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過年了,你現在的心情,或者說狀態,是怎樣的?
例行公事的無感?按部就班的麻木?還是多少有一點,微妙的心潮澎湃?
即便過年早已經開始變得無趣,但每到此時,我們心裡似乎還是會泛起漣漪,幾多感慨。
這份感慨最直觀指向的,無非就是兩個字:
親情。
過年,是親情一年到頭存在感最強的時刻。表面的闔家團圓背後,是真正的五味雜陳。
關於過年,關於親情,今天我有四個故事要講給大家。
四個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的酸甜苦辣。
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國人眼裡,這四味就足以代表生活本身,而過年,正是每個人生活的縮影寫照。
過年的甜,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的甜。
有這麼一個四世同堂之家,外看幸福,內裡翻來,依然一本難念的經。
大兒子求富,典型的中產階級中年危機,和老婆七年之癢爭吵不斷,在離婚邊緣頻頻犯險。
二兒子求貴,一個口吃的宅男漫畫家,社交能力為零,還把單身的怨氣撒在父母身上。
三女兒求安,天生叛逆,嚮往外面的世界,一個人跑去法國留學。
小兒子求其,人小鬼大,伶牙俐齒,調皮搗蛋。同時不讓父母省心的,還有年事已高、沒事兒愛耍耍小性子的爺爺。
快過年了,老母親虔誠地對菩薩許願,也不過是:
希望我們一家,過年能吃個團圓飯。
一家人,就這麼從聖誕一直對抗到了過年,小矛盾變成大衝突,劍拔弩張,互不相讓。
這其中的核心問題,是代溝帶來的理解障礙。
比如父親嫌棄三女兒帶回來的男朋友遊手好閒,立刻就被回懟:
你頓頓吃魚翅,但整天拉長個臉。我雖然吃麵包,但是我很快樂。
大年三十,母親做了一桌年夜飯,卻只稀稀拉拉坐了大兒子和三女兒。
母親紅了眼躲進廚房,向女兒哭訴心聲:
一個女人願意一輩子在廚房煮飯,還不是因為是煮給自己愛的人。現在這樣子,這桌飯還有什麼意義呢?
爺爺此時發了火,訓斥道:
大富之家,就是要有仁愛之心。你們整天吵吵嚷嚷,這個家早晚要給吵散了!
一語點醒眾人,大家都懂了:
不管對親人,還是愛人,心中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一旦錯過,追悔莫及。
大兒子明白要挽回妻子,二兒子去追回女友,父親也開始嘗試理解兒女。
當「大富之家,以愛為本」的對聯掛起來,母親許的願,終於還是實現了。
這個故事,來自94年的香港喜劇《大富之家》。
你可以說結局太甜太理想,現實中的大家庭,矛盾只會比這更複雜更無解。
但如果親情中的雙方,都願意各自後退一步,然後說出心中的愛(哪怕只是嘴硬的媽媽半天憋出一句「吃飯吧」),我想問題就離解決,更近了一步。
過年的酸,就是父母的心酸。
東北一對老兩口,過年唯一的願望,也是能和兒女好好吃一頓年夜飯。
去年此刻,兩個兒子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利益,在飯桌上打得不可開交。
一桌子精心燒好的飯菜,老人特意給家裡布置的喜慶裝飾,都被毀了個七七八八。
明明去年的傷感還歷歷在目,可兩位老人想的還是:
新的一年,會好的吧?
又是一年到頭,新年將至。兒女們前後腳回家,態度還真就好得不得了。
明明一年不怎麼聯繫,卻在這個時候對老兩口格外親熱。
一口一個媽您別累著,一口一個爸我敬你一杯。
殷勤背後,寫著赤裸裸的兩個字:
索取。
爸(媽),我談戀愛(創業/結婚),需要錢啊。
好吃懶做的小兒子,甚至做了一個募捐箱向父母伸手要錢,哥哥姐姐也不放過。
兒女、媳婦、姑爺性格各異,經歷不同,心思不同,惦記的東西,卻一樣一樣的。
多年下來,老兩口當然不笨也不傻,只是對兒女,一直心存僥倖。
最後,耿直的父親坐不住了,起身回屋,一會用諾大的餐盤,端著自己打工一年掙回來的8000塊錢,用力往桌上一摔:
都愣著幹嘛,不都等著這道菜嗎?
眾人沉默,最終,團圓飯不歡而散。
第二天一早,老兩口駕著馬車,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這個故事,來自91年的現實主義國產電影《過年》。
有人說,兒女冷血愛錢,難道和父親的缺失、母親的寵溺沒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
事實上,這才是這個故事真正戳心的地方,不是嗎?
過年的苦,繞不過春運。
大包小包,車廂一擠,很苦。
天南海北,千裡奔波,更苦。
但最苦的,是苦的同時,還不被理解。
眼看自己父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內科醫生李家梁,一心想帶兒子過年回去看看爺爺。
但在妻子眼中,這種費力費時的舉動,根本沒有兒子的寒假複習重要。
大老遠舟車勞頓地回趟老家,就單純見個面吃個飯聊個天,和親戚們做點表面功夫,值得嗎?
「回家過年這事,大破了天,能大過孩子升上重點高中?」
「這麼難買的火車票我都買到了,你就不能讓我看看我爸麼?」
於是夫妻倆賭著氣,各自開始執行自己心中盤算的計劃。
李家梁安排好了自己的醫院工作,準備對兒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跟自己回家過年。
妻子明面上打著感情牌,背地裡,卻在孩子的幫助下,準備賣掉那三張全家人的火車票。
就在李家梁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的時候,買票的人登門,妻子眉開眼笑、乾脆利落地完成了交易。
李家梁站在妻子身後,呆呆地看著。
這位提著行李的一家之主,這一刻忽然感到無助。
他慢慢放下箱子,坐在床邊,顫抖著摘下了眼鏡,淚水不斷在眼眶裡打轉。
一個大男人,居然就這麼痛哭了起來。
涕泗橫流,難過莫名。
孩子年幼,還不懂這「見一天少一天」的生活真相。
妻子家近,在兒子的中考面前,也選擇性忽視這「兒行千裡」的親情羈絆。
夾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最難。
故事的最後,李家梁得到了妻子兒子的理解,他們也追回了賣出去的車票,一家三口,回家過年。
現實中,又有多少離家的遊子,沒能和親人見上最後一面。
這個故事,來自08年的現實主義國產電影《一年到頭》。
電影中,不僅有過年回家,還有春運的一票難求,民工討薪,甚至在當下被廣泛關注的醫患關係。
一年到頭,被親情和思鄉注滿大腦的中國人,苦並幸福著。
過年的辣,是親情的陌生感,不合時宜地爆炸。
特級廚師老朱,退休後卻開始逐漸喪失味覺,但他還是盡心盡力地每周做好一餐豐盛的家宴。
每周一聚,這是他和三個女兒的約定。
但很快,女兒們開始一個接一個地爽約。
用的藉口千奇百怪,有的要忙工作,有的忽然要和男友同居,要換一種生活狀態。
而多年老友的突然離世,讓老朱終於體會到何為老來孤獨。
他簡直快撐不住了!
他多想有人能代替自己的味覺,去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可是呢,女兒沒空,朋友不在,一腔惆悵,卻無人傾訴。
在搬出去住的大女兒和三女兒看來,父親的焦慮只是單純因為孤獨,亦或是,少一個可以操心和管教的對象。
即,給他介紹個老伴,就能解決全部問題。
二女兒佳倩,心思最縝密,卻也只有在醫院碰見父親,誤會他有心臟病之後,才開始試著放下內心,去理解父親。
或許是人生最後一個低谷,老朱選擇自救。
年夜飯上,他喝了很多白酒,借著酒意,向所有人公布了自己和大女兒的中學同學、單親媽媽錦榮的戀情。
這份飯桌上突如其來的辛辣,喚醒了老朱的「味覺」,卻也嗆倒了眾人。
一直以為老朱喜歡自己的錦榮媽,在發出了幾句粗鄙之語後,頹然癱倒。
「哎呀,你這個挨千刀的老朱,把我女兒拐走了,你你你,真不是個東西。」
三個女兒大眼瞪小眼,全然不敢相信:
這個印象中傳統又保守的父親,居然有這樣的勇氣去追求幸福。
老朱自救成功了,他有這個改變的勇氣和資本。
他也極其幸運地,碰到了錦榮這樣的忘年之交。
最後,三個女兒選擇了理解。同時,她們也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應該怎麼活。
這個故事,來自94年的臺灣電影《飲食男女》。
在我們時常把父母過時、父母不理解自己掛在嘴邊,是否也應該想想:
你是否真的知道,你的爸媽心裡在想些什麼、愁些什麼呢。
好了,關於過年和親情這四個故事,已經被我翻到了末頁。
電影裡的故事講完了,生活裡的故事,卻總要繼續。
距離2020的農曆新年,只有不到4天,96小時,5760分鐘,345600秒。
你可能已經到家,也可能還在歸鄉的路上。
人微言輕,只能衷心希望大家,能與父母坦誠相見,真誠陪伴。
年味兒的確是越來越少了,不如就讓家和愛的味道,越來越濃吧。
★如何星標我們: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yitiaomovi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