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美國警察暴力致死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一事,「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動如火如荼,連日本韓國也在本地自發進行。
《為奴十二年》的黑人編劇約翰·萊德利在《洛杉磯時報》上呼籲,要把《亂世佳人》從華納旗下的流媒體平臺HBO Max上下架。理由是「這部電影要麼就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他成功了。
這並不是第一次聽到關於《亂世佳人》的反對聲音,早在80年前,就有電影院因播放該劇而受到譴責。
《亂世佳人》改編自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以美國南北戰爭為時代背景的長篇小說《Gone with the wind》。小說名源自英國詩人歐內斯特 道森的Cynara(辛娜拉)一詩,中文名稱直譯為《隨風而逝》、意譯為《飄》。
這部影片的歷史意義不容忽視,由它誕生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獲獎演員海蒂·麥克丹尼爾斯。
讓我們期待《亂世佳人》的回歸(HBO表示了並不是永久下架)。
接下來,把目光聚焦到另一部備受好評的電影《綠皮書》上。
《綠皮書》用輕鬆的方式講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種族歧視。
時間已經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種族問題依然嚴峻。甚至美國的南部多州對黑人的歧視性政策是合法的,在住宿、餐飲方面,黑人需要一本規避風險、知道哪兒能去哪兒不能去的指南,這就是《綠皮書》,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作者格林(Green)。
故事講述了沒受過什麼教育、連信都寫不好的白人託尼,在帶著優秀的、富有的黑人古典鋼琴演奏師去南部演出的旅途中,經歷的種種艱難,以及最終產生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動人故事。
白人有著白色的皮膚,沒地位沒錢。
黑人有著黑色的皮膚,沒地位有錢。
黑人鋼琴師被以高昂的價格請去演奏,卻連廁所和餐廳都無法使用。
白人因為名字可以明顯看出是義大利裔,被警察不屑的說是「半個黑人」,「怪不得會給黑人當司機」。
他們都是被歧視的對象。
這部影片沒有多餘鋪墊和鏡頭,屬於你用播放器都捨不得開倍速那種。
經典場景太多,再多說就劇透完了,強烈推薦,甚至可以二刷。
對了,在第91屆奧斯卡上,《綠皮書》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尊「小金人」;76屆金球獎上,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