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畫壇優秀藝術家(部分)作品介紹

2020-12-23 映天水墨

溥心畲、黃君璧與張大千是民國以來傳統水墨國畫中老一輩畫家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後半生都跟臺灣有密切的關係,也給予臺灣國畫畫壇很大的影響,因而合稱「渡海三家」;如果說「渡海三家」這三位大師為臺灣地區傳統國畫的發展奠下了重要深厚的基礎,那是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雖然同樣是從深厚的傳統筆墨基礎中走出,也都具有中國面臨時代衝激變動的大背景,溥心畲、黃君璧與張大千卻呈現了迥異的藝術創作路線,而他們各自所代表的不同藝術創作理念,也顯示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在面臨西方文化強烈激蕩下,所不同的因應表現,因此從溥心畲、黃君璧與張大千三家的畫風內涵與特質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中國水墨畫在現代的發展及轉化過程。

"渡海三家。是民國以來走傳統筆墨路線中,老一輩畫家的代表性人物,但同様是由傳統筆墨發韌、蒙養,卻呈現出風格迥異的筆法墨韻,而他們代表了不同的創作理念與方向,這正顯示出傳統知識分子,在面臨西方強勢文明的激烈衝擊下,展現各自不同的因應之道及獨立思考的創作面貌,各領風騷。

三家大師化古聞今,為國畫拓展新局的風格內涵與特質,實有極重要的歷史意義及象徵,代代相傳成就臺灣藝術具有一定的地位與影響。

由中華藝術學院主辦,於百齡美術館、藝耕畫會、國父紀念館山水創作班、桃園三採畫會、木柵農會國畫班、黎明社教文化推廣中心、興安社區國畫班等單位協辦徵集畫作,歷經二個月的徵集,共徵集五百餘幅畫作,經網路票選及中華藝術學院師生票選,選出近代臺灣藝術具有代表藝術家七員如下:

於百齡

1931年生,湖南人,字錫成,筆名金聖樓主、海影、小糖兵、瀟湘怪客、瀟湘老叟,從六歲起熟背三字經、幼學、古文觀止、昔時賢文、七言雜字、千字文、千家詩〈附笠翁對韻〉、四書、詩經、禮記文心雕龍,幼時僅可背頌,不求甚解,直到讀厚黑學後恍然大悟,十三歲戰亂失學,輾轉流浪來臺,舉目無親,夜宿街頭, 成為流浪漢,寫作童話童詩集打工勉強餬口。

1954年2月,《小貓西西歌舞劇》在香港大成文化公司出版,次年再版〈黃有棣作曲〉,之後陸續在清華及志成出版社出版,《百齡童話》集第一第二集,再版三次靠版權以餬口。

1961年師大藝術系畢業。 1987年3月,創辦《中國美術雜誌》。 1990年成立中國藝術協會,為兩岸統一及藝術交流盡心盡力,今高齡77矣,精力勝年輕人,愈老愈精神,兩岸頒贈榮譽博士、藝術博士、名譽校長、名譽院長、名譽主席、名譽顧問、名譽教授等計200餘頭銜,今兒孫滿堂,享盡天倫之樂,專長水墨及仕女畫,晚年專攻梅花,因為梅花是我們的國花。

王太田

簡介歷任:

中國五臺山佛教書畫院名譽院長、名譽博士、藝術教授、中華藝術協會理事長暨榮譽理事長、中華傳統美術學會理事長暨榮譽理事長、北京中國書畫院榮譽院長、奧林匹克書畫院榮譽院長、世界華人書畫藝術家聯合榮譽院長、南菁書法學會首席藝術顧問、臺灣十大社團聯合總會副總會長、中國美術協會監事獎項、1985年臺灣「教育部」中華文藝創作獎第一名、亞太地區國際金獅獎第一名、臺北市「國展」及教師美展第一名。

黃素梅

自入中國美術研究中心第一期學習結業,奠定基礎後,並隨章金生、鄭正慶、陳其銓、鍾壽仁、劉炳南、王靜芝、施隆民、杜簦吟等名師,繼續研習書畫。數十年來,每年參加國內外多項展出,榮獲國防部婦聯會書畫展特優獎,並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德州農工大學亞太中心、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總圖書館,及杜克大學醫學院舉行畫展及揮毫示範,轟動一時。曾受聘任三軍大學、國防語文學校、政戰學校遠朋班(教授中南美洲等國家大使夫人學習中國傳統花鳥畫)、臺北市立商業專科學校,及光華、中山、清溪等社團國畫指導老師,現仍任黎明社教文化推廣中心、興安社區國畫班。指導老師、學生無數,樂此不疲。時年近耄耋之年,仍向陳冠甫教授學詩至今。

柯沛鴻

祖籍福建莆田,1964年生於臺灣臺南,字清庵,號一真,現任中華新聞社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牛津藝術學院臺灣地區教學中心長、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藝術學院創院院長、南菁藝術學院創院院長、世界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社團法人臺北市南菁書法學會理事長、炎黃九州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理事會理事、黃石美術協會榮譽主席、中國五臺山佛教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孔府書畫院名譽院長、核定國家一級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秦來春

女,臺灣人,書畫藝術家。出生在新北市三峽鎮,師從蔡友教授丶蘇峰男教授丶高羲瑝教授。師從國家文藝獎得主:王南雄教授習畫。迄今和畫結緣近四十載。現為中華新世代藝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中華兒童書畫珕會副理事長、臺灣新世紀文化藝術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書畫藝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澹寧書畫協會理事、墨研畫會理事、現任 木柵農會國畫指導老師、伊甸國畫耆福班山水,花鳥國畫老師、秀山畫室國畫老師。

陳嫦娥

1951年生於臺灣桃園市,字怡璇,師承嶺南派大師黃磊生。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南亞科技大學畢。

曾任泰國中華國際學校課座講師

獲獎:

臺灣第二屆婦女風雲創業獎

教育局頒發優良教師師鐸獎

甘美華

女,臺北中華書畫藝術學會理事 ,中國華夏萬裡行書畫家協會會員 。 2018年參加由北京書法家協會、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共同主辦的「源遠流長」臺北中華書畫藝術學會作品展

2015年參加中華海峽兩岸名家書畫蘭亭展榮獲一等獎

2017年受茂名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局邀請,在茂名市舉辦個人畫展

2017年作品合家歡被惠州市博物館收藏

2019年參加中華國際女書畫家協會聯展

相關焦點

  • 流水高山寫新圖——何香凝與新中國時期的北京畫壇展覽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18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何香凝美術館、北京畫院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的「流水高山寫新圖——何香凝與新中國時期的北京畫壇」展覽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行。展覽展出包括何香凝藝術精品、何香凝與北京畫壇藝術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畫壇藝術家精品,約60餘件作品。
  • 中國畫壇的醜陋現狀:烏煙瘴氣,罄竹難書!
    作品醜陋、道德醜陋、行為醜陋、心靈醜陋,甚至思想醜陋,伴隨著漫天的銅臭氣,成為了畫壇一道令人驚悚的奇觀。奇觀之一:美的神聖性被嚴重褻瀆指引著藝術不斷進步的,不是權貴,不是金錢,而是美的神聖性。中國繪畫從遠古時代走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國粹。歷朝歷代的藝術家,尊崇美、敬畏美,創作出了數量可觀的藝術精品,乃至神品。
  • 中國畫壇的腐敗,罄竹難書!!
    作品醜陋、道德醜陋、行為醜陋、心靈醜陋,甚至思想醜陋,伴隨著漫天的銅臭氣,成為了畫壇一道令人驚悚的奇觀。 奇觀之一  美的神聖性被嚴重褻瀆 指引著藝術不斷進步的,不是權貴,不是金錢,而是美的神聖性。中國繪畫從遠古時代走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國粹。
  • 革命先驅亦是藝術大家,一代女傑何香凝與北京畫壇的故事說不完
    何香凝是中國近現代集社會活動家和藝術家身份於一身的偉大女性,她畢生創作了大量書畫精品,晚年定居北京,與北京畫壇的多位藝術家交往密切。12月18日,「流水高山寫新圖——何香凝與新中國時期的北京畫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何香凝美術館與北京畫院攜手舉辦,以兩館豐富的館藏作品講述一代女傑何香凝與北京畫壇說不完的故事。
  • 畫壇巨匠陳佩秋生前二三事
    除了花鳥聞名畫壇,她還畫過一些小狗。圖說:《八犬圖》底稿(部分)陳佩秋先生愛護年輕人,對青年畫家多有扶持,同時熱心公益慈善事業。在2013年由新民晚報等機構參與籌建的上海書畫善會上,首次慈善義拍命名為「藝林善匯」,它是上海藝術界的一次集體善舉,陳佩秋帶頭捐贈的作品《春山晴靄》以165萬元拍出。
  • 他是中國畫壇巨匠,作品賣到3億天價,立下遺囑把作品捐給國家
    然而,有一位畫家,卻被世人忽略了,他對中國近現代畫壇至今仍具巨大影響力,此人便是黃賓虹。黃賓虹對於大眾的我們來說,略顯陌生,但是在中國畫壇,他有著巨大影響力。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南黃北齊」之說,「北齊」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鳥畫匠齊白石,而「南黃」說的就是浙江的畫家黃賓虹,二人被美術界並列在一起,足見黃賓虹的藝術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 畫壇巨匠陳佩秋雖未及留遺言,生前仍有未竟的心願
    98歲高齡國畫大師、海派畫壇巨匠陳佩秋先生今日凌晨遠行。陳佩秋先生獲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郭新洋陳佩秋在長年藝術創作中將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印象派色彩有機融合,自成一家;晚年又致力於古書畫鑑定,成績斐然。
  • 與歐美大畫家並駕齊驅的中國油畫之父,東方畫壇巨擘李鐵夫
    李鐵夫是中國最早一批接觸油畫、進行油畫創作的中國藝術家之一,中國油畫裡程碑式的人物。他是我國第一個到西方學習美術而達到高深造詣的藝術家,他被譽為中國油畫之父,孫中山稱他是"東亞畫壇第一巨擘"。李鐵夫 ,1869年生於廣東鶴山。原名李玉田,號昭龍,在國外期間改名"李鐵夫"。他8歲讀私塾,16歲隨叔父到國外謀生與求學。
  • 中國畫壇的一代宗師,他的畫曾賣上億元,卻被生活逼成了精神病!
    我們細數古今中外的一些藝術大師,尤其是在繪畫史上,精神不正常的大有人在,比如說西方的梵谷、米開朗琪羅、畢卡索這些人,在中國古代,比如說徐渭、唐伯虎、石魯,還有當代一些藝術家。這是因為藝術是超越常人的思維的,藝術家只有擺脫了固化了的常人思維,才能夠具備一定的創造力。而具備這些創造力的人,往往會是一種「異類」,被世人認為是精神病。就像達利所說的「從瘋子到天才僅一步之遙。」
  • 去世七年後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附作品集)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黃秋園逝世太早,體現此類皴法的作品不多。隨後他還親自寫信給江西省委,稱黃秋園是江西人民優秀的兒子,是中華民族傑出的藝術家。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巨匠美術周刊》中把黃秋園列為自晉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
  • 張大千:敦煌壁畫對於中國畫壇的影響
    況且又是六代三唐名家高手的作品,這一下子才把人像畫的地位提高,將人物畫的本來價值恢復。因為眼前擺下了許多名跡,這才使人們的耳目視聽為之一新,才不敢輕詆人物畫,至少使人物畫的地位和山水畫並峙畫壇。 張大千 敦煌菩薩圖 畫心 設色絹本 第二是線條的被重視。
  • 嶺南畫派大師,當今臺灣畫壇第一人,歐豪年100幅作品欣賞
    |嶺南畫派大師,當今臺灣畫壇第一人1970年,他南渡臺灣,將嶺南畫派風格引入此地,成為當地中國畫壇的一支新軍。歐豪年 - 作品特點歐教授廣泛的旅遊經驗,自然是他山水畫中的主題。他說:「美源於自然」,他的作品也在表現自然的互動關係。
  • 【國畫周刊】方濟眾的藝術及其對長安畫壇的貢獻與啟示
    14歲時,他在高小學校首次完成了宣傳抗戰的巨幅畫;在省立南鄭中學就讀時,結合《流亡三部曲》的歌詞畫成一套幾十幅的抗戰連環畫,當地報刊曾予以報導;1940年,漢中專署舉辦大中專院校美術競賽展覽,他的兩幅國畫作品被評選為全區第一名。少年方濟眾也對中國古典詩詞及中外文學名著喜愛有加,並且經常作詩抒發情感描述生活。
  • 「清風雅集·花鳥畫作品展」11月21日亮相蘭州 甘肅畫壇6位耆宿逸...
    「清風雅集·花鳥畫作品展」21日亮相金城甘肅畫壇6位耆宿逸翁攜手獻藝每日甘肅網11月20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19日記者獲悉據了解,將在展覽中亮相的6位書畫家皆為我省畫壇耆宿逸翁,是一群獨鍾於書畫情懷的赤子。數十年來,一任孤往「遊於藝」,於作品裡融入了精神的沉酣,把嚴格的技法交與思想、情感的駕馭。同時,他們還對傳統與現代、生活與藝術、人格與修身、技術與審美諸多問題進行了傾心的思考和實踐,成就了其如今獨特的感悟力。
  • 從金魚看吳作人的中國畫探索,蘇州展其金魚作品研究展
    回國後,他把畢生精力交給了中國的美術教育和藝術發展事業。率領中央美院的主要藝術家,開「十張紙齋」,用素描的方法推進中國畫造型提煉塑造,開創出國人喜聞樂見的熊貓、金魚、駱駝、犛牛等形象作品。吳作人 《金魚》國畫此次展覽以三個部分呈現吳作人先生的金魚創作,分別為「東方聖魚——中國金魚簡介」、「百年流風——中國近現代中國畫金魚作品創作掇英」、「獨標新格——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風格形成解析」。
  • 康師堯丨對20世紀西北花鳥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大家
    康師堯不僅是「長安畫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而且也是「長安畫派」畫家中唯一的一位以花鳥畫著稱畫壇的。與其他幾位大師相比,他的經歷沒有石魯坎坷,業績沒有趙望雲開創者般的顯赫,至於創作也沒有何海霞那樣「成為近代中國繪畫史的一個縮影」,但是在花鳥畫的創作上他卻獨得一席,開創了花鳥畫的新領域,被稱為「長安畫派」花鳥畫創新的主將。康師堯為人低調、謙和,長久以來湮沒在石魯、趙望雲等「明星」畫家的光環之下。
  • 姚俊甫:試論明清與近代山水畫藝術風格傳承發展
    明初期的畫壇主派是浙派,其崇尚的是宋代繪畫。浙派比較傑出的代表是戴進,他的山水畫富有人物活動情節,因而又被稱為山水人物畫。明中期以後,畫壇的主要流派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為文徽明及其子侄弟子。文徽明描繪的江南風光和文人園林青綠淡雅,水墨或渾厚或文秀。此外,還有畫風自成一派的唐寅,其閱歷廣博,入世較深,畫作題材廣泛,尤其擅長工筆重彩人物和青綠山水,且作風嚴謹。
  • 他們是國內最具收藏增值潛力的藝術家——八大美院教授及其作品
    八大美院有著深厚的美術教育傳統和底蘊,一直是國內藝術發展的主陣地,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及藝術從業人員。在社會轉型期和藝術力量迅速崛起的當下,八大美院在全國藝術界仍保持極高的聲望及影響力。從這裡走出來的著名教授和藝術精英,在構建中國美術發展道路和藝術審美體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從個園走出去的藝術家——蕭和師生作品展欣賞
    大約六三、六四年的時候胞兄蕭平將我帶到了亞明先生家,他那時年齡也不大,三十多歲,還不到四十,但那是他的創作高峰期,大量的成名作噴薄而出,奠定了他在中國畫壇的地位。在他的指導下,我臨摹了大量的傳統繪畫,對中國畫有了一個由表及裡的認識。
  • 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他打破慣例、作品贈予日本天皇,這位華人藝術家有...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他畫的魚呆萌又可愛上世紀九十年代,王傳峰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求學,專攻花鳥水墨畫。1992年東渡日本深造的他,已經在國內畫壇嶄露頭角。然而,他不滿足於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希望取得繪畫藝術上的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