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武醫日記編輯整理
圖:源自網絡
轉載請聯繫並註明來源!
正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隨著各類武俠小說出世,少林寺武功升上神壇,雖說沒有金庸先生小說裡的神功傳奇,但少林寺中大有真功夫在。
實際上,這並非少林寺第一次揚名,在唐初之時,王世充一心想要佔領少林寺,可誰知被少林寺同李世民聯合,打敗了王世充,並生擒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這正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
這不禁讓人有所思考,少林有武功是真,但真的絕學嗎?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少林創立的歷史。在公元4世紀末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創立了北魏王朝,並吸收了東方傳來的佛教之學,於是佛學大大興盛,據《魏書•釋老志》就記載道,在北魏之時,全國足足有著三萬多座的寺院。
其中北魏孝文帝為了好好照顧從西域來傳教的印度僧人跋陀,特在嵩山少室山陰修建了一座寺院,而這寺院便是之後大名流傳的少林寺。
這個時候的少林寺僧人只會念經,不會習武,也算只是文人,直至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來了個外國的菩提和尚達摩在少林寺傳授禪宗。
在佛教,同武術一樣,都有不同的流派,其中佛學有著密宗、律宗、天台宗、法相宗等等宗派,他們講究抄經書,做善事、積功德已達到修行的境界。但禪宗打破這個固有的模式,講究的是識心見性,通俗的講,便是追隨自己的內心,從中領悟真諦。
好了,這少林寺不僅有皇室撐腰,還能有理論支撐。這地位一下蹭蹭就上去了。
但是!達摩祖師創立少林武功的說法其實並不存在。在史書中,並沒有關於達摩的任何記載,唯一能追隨達摩蹤跡的只屬《易筋經》是達摩所著的傳說之中。
但經過後人武學家唐豪先生考察,發現經書中的理論實則和佛教的戒律完全不同,這證實了經書為後人偽造。
這麼一說少林武術並非由達摩所傳,但可不代表少林寺就沒有武功。
少林寺還是深受歷代皇帝們的寵愛,在唐朝和宋朝期間,少林寺就被賞賜14000多畝的田產,其中樓臺殿閣多達5048間,所藏佛經9500多卷。同時少林寺開始訓練僧人,自然而然,僧人們都轉型成了武僧,這也就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開始的前提。
甚至在北宋徽宗時期,河南等地將少林僧人命為「宣撫司參議官」,以僧兵組裝成地方軍隊,元代的少林寺武僧更曾防禦賊寇。
在這需求之下,武僧們將搏擊的技擊和訓練方法相總結,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武術體系。據傳,少林住持福居就曾邀請各大武術高手到寺中相互較量,並吸取各家武術匯集成少林拳譜。
據少林寺流傳下來的武譜顯示,少林功夫共有708套武功,其中拳術和兵器的武功套路就包含了552套。除此之外,這擒拿、格鬥、氣功、點穴、卸骨、七十二絕技有著156套。
作為一個長期時間能存有武僧,又能夠匯集和傳承各種武術技擊,少林是寺確實要比民間的宗族來的穩定。當時戚繼光為了提高士兵的實戰性,特別從少林拳譜和其他民間拳法中吸取精華,並重新組合,製成了《拳經》一書。
這無疑是證明了少林寺武功的實戰性強,不僅如此,在明朝中後期,政府腐敗,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於是政府特派了少林僧兵作為軍隊的武術教官,同時因為社會戰亂,多有動蕩,民間來百姓們也為了自保性命學起了武術,更掀起了上少林學功夫的熱潮。百姓上山學武,商人自請少林武僧做鏢師,這足以說明了少林的武術上到皇室,下到百姓,都是一塊響噹噹的活招牌。
但事與願違,曾經登上神壇地位的少林寺也會有面對統治者抨擊的時候,到了清朝,少林寺的地位可謂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之差。其中「天下武功出少林」實則出自清代天地會的宣傳。
當時,清朝皇帝為了統治並打壓反清之氣,出了一個政策,那便是禁止民間習武。這一政策出來,完全就是打壓百姓上少林學武的社會風氣,況且當時少林功夫尚為大範圍流行,清朝的統治者自然對少林武僧習武自有不滿,就如乾隆就曾指責少林僧徒:「向以教習拳棒為名,聚集無賴,兇狠不法之輩效尤成風。」
在雙方互不待見的情況下,許多反清復明的人士們上山來到少林寺避難,這秦朝的統治者一知道,立即將少林寺視為窩藏反清者的窩點,更取消了對少林寺免賦稅的特權。
既然官方禁止民間習武,那便只能暗中行動,於是一些少林武僧秘密進入了反清復明的結社中偷偷傳授他人武功,這天地會一見,果真佩服少林寺,於是便大肆宣傳「天下武功出少林「,在如此有影響力的宣傳之下,一些地方武功紛紛標榜自己是少林,也就形成了天下武功都為少林的景象。
加上民間對於少林武功傳得甚是驚奇,一些傳統的拳、棍、刀、槍的少林武功,被傳成各色奇功。
要說少林是否真有奇功,恐怕只有內部的清楚,但市面流傳的少林武功,有真功夫,但真沒有金庸筆下奇功之奇。
(購買時備註來自公眾號,有粉絲專屬禮品)
推薦閱讀:我從來不信這世上有什麼鬼神之說,直到那一天,我遇到了一個漂亮的女人
推薦四個很有趣的公眾號:
點擊圖片即可關注
武道日記 太極之境 華佗日記 歷史明智
戳閱讀原文進入精彩小說世界看熱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