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2020-09-03 鬍子哥影視

有音頻。希望您能喜歡。


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弘一法師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人到了某個年紀會突然懂得一首歌。其實生活就是不斷「送別」的過程。

樸樹,44歲了。他的一生也經歷過太多離別了。

音樂博主@耳帝點評:這不是一個完整的表演,因為他泣不成聲,他曾說此生若能寫出這樣的歌那死而無憾。我不知這首歌對他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他只說感覺生活像煉獄,而最後,突然碰到的話筒引起了一個短暫的嘯叫,仿佛是麥克風在代替強忍的他哭出了聲…

這條微博下面的點讚轉發評論已經超過10萬,網友的聲音裡,少了苛刻,多了寬容和心疼。

對於這段視頻,更多人表達:「因為是樸樹,所以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這並不是樸樹第一次在現場大哭。12月9日的鄭州演唱會上,樸樹唱《我愛你,再見》時,毫無預兆地戛然而止,仰著頭崩潰大哭。

今年4月的一天,《獵戶星座》按時上線了,經歷了長達14年的煎熬和等待之後,樸樹終於發行了他的第三張新專輯,可在那天下午,他卻把自己一個人關進酒店房間,嚎啕大哭了好久。

因為很多都沒達到樸樹的預期,他非常憤怒,極度悲傷。幾個小時後,演唱會首站演出開始,樸樹勉強從酒店房間走出來到現場,他站在臺上,唱到《且聽風吟》的時候,忍不住又哭了。

當時的這一哭,讓樸樹上了熱搜。可歌迷們心裡清楚,這不是什麼炒作營銷,這是真的樸樹,這是樸樹的「真」。

執拗、敏感、細膩、脆弱……這些孩子般的特質,如今依舊清晰地保留在樸樹的身上。

鄭州演唱會上,樸樹曾略帶失落地說:以前我一直在尋找一條回去的路,可最近發現根本沒這條路,即使有,也都不一樣了,所以要一直往前走。

樸樹對音樂的追求,到了近乎偏執的程度。在音樂面前,無異於苦行僧。

從出道之日起到現在,樸樹這一路走得任性,也走得很慢,一直和某些快節奏的東西保持距離。

那幾年,幾乎哪裡都能見到樸樹,因為一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泰戈爾的詩集都跟著成了暢銷書。

但那過後,他突然隱匿。在事業、名氣如日中天之際,毫無徵兆地消失在公眾視野裡。

「我不愛過這種生活,掙再多錢有什麼用呢?真的,它不能帶給我快樂……」

15年的夏天,樸樹帶著《平凡之路》回來了;接著是《在木星》與《好好地》。還陡然出現在《跨界歌王》的現場,和王子文合唱《那些花兒》。特別正直,特別樸樹說:因為我最近,需要一些錢……

有人說樸樹走過的地方,空氣中都會飄過一種不快樂。

對於這12年,他的看法很簡單:命運有自己的時間表。

「是老天爺讓我等了12年才等到可以做唱片的狀態。它真不短,它很殘酷。」他在文章《十二年》中寫道:「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他很喜歡李叔同的《送別》,他說過如果是他寫的,哪怕寫一首,死了也甘願。他願意在生命中等這麼一首歌。

就像他喜歡的導演侯孝賢,為了一個鏡頭,去等一場風,一片雲。

如今,樸樹44歲。

成熟原本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樸樹是,我們也是。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磕磕碰碰受了傷、燙了疤,長出繭,心尖上厚厚一層。七分的痛透過這厚厚的死皮只感到了三分,十分的歡喜要到心裡也被擋去了部分。但總有一些人,執拗地掀走死皮磨去角質,露出血粉色的新肉。

我們試著在「歸來仍是少年」的樸樹身上,找到我們遺失的少年心氣。但當聽懂《送別》,聽懂流著淚唱《送別》的樸樹,只想拍拍那些故作堅強的肩膀:「人到中年卻還活的像個少年一定很不容易吧?」

樸樹的眼淚,是每個成年人在深夜才敢訴說的脆弱;樸樹的《送別》是藏在我們心裡不敢碰的故事。

誰不是一邊不想活又一遍努力活著?對樸樹來說是,對你、我來說都是如此。

謝謝樸樹,把脆弱唱給我們聽。因為我們心底也有一個想笑又想哭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 李叔同填詞的《送別》已傳唱百年,竇唯唐朝樂隊改編,樸樹唱哭了
    不但在《我是歌手》中韓磊翻唱過,樸樹更是唱哭了自己,這或許就是真正的「經典永流傳」。弘一大師李叔同,一定是近代名人中繞不開的人。他不但是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也是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 每日音樂:樸樹唱哭一曲《送別》,歲月的渡口, 你我皆過客
    樸樹演唱《送別》或許是歌曲背後的故事,讓樸樹感動到無法忘懷,將自我代入到李叔同的體驗之中,被好友遠去而天地茫茫的意境所打動。也有可能是歌詞描述的知交零落,這一人生況境觸動了樸樹心底的琴弦,讓他聯想到自己也歷經歲月風雨,知交飄零的真實遭遇。在一次媒體採訪中,樸樹提起《送別》時說:這樣一首歌,哪怕一首,如果是他寫的,他死了也甘願。
  • 當樸樹唱起《送別》時,那個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少年哭了!
    ——《送別》李叔同當年,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他聽到了《旅愁》。這是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寫出了的一段歌詞。於是,李叔同取調了這首歌,並寫出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送別》。之後,這首《送別》也被許多歌手重新填詞過,樸樹就是其中一位。樸樹對於《送別》這首歌有著一些別樣的情感。
  • 當樸樹唱起《送別》時,那個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少年哭了
    ——《送別》李叔同當年,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他聽到了《旅愁》。這是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寫出了的一段歌詞。於是,李叔同取調了這首歌,並寫出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送別》。之後,這首《送別》也被許多歌手重新填詞過,樸樹就是其中一位。
  • 這首神曲被竇唯佛系改編,唐朝樂隊演繹,樸樹唱哭,堪稱百年經典
    在2017年的一檔綜藝節目上,樸樹翻唱了一首百年前的經典老歌,然而曲聲未終人卻哭倒,感言到:「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死而無憾。」人生本孤獨,來去皆寂寞,樸樹唱前就已經感嘆過:「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別難熬,但在音樂裡面的時候,即使唱最悲傷的歌也是享受。」
  • 歌詞欣賞—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詩詞背景: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樸樹為什麼說:電視上的明星令人作嘔,如果寫出《送別》死而無憾
    《大事發聲》現場,樸樹唱到李叔同作詞的名曲《送別》時大慟出聲,身體前傾碰到話筒,發出嘯叫,似乎是音響系統的應和。他曾經說過非常喜歡這首歌,表示如果此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就死而無憾了,不知道他演唱這首歌時想到了什麼。
  • 《城南送別》
    》來源考        李叔同從未否認,作為一首歌,《送別》借用了一首外國歌曲的曲調。只是為寫《李叔同的<送別>與電影》一文,我才找李叔同的傳記看一看,去網上查一查。不看不查不知道,一看一查才知道關於李叔同《送別》的來源在我國文獻(我看到的)中竟然是語焉不詳甚至是錯訛迷離的。許多文章都說,原曲作者是J.P.奧德韋。J.P.奧德韋何許人也?我沒有很快找到現成答案,只好慢慢查。
  • 唱一首《送別》| 送別《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 ,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除此之外也有其它一些傳唱版本。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送別——李叔同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來時莫徘徊」 樸樹為何唱弘一大師的《送別》時泣不成聲
    有一個畫面在我記憶裡定格了多年,錄製現象一貫沉默寡言的樸樹唱,一開始他還笑問大家:「《送別》會唱嗎」?所有人都笑了。隨後樸樹像自言自語般感嘆了一句:有時覺得生活就像是煉獄一般。現場安靜下來,人們似乎都被這句話給戳了一下,接下來樸樹開口起了那首送別。
  • 《送別》
    《送別》是李叔同出家前所作送給摯友許幻園的歌曲,也曾作為經典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 送別歌曲哪個最經典,非李叔同送別歌曲莫屬!
    送別歌曲有很多,要說哪個比較陳舊和經典,非送別歌曲莫屬!《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歌已是學聲樂必唱的一首歌,特別是初學者,朗朗上口,容易入門。
  • 老狼給同學們播放樸樹演唱版本《送別》,並講解歌詞變遷
    最後老狼給同學們播放了樸樹演唱版本的《送別》,並解說了《送別》歌詞的變遷,最後在與同學們合唱《送別》中結束此次節目。點擊閱讀原文,可看本期完整視頻《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樸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這就是《小別離》這個故事寫到的:跟父母要別離,跟兒女要別離,跟自己的過去也有個別離。而今天要探索百科的歌,就是與送別這個主題有關的,它叫《送別》。很喜歡《送別》裡面的這一段歌詞,因為它說到了心坎: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 送別-李叔同
    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託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 24歲棋手範蘊若意外離世 柯潔用張學友歌詞悼念送別
    24歲棋手範蘊若意外離世 柯潔用張學友歌詞悼念送別時間:2020-07-02 23: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4歲棋手範蘊若意外離世 柯潔用張學友歌詞悼念送別 北京時間7月2日下午,一則突如其來的噩耗在圍棋圈傳開,職業棋手範蘊若八段,於2020年7月2日下午在上海因故去世
  • 張中良丨《送別》的前生後世
    1963年,由謝鐵驪編導的電影《早春二月》(北京電影製片廠),把《送別》作為背景音樂,愈加烘託出主人公彷徨歧路的困惑與憐恤弱者辭別友人的淡淡感傷。林海音(1918-2001)帶有濃鬱自傳色彩的小說《城南舊事》(收1960年7月出版的同名小說集),兩次提及當時傳播甚廣的《送別》,但歌詞與最初流傳的版本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