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之一,這家公司近日被美國媒體曝出了一個巨大的醜聞,這與它助長美國社會深惡痛絕的阿片類藥物濫用有關。
在這場風波的背後,是一粒因疼痛而生的藥片——阿片類藥物。
普渡製藥的故事因為它開始,也因為它結束。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唐唯珂、陳靜
編 輯丨徐旭、劉巷
部分內容來源:央視財經
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之一。
近日,麥肯錫被曝出了一個巨大的醜聞:
據報導該公司作為阿片類藥物生產商普渡製藥的管理諮詢方,曾提出過多條惡劣的建議,成為普渡製藥在美國阿片藥物濫用如此嚴重的情況下繼續增加「奧施康定」銷量的幕後推手。
而此前多家媒體報導,美國普渡製藥(Purdue Pharma)承認該公司在美國阿片類藥物泛濫的危機中扮演了醜惡的角色,通過行賄等方式慫恿藥店和醫生大量推廣該公司生產的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OxyContin)。
據央視財經報導,2020年10月21日,美國司法部副部長傑弗裡·羅森聲稱,「在今天宣布的全球和解協議中,普渡製藥承認在2009年到2017年期間犯有三項重罪(包括欺騙美國和違反聯邦反回扣法)。除了這三項重罪外,該公司還同意支付35.44億美元刑事罰款以及20億美元刑事罰沒款,在那之外還承擔28億美元民事罰款。」最終,普渡製藥公司承認三重罪,認罰約合545億人民幣的高額賠償金,並宣布破產。
站在風口上的普渡製藥類公司對普通民眾來說卻是一場噩夢。
麥肯錫曝出醜聞
助長阿片類藥物濫用
藥物上癮一直是美國影視劇中表達的重點,一旦接觸到阿片類藥物,就會很難控制這種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阿片類藥物是從罌粟中提取的衍生物,或人工合成、具有類似效果的物質,它與人體大腦神經細胞上的阿片類受體相互作用後,可以起到鎮痛作用。但長期、過量使用會帶來藥物依賴、成癮和死亡風險。
上月25日,美國阿片類藥物生產商普渡製藥承認自己在阿片類藥物泛濫的危機中扮演了醜惡角色,通過行賄等方式慫恿藥店和醫生大量推廣公司生產的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
美國《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作為普渡製藥的管理諮詢方,麥肯錫公司竟然提出過多條惡劣建議,想辦法讓普渡製藥在美國的阿片類藥物濫用嚴重的情況下繼續增加「奧施康定」的銷量。
其中一條最惡劣的建議是:
如果普渡製藥的分銷商賣出的奧施康定導致購買者出現上癮情況,普渡製藥就會給分銷商提供折扣獎勵,每出現一起藥物上癮事件,就會獎勵分銷商14810美元,約合9.7萬元人民幣。
《紐約時報》以美國藥妝零售商CVS為例進行推算,報導稱,2019年,2484人從CVS購買阿片類藥物並出現上癮情況,按照獎勵原則,普渡公司要給CVS付款3680萬美元,約合2.4億元人民幣的獎勵退款。不過,包括CVS在內的普渡製藥兩大分銷商都否認收到過這筆獎勵退款。
事件曝光後,麥肯錫方面表示他們一直在配合美國司法部門的相關調查,並且2019年就宣布停止給其全球客戶涉及阿片類藥物的業務提供服務。
一粒止痛片「擊倒」一家製藥巨頭
成也它,敗也它
圖/ 圖蟲
在這場風波的背後,是一粒因疼痛而生的藥片——阿片類藥物。
普渡製藥的故事因為它開始,也因為它結束。
奧施康定的誕生成就了普渡製藥,而普渡製藥也因它的負名受到多項指控並最終宣布破產。
普渡製藥的故事,要從半個世紀以前說起。來自醫生世家的薩克勒家族的三兄弟盤到一家開在美國康州郊外的小型製藥公司,三兄弟將它重新命名為普渡製藥。這裡是薩克勒家族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奧施康定誕生的地方。
1980年左右,他們先是研發了一款名為美施康定(MS Contin)的止痛藥。MS 是硫酸化嗎啡的縮寫,Contin則指的是普渡獨家研製的一種緩釋配方,可以讓身體緩慢吸收藥片裡的高劑量嗎啡,延長藥效。美施康定在英國和美國上市後,主要被推廣用於癌症止痛,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普渡製藥的主打產品。
1990年,美施康定面臨專利即將過期的危機,艱難抉擇之後。普渡將目光瞄準合成技術簡單、成本低廉的——羥考酮,這是一種誕生於1916年的人工合成海洛因類似物。普渡就將美施康定中的緩釋專利Contin部分保留,再將硫酸化嗎啡換成羥考酮。於是,口服緩釋型羥考酮——奧施康定誕生了。
雖然奧施康定誕生的初衷是為了緩解癌症患者的疼痛,但是資本都是逐利的。普渡製藥並不滿足,而是通過遊說政府人員、擴充銷售人員、與醫生合作來增加奧施康定的銷量,這也進一步催化了美國藥物的濫用。
風行一時並不代表風行一世,輝煌一時的普渡製藥公司更是為自己「惡果」買單,受法律指控、接受調查、宣布破產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結局。
美國民眾的噩夢
站在風口上的普渡製藥類公司對普通民眾來說卻是一場噩夢。
阿片類藥物不僅能夠緩解疼痛,還能產生一種欣快感,促使人們希望重複獲得。也就是說,一旦沾染此類藥物成為習慣,就很容易上癮,對藥物產生依賴。本是為疼痛而生的藥物,到最後卻成為美國民眾的痛苦。另外,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國人藥物上癮的狀況竟然嚴重到如此境地。
據相關報導披露可知,2012年,醫生開出的阿片類藥物處方量已經足夠所有美國成年人使用一個月。
人們開始死於處方藥物過量使用,到2016年,死於處方類阿片類藥物的人數上升至17087人。
2015年,超過1/3的成年人(9800萬人)服用過阿片類藥物。許多僱主在僱用新員工之前會進行藥檢,這足以說明藥物上癮和藥物濫用的嚴重性。
毫不誇張的是,過量使用阿片類藥物的累計死亡人數遠超於美國死於兩次世界大戰的人數,藥物濫用給當代社會帶來的危害遠超於戰爭。
而且,最容易受藥物影響的是美國的中低產階層。合法和非法阿片類藥物過量使用相關的死亡人群主要發生在沒有學士學位的美國人。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擁有學士學位的白人在意外藥物過量死亡中的比例一直為9%,而死亡人口中的2/3最高只接受過高中教育。
阿片類藥物濫用的主要有加拿大(說英語的人群)、英國(特別是蘇格蘭)、澳大利亞、愛爾蘭,還有瑞典。除了蘇格蘭,其他幾個國家的藥物濫用的悲劇結果與美國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而製藥公司成為合法阿片類藥物的最大獲益者。根據此前的公開信息,薩克勒家族私人擁有的普渡製藥公司已售出價值約300億-500億美元(約合1974億-3291億元人民幣)的奧施康定。最近公布的法庭文件顯示,該家族自身即獲得120億-130億美元(約合790億-855.6億元人民幣)的利潤。
誰來為280萬受害者負責?
圖/ 圖蟲
2019年,普渡製藥宣布破產,而以奧施康定為代表的阿片類藥物濫用早已演變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關於阿片類藥物的相關投訴和警告並不是沒有過,只是悲劇的結果卻由人民來買單。
據美國媒體相關報導可知,2001年,FDA 對奧施康定作出警告,這是FDA對處方藥最嚴重的警告,意味著美國當局意識到了奧施康定對美國人生命帶來的風險。
2007年,普渡製藥被維吉尼亞州檢察官起訴,認為普渡製藥在推廣奧施康定時,使用了錯誤的標語,具有誘導顧客和醫生的嫌疑。
普渡製藥承認了上述指控,並支付了6.3億美元罰金。但是,針對普渡的訴訟並沒有結束,而是一個接一個出現,截至今年,已累計超過1600 起。
但這些警告和控訴並沒有影響普渡製藥的「繼續發展」,普通民眾仍是最大的受害者,誰來為他們負責呢?
然而並不能將悲劇的發生僅僅歸結於普渡製藥公司、FDA、美國疼痛學會,這一悲劇的發生是「多人」合謀的結果。
事實真相的背後更是反映了美國醫療現狀和所謂的「自由市場」美國經濟已經不是為普通民眾所服務的了,而是與企業、管理者、服務者、政府和法律成為共犯,才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而醫生們在這場災難中更是難脫干係,尤其是早期,他們不謹慎地開了過量處方。並且在資本家的營銷宣傳之下,醫生們也一直在為美國的藥物濫用「出力」。
其實,藥物本身並沒有錯,它的舒緩止痛作用對於癌症患者可謂是福音,也體現了人類醫藥研究的進步和創舉。
只能說,錯的是濫用藥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