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回味英倫的足跡,倫敦Ⅰ

2021-02-27 鶯之巢

▲點擊關注專輯,閱讀同類文章更方便哦!

寫在前面

前兩天讀了《伊斯坦堡假期》,勾起了在倫敦和伊斯坦堡兩座城市的回憶。翻看當時旅行時拍的照片和遊記,種種感覺湧上心頭。兩個國家,去的也不止這兩個城市,所見的也不只是風光,還有那裡的人們。回憶這些,連那裡的風的味道都能記起。我想把當時的遊記整理一遍,給自己留一份紀念。

我於2012年國慶期間前往英國,那時還是單身,也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只有一臺佳能的數位相機,拍照技術也不夠好,拍出來的照片非常一般。那時沒有公眾號,也不知道玩博客,寫的遊記只是發布在QQ日誌上。當時寫得非常樸素,卻洋溢著興奮和滿足。那種感覺好像之後就不再有過,可能是因為那是自己第一次走得那麼遠,旅途中大部分也是一個人。整個旅程,頭尾10天,2天在飛機上,遊走的只有8天。時間雖短,我已經非常滿足。計劃中該去地方都去了,不在計劃內的也去了。最後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了國。

那次旅行要特意感謝我的表姨Maggie。雖然她是我的姨輩,只是比我大兩歲而已。她在我遊歷英國這些天細心照顧我,為我提供住所和可口的中國飯菜。林語堂曾經說過: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請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這顯然只是男人對理想生活的憧憬,也突出了英國鄉村是多麼讓人嚮往,只是還得附加很多條件。對於我來說,只要有中國飯菜就足夠理想了,所以我那8天的英倫之旅,真的很理想。

遊記一共有6篇,如無意外會每天發一篇,先感謝你的閱讀。

第一篇:《傳說中的霧都——倫敦》

凌晨5:25, 經過了12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安全降落在英國西斯羅機場。外面下著小雨,天氣比珠海冷多了。這裡有雨卻不潮溼,和廣東完全不同的空氣和氛圍。一嗅到這股不同的空氣,我整個人都興奮起來。

Maggie的先生,也就是我的表姨丈,是個捷克人。個子高大到超出我的想像,後來2019年和先生遊歷半個歐洲,也去了捷克,才發現那裡的人長得都那麼高大。真是個有明顯體格特徵的民族啊。

姨丈接上我們,開車回家,一路上車水馬龍。我納悶,這麼早怎麼這麼多車呢?原來倫敦的交通,高峰期從凌晨6點就開始。我說,英國人都這麼早起床上班嗎?他說,是的。後來才知道,他們也挺早下班,有些下午4點就下班了,因為冬天4點就開始天黑了。

雖然下著小雨,也不至於朦朧得什麼都看不見。現在的霧都也像以前空氣汙染時的那樣了,模糊只是因為天氣。倫敦是每天一會兒晴,一會兒雨,從來就沒有太陽高照一整天過。越往市中心走,越來越多的古老建築映入眼帘,英倫氣息越來越濃。我不放過每一處的景色,巴不得馬上下地走路。

到家後,梳洗完畢,可能因為興奮,我竟沒有任何時差反應,也不需要休息。Maggie第一天陪不了我,我決定一個人出去玩。姨丈打趣著說:「一個人去?不要我晚上開車去找你哦。」

我說:「不至於吧。雖然我在中國是比較路痴的,但我一個人到了陌生的地方是會比平時聰明的。再說了,我臨行前可是泡了一天書店惡補英國歷史和攻略的啊!」

他們同意了。他們也想得很周到,給了我一個當地的電話,以防萬一,還仔細講了一遍搭車路線,在我筆記本上寫好家裡地址和電話。好像小朋友出門,萬一走丟了,可以找警察叔叔。

我帶上乾糧,就這麼開始我的第一天行程。

第一次坐火車是在倫敦體驗的。我在中國除了輕軌還真沒坐過普通的火車,這8天是坐了個夠,一出門就是坐火車。London Waterloo是個中轉的大站之一。到了這裡就到了市中心,再轉成地鐵就可以到你想到的地方。Maggie把自己的Oyster card給我用,這種卡可以按天或者按周充值,可以選擇覆蓋不同的區域。坐地鐵,火車,公車,DLR都可以。(後來才知道這種卡是不能轉給別人用的,我在某一天的行程中就被警察「抓」了,這個在之後的行程中會詳細講解。)

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是:London Eye,倫敦眼。

倫敦眼是2000年在泰晤士河畔建起的巨型摩天輪,可以鳥瞰大半個倫敦市貌,票價好像是18鎊多,如果在網上提前24小時訂票會有優惠。

一出Waterloo火車站,按著路標走,3分鐘就看見倫敦眼高高地突出重重包圍的高樓大廈,一個個玻璃做成的小艙裡隱約還看到遊客人在空中欣賞美景。看見它之後就不用看路標了,我昂著頭順著它的方向走,它就是個最顯眼的方向標。

買好票,排隊等候,興奮的心情無法言喻。

進去之後,站在玻璃艙裡,可以360度鳥瞰整個倫敦。當玻璃艙升至最高點的時候,我看到了很多著名的建築物。以前這些只是在課本中、電視中、書籍中出現的著名建築,現在一一盡收眼底了。內心的興奮在滂湃,我只能一個人暗暗吶喊來釋放這股夢想成真的感覺。我也不忘拿出地圖看看下一個我要去的地方。在空中鳥瞰比拿著平面的地圖容易多了,我一一找到了那些我要去的地方:Big Ben,威斯敏大教堂,聖詹姆斯公園.好,你們等著哈,我待會兒就過來。

下了倫敦眼,興奮勁兒還沒消。我想打個電話回家,我想告訴爸爸媽媽我在倫敦眼,雖然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倫敦眼。當時微信和wifi不像現在這麼普及,我用的是國際長途。接電話的是大哥,手機信號不好,我在這邊說了好多遍他才聽到一遍。有些失落,失落是因為內心的興奮和喜悅此時此刻在千裡之外的家人、朋友是無法和我感同身受的。那麼,我也不再強求了。我唯有看我所看,感我所感,和自己在一起。

在空中的時間是過得飛快的,因為後面還有很多人等著登艙,剛要離開倫敦眼的時候還想起票裡面包含一個4D的短片。我問一位工作人員這個4D短片需要多長時間,如果時間太長,我就不看了。

「Just 4 minutes, Madam. You will enjoy it.」 

那工作人員報以一個燦爛的微笑。被人稱為madam的感覺真好。衝著他那燦爛的笑容和對我如此的尊重,我決定看看。

這個4分鐘的4D短還真是不容錯過。白天上倫敦眼是感受不到晚上的景色的,這個4D就可以彌補回來。短片裡模擬夜晚的模樣,以4D的方式進行體驗。所謂4D,剛開始我也不明白是什麼。4D就是在3D之上加上更多的感覺,比如噴水啊,噴火啊,你真的能感覺到水霧的溼潤和火的熱量,逼真得要命。大家在裡面尖叫了4分鐘,都非常滿足地走出來。

下個景點是Big Ben。

大本鐘就在河的對岸,走過橋就是了。一邊走著,一邊拍沿河的風景。路上遇見一個帥哥,西班牙的,叫我幫他拍照。這帥哥還挺講究,一定要我拍他的上半身。每次拍完還得驗收我拍得好不好。難道是要拿這照片去相親不成?他說他只能在倫敦呆一天,晚上要飛加拿大,問我他應該怎麼計劃這一天,有哪些地方是不容錯過的。我被他的信任感動了,也許只有遊客才真正懂得遊客的需求。我把看家錦囊——攻略書和地圖拿出來,貌似很專業地跟他說,「你要到這裡,這裡,這裡.這些在倫敦都是不能錯過的地方,沿著這一帶過去都是景點,都很有看頭的。」

他聽後表示感謝。他說他時間不多,不然可以和我一樣慢慢地走。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按照我的指示走,反正我可是樂死了,一個人一路上傻笑了好一會兒。這個我剛落地幾個小時的異國他鄉,被人這麼一問路,好像它並不那麼陌生,好像它的東南西北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上去鐘樓,在橋上遠遠地看了好久,還聽了它報時的鐘聲。喜歡這種報時的鐘聲,特別原始,帶來一股幽靜。這種聲音在中國極少能聽到,真希望自己還能聽到下一個小時的報時。紅色的巴士來回穿梭著,映襯著已褪色的金黃色建築物,一股浪漫感油然而生。就算毫無目的,在這橋上走走,讓泰晤士河的風吹散著髮絲,也會心生一種愜意。

走走停停,看見了很多英倫標誌,比如紅色的電話亭。它們矗立在街頭,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這種標誌性物品出現在無數的明信片上、電影裡,紅色真的很搶眼,如今終於可以用手來摸摸。

走到了鐘樓樓下的草坪,好喜歡這個地方,雖然草地不大,但是很乾淨,鴿子們一點都不怕人,旁邊是著名的邱吉爾的雕像。如果有看過2012年奧運會開幕式的短片,你應該還記得女王坐著飛機飛過這裡,特技讓邱吉爾抬頭向她招手,這就是那一個雕像。想想那個短片,再看看這個雕像,畫面的滑稽感讓我又一個人傻笑。

我就在這草地邊上,享受著短暫的陽光,面對著西敏寺,吃了自帶的午餐,還不時扔點鴿子們。遠遠地望著鐘樓,這一切都像是做夢一樣。作為讀英語專業的女孩子們,多少都憧憬著有一天能來英國,感受這裡的文化、這裡的建築、聆聽英式英語,如今這一切都在自己的努力下實現了。我此時此刻正在大本鐘之下,吃著麵包,餵著鴿子。

吃飽了,開始逛西敏寺。這棟建築非常的宏偉,不愧是女王加冕,王子結婚,眾多英王們的墓地。原諒我的相機和拍攝技術,我不能那麼真實地把它的宏偉拍出來,進去參觀需要12鎊。遇到一個中國女孩和她德國的男友從裡面出來,上前搭訕,主要想知道裡面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她說裡面沒什麼好看的,12鎊有點貴,建議我不要進去。我掂量一下自己帶的現金,最後覺得還是在外面走了一圈好了,沒有進去。

過了西敏寺,我準備去白金漢宮。從地圖上看,還有一段距離。為了不走冤枉路,我還是好好辨清楚方向再走。按著地圖和路標走,我路過了St.James Park。這個公園坐落在白金漢宮的前面,可算是皇家公園了。

一路上都是林蔭大道,黃葉滿地,這種景象在廣東不曾有,我是多麼陶醉於滿地的落葉,僅僅踩在上面就如此滿足。在路邊,我還驚奇地發現了松鼠。在中國,只有動物園裡有吧,大街上怎麼可能見到松鼠。後來在Maggie住的地方附近還看到狐狸和梅花鹿。我和Maggie都說,如果在中國,狐狸皮早就做大衣了,肉早就被燉來吃了。梅花鹿早就做成鹿茸了,肉早也被烤來吃了。姨丈馬克總會說:「Crazy Chinese!」 哈哈!我呆在樹底下看那隻松鼠看了很久,一些遊客和我一樣,拿著相機不斷地拍照。小傢伙似乎一點都不怕我們,還是照樣吃它的慄子。後來發現,這裡的鳥啊,松鼠啊都不怕。有些人還特意買一大袋的慄子,餵松鼠、餵鴿子、餵鴨子.,動物和人類可以非常和諧。

林蔭大道很長,走了差不多15分鐘,終於到了白金漢宮。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後,白金漢宮成為英王正式宮寢。19世紀40年代,宮殿公共立面開始修建,形成延續至今白金漢宮形象。二戰期間,宮殿禮拜堂遭一枚德國炸彈襲擊而毀;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畫廊於1962年向公眾開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白金漢宮沒有我想像中的宏偉,加上天色已晚,沒有陽光,拍出來的照片更不是很好看。不過,我很喜歡那道鐵門和上面的浮雕。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儀式也沒有趕上,一般在上午,看這個牌子就告知明天的時間。明天.明天我還有其他計劃呢。所以,我沒看到那著名的交接儀式。

瞎逛了一會兒,拍了幾張照片,我打算往回走。雖然我時差反應不大,為了明天有更好的體力,我打算早點回去休息一下。於是,我又沿著St. James Park走到Westminster地鐵站,途中買了杯熱奶茶,在公園裡的長椅坐著,觀察過往的行人。老老少少都會和我微笑。不知道是我先微笑還是他們先微笑,反正覺得他們並不像所說的那麼孤傲和排外。這樣的長椅在英國到處可見,配上綠綠的草地和大樹,總給人很想坐下來歇息的感覺。一個人的旅途最喜歡的就是坐在某個角落,不需要趕時間,也不需要滿足別人的需求,坐下來想看多久就多久。那一刻,世界是那麼安靜。

回到Maggie家,吃了點下午茶,我就昏昏欲睡了,睡了一個小時,又精神百倍。我們一起做中國晚餐。這裡竟然還能買到豆腐,皮蛋之類的。我們做了皮蛋瘦肉粥。非常好吃,實現了理想生活的頭等大事,在異國他鄉竟然還能吃到皮蛋瘦肉粥,這是萬萬沒想到的。夜裡睡覺也沒有醒,一覺睡到天亮。身體還挺聽話的,沒有什麼不適。第二天的行程是大英博物館,參觀我公司合作的貝勒比斯學院及格林威治,還有去看那條出名的本初子午線.

相關焦點

  • 遊記|回味英倫的足跡,劍橋
    寫在前面前兩天讀了《伊斯坦堡假期》,勾起了在倫敦和伊斯坦堡兩座城市的回憶。翻看當時旅行時拍的照片和遊記,種種感覺湧上心頭。兩個國家,去的也不止這兩個城市,所見的也不只是風光,還有那裡的人們。回憶這些,連那裡的風的味道都能記起。我想把當時的遊記整理一遍,給自己留一份紀念。
  • 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增加了新的學習目標,通過閱讀了解遊記類文章的寫作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出遊實踐,學會寫遊記;嘗試把遊記閱讀和遊記體驗,以及寫作實踐貫通起來,圍繞「遊記」開展系列活動探究,設計了大單元的語文項目學習。不只是在閱讀文字中循著別人的足跡遊覽,還要在語文活動中用學習任務驅動,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
  • 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中國教育新聞網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增加了新的學習目標,通過閱讀了解遊記類文章的寫作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出遊實踐,學會寫遊記;嘗試把遊記閱讀和遊記體驗,以及寫作實踐貫通起來,圍繞「遊記」開展系列活動探究,設計了大單元的語文項目學習。不只是在閱讀文字中循著別人的足跡遊覽,還要在語文活動中用學習任務驅動,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在本單元學習中提出4個學習任務,並針對每個學習任務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
  • 尋找英劇《神探夏洛克》的足跡——暢遊倫敦地圖
    《神探夏洛克》是BBC出品的迷你電視劇,目前一共出有三季,2010年剛一播出就絕對佔領了收視寶座,吸引國內外數批粉絲。不得不說,這部電視劇不光編劇給力,製作也是非常之精良,鏡頭運用十分考究。地址:187 North Gower Street ,Camden ,London, NW1 2NJ倫敦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如果說《神探夏洛克》裡上鏡率最高的服裝是福卷那件1350英鎊的羊絨大衣,那麼上鏡最高的地標建築非倫敦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莫屬。
  • 對比《湯姆·瓊斯》與《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中的「流浪」
    在流浪前往大城市倫敦的路上,表現出俠士氣質,在惡徒行兇危急之中成功解救瓦脫夫人。無論是流浪前後,還是流浪途中,絲毫不對自己的濫情而做掩飾,是一個因衝動而具有立體化的「完人」形象。菲爾丁小說中的主人公既不是史詩般或傳奇式的英雄,也不是純粹的流浪漢,而是深深紮根於現實生活土壤的瑕瑜互見的人物。
  • 漫畫:《貴州遊記》
    讓我們跟著御風略帶清新的漫畫隨筆《貴州遊記》,跟隨御風的足跡,來看看她眼中的貴州!
  • 尋訪《神探夏洛克》的倫敦足跡(上)
    也可搜索微信號
  • 人間四月天 聊聊徐志摩的遊記
    打開任一版本的徐志摩全集,俯拾即是的遊記,不難細數他在國外的遊蹤,尤其他在英國與歐陸的足跡。除了美、英的留學生涯,還曾陪同來華訪問的泰戈爾,前往日本。1925 年,徐志摩前往歐洲,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旅行,此行徐志摩走的不是歐亞海路,而是利用陸路,取道西伯利亞,抵達歐洲,因此才有機會寫下他在西伯利亞的見聞。
  • 黃義達英國音樂遊記圖片曝光 明日上海開唱
    一組黃義達在英國的音樂遊記圖片曝光,圖中的黃義達穿著直排輪,在英國的特色建築和音樂地標前留影。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12月19日報導 出道十周年終於在今年9月圓夢個人售票演唱會的黃義達,日前在忙碌準備於本月20日在上海淺水灣文化藝術中心召開的個人演唱會上海站之餘,受邀飛赴英國倫敦,拍攝一部「音樂帶你去旅行——致敬披頭四音樂之路」的紀錄片。
  • 看過《西遊記》,你知道《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嗎?
    》《南遊記》和《北遊記》嗎?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除《西遊記》之外最優秀的《東遊記》!其實古典神魔小說還有《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就似既有東郭先生,也有南郭先生、北郭先生、西郭先生一樣。這就像是一個「十景病」一類的現象,歷史太長,人太多,可是出彩的想法並非和人的數量那麼可觀,故而有一個奇思妙想大家都想進一步開發。
  • 明代既有《西遊記》和《東遊記》,還有《北遊記》和《南遊記》
    國人對《西遊記》和《東遊記》都十分熟悉,而《北遊記》和《南遊記》則知之甚少了。《西遊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 倫敦橋遐想-中新網
    此事﹐使「倫敦橋」景點增加了「趣聞」﹐也使這座「橋」變成第十三「門徒石」式的挨著大洋路陡峭海岸的獨立大巉巖。  這座大自然塑造的「橋」﹐讓我想起上小學時﹐英語老師教的一首兒歌譯成中文是:  倫敦橋﹐倫敦橋﹐  不見了!不見了!  它去哪裡了?它去哪裡了?  不知道!不知道!
  • 西遊記已經家喻戶曉,東遊記被拍成電視劇,那南遊記和北遊記呢?
    古代除了有四大靈獸分別代表東西南北,還有四大遊記,一個往東,被稱為東遊記,一個往西,被稱為西遊記,一個往南,被稱為南遊記,一個往北,被稱為北遊記。東遊記。《東遊記》也叫《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是明朝繼西遊記後最著名的小說之一,講的是八仙過海的故事,八仙為哪八仙?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
  • 安然:臺灣阿里山遊記
    安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故事安然:北京四合院童年趣事安然:抓知了猴安然:泰國清邁小鎮遊記安然:淡墨青青話牡丹安然:難忘中南海的燈光安然:杜甫草堂遊記>安然:泰國芭提雅水上市場遊記安然:絕句小說三篇Ⅵ安然:韓國濟州島的早晨安然:絕句小說三篇Ⅴ
  • 美食遊記 In Paris Ⅰ
  • 《西遊記》你倒背如流,那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你可曾聽過?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中國除了有《西遊記》外,還有《東遊記》、《南遊記》和《北遊記》。它們又講述了哪些內容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東遊記》,又名《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創作者為明朝小說家吳元泰。此書主要介紹了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人修道成仙的過程。
  • 一切的開始:倫敦動物園不完全遊記(3)大猩猩王國
    作為歐洲動物園廣泛參與的一項大猩猩繁育項目的一部分,庫姆布卡於2013年5月從佩根頓動物園(Paignton Zoo)來到倫敦動物園,而小艾麗佳的誕生,真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曾經生活在倫敦動物園的大猩猩(很有歷史感的說明牌,右二就是蓋伊,看到這樣的文字你會感到生活在這裡的是一隻只鮮活的生命,而非供人娛樂的玩物)
  • 除了西遊記,居然還有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分別講的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但是這個組合其實是建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發明,其中《西遊記》在當時是最暢銷的一部書,而除了西遊記,還有東南北遊記呢!今天我們就看看,他們講了啥!
  • 躍叔遊記:官運亨通
    歡迎您進入躍叔公眾號,點擊「往期文章」,即可免費閱讀全部文章點擊下方標題(部分目錄)即可免費閱讀:80.躍叔遊記:克 妻 命81.躍叔遊記:賓館裡特殊「房客」82.躍叔遊記:敗壞的法葬83.躍叔遊記:嬰靈怨
  • 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這四部神魔小說都講了些什麼?
    從我國通俗小說的續書創作來看,確實存在這樣的心理原因,最明顯的莫過於《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等一批續書的出現。百回本《西遊記》問世之後,很快風行一時,因為這種「駕虛遊刃」「向壁虛構」的創作方法,獲得了讀者的極大認同。接下來,便出現不少《西遊記》的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