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30日(記者 王丹玉) 「現在我又充滿希望了,真的非常感謝博愛醫院醫生!」16歲的小張躺在菏澤博愛醫院的病床上,眼裡噙滿了淚水。事情還要從7月29日凌晨說起。
左手中指末節被絞斷 13.5小時輾轉兩地6家醫院
7月29日凌晨時分,騎電動車回家的小張發現電動車車輪軸承上不知道什麼時候纏上了一條細繩。小張急於扯掉繩子,沒想到卻被絞掉了左手中指的第一個指節,左手的其他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帶著兒子先去了菏澤市區的兩家醫院,都建議轉院治療,我們連夜開車去了省裡的醫院。」記者見到小張的父親張先生時,他的眼中還有未消散的紅血絲:「我侄子和外甥兩個人輪流開車,3個小時就趕到濟南。」張先生告訴記者,因各種原因,他們先後輾轉了4家醫院,都未能成功入院治療。張先生一家人都感嘆「看病怎麼這麼難!」,一家人沒有了主意。
「還是侄子先想到,問問我們村的村醫吧!於是我給村醫國慶打了一個電話,他說別再耽擱了,快返回菏澤,建議到博愛醫院治療」。就這樣,張先生在先後輾轉6家醫院後,於29日下午來到博愛醫院入院。此時,距離小張的手指被絞斷已經過去了13.5個小時。
雖歷坎坷 結果滿意 斷指18小時後接上了
快速抽血檢驗、皮試、輸抗生素、清創、固定骨折、修復神經血管……經過山東省醫學會手足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博愛醫院院長鍾國棟和手足顯微外科副主任曹元峰等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擠斷18個小時的甲床也逐漸滲出了鮮紅的血液,指腹也慢慢轉成了紅色。手術成功!醫務人員也都鬆了一口氣。目前小張正在術後密切觀察期。
「輾轉在求醫路上的時候,開始我心裡特別焦慮,非常著急,受傷的手和前臂也疼痛不已。後來從濟南返回菏澤的路上,我一度非常失落,想著自己的手指,怕是沒希望了。」16歲的小張告訴記者,手指被絞斷的時候他沒有哭,輾轉在路上的時候他也沒有哭,現在躺在博愛醫院病床上,他內心充滿了信任和感激,一下子熱淚盈眶。
小張的父親張先生也告訴記者,直到看到兒子被推出手術室、院長鍾國棟告訴手術成功的那一刻,自己懸著的心才放進肚子裡。
建議患者轉診 首診醫師聯繫好接診醫院了嗎
看到鍾國棟院長的微信朋友圈消息,中國山東網記者一早趕到了博愛醫院。在稱讚技術高超的時候,鍾國棟卻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他說如果大家都重視落實「首診醫師負責制」,小張就不會跑這麼多醫院了。山東省政協委員鍾國棟說,這次「看病難」事例,他深受啟發,希望各醫療機構向山東省中醫醫院學習,嚴格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和各項診療常規,貫穿於醫療活動全過程,使醫務人員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提高醫療安全、醫療質量,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據了解,《醫療質量管理十八項核心制度》中,第一項就是首診負責制度。《制度》中表示「患者首次就診的科室為首診科室,接診醫師為首診醫師」。
《制度》中第一項第八條規定,「首診醫師搶救急、危、重症患者,在患者病情穩定之前不得轉院,因醫院病床、設備和技術條件所限,須由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親自察看病情,決定是否可以轉院。對需要轉院而病情允許轉院的患者,須由經治醫師(必要時由醫務科或總值班)先與接收醫院聯繫,對病情記錄、途中風險及注意事項、護送等均須作好知情告知和妥善安排。」因此,在患者轉診的過程中,首診醫生應與轉診醫院取得聯繫、書寫病例介紹、告知相關人員做好轉診過程中的陪護等一系列通聯工作。
「我們全院上下都非常重視核心制度的學習和落實,尤其是《醫療質量管理十八項核心制度》。微信群打卡學習、抄寫制度、抽查測評……通過各種方式讓醫院的醫護人員了解、落實制度,最大限度保障患者權益、保障醫療責任安全。」護理部蔣永欣主任告訴記者。
據了解,《醫療質量管理十八項核心制度》可以說滲透在醫療機構每一位醫務人員每一天的工作當中,在診療活動中對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一方面,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認真學習落實、嚴格遵守《醫療質量管理十八項核心制度》;另一方面,也呼籲廣大市民積極了解相關制度,以便更好地維護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