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器械龍頭進軍醫美藍海!幕後推手竟是A股玻尿酸巨頭前CEO?

2021-01-18 A股微財經

1月14日,上市公司愛博醫療發布公告,擬與拓睿美、思爾根共同發起設立控股子公司公司愛博睿美(成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愛博睿美主要業務方向為開發生物醫用軟組織修復材料,拓展在眼科、醫學美容等領域的應用。

在股權結構方面,愛博睿美的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00萬元,其中愛博醫療以現金方式認繳510萬元,佔比51%;拓睿美以現金方式認繳300萬元,佔比 30%;思爾根以現金方式認繳190萬元,佔比19%;

原本上市公司設立控股子公司是一件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但聯繫上了眼科器械龍頭愛博醫療和醫美賽道,就讓市場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大家看到這個公告,可能腦袋裡馬上就會蹦出這幾個問題:

● 一家眼科器械公司,營收規模和利潤都沒起來就跑去做醫美,能做起來麼?

● A股橫跨醫美和眼科器械的已經有昊海生科這個對手,孰優孰劣?

● 愛博睿美的這兩個合作方什麼背景?能給愛博醫療進軍醫美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一、愛博醫療進軍醫美背後的神秘推手:A股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前CEO?

1、兩家合作方介紹,醫美屬性濃厚

● 拓睿美是一家致力於成為再生醫學領域全球領導者的公司,為修復組織損傷、對抗機體衰老,提供安全、有效的高品質再生醫學產品。

● 思爾根醫學實驗室

實際上從兩家合作方的簡介上看,顯然醫美屬性更強,我們初步可以判斷子公司愛博睿美的側重點大概率是在醫美領域的產品研發上。

2、金雪坤的多重身份,愛博進軍醫美的重要推手

從成立到科創板上市,愛博醫療共完成6輪融資,吸引中關村發展、清控銀杏、博行資本、銘豐資本、恆旭資本等一眾投資機構的支持。而上面提到的銘豐資本,其創始合伙人正是前華熙生物的CEO金雪坤,這個名字也同時出現在合作方拓睿美的股東名單中,經多方資料確認,基本可以確認是同一人。

▲2020《破壁共生》美好峰會產業峰會演講嘉賓介紹

2014-2018年,金雪坤任職華熙生物董事長一職,任職期間,華熙生物經歷了原料生產商到產品供應商到服務商三個發展階段,公司擁有全球最全的跨食品級、化妝品級和醫藥級的透明質酸原材料。

而在離開華熙生物以後,金雪坤作為銘豐資本董事長,不止一次的公開表示要將愛博醫療在生物材料領域的優勢技術拓展至醫美領域,有一次曾說到:「愛博在生物材料領域擁有極高的研究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未來拓展到醫美領域的應用是可以落地的,目前已經在愛博已有的產品和醫美適應症上找到了連接點。」

有理由相信,即便金雪坤不是愛博醫療進軍醫美產業的幕後操盤人,也必然是愛博做出此布局的重要推手之一。

二、他山之石:「眼科+醫美」賽道的結合體巨頭艾爾建

眼科和醫美,兩條都是當前及未來醫療行業資本最為追逐的熱門賽道,一家公司雙賽道同時開花雖然不易,放眼國內上市公司,昊海生科雖有一定成績,但核心競爭力仍然非常欠缺。真正要放眼的,是艾伯維花費630億美元巨資收購的醫美巨頭艾爾建。

艾爾建的重磅產品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肉毒素保妥適和被稱為「玻尿酸中的勞斯萊斯」的喬雅登。

熟知艾爾建的朋友應該知道,它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併購史,艾爾建的「肚子裡」裝了40多家藥企,它的成功在於巧妙的戰略併購以及對收購企業的完美包裝與融合。

無論是艾爾建還是強生等眼科巨頭,都擁有醫美產品線且做得不俗,給予國內企業的啟示是,兩個賽道是可以共生、共進來布局的,愛博這一步並不是臭棋,而是放眼長遠,一方面通過材料等技術的突破來進行應用延伸,另一方面可以像艾爾建那樣戰略性的併購整合和包裝。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三、進軍醫美,愛博醫療可能有降維打擊的優勢

實際上,愛博醫療在去年發布的招股書中的「在研項目」裡就有一項是注射用交聯透明質酸鈉,狀態為產品開發階段。

可以看出,進軍醫美這個領域,應該早就在公司管理層的戰略藍圖裡了。

1、為什麼可能存在降維打擊的優勢?

同時,我們也認為愛博進軍醫美領域,比絕大多數企業更有優勢,能起到降維打擊的效果。

愛博醫療的研發和產品能力在國內器械領域絕對算得上是第一梯隊,公司自主研發了人工晶狀體、角膜塑形鏡產品,並且產品性能在國內屬佼佼者;又通過在高分子結構與組成方面的研究,開發了粘彈劑、護理液等產品;再結合機械機構設計和模具設計等技術,開發了囊袋張立環、手術器械、植入系統、隱形眼鏡等相關產品,搭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產品體系。

直接一點,我們曾經提到:「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對治療藥物、植入器械等副作用的要求非常高,可能在其他領域5%的副作用是能被接受的,但是在眼科領域1%的副作用也是要非常重視的。」 一家在眼科領域人工晶狀體材料做的頂尖公司,再把有共性的材料技術應用到皮膚領域,我想難度肯定要比做皮膚領域的材料跨界到眼科材料小的多,這就是所謂的降維打擊。

2、競爭對手昊海生科,很難成就「中國艾爾建」

昊海生科其實策略跟艾爾建高度相似,都是通過大量併購來實現外延式增長,目前主營三大業務醫美、眼科、骨科產品都是併購而來。眼科人工晶狀體方面技術劣於愛博,OK鏡仍在臨床,落後於歐普、奧博;醫美市場份額有被愛美客和華熙甩下來的趨勢;骨科的優勢和業務彈性也不夠明顯;而最關鍵的在於管理層的資本運作及管理整合能力水平一般,公司業績兌現飄忽,市場也不願意給其等同於愛美客、華熙、愛博這些公司的高溢價。

要麼反思、換血,要麼繼續買,但本質還是骨子裡的基因不行,就如同港股中的未盈利B生物科技板塊的走勢一樣,license in的旱死,自主研發優秀的澇死。

總結:最後,還是回歸到主角愛博醫療上,目前從市盈率的角度看,看起來還是高不可攀,而此次設立子公司進軍醫美領域對於短期業績提振並無效果,但餅還是畫出來了。

不過放眼長遠,無論是OK鏡未來的放量,還是重磅管線ICL的推出預期和醫美市場的未來布局,都值得讓市場期待。

相關焦點

  • 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華熙生物
    來源:36氪玻尿酸巨頭「愛美客」上市7個交易日大漲48%。文 | 蔡姝凝封面來源 | IC photo無論是對愛美人士還是對資本市場,醫美玻尿酸總是那麼引人注目。從2018年全球玻尿酸原料銷量佔比看,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是華熙生物(36%)、焦點生物(12%)、阜豐生物(10%)、東辰生物(8%)和安華生物(7%),前五家企業已經佔據了全球73%的市場份額(數據來源於Frost & Sullivan)。
  • 產業觀察|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
    注射型的玻尿酸產品屬於醫療器械範疇,處於嚴格的監管之下,產品需要經過臨床試驗而獲批醫療器械資質,對生產環境也有嚴格要求。進入行業的入場券受到嚴格管控,門檻自然也提高了。不僅資質壁壘高,玩家們也通過研發核心技術形成護城河。
  • 產業觀察 | 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
    注射型的玻尿酸產品屬於醫療器械範疇,處於嚴格的監管之下,產品需要經過臨床試驗而獲批醫療器械資質,對生產環境也有嚴格要求。進入行業的入場券受到嚴格管控,門檻自然也提高了。 不僅資質壁壘高,玩家們也通過研發核心技術形成護城河。在玻尿酸行業,企業著重研發交聯技術,申請專利從而形成技術優勢,例如華熙生物的「梯度3D交聯技術」。
  • 成本32元玻尿酸賣1萬,背後推手有百億女富豪
    但當時因為技術落後,玻尿酸只能從像牛眼、雞冠、臍帶這些動物組織中提取,1公斤玻尿酸至少需要200公斤雞冠,不僅原料收購困難,分離過程也很複雜,因此研究人員壓根沒太往醫美方向考慮。玻尿酸主要作為藥品出現,藥品名稱叫做玻璃酸,用作一些昂貴眼科手術的黏彈劑。後來人們還開發出了治療骨關節炎的玻尿酸注射液。
  • 美敦力、史賽克、邁瑞等全球醫療器械巨頭併購之路!
    其次,醫療器械市場擁有30餘個細分領域,前5大細分領各自規模不到500億美元,其餘細分在200億美元以下,天花板明顯。巨頭需要進行跨賽道布局以突破行業天花板,如美敦力收購柯惠醫療。  另外,巨頭還會增加新興市場的布局以抬升天花板,如史賽克收購創生醫療。我們認為,產品的技術更替以及細分領域的天花板是醫械巨頭進行併購的主要動因。
  • 又一位玻尿酸女王誕生:57歲女老闆身家200億
    原創 張繼傳 投資界作者 | 張繼傳報導 | 投資界PEdaily又一家國產玻尿酸巨頭成功上市。9月28日,號稱「醫美之王」的愛美客在深交所上市。其發行價為118.27元,上市首日上漲187.56%。截至2020年9月30日,愛美客最新市值為396.9億元。
  • A股中醫療器械板塊12隻細分龍頭股一覽(名單),低估值
    題材概念:生物疫苗, 超級真菌, 流感, MSCI概念, 半年報預增, 標普道瓊A股, 參股保險, 參股新三板, 創投, 高校, 基因測序, 禽流感, 融資融券, 深股通, 食品安全, 醫療器械概念魚躍醫療【世界最大的制氧機生產廠商】;低估值0.26公司亮點:國內基礎醫療器械龍頭企業
  • 玻尿酸,每一針都透著茅臺味
    隨著90後逐步跨越30歲,這些年輕、有錢、愛美的客戶群體將為醫美行業的增長插上騰飛的翅膀! 行業前景毋庸置疑,但競爭同樣激烈。 截止2019年,國內共有17家公司在國內獲得玻尿酸醫療器械註冊證書,其中包括韓國LG、美國艾爾建等行業巨頭。
  • 玻尿酸行業深度報告:玻尿酸產業鏈高景氣,終端市場潛力巨大
    其它銷量排名靠前的中國企業有焦點生物(佔比 12%)、阜豐生物(佔比 10%)、東辰生物(佔比 8%)、安華生物(佔比 7%)等,海外企業有日本 Kewpie、捷克 Contipro 等,市場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紛紛擴產。華熙生物收購東辰生物子公司佛思特,2019 年華熙玻尿酸產能為320 噸,收購之後產能達 420 噸/年,且公司自身也在天津設立生產基地,繼續擴產。
  • 堡獅龍創始人孫女整容身故,醫美行業的致命暴利
    在高額利潤驅動下,醫美行業自誕生以來便是魚龍混雜、亂象從生,但是變美的誘惑力,依然讓無數人願意為之冒險,催生出千億級醫美產業。最近北京愛美客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至此,國內玻尿酸行業「三大巨頭」——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全部登陸資本市場。他們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坐實了醫美神話。除了變美,與醫美捆綁在一起的詞還有暴利。
  • 2020年玻尿酸行業研究報告
    依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 示,全球玻尿酸原料銷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均為中國企業,其中華熙生物是世界最大的玻 尿酸生產及銷售企業,2018 年銷量佔比 36%。其它銷量排名靠前的中國企業有焦點生物 (佔比 12%)、阜豐生物(佔比 10%)、東辰生物(佔比 8%)、安華生物(佔比 7%) 等,海外企業有日本 Kewpie、捷克 Contipro 等,市場集中度較高。
  • A股集齊兩位「玻尿酸女王」,藥企入局,「醫美茅臺」還能火多久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慧敏|北京報導顏值時代,醫美、化妝品產業都不可或缺的玻尿酸生意火了。「每一針都飄著茅臺的味道」,網友的段子更道出玻尿酸生意的驚人高利潤。國內「玻尿酸三巨頭」愛美客(300896)、華熙生物(688363)、昊海生科(688366)目前已齊聚A股,且都已是股價過百的高價股。
  • 醫美龍頭愛美客
    目前,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在臨床應用中主要用作醫療器械,並已成為整個醫療器械產業的重要基礎,其產品約佔醫療器械市場的40%-50%。賽瑞研究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銷售額已近1,44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17.2%,保守估計10年內我國將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生物醫用材料市場。
  • 香港富商孫女韓國整形身亡,國內「玻尿酸」巨頭上市大漲,暴利醫美亂象幾時休?
    今天,人們口中的「整形」變成了「醫美」,水光針、美白針、童顏針、溶脂針等等近年來興起的「日常級」膚質改善手段均是醫美行業的一部分。而醫美板塊也開始以填充類透明質酸、絲麗動能素、醫用皮膚保護劑為主。國內玻尿酸企業短短十多年的成長史,見證了國內醫美行業從無序到有序,從野蠻生長到巨頭崛起,從整容手術當道到微整形風靡,從依賴進口到國產替代化的整個過程。
  • 1支玻尿酸成本不及吃一頓麥當勞?醫美巨頭來A股,98%毛利率完勝茅臺!
    靠一支玻尿酸衝刺IPO,究竟多有底氣? 玻尿酸三巨頭齊聚A股!1支玻尿酸成本還不如吃一頓麥當勞? 科創板即將迎來醫美第三巨頭——愛美客。
  • 德國眼科巨頭香港IPO,首日暴漲46%,創始人給自己兒子做近視手術
    10月15日,來華五年的德國眼科巨頭德視佳成功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一度漲幅超過100%。截至當日收盤,報收11港元/股,較發行價7.5港元/股漲幅達46.67%。德視佳此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總額為5.95億港元(包括超額配股權)。
  • 「武林外傳」華熙生物:三位一體全產業鏈龍頭企業
    全球透明質酸原料市場銷量前五均為中國企業,其中華熙生物以36%銷量佔比位居龍頭。也因此華熙生物被稱為「玻尿酸第一股」。2008年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戰略退出香港資本市場,2019年成功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目前公司已經成長為透明質酸行業的全產業鏈龍頭。華熙生物歷史沿革華熙生物作為玻尿酸第一股的聲名可謂蜚聲遠揚。
  • 萬億醫美風口誰是補漲首選?
    朗姿股份一個六連板,直接讓醫美概念成為了資本關注焦點。前有「玻尿酸三巨頭」市盈率紛紛破百倍,這又來了個朗姿股份。國內醫美滲透率還很低,若是對標發達國家,那發展空間相當廣闊,至少還有四倍。畢竟在「需求側改革」中,需求自然成為了拉動經濟的主要推手,那麼哪個行業能帶動最多的新興需求,哪個行業就能大放異彩。其實有眾多行業都滿足這個要求,其中醫美也是當仁不讓。因為醫美對標最多的就是年輕消費者,而他們的消費力絕不容小覷。這也吸引了資本的目光。
  • 「醫美龍頭」愛美客登陸創業板 「破冰者」再度引領國潮
    至此,被稱作「玻尿酸三巨頭」的愛美客與華熙生物、昊海生科齊聚資本市場,這標誌著中國醫美上遊市場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從一片空白到產銷量佔世界市場的半壁江山,中國千億級的醫美市場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玩家入局,愛美客等國產品牌是如何殺出重圍,醫美行業的下半場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 愛博醫療:比肩3年7倍的愛爾眼科、歐普康視的國內龍頭
    醫藥生物行業既是穩健增長的產業,又是高科技加持的成長型行業,同時各個不同的細分領域專業性極強、難度極高,因此在資本市場中,生物醫藥公司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一大批行業龍頭,慢牛、長牛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