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金就給小夥伴們分享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以供解乏。電影的名字叫《皮胡》,由卡普裡·維諾德執導,於2018年上映。因為其令人揪心的劇情,影片上映初期就引發了廣大影迷的關注。影片的場景只有一個,所有的故事都發生於一棟房子裡。影片的主角是一個2歲的小女孩和她媽媽的屍體。小女孩名叫皮胡,故事的起因是皮胡爸媽的爭吵,媽媽一時氣憤吃藥自殺,留下2歲的皮胡單獨在家。
由於皮胡年紀太小,對死亡沒有明確的概念,她以為媽媽只是睡著了,在多次嘗試呼叫媽媽無果的情況下,皮胡只能放棄。整整一天,皮胡都跟媽媽的屍體待在一起,她一會兒找吃的,一會兒玩玩具,把家裡弄得一團糟。家裡存在各種各樣安全隱患,廚房一直開著的水龍頭,地板上通著電的插座,滿屋掛著一閃一閃的小彩燈,通著電的熨鬥,看似是牛奶的清洗劑,開著火的煤氣灶……電影最後,皮胡貪玩跑進了冰箱裡,而且不慎把自己關在了裡面,爸爸最後也趕回來了。不過,《皮胡》這部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皮胡最後是否活著,不得而知。
這部電影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由於是真實故事改編,悲劇色彩更加濃重。在真實事件裡,父親先殺了母親,然後自殺,孩子和父母的屍體待了一整天,最後獲救。其實,不管是真實事件還是電影,都反映出一個問題:婚姻破裂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現實生活中,兩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然後結婚生子,最後又因為性格不合互相折磨。小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其實,對於當事人雙方來說,一切都因自己年少時的選擇而起。但是,孩子是無辜的,孩子沒有決定是否出生的權利,他們的生命是被賦予的。
很多家庭不幸的孩子,會非常自卑,對生活也沒有信心。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可是對這一類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痛苦來源,他們所有的不快樂全是父母帶去的。不是自己的選擇,卻要被迫承受家庭破裂的痛苦,從小就在一個不幸福的環境下長大。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這時候,父母就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既然選擇孕育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
小金承認,不幸福的婚姻有很多,但即使婚姻不幸,也不能拉孩子下水。成年人自己的爛攤子,應該自己收拾。小金不喜歡「為誰忍耐」的論調,但小金覺得大家可以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儘量避免傷害到無辜的孩子。
就像《皮胡》這部電影中,爸爸和媽媽爭吵,兩個人都有錯。爸爸應該把更多的心血投注在自己的妻女身上,也不該衝動打人;媽媽不應該隨便了結自己的生命,如果非要那樣做,也應該先將皮胡安置好。影片中,媽媽以這樣的方式自殺,留下無依無靠的皮胡,真的能活下去嗎?就算僥倖活下去了,這件事情也會給皮胡的心裡留下心理陰影。
好啦!關於《皮胡》這部影片,小金就給小夥伴們分享到這裡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看。這部影片,小金本人是三刷過的,雖然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卻講述了一個深刻現實的道理。已經看過的小夥伴也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你覺得這部電影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