自己的真實姓名,都是用的筆名。比如《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雪芹是作者的字還是號還存在著爭議呢。

作者是誰,對於理解小說的內容和時代背景,的確很有裨益;但是經過歲月長河的洗禮,能夠流傳下來的必定是經典的作品,是可以跨越時代和讀者對話的作品,作者到底是誰,似乎和讀者的關係並不那麼大了。

有一句俗語:我吃雞蛋,還有必要知道是哪只母雞下的嗎?

簡單粗暴,但未必沒有道理。

 

愛讀書

更愛生活

子凡小築與你同行

相關焦點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1715年,中國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家,志怪傳奇類小說大宗師蒲松齡,就曾經準確地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終結。說到蒲松齡,我們都知道他的傳世名作《聊齋志異》,卻未必知道撐起這部偉大作品的,卻是他背後的女人。他把厚重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於是,他的作品便生動而充滿了靈韻,即便是仙狐鬼怪,都極為接地氣,頗具人情味。「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只有深情的投入,才讓《聊齋志異》避開了妖言惑眾的嫌疑,反倒成了志怪小說最高的巔峰,風行天下。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一句話,算是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的到位評價了:「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
  • 【6月5日】《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出生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著有《聊齋志異》四百九十餘篇,世稱聊齋先生,鬼聖 。自稱異史氏。蒲松齡對民間鬼狐故事的興趣、寫作志怪小說的熱情,不是在功名無望、滿懷「孤憤」的情況下才萌發的;而是在潛心舉業的青年時代,就「雅好搜神」、「喜人談鬼」,並且熱心地記錄、加工,從事創作。這是興趣和才華的頑強的表現,也是成就《聊齋志異》這部偉大作品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 淄博聊齋俚曲:蒲松齡繼《聊齋志異》之外的另一大創作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人人耳熟能詳的《說聊齋》如今已成為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以《聊齋志異》為原型改編的影視劇也曾轟動一時。狐仙園 聊齋城供圖這個因「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先生而聞名的聊齋城坐落在淄博淄川區洪山鎮的蒲家村。
  • 好書推薦——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好久沒寫書評了,今天給大家講講耳熟能詳的《聊齋》故事。記得最開始知道這本書,還是在語文書上《聊齋志異》中的選段《狼三則》,大致講的是一位屠夫夜晚挑著擔子回家,途中被兩隻狼跟隨,屠夫躲到稻草中,一隻狼站在前面假裝睡覺,想讓屠夫放鬆警惕,另一隻狼從後面悄悄靠近,最終被屠夫識破,手起刀落,成功反殺兩匹狼的精彩故事。書頁的下面小字部分會對這些古文中一些字詞進行解釋,《聊齋志異》的解釋,一直印象深刻。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是達摩祖師轉世?!
    2017年9月2日至13日,我把25集電視劇《聊齋先生》慢慢看完,這之前有通讀《聊齋志異》的基礎,第一次通讀時間是2013年11月24日到2014年4月18日。這首次的通讀,與我1989年6月18日在廈門新華書店購買《聊齋志異》這本書,竟然相隔25年。我的深切體會是,學佛修行到需要「打開窗戶」看「六道」的時候,通讀《聊齋志異》有助於更深地理解佛法奧妙。
  • 《聊齋志異》:精靈成精報恩的故事,是蒲松齡和妻子的寫照?
    作者:孔祥舉一、蒲松齡先生的生平自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問世以來,後人不斷翻拍成各個版本的電影與電視劇。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由成龍飾演的一代文豪蒲松齡從陰陽判化身神探,與捕快嚴飛(當紅小生林柏宏飾)聯手追蹤金華鎮少女失蹤案。
  •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現在說起我國古代名著,我們首先想到是《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和《西遊記》這四大名著,其實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流傳甚廣的文學作品,比如《聊齋志異》、《金瓶梅》、《儒林外史》等作品,但無論從文學造詣,以及文言文的水平,《聊齋志異》都能名列第一,為何把這部優秀作品排除在外呢?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命運不濟的風水之謎
    蒲松齡其人為《聊齋志異》的作者,被國際上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是中國明清時期的偉大作家。蒲松齡生於1640年明朝末期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請看松齡故居蒲松齡為什麼一生坎坷,懷才不遇?然而,淄川被文學家描述為「四面環山」蒲松齡故居,坐北向南偏西,即癸山丁向。因大地勢原因,形成了蒲松齡故居北低南高,東高西低,宅形格局。★中國風水學有:「氣遇風則散。」這種使氣散的風便是 折風、兇風。可惜蒲松齡故居的地理形勢均未能擋住。★中國風水學又有:「風為送氣之媒。」
  • 苗懷明整理:2001年—2020年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簡目
    《聊齋俚曲》語法研究/馮春田/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8.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袁世碩/山東文藝出版社19. 《聊齋志異》與川劇聊齋戲/杜建華/四川文藝出版社20.閒話聊齋/天馬行空/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61. 胭脂聊齋:香肌玉骨報知己/魚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62. 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蔣玉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3.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在《聊齋志異》中自稱異史氏。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但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援例成貢生。一生未曾做官,長期為塾師、幕友,錦心繡口卻無緣官場,一生用大量時間用來進行文學創作,始有千古名作《聊齋志異》的問世。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就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總共近五百篇,其中絕大部分篇章敘寫的都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域,有的是異類化作人形進入人間,也有一些人、物互變的內容,具有超現實的虛幻性和奇異性。
  •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美醜對照四個模式與法國雨果思想的異同分析
    蒲松齡在開設私塾之餘,寫的《聊齋志異》和詩集裡為讀者營造了藝術美的世界,塑造了很多有著真性情的花仙狐妖的形象,以至於在後世的研究者眼裡,蒲松齡《聊齋志異》就是蒲松齡美學思想、審美經驗和藝術感覺的綜合產物,是蒲松齡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 石隱園:《聊齋志異》誕生地
    □ 本報記者 楊淑棟   本報通訊員 趙雨  聽老人們講述,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出過不少文人名士,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蒲松齡和畢自嚴。畢氏一族興衰變遷、《聊齋志異》創作成書都與一座名園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座園子就是石隱園。
  • 《聊齋志異》與中國狐鬼文化
    自古以來,狐鬼觀念深入人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狐鬼文化是一種堅定信念,也是一種無形的束縛,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展示了神仙狐鬼精魅的千姿百態,跨人、妖、鬼、狐四界,揭露社會黑暗,批判科舉弊端,歌頌人鬼相戀,追求美好理想。本文將深刻分析狐鬼的性格特徵,並以各類文學作品為例,詮釋狐鬼文化之所以崛地而起並且經久不衰的原因。
  • 《聊齋志異》與西方奇幻文學
    然而,採納的「人種志」視角竟未提及《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名字,概因不將之視為一代文豪所致,更沒有凸顯《聊齋志異》在中國文學經典中的重要地位。法國知名作家阿納託爾·法朗士對遙遠的東方「中華帝國」知之寥寥,但在讀了陳季同的《中國故事》後,卻也以「中國故事」為題,在「時報」上撰文,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定性為「民間故事」。
  • 數據集示例【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自清代康熙年間流傳至今。通過一系列故事揭露封建統治黑暗,抨擊科舉制度腐朽,歌頌作者心目中的理想愛情,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表達了蒲松齡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很多影視作品的創作都是從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和尋找靈感,在所有被改編的古代文學作品中,《聊齋志異》是其中最重要而特別的文化ip,瑰麗奇譎的神魔鬼怪、逼真奇趣的妖法幻術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在高超的拍攝技巧和後期特效製作方面更顯得遊刃有餘。
  • 我與聊齋志異結緣是從席方平開始的
    我與聊齋志異結緣是從席方平開始的,我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也就是十二、三歲的年紀,看到父親有一本白話版的席方平,就看了起來,席方平替父伸冤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後來知道了該書的作者蒲松齡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那麼這一概念也在蒲松齡等文人的腦海中形成,所以他將此融入到了《聊齋志異》中的一些故事當中,無論是其所處年代、宗教、前人作品等都對蒲松齡有著深刻影響,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蒲松齡是喜愛起死回生這一情節的,他所創作的這些篇章中的起死回生各自有著各自的特點,這樣也就有著別樣的特色和意義供我們來研究和體會。
  • 蒲松齡《聊齋志異》: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by 裡索斯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動物裡面,覺得狐狸倒是可以親近,尤其《聊齋志異》中的一群狐狸,狐狸精都不是太糟糕,主要它們幻化的人形,對了男主們的秉性喜好,除了奉獻皮囊,別無所求蒲松齡到底還是倚窗而卒,我們也不能倖免,做為閱讀者之一,豔羨蒲松齡的人間異事,有一點,寫作者和閱讀者都曉得,這不過是豆棚瓜架下的空夢一場。短小精悍的《酒友》有趣,在於摒棄了男女之情。
  • 蒲松齡《聊齋》西漸巴黎
    街內有一家查理·莫羅出版社,亦名映像書局,熱衷於光揚中國古典文學,今年與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合作,共同推出《聊齋志異》線裝法文繪圖本,進入法蘭西全國的銷售渠道。出版者表示:「《聊齋志異》繪圖本是首次在異邦面世,期望讓西方讀者更形象地賞析中國十八世紀傑出作家蒲松齡心目中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