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殼機動隊》:殼還在,魂沒了

2021-03-01 Dreamers電影評論

將押井守這部動畫神作翻拍為真人電影,顯然是一場冒險,現在結果出來了.

[本文作者史歌是Dreamers電影評論原創聯盟成員]

評分:6.5/ 10分,3/ 5分

Ghost not in the shell來形容本片,一點也不為過。

日漫真人版向來不太容易拍,尤其是交給好萊塢。過去那麼多作品,除了明日邊緣,還真想不出什麼沒有失敗的。好萊塢不僅要用他們那套英雄主義的敘事套路與想當然的普世價值觀去替換,甚至連有樣學樣都做不到,拍出來的玩意兒跟原作差之千裡。但是交給日本本土來拍吧,又總是在學樣這條路上近乎走火入魔,太注重還原漫畫的形,在神似這一點上也未必做的很好,更何況也不是沒有連形都不太像的電影出來。

但是這部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真人版,卻叫人眼前一亮,還真就學的像模像樣。本片仿佛是原作精彩橋段的大合集,而且還是逐個鏡頭去還原,學的最多的就是95年劇場版第一部。開場少佐的潛入戲,包括敵方人員的介入和使用的武器;少佐在海上深潛之後與巴特在船上對話;追擊垃圾車司機、水上搏鬥,以及在九課審問室中關於垃圾男記憶被置換的劇情;還有最後少佐大戰思考戰車的全過程——全都同95劇場版一模一樣。另外,開場戲中機器藝妓的暴走,就很像TV版攻殼機動隊S.A.C第一集。還有一些細節,比如少佐的風衣、託古薩的左輪手槍、巴特的跑車與狗等,猶如香港街頭與唐人街的難民區,也如實還原。觀看本片,只要看過劇場版和TV版的觀眾,在視覺上會非常親切。

縱使CGI技術在表現力上遠不如畫筆,很多畫得出來的效果,用電腦CG來製作不一定達得到,但本片卻儘可能的用CGI技術打造了一個未來與過去並存的戰後都市。電影投資了那麼多錢,除開明星片酬,剩下的製作費花在了哪裡,觀眾全都看得一清二楚。當真是一分錢一分貨。影片打造的城市效果與動畫別無二致。

(北野武出演)

然而,很多人對本片的視覺也有一些質疑,集中在草薙素子的人種問題。其實寡婦姐飾演的角色本身也不完全是草薙素子,而是米拉基裡安,從名字上來看也知道多白是個西方人。當然,作為草薙素子而存在的少佐的本體在電影最後有過短暫的露面,目測就是一亞洲女性。因此實在也沒啥可吐槽的,義體化連性別都可以隨意切換,又何必在乎人種呢。不過大家吐槽的寡婦姐的義體,在影片大部分時候,都會讓人看上去就是裸體,唯獨影片最後一幕俯視的鏡頭下,寡婦姐的義體在領口上起皺出現了一個縫隙,而且俯視的情況下脖子上的分界特別明顯,這才叫人覺得這特麼不就是秋衣麼

另外影片中boss的設定也夠蛋疼。雖然boss的名字叫久世英雄,發色髮型接近動畫中的形象,而且和素子有淵源這一點也被拿來用,可惜這個角色本身的設定,卻更像劇場版中的傀儡師或者TV版中的笑臉男。特別是考慮到影片更多改編的是95劇場版,在大戰思考戰車之後久世也有與少佐躺在一起的一幕,因此讓人覺得這個所謂的久世,直接設置成傀儡師還比較好一些。比起侵入電子腦的黑客手段,動畫中的久世直接對人進行洗腦,電影中的久世卻是一個黑客。

動作戲方面有很多人覺得不夠精彩,寡婦姐都沒像在復仇者聯盟裡面那樣大打出手。其實如果看過TV動畫的話,會發現動畫中肉搏並不太多,大部分時候都是槍戰為主。而動畫中這幫公安九課的傢伙槍法一個比一個準,真動起手來,效果就類似於極速特攻裡的基努裡維斯一樣,除非是高手間的過招類似少佐收服齊藤一戰,不然都跟切菜一樣就如同攻殼機動隊S.A.C andGIG第一集九課屠殺個別的十一人一樣。不過本片除了復刻劇場版的幾場動作戲之外,也沒怎麼出手,好在文戲與動作戲的分配還算均勻。但少佐作為一個母猩猩,在電影中卻跟弱雞一樣,就確實不應該了。

本片最被詬病的就是影片的主題過於膚淺。想想被封為神作的兩部劇場版,第一部討論了在人類大量義體化,可以頻繁更換身體、容貌、語音、性別,甚至連記憶都能偽造之後,如何鑑別自我與他我,於是拋出來ghost inthe shell這麼一個定義。而機器人的ghost就成為了後面的劇場版和tv版都大量使用的概念。第二部劇場版無罪則將探討的深度進一步提升,站到整個生命體的高度,講述如何定義生命與非生命,在人可以用更換義體的方式永遠活下去之後,死亡是否還有意義、以何種形式存在。可以看出,兩部劇場版將九十年代火熱起來的超人類主義與後人類主義的哲學命題,通過影片中引經據典的臺詞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論述,也闡明了導演的一些觀點。兩部TV版雖然沒有進行太多哲學思考,但是在社會與政治方面,做出了大量預見性、綜合性的影射,對利益驅動下的科學道德問題、難民問題、老齡化問題等社會話題進行了深入表現。

遺憾的是,這部真人版電影,僅僅抓住了劇場版中「記憶是否決定一個人是誰」這種細枝末節,花了大量筆力刻畫草薙素子作為所謂第一個義體人如何融入人類社會這種完全跑偏的命題。電影最後雖然拉回到了「我是誰」這個話題上,可惜又再次跑偏到「所作所為決定了一個人是誰」這種好萊塢式俗套英雄主義命題上來。縱使影片中不止一處提到了ghost、提到了靈魂,可惜整體基調並沒有照著原作的探討來。就少佐找回被篡改記憶這一點來說,這部電影像極了諜影重重系列,而對於素子到底是人還是機器、如何融入人類社會這個話題,就類似機械戰警。筆者在想本片導演不會就是照著機械女警的路子來拍的吧。嚴格來說,本片還不如寡婦姐另一部電影超體更接近攻殼機動隊的創意。

幸運的是,片尾字幕,無罪的主題曲《傀儡謠》響起,本片的聽覺也更像攻殼機動隊了。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史歌吹殼子。關注微博:Mosquito史歌,公眾號:shige_show)(史歌出品,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史歌        

2017年4月7日

相關焦點

  • 這丟了魂的「攻殼機動隊」,只剩下一個讓人爽不起來的殼
    很多朋友都知道,「攻殼機動隊」的改編基礎,是士郎正宗創作的漫畫。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電影和電視動畫版本了。押井守1995拍的「攻殼機動隊」,有著極大影響。後來的「黑客帝國」,片頭的代碼,人體接入電腦網路等設定,就是從這部動畫裡面來的。
  • 本周爛片預警:當攻殼機動隊只剩下「殼」
    本周(4月3日——4月9日)共有8部新片上映,均在本周五,《攻殼機動隊》最值得期待,同時有多部真實題材改編電影可以關注。
  • 攻殼機動隊|劃時代的傑作
    ☝這個版本是電影版的四月,有一部院線電影,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沒錯,DuangDuang說的就是《攻殼機動隊》沒看過《攻殼機動隊》原著,能看懂真人版大電影嗎?答案是:能。讓我們來說一說大家都比較迷的一個問題:《攻殼機動隊》中「殼」字的正確讀音攻殼機動隊關於「殼」這字的讀音有史以來爭論已久,大體上分裂為兩派,K 論者和 Q 論者。兩派之間戰火不斷,紛爭頻繁。其氣勢之宏大,意義之久遠,大有我不弄死你便不能苟活於此的覺悟。
  • 《攻殼機動隊:無罪》:十餘年未能衝淡的驚豔
    在上篇「殼中之魂」一文中,我們淺談了攻殼機動隊中關於靈魂、肉體的哲學思考。這部電影的續集《攻殼機動隊2:無罪 》上映於2004年,同樣由押井守執導。十年的跨度並未使得續集成為冷飯,反而變成了新的高峰。《攻殼機動隊2:無罪》豆瓣評分高達9.1,甚至比第一部更高。它的另一個殊榮是參與了第57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雖未最終獲獎,但在當時卻是動畫電影裡獨一無二的存在,也體現了主流電影圈對它的認可。
  • 作業本 | 為什麼「攻殼機動隊」只剩下一個「殼」?
    1要了解正在上映的《攻殼機動隊》,首先要了解它的前身: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押井守執導的
  • 《攻殼機動隊》的殼讀ké還是讀qiào,我們問了片方
    《攻殼機動隊》中文定檔預告片尾「殼」字上方特意標註了拼音qiào在昨天片方舉辦的《攻殼機動隊》電影主題派對上,主持人也對qiào的發音進行了強調與解釋:「大的讀qiào,小的讀ké」。所以,「殼」字到底什麼時候該讀qiào,什麼時候該讀ké?《攻殼機動隊》裡的「殼」又該怎麼讀?本著刨根問底的態度,我們去問了派拉蒙的工作人員,問他們為什麼讀qiào。他們的回答是「其實我們也沒有什麼結論」。
  • 有殼無魂的《攻殼機動隊》真人版沉浸式解析
    關鍵詞:靈魂很多人膜拜原版的《攻殼機動隊》,很大原因在於動畫片中提出的哲學疑問和思考。「人何為人,魂何為魂。」關鍵詞:優缺點是否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真的一事無成?倒也不見得。如果放下原版攻殼,以一部全新電影去審視,真人版《攻殼》儼然是一部成熟的商業電影,劇情流暢,打鬥合格,特效精彩,可賣座,可續集。觀眾沒吃虧,電影公司盈利。還有什麼可遺憾呢,要想多些人生思考,這不還有原版的攻殼嗎?!
  • 軟科幻的裡程碑:回望《攻殼機動隊》
    而更難理解的是,在「大眾」與「小眾」之間,更多的人會覺得「小眾」更適合用來定義《攻殼機動隊》,即使是將之奉為圭臬的忠實擁躉恐怕也不會反對。一種可能合理的猜測是:《攻殼機動隊》的受眾是兩極化的,喜歡的會奉若至寶,不斷重看;不喜歡的恐怕連看完的耐心都沒有。
  • 評 | 《攻殼機動隊》,若沒有靈魂,殼便是空的
    因為「湯包」斯嘉麗·詹森的原因,小盾一直非常期待《攻殼機動隊》。
  • 為什麼都說寡姐版的攻殼機動隊是在毀原作?
    》,非常喜歡,卻一直沒能寫點什麼。去年寡姐版《攻殼機動隊》上映,讓攻殼這個有些小眾的IP突然就熱了起來。可惜,大製作之下,一部具有超時代意義哲學思辨的神作生生被改成了好萊塢爆米花片。 而攻殼機動隊,正是其中翹楚。看過黑客帝國的人很多,但知道黑客帝國的原身就是《攻殼》的人卻寥寥。 這麼一回憶,似乎連攻殼的開頭畫面字母流動他們也是抄去作為黑客帝國的經典畫面了的。
  • 【今日上映】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類型: 動作 / 科幻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04-07(中國大陸) / 2017-03-31(美國)片長: 107分鐘攻殼機動隊的劇情簡介  ·  ·  ·  ·  ·  ·  《攻殼機動隊》由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Masamune Shirow)創作,故事設定在未來的日本。
  • 《攻殼特工隊》,「殼」怎麼讀?
    前些日子《攻殼機動隊》內地過審,竟然一刀未剪107分鐘完整上映!好激動的有木有!
  • 動畫版《攻殼機動隊》始末
    3年後,聞名全球的科幻巨作《黑客帝國》開映,影片的開頭字幕和《攻殼機動隊》非常相似,而影片中的「插入式穿越」更是和《攻殼機動隊》的「現實世界」與「假想世界」的關聯基本一樣。當時,關於《黑客帝國》和《攻殼機動隊》之間的爭議話題一直是日美群眾議論的焦點。之後,《黑客帝國》的導演沃卓斯基姐弟以「柔軟」的方式化解了這次「沒有結局的戰爭」。
  • 《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科幻大片的邊界
    突然亢奮,是因為被譽為「賽博朋克」經典的日本科幻動漫《攻殼機動隊》由好萊塢改編的真人版近日上映;突然失落,是因為這部真人版並沒有達到許多粉絲期待的高度。而《攻殼機動隊》的動漫原著,正是許多科幻迷眼中的「黑客帝國之母」——黑客帝國系列導演沃卓斯基姐妹是《攻殼機動隊》的粉絲,「黑客帝國」中沿用自《攻殼機動隊》的創意和致敬鏡頭更是不勝枚舉。包括「黑客帝國」標誌性的「字符雨」片頭,都是原樣照搬《攻殼機動隊》的1995年劇場版。
  • 提煉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丨觸樂
    2014年的3D動畫《蘋果核戰記:阿爾法》,精細度堪比真人電影殼中之魂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士郎正宗把主要精力獻給了《蘋果核戰記》,進入90年代,他則轉向《攻殼機動隊》。士郎給它原定的標題是英文《Ghost In The Shell》(即「殼中的靈魂」),這4個英文單詞概括了漫畫的主旨——一個探討靈與肉的故事。然而,出版方講談社的編輯要求士郎起一個日語標題,他只得寫下《攻殼機動隊》5個漢字。本作的女主角草薙素子沿用了士郎熱愛的女性模板:短髮、幹練、充滿活力。
  • 攻殼機動隊 (2017)
    類型: 動作 / 科幻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日語上映日期: 2017-04-07(中國大陸) / 2017-03-29(法國) / 2017-03-3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豆瓣評分6.4攻殼機動隊的劇情簡介 · · · · · ·  近未來,人類的各種器官均可實現移植
  • 《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
    時隔多年後,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於近期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系列重出江湖。沿著賽博朋克題材的歷史軌跡去追尋這一系列的源頭和發展演變,我們大約要回到40年前。2014年的3D動畫《蘋果核戰記:阿爾法》,精細度堪比真人電影殼中之魂
  • 《攻殼機動隊》: 如果它不叫《攻殼機動隊》,還不至於是一部爛片
    一部典型的好萊塢流水線電影,對《攻殼》的改編更像是把所有動畫系列集合起來的一鍋大亂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各個動畫版本中貫穿始終的是對殼中之魂的討論,而電影版恰恰正是有殼無魂的存在。 什麼是《攻殼機動隊》?
  • 《攻殼機動隊》「寡婦」全裸鏡頭曝光!
    / 麥可·維克特 / 北野武 / 朱麗葉·比諾什 / 桃井薰 / 黃經漢 / 福島莉拉類型: 動作 / 科幻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04-07(中國大陸) / 2017-03-29(法國) / 2017-03-3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的劇情簡介  ·  ·  ·
  •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出來了
    美國 2017年3月31日回復關鍵詞:攻殼機動隊 即可播放斯嘉麗·詹森異常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