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Mars
20年前,埃德加·賴特剛剛踏入導演這個行當不久。
那時,他有了個人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第一部惡搞片,以及將會幫他收穫更多關注的喜劇《屋事生非》。
不過,從那時起,埃德加·賴特心中就一直有個關於「音樂」、「飆車」和「犯罪」的電影夢想:「是的,我20年前就有這個想法了,不過15年前我才拍出了電影的概念MV,然後直到6年前我才真正開始寫一部關於它的電影。」
於是,《極盜車神》誕生了。
《極盜車神》導演埃德加·賴特和主演安塞爾·埃爾格特正在討論拍攝。(圖片來源:Collider.com)
8月25日,《極盜車神》在中國上映。在電影主創團隊的中國行期間,我和電影導演埃德加·賴特、主演安塞爾·埃爾格特進行了對談,聊了聊這部電影和它背後的故事。
而關於它的一切,也許要從很多年前說起。
1978年,電影《The Driver》上映。這是一部關於一位天才駕駛員的故事。這位司機專門幫助犯罪團夥從罪案現場逃脫,並甩開警察的追捕。
雖然時間久遠,但《The Driver》依然憑藉極簡但深入人心的臺詞和簡約出色的飆車戲份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電影《The Driver》
《The Driver》,也是埃德加·賴特最喜愛的飆車電影之一。
巧合的是,埃德加·賴特的新片,名字正是《The Baby Driver》。而電影的主角「BABY」,有一半的人設是這樣的:一位天才駕駛員,專門幫助犯罪團夥從罪案現場逃脫,並甩開警察的追捕。
嗯?似乎在哪裡見過?
在2003年,埃德加·賴特拍出了概念MV《 Blue Song》。這部為Mint Royale的歌曲打造的MV,講述了一位專職為犯罪團夥跑路所服務的司機,在團夥去搶銀行的時候,自己在車內播放音樂《Blue Song》的故事。
而《極盜車神》的開頭,幾乎和它一模一樣。
同樣根據固定時限選擇歌曲,同樣敲打方向盤的動作,同樣的搖擺,同樣搖晃的雨刷……
同樣的,音樂與動作的完美契合。
「拍Blue Song的時候,我還沒想好接下來劇情的走向,但那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過了好多年我才終於有時間寫出了《極盜車神》的劇本。」 埃德加·賴特說。
因為對老牌飆車電影的熱愛,埃德加·賴特在《極盜車神》中選擇了實景拍攝追逐鏡頭。被好萊塢的特效浸淫的觀眾們,會覺得這些鏡頭有些中規中矩,甚至無聊嗎?也許會。
但飆車、公路追逐和漂移,只是這部電影「一半」的設定。而另一半,才是電影的精髓所在——
音樂。
《極盜車神》這部電影明明應該叫《極速車神的歌單》。導演埃德加·賴特表示:「我是先選了歌單,然後根據歌單寫劇本的。」
電影主角BABY在電影中飽受耳鳴的困擾,只能通過戴上耳機聽音樂來緩解。就是在這裡,BABY找到了除了開車之外另一半的生活方式:聽歌。
作為觀眾,你也將聽見BABY耳中的音樂,然後把自己帶進那個世界。
請注意BABY的手指:影片到這裡的時候,音樂是一段鋼琴。
於是你將在電影中看到,音樂已不僅僅是背景音樂:電影中每個人物的動作,每一幀飆車鏡頭的節奏,都契合著電影音樂的節奏。比如有花絮說,在電影中每當一首歌是以4/4的節拍播放時,鏡頭畫面會選擇在四拍中的其中一拍切入。
也難怪有人說,這可能是第一部「音樂飆車電影」。
埃德加·賴特表示,他很早就確定了電影的音樂歌單,寫出電影劇本之後,就找來了演員進行「Table Read」。
Table Read是電影拍攝的慣例,指的是在電影拍攝前,演員們會聚在一張桌子前大聲朗讀劇本。不過《極盜車神》有點不同。應埃德加·賴特要求,Table Read是有背景音樂的——對,就是電影開始的時候就確定的歌單。
演員們需要一邊聽音樂,一邊試圖把每句話和音樂的節奏對應起來。「我們拿著iPad,裡面有音樂。我們會放幾句音樂,然後根據音樂朗讀劇本。」埃德加·賴特說道,「不行就重新拉回去再來一遍。」
主角BABY的扮演者安塞爾·埃爾格特(Ansel Elgort)也表示:他們會聚在一起討論這首歌對應的臺詞,節奏該怎麼搭配。
而其中有首歌有點特別:根據凱文·史派西的臺詞所做的歌曲《Was He Slow》。
這首歌是電影中的歌曲之一,不過它來自於演員凱文·史派西在片中的臺詞剪輯。這裡有個小小的劇透:這首歌出現了2次,每一次都能引爆全場。特別是第2次,配上各人的表情食用更佳……聽起來就像凱文·史派西自己在RAP一樣!
在本片中,凱文史派西扮演的Doc和BABY有著複雜的關係。圖片來源:《極盜車神》預告
而這首歌也是為數不多的角色不用根據歌曲的旋律說臺詞和做動作的歌曲……
因為所有人的表情都因為不同的原因,凝固了……
埃德加·賴特表示最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就打算做這首特別的歌了,開始的時候用的素材是凱文·史派西在Table Read期間的音頻,後來快拍完了才換成電影中的音頻。
「這首歌太有趣了!」 安塞爾·埃爾格特說,「更有趣的是這首歌開始出現的時候,是BABY正在做這首歌,而我正好也喜歡製作音樂,這感覺太棒了!」
安塞爾·埃爾格特也表示因為拍戲的緣故,自己每天都要帶14個小時的耳機,整整持續了好幾個月:「看來是我至今戴耳機最長的時間了,哈哈哈」。
BABY的母親生前是一位歌星,受母親的影響,BABY從小就喜歡音樂。在年少時,BABY的父母因車禍而亡故,他自己也因車禍受到了器質性耳鳴的困擾。
在那之後,BABY開始一邊偷車,一邊用音樂逃避耳鳴。他也很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聽別人的錄音,並熱衷於將它們製作成歌曲——這就是電影中的《Was He Slow》誕生的原因。
但,摘下耳機的BABY始終會受到耳鳴的影響,埃德加·賴特也在電影一些片段的背景音中加上了耳鳴的嗡嗡聲。
「當我在思考這個角色的時候,我想要讓他產生一種『距離感』,他使用音樂來逃避生理上耳鳴的不適感和心理上參與犯罪的不適感。」說到BABY這個角色,導演埃德加·賴特如是說。正因如此,在大部分時間裡,BABY無法離開耳機和耳機後面的音樂世界。
「當BABY坐在角落的時候,他需要把自己隱藏在墨鏡和耳機後面。」安塞爾·埃爾格特說。
當他離開的時候,也正是影片最後,自己完全脫離了之前那種生活的時候。
但耳鳴,也許就沒那麼容易擺脫了。
耳鳴是指在沒有相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聽覺感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耳中的「嗡嗡聲」。這種聲音並不是由聲波產生,而是神經訊號異常或聽覺器官受損所導致的。
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嚴重的耳鳴會妨礙正常的聽覺,並且對一些人的精神造成極大的壓力。
埃德加·賴特說自己在拍攝之前曾經閱讀過一些關於耳鳴的資料,讀到一段說,有人用喝酒或者聽音樂來緩解自己耳鳴的狀況。所以他自己認為,音樂還是對耳鳴有效果的。
「我小時候也曾被耳鳴所困擾,所以我知道那種感覺。」
「天哪。」
「而觀眾的反應更令我驚訝。」
埃德加·賴特很驚訝於一些觀眾們的反應,他記得有觀眾看完對他說,「天哪我自己就耳鳴,我真的不敢相信竟然在電影裡看到了和我一樣的耳鳴患者」。他還表示很多看過電影的耳鳴患者都在推特上對他表示了感謝。
埃德加·賴特也希望這部電影對一些耳鳴患者有所幫助。
當我等待採訪安塞爾·埃爾格特的時候,我聽到有人在採訪間裡教安塞爾說這麼幾句話:
「請問你有freestyle嗎?」
「我覺得可以」
「我覺得不行」
「我覺得OK」
安塞爾很喜歡第一句,並迅速學會了它。
Was he slow?
No he was not slow!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殼網
建議你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