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廣東|「迴旋應節」——瑤族長鼓舞

2020-12-24 廣東省非遺促進會

瑤族長鼓舞,瑤語叫「挨汪都」,又稱「打橫鼓」、「調花鼓」,是中國瑤族的一種民間舞蹈,主要分布於粵北山區連南瑤族自治縣的排瑤聚居地,多在瑤族傳統節日及慶祝豐收、喬遷或婚禮喜慶的日子表演。

瑤族長鼓舞傳說

瑤族長鼓舞歷史悠久,據排瑤民間的傳說,長鼓舞是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他們的祖先從湖南洞庭遷徙到連南時帶來的,而且起源於一個動人的愛情幻想故事:古時勤勞英俊的排瑤青年唐冬比,與化名房沙十三妹的仙女相遇相愛,卻被玉皇強行拆散。後唐冬比按照仙女的囑咐,在耍歌堂那天,果然打起制好的長鼓,跳起去南山砍琴樹制琴的艱辛經歷,跳了三百六十下,便飛上天與仙女團聚,再也沒回來。瑤家為紀念唐冬比與十三妹,便仿照他做的長鼓和跳法,每到耍歌堂時就跳起長鼓舞,從此在瑤家世代沿襲下來。

器 · 長鼓

長鼓舞的主要道具長鼓,宋、清兩代相關古籍均有記載。長鼓在瑤語中稱為「公」,瑤族長鼓長約三尺,中間小兩頭大,呈雙喇叭狀,用沙桐木為鼓身,中間挖空,兩頭蒙羊皮或牛皮作鼓面,並用麻線拉緊而成。舞時加背帶,把鼓橫掛於頸背,既便於拍打又便於舞蹈。

舞 · 蹁躚

瑤族長鼓舞有多種表演套路,或專門表現造屋動作,或在舞蹈中融入動植物有趣的形態,舞蹈動作矯健粗獷、生動活潑、神奇怪異、充滿想像力。

連南瑤族長鼓舞屬廣場性的喜慶舞蹈,它是隋唐時期排瑤祖先遷徙到連南時帶入的,其後隨著耍歌堂的興盛而流行起來。

按表演形式分,瑤族長鼓舞包括「盤古長鼓舞」、「鑼笙長鼓舞」、「桌臺長鼓舞」、「蘆笙長鼓舞」、「羊角短鼓舞」等多種類型。

按表演人數分,它又包括單人舞、雙人舞、群舞等類型。表演中,鼓的打法有「武打」、「文打」之分,也有「高樁」、「矮樁」之分。 逢到春節、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傳統節日和耍歌堂的日子,排瑤民眾都會聚集到村前曠地或收割後的田野中,吹著牛角、敲動銅鑼、跳起長鼓舞,以歡慶節日。

樂 · 應節

長鼓舞以舞者擊鼓發出的音響節拍作為伴奏。右手以五指或掌心拍打鼓頭髮出「咚」的一聲,左手持竹片彈擊鼓尾發出「啪」的一聲,雙手同時拍擊鼓面發出「咣」的一聲,三種音響加以變化組合,便組成了長鼓舞的各種鼓譜。有齊奏和一領一和兩種擊法,用[大圓圈鼓]鼓譜時要齊奏,即全體舞者的鼓點須一致,舞蹈動作亦齊整;而用[鼓頭]、[起換堂]、[圈背靠]等鼓譜時則要一領一和,即由一人領先半拍擊鼓,餘者跟後半拍和之,舞蹈動作亦伴隨鼓點進行。不論哪種擊法,鼓點在長鼓舞中都起著指揮作用,即使表演人數眾多,也能令動作和隊列整齊,變化有序。

長鼓舞以獨特的擊鼓節奏,剛勁敏捷的舞蹈動作,展示了瑤族人民勇敢剛強的民族性格和特色鮮明的藝術風格,是千百年來瑤族同胞生產生活的積澱和智慧的結晶,更是連南排瑤文化身份的標誌和知名的文化品牌,同時也為研究排瑤的族源歷史、生產勞動方式、文化藝術的形成及習俗信仰等提供了可貴的資料,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瑤族長鼓舞已於2008年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傳承非遺促脫貧增收|花炮|非遺文化|瑤族長鼓舞...
    據了解,富川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項,分別是《瑤族蝴蝶歌》和《瑤族長鼓舞》;《溜喉歌》等4項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公布三批共43項。
  • 連南瑤族自治縣在民族體育館舉行第四屆原生態長鼓舞大賽
    這支由12名男性瑤族村民組成的油嶺民間鼓舞隊,最終在比賽中憑藉實力一舉奪魁。《油嶺鴛鴦長鼓舞》、《歡樂長鼓舞》獲得二等獎;《軍寮團圓鼓》、《巾幗長鼓舞》、《長鼓鬥雞舞》、《祈福長鼓舞》獲得三等獎。連南縣副縣長房春華等為獲獎隊伍頒獎。
  • 湖北工業大學青佑之光志願服務團瑤族原生態非遺文化體驗遊
    項目名稱:瑤族原生態非遺文化體驗遊實施團隊:湖北工業大學青佑之光志願服務團項目概述及亮點成效:團隊自2014年赴富川開展支教調研活動以來,發現非遺文化傳承受阻問題。積極聯繫多方協助推動非遺文化傳播,2016年正式啟動「瑤族原生態非遺文化體驗遊」志願服務項目。經過四年的探索和實踐,聯合學校赴廣西富川研究生支教團進行實地調研,結合志願者專業特長,打造蝴蝶歌歌會、蝴蝶歌博物館、編制蝴蝶歌音樂劇、攝製「翅膀上的山歌」微電影。
  • 江永縣瑤族盤王節活動將於11月30日舉行
    紅網時刻永州11月28日訊(通訊員 唐定明 陳平凡)11月27日,江永縣2020瑤族盤王節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行政中心七樓人大會議室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誠主持發布會,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譚美池致發布詞,副縣長何娟就盤王節對瑤族地區發展的影響、活動內容等回答記者提問。江永縣將於11月30日在千家峒盤王廣場舉辦以「民族團結一家親,脫貧致富奔小康」為主題瑤族盤王節系列活動。
  • 長鼓奏響「脫貧」新樂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瑤族長鼓是流傳於廣東連南瑤族地區用於民族舞蹈表演及伴奏的主要道具,是千百年來瑤族群眾生產生活的積澱和智慧的結晶,表現出瑤族人民勇敢而樂觀的精神面貌新華網 陳雪瑩/文(連南融媒體中心丘志高供圖)唐橋辛二公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瑤族長鼓舞」代表性傳承人,六歲起學習長鼓,被當地稱為「鼓王」。新華網 陳雪瑩/文 林曉蕾/攝長鼓製作技藝從選材到成品基本為手工製作,是體力活。今年79歲的唐橋辛二公已經很少做長鼓了,偶爾指點一下徒弟唐買社吊。圖為師徒交流長鼓製作。
  • 2020第十六屆瑤族盤王節民俗攝影大賽入選作品名單公示
    119幅(組)作品脫穎而出速速查看入選作品名單~2020第十六屆瑤族盤王節民俗攝影大賽歷時2個月共徵稿941幅(組)。)5黃勝林三等獎巴勒晨霧6李榮桓三等獎瞧這一家7廖祖安三等獎黃泥鼓舞100譚海生入選獎收穫喜悅101譚海生入選獎同織瑤山夢102譚海生入選獎瑤族長鼓舞
  • 廣東時裝周丨陳喬:傳承千年技藝,重現非遺之美
    點擊觀看2019廣東時裝周-秋季宣傳片 8月25日11:00  陳喬——嶺南文化·非遺廣繡嫁衣發布會
  • 當代瑤族原創音樂劇《過山「謠」》在廣東藝術劇院演出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良龍 通訊員 羅麗)11月24日晚,當代瑤族原創音樂劇《過山「謠」》作為參加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終評角逐的35臺劇(節)目之一在廣東藝術劇院演出。
  • 2020廣東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公務員擬錄公示(3人)
    2020廣東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公務員擬錄公示(3人)
  • 瑤族服飾簡介
    瑤族服飾簡介        白褲瑤是瑤族的支系,自稱「多努」,因男子穿著及膝的白褲而得名。清代《慶遠府志》即有「南丹瑤,居於瑤山,男女皆蓄髮。男青短衣白褲草履;女花衣花裙短齊膝」的記載。
  • ...廣東旅行地|廣東|遊玩|乳源瑤族自治縣|英西峰林|赤坎鎮|阿婆六村
    最近總是有小夥伴在後臺詢問廣東有哪些適合短期遊玩的地方。面對這樣的問題,寵粉的小編當然是要滿足你們啦。今天給大家推薦10個廣東省內適合短期遊玩的旅行地,有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觀,也有韻味十足的古鎮古村。地址: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北端05乳源▪石坑崆作為廣東第一高峰的石坑崆,四周群峰高聳,山間雲霧瀰漫,絢麗壯觀。清晨,太陽率先衝破雲霧,喚醒山間的一草一木。到了夜晚,這裡又是星星的主場。呼吸著山間清新的空氣,仰頭看星光璀璨,好不浪漫。
  • 湖南江華瑤族文化攝影作品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
    1月5日,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攝影師李忠林收到中國民族博物館發來的兩本《收藏證》,由他創作的兩組共51幅真實記錄瑤族傳統文化的攝影作品《「人」與「神」—— 瑤族「還盤王願」紀實》《瑤族織女》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
  • 世界瑤族第一寨的千年瑤寨,也是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
    說起千年瑤寨,就不得不說位於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始建於宋代,被譽為「世界瑤族第一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世界經典樂曲《瑤族舞曲》的故鄉、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傳統瑤民建築都比較分散,藏於深山,建築規模相對較小。而連南千年瑤寨就不一樣了。
  • 有人說清遠是廣東最窮的地區?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說起最有錢的中國城市,除了北京和上海,就是廣東地區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過廣東的沿海地區,那種精緻的生活方式真的是國內罕見的,早茶早飯晚飯夜宵,天呢,這是什麼水平的吃貨天堂?廣東地區可以吃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腸粉、叉燒、炒河粉、蝦餃……我滴媽呀,這麼齊全的粵菜特色美食,真的是聞者心動、聽者流口水,很多我平時最愛吃的特色美食都是產自廣東,所以我覺得廣東的精緻生活真的太讓人喜歡了。廣東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人手幾套房,只等著收租的說的就是廣東人了,人均收入也是相當的高。
  • 【影訊】本周廣東瑤族博物館數字影院將放映……
    《最終幻想XV》總監田畑端擔任電影監製,長谷川隆任編劇,約翰·R·格雷厄姆負責作曲。以上電影預告及簡介均轉載自騰訊特別聲明:我們向圖文作者的原創勞動表示敬意,並尊重作者的版權。本微信公眾平臺所推送的圖文,有部分暫時未能聯繫上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抗擊疫情 廣西非遺人在行動
    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積極組織全區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創作了一批鼓舞士氣、提振信心、傳播正能量的非遺抗「疫」作品,致敬英雄,助力抗「疫」。2月上旬起,廣西14個地市的非遺傳承人積極行動起來,通過侗畫、剪紙等形式,創作出上百餘部(件)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抗「疫」作品。
  • 廣東非遺美食:沙河粉,小鳳餅,位居中國小吃榜前列!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非常獨特風格。廣東也是中國目前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屬於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好多美食,哈哈哈哈今天的小樹苗是帶大家了解一下廣東的飲食文化,以及屬於廣東的兩種非遺美食,看看這兩種非遺美食能否讓你的胃很有滿足感吧!
  • 廣東非遺援藏讓老手藝活起來 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廣東十佳設計師韓銀月是此次非遺服飾考察培訓的受邀老師,身為朝鮮族的她,對於具有民族特色服飾尤為鍾情。此次培訓中,她向村民們分享了傳統技藝與現代市場相結合的設計經驗,並現場示範了兩款產品的設計開發。但不能否認,「牆內開花牆外香」仍是包括林芝在內的非遺資源開發面臨的普遍問題。如今的氆氌服飾仍更多停留在小作坊層面,主要用於當地居民自產自銷,設計單一,生產技藝不穩定等限制了氆氌的產業化發展。
  • 《長鼓舞》官司塵埃落定
    東方網2月25日消息:經典的朝鮮族舞蹈《長鼓舞》,自從1960年首演之後,舞蹈家崔美善的舞姿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中。然而40年後,《長鼓舞》卻引發了一場官司,崔美善被一位舞蹈編導李仁順以侵犯《長鼓舞》的著作權為由告上了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