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樹唱《送別》大哭:成年人誰不曾受傷,不如向「南太平洋巴鐵」學...

2020-11-19 和訊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衷曲無聞(ID:zhongquwuwen),作者為衷曲無聞,首圖來自電視節目《大事發聲》。

  假期的時候閒來無事,清理起了自己的歌單。

  無意間點到樸樹在《大事發聲》上翻唱的《送別》,緩慢的旋律一下把我拉回到了錄音棚現場。「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歌聲短暫停留在了這裡。

  當我抬頭,樸樹已經泣不成聲。他強忍著淚水,哽咽著將歌曲唱完。曲畢,他再沒有繃住,整個手往話筒上一搭,就低頭哭了起來。就這樣,在鏡頭面前,在一堆演奏者面前,在話筒面前,他哭得很盡情,如同一個孩子,沒有任何的顧忌。

  樸樹說,「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別難熬,但在音樂裡面的時候,即使唱最悲傷的歌也是享受。」

  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人到了某個年紀最怕突然聽懂一首歌。」我想這往往都是因為「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每個人都會有這麼一瞬間,突然被觸到了心裡某一個最柔軟、最脆弱的地方,然後失控,潰不成軍。

  之前在知乎的話題榜「你上一次崩潰是為什麼?」看到這樣一段,深有感觸:

  「電腦突然就黑屏了,加班寫了兩小時的東西沒來得及保存就沒了。當時整個人都不好了,一下子從工位上站起來狂叫,然後坐下哭了五分鐘,一起加班的同事都被我嚇到。我在樓梯間抽了根煙,繼續回去位置上加班,不管怎麼樣工作還在那,生活還是要繼續。」

  1

  成年人的生活

  從來都不容易

  世界著名鋼琴家朗朗不知什麼時候起頻頻出現在各大綜藝,而如果百度搜索「郎朗參加了什麼綜藝」,則顯示郎朗一共參加了42個綜藝,今年的就有9個。

  於是有網友質疑郎朗不務正業:「一個鋼琴家上這麼多綜藝,吃相有點難看。」

  直到朗朗在《青春環遊記》裡坦誠地說道:「今年真的是很難。我大概有八十多場音樂會全部取消。」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艱難和困苦,都有自己必須面對的單槍匹馬的戰鬥,誰都逃不了。

  郎朗還透露,自己在三年前因為胳膊發炎受傷,取消了一整輪的音樂會。好不容易等到三年以後,休養結束,整裝待發,卻沒想到被一場疫情打得措手不及。

  因為疫情持續時間太長,而且很多地區都不支持線下開音樂會,準備了好幾年的音樂會全部取消了。

  作為一個職業鋼琴家,當自己全力籌備了幾年的音樂會一下被取消的時候,那種無力感也許只有當事人才知其中滋味,而能夠把他從那種無所適從的狀態中剝離出來的,也許就是找到一個辦法和大家一起共同渡過特殊的時期。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在重重壓力下生活著的成年人,可以被允許有一個撐不住的時刻,也需要有一個釋放壓力的途徑。

  生活不會因為暫時的崩潰而停滯不前。

  2

  成年人的崩潰

  都是一瞬間的事

  在《嚮往的生活》第四季中,一直活力滿滿的元氣少女歐陽娜娜因為何老師的一個擁抱崩潰大哭,前一秒的她還因為張子楓願意她留下而笑意盈盈。

  何老師緊緊地把娜娜抱在懷裡,貼心地用衣服擋住了她,慢慢地開導她:「在這哭就是最好的排洩,因為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沒有機會可以跟懂你的人一起,對不對。」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在拼命壓抑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可能不是因為沒有懂你的人,而是我們似乎已經活得連崩潰的時間都沒有。

  歐陽娜娜出生於藝術世家,有著很多同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身家背景,可是也正是這份家族榮耀讓她不得不一直像旋轉的陀螺那樣,不敢停歇,甚至不敢放慢腳步。

  五歲,當其他的同齡人都在玩過家家的時候,歐陽娜娜已經開始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十二歲,當其他小女孩還躲在爸爸媽媽懷裡撒嬌的時候,她已經在臺北舉辦了四場個人大提琴獨奏會,十三歲便已考取了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越努力,越不安」吧。

  生活就像一根鞭笞你前行的戒尺,時刻讓你拼盡全力,沒有時間讓你停下來休息,沒有時間欣賞風景,沒有時間給你陪伴家人,沒有時間讓你和朋友茶話家常。

  3

  成年人更需要

  找回內心的寧靜

  小的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後笑著笑著就哭了。

  在外人眼裡,你都已經站在人家努力了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頂點,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可是別人只看得到你收穫的掌聲和表面的光鮮,背後的孤獨和心酸只能自己慢慢咀嚼。

  很多時候,你都活在別人對你的期望裡,不停地被推趕著往前走。可你想要的從來都不是鮮花和掌聲,因為那些只能給你帶來壓力。

  只有內心的寧靜才能真正讓你得到精神上的富足。

  就像離我們萬裡之遠的萬那杜人一樣,他們至今都還延續著數千年來從祖先那裡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過著簡單而平淡的生活。雖然這樣的生活沒有驚心動魄的波瀾起伏,卻也因為堅守的那份寧靜而格外幸福。

  這也就是為什麼,作為在多個場合支持中國的萬那杜,雖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卻同時也是公認的全球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

  作家三毛所說,要學著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個太壞的局面。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樂和必然的抵達,在於我們自己的修持。

  抗命不可能,順命太清閒,遵命得認真,唯有樂命,樂命是最自由自在,今日的事情,盡心盡意,盡力去做了,無論成績如何,都應該高高興興地上床恬睡。

  萬那杜看起來日子好像過得很苦,但他們始終都能主宰著自己的生活,享受著精神上的富足和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誰又能說這日子過得苦呢?

  編輯:陳霞 丁媛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弘一法師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
  • 中國傾力支持「南太平洋巴鐵」,萬那杜實現跨越式發展
    萬那杜位於南太平洋中心,地處澳大利亞以東,紐西蘭以北,被譽為「南太平洋明珠」、「澳洲紐西蘭人後花園」,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優美的自然環境。  作為世界上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友誼源遠流長,因而被形象地稱為「巴鐵」。
  • 水與火衝突融合,「南太平洋巴鐵」的大美河山,都給你扒出來了!
    水與火衝突融合,「南太平洋巴鐵」的大美河山,都給你扒出來了!「萬那杜」——這個南太平洋的島國的國土面積僅有1.219萬平方公裡,卻不顧歐美強權,在多個場合勇敢地為中國發聲,用行動詮釋了「南太平洋巴鐵」的實至名歸。
  • 大國博弈時代,「南太平洋巴鐵」C位出道
    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國大選正在上演戲精的專業表演,大國博弈,霸屏又霸權,小國卻仿佛活在這個世界的邊緣。在國內遊創下新紀錄的同時,由於海外疫情的持續,出境遊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然而,被譽為「下一個馬爾地夫」的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由於成為了疫情的「避風港」讓國人心嚮往之。而且,憑藉其獨有的模式,在大國博弈中刷出了一波存在感。
  • 《送別》樸樹:成年人的世界,從來不容易
    之前網絡上看到一個視頻,樸樹在一次節目中演唱《送別》,中途唱到「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時一度淚灑當場,痛哭出聲,曾經的樸素少年此刻像個孩子一樣完全釋放了積累已久的情緒。聽到他的這首《送別》後,有網友評論:「樸樹的《送別》是藏在我們心裡不敢碰的故事,誰不是一邊不想活又一邊努力活著,對樸樹來說是,對你我來說都是如此,謝謝樸樹,把脆弱唱給我們聽,因為我們心底也有一個想笑又想哭的人生。」
  • 南太平洋島國民眾:「一帶一路」讓生活越來越好
    巴新總督達達埃以及當地民眾等上萬人參加活動。「中國企業克服重重困難,提前4個月交付這座現代化的議會大廈,令人敬佩。」新愛爾蘭省省長陳仲民表示。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南太平洋島國參加多個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重大項目,為當地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 樸樹為什麼說:電視上的明星令人作嘔,如果寫出《送別》死而無憾
    《大事發聲》現場,樸樹唱到李叔同作詞的名曲《送別》時大慟出聲,身體前傾碰到話筒,發出嘯叫,似乎是音響系統的應和。他曾經說過非常喜歡這首歌,表示如果此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就死而無憾了,不知道他演唱這首歌時想到了什麼。
  • 《南太平洋》:環保不是大國競賽,生態不是意識形態
    比如《南太平洋》的原聲旁白是英國著名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以飾演的角色多為高智商超能力的學術異端分子而聞名《南太平洋》與BBC自然歷史頻道的其他傑作一樣製作精良,在基調上更多了一種水的味道,那是生命起源的味道。影片聚焦於南太平洋這個與各大陸地板塊隔絕的隱秘國度,還原了人類文明伊始的各種形態。南太平洋是一個地球生命的試驗場,大自然主導控制著實驗條件和隨機變量。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 當樸樹唱起《送別》時,那個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少年哭了
    ——《送別》李叔同當年,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他聽到了《旅愁》。這是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寫出了的一段歌詞。於是,李叔同取調了這首歌,並寫出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送別》。之後,這首《送別》也被許多歌手重新填詞過,樸樹就是其中一位。
  • 當樸樹唱起《送別》時,那個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少年哭了!
    ——《送別》李叔同當年,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他聽到了《旅愁》。這是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寫出了的一段歌詞。於是,李叔同取調了這首歌,並寫出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送別》。之後,這首《送別》也被許多歌手重新填詞過,樸樹就是其中一位。樸樹對於《送別》這首歌有著一些別樣的情感。
  • 吳浩然 年輕時,誰不曾一本正經地浪費時光
    也許,只有十分年輕的時候,只有初次啟封的心動,會令一個人心甘情願地,將許許多多時光用於徒勞的暗戀吧。可也正是這份徒勞,可以讓一些時光結晶下來,雖早已與當下無關,卻有時悄悄地閃著光,照亮成年人世界的一隅。 二 剛上大學那會兒,經常聽見一個詞:綜合素質。
  • 巴鐵這次熬出頭了!中東又一強國出兵力挺,直接殺向克什米爾地區
    近年來,印度似乎變得愈發囂張起來,而這也讓人不得不懷疑他背後的「大哥」到底是誰,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美國,而除了美國外,俄羅斯、法國等都成為了為印度在軍事武器領域的「守護者」。而現在印度面臨3國圍攻的時候,卻沒見背後這些「大哥」出手幫助,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稱,巴基斯坦的盟友土耳其向克什米爾地區派出大批僱傭兵力挺巴鐵,直接衝向克什米爾地區,這樣的舉動讓莫迪一時不知所措,算上土耳其,印度一下子被3個國家圍攻,所面臨的局勢非常嚴峻。
  • 44歲樸樹唱《送別》崩潰大哭:住的出租屋,夢想是買房子
    樸樹也是這樣一個人,前幾天他上了《跨界歌王》,唱的是《送別》,當他唱到「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這一句的時候,仿佛是想起了什麼,轉過身去偷偷哭泣,一定是在經歷了什麼之後才有這種情感,最怕的就是某一天突然看懂了歌詞。這一年樸樹已經44歲了,可能很多還不熟悉這個大叔,在九十年代他和他唱的《那些花兒》可是家喻戶曉,嘗遍大街小巷,明明是已經火起來的歌手為什麼又突然消失了呢!
  • 當樸樹唱起死亡
    還年輕的海朋森唱,「你說我常常變得冷酷,我有時想像死亡」,已老去的寸鐵唱「目擊你剛剛完成這一跳」「通向這趟旅行的最後一扇門」。這個終極命題,可以年輕得立意高遠,可以年邁得平易近人。可以拿來當輕描淡寫的口頭禪,也可以嚴肅莊重到抬不起頭。
  • 「老鐵」是什麼意思 為啥連巴國也叫巴鐵
    老鐵是個什麼玩意,為何各大直播平臺主播都在說老鐵,而且現在還變成了網絡流行語,就連好友巴基斯坦也被大家叫成了巴鐵,雖然很多朋友模糊的知道老鐵應該是好朋友的意思,但是其實老鐵的意義遠高過好朋友。老鐵的來歷老鐵這個近年才出現的網絡流行語,最早高曝光是出現在直播平臺裡的一些東北主播口中,因為東北主播比較多,而且老鐵這個詞聽起來就比較新,比較怪,所以很快被網友學用起來,老特屬於北方一個方言。老鐵的意思老鐵,一聽會感覺像我們熟悉的鐵哥們的意思,但是其實老鐵遠遠不只鐵哥們這一層意思,老鐵的意思非常廣。
  • 中國和巴鐵,是真的鐵!
    接下來,中國醫療專家將在當地開展醫療救助活動,向巴鐵朋友分享中國防疫經驗。 其實早在此前,我國已經陸續從物資、醫療等方面為巴基斯坦提供了多波次支援工作。為什麼屢次向巴基斯坦伸出援手?那是有淵源和原因的。 在中國發生新冠疫情後,巴基斯坦政府迅速從全國調集30萬隻醫用口罩、800套醫用防護服和6800副手套支援中國。
  • 這首神曲被竇唯佛系改編,唐朝樂隊演繹,樸樹唱哭,堪稱百年經典
    人生本孤獨,來去皆寂寞,樸樹唱前就已經感嘆過:「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別難熬,但在音樂裡面的時候,即使唱最悲傷的歌也是享受。」樸樹是真愛這首歌的,而此時的愛,或許才是真正的懂得人生無常後的悲欣交集。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場相逢和離別,相逢歡喜時卻少有人想到離別苦,於是才有「相見時難別亦難」,於是才有了百年前還在是一翩翩公子的文藝青年李叔同寫下了這首傳唱百年的經典。
  • 鄭希怡又受傷了:成年人的人生都是經過了千錘百鍊的過程
    文/燕包包最新一期《乘風破浪的姐姐》,鄭希怡又受傷了。這次是腳韌帶拉傷,挫傷比較嚴重,一個月不能跳舞。在回宿舍的路上,鄭希怡忍不住哭了,她雖然嘴上說著不在意,其實心裡比誰都難過。這已經不是鄭希怡的第一次受傷,她的人生當中,不順、受傷一直很眷顧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