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湖南省文聯和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在長沙組織召開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研討會。
紅網時刻9月28日訊(記者 袁思蕾 攝影 胡邦建)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已於昨晚舉行首演,今天,湖南省文聯和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在長沙組織召開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研討會。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秘書長夏義生主持會議,省文聯主席、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鄢福初,《文藝報》副總編輯劉頲出席並講話,省內多位文藝評論家圍繞作品藝術呈現情況、藝術創新主題等內容展開熱烈研討。
「這部現實題材作品,涉及了廣泛的藝術形式,揭示了深刻的主題,呈現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湖南舞臺藝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夏義生認為,《大地頌歌》是一部觀照現實的主旋律作品,它圍繞精準扶貧這一主題,從一個村的變化折射湖南的變化,進而折射出7年來發生在全國貧困鄉村的巨變,通過藝術的手法再現這一實踐過程,揭示在人類與貧困做鬥爭的歷史裡中國的進步。
「這是一部優秀的現實題材舞臺藝術精品,主題宏大,敘事宏闊,情感真切,形式上融合創新。」有過扶貧工作經歷的鄢福初,對《大地頌歌》有許多感觸。他認為,要從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三個方面來審視《大地頌歌》。這部劇堅持了政治引領、記錄了時代、歌頌了現實,藝術敘事把握準確,藝術表現手法給人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首演現場劇照。(紅網時刻記者 張必聞 攝)
「作為湖南人,我看完《大地頌歌》後覺得特別驕傲。」劉頲認為,這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氣質的史詩性歌舞劇,音樂旋律大調嚴肅端莊宏偉,小調充滿個體性民間性抒情性。它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宏大敘事背景下著眼於個人,聚焦在歷史大潮流中個人的成長,很有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這是一份優秀的精準扶貧的藝術報告。」懷化學院原黨委書記、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譚偉平認為,《大地頌歌》頌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定位、扶貧共建的歷史意義、扶貧幹部的犧牲精神和共產黨人的偉大情懷,同時,舞蹈精美,音樂出彩,故事感人,形式創新。
「這部作品有走向精品、創造輝煌的潛力。」湖南省藝術研究所原所長鄒世毅認為,這是一部領舞臺藝術風氣之先的精品力作,體現了深邃的主旨追求,大膽的藝術追求,以及新穎的美學追求。
「這是一部堪比《東方紅》的史詩性舞臺藝術作品,歌舞元素與電視元素在其中交相輝映。」湖南日報《湘江周刊》主編龔旭東對《大地頌歌》中的音樂讚嘆不已,他認為,這裡面的音樂融入了湖南的地域色彩,富有時代感,但又不是空洞的吶喊式的抒發。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劇照。( 劉海棟 攝)
「這是一曲雄渾嘹亮的精準扶貧的頌歌,塑造了典型人物,講好了人類告別貧困的中國故事。」湖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羅宗宇認為,劇中體現了經典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反映了扶貧工作經驗和時代本質,是「文章合為時而著」的一種具體實踐。
「這是一曲開扶貧新路塑時代新人的藝術讚歌。」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音樂舞蹈系副教授黃葶表示,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和特色是它運用了紀實美學的手法,整合了多學科的藝術思維,為現實主義藝術的新樣式留有了一片全新的領域。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還就《大地頌歌》的舞臺呈現方式、演出細節等方面給出了完善建議,並期待著該劇能在未來登上更高的舞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