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音樂》人人文學網微刊
- 01 -
最近,樸樹在某節目現場,演繹華語經典歌曲《送別》,這不是一個完整的表演,因為歌未畢,曲未盡,他已泣不成聲。
樸樹演唱《送別》
或許是歌曲背後的故事,讓樸樹感動到無法忘懷,將自我代入到李叔同的體驗之中,被好友遠去而天地茫茫的意境所打動。
也有可能是歌詞描述的知交零落,這一人生況境觸動了樸樹心底的琴弦,讓他聯想到自己也歷經歲月風雨,知交飄零的真實遭遇。
在一次媒體採訪中,樸樹提起《送別》時說:這樣一首歌,哪怕一首,如果是他寫的,他死了也甘願。
之前在另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問他參加節目的理由,他的回答竟然是「我靠這個賺錢啊」。
按理來說,明星在開口前都得先想好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以便提升下格調。
但樸樹卻不這樣,哪怕過了這麼多年,他還是那個永遠那麼直白,那麼天真,毫不修飾自己的人。
這就是樸樹的不凡之處,他把精緻的靈魂全裝在歌裡,私底下直白而沒有包袱,出去半生,歸來仍似少年。
簡單直接,這才是樸樹。
- 02 -
《送別》是弘一法師出家前所作送別歌,也是送給摯友許幻園的歌曲,也曾作為經典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是民國著名的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
在寫《送別》這首歌詞時,還有一段動人故事:
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悽涼。
李叔同的「天涯五好友」中的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
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傳世佳作: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經典版《送別》
《送別》,送的是人間離別之情,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築的卻是人生的天問風景。
在清麗的詞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熟悉的陌生的人們。
從歌詞的字裡行間,我們也感悟到人間事事本無常的道理。
花開花落,生死無常,何況離別呢?
- 03 -
生命,兜兜轉轉,
一程風雨,一程眷戀,
紅塵,熙熙攘攘,
每一程的轉彎處,
都有一場盛大的遇見,
亦有一場盛大的告別。
緣分如一葉小舟,
悠悠而來,
匆匆而去。
有些結局已提前寫好,
歲月的渡口,
過客匆匆。
童聲合唱版《送別》
時間的荒野裡,
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與千萬人之中,
曾遇到那麼一個人,
已經是太難得的緣分。
有些人的路過,
是曇花一現的驚豔,
有過一次就足夠幸運。
何必執拗於已逝去的光陰,
為最終的別離黯然神傷,
隨緣而來,
隨緣而去,
對這樣的遇見心存感恩就好。
曾經執手的時光,
樸素卻不乏溫暖,
溫軟的歲月,
你曾題下最美的註腳。
一別,或許經年,
無論你身在何處,
總有曾經的回憶,
給我回顧的理由,
贈我以微笑,以溫暖。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此去一別,只願安好。
文學是一種力量!
編輯 | 一夜雨
總編 | 王博生 原創投稿:1187295260@qq.com
人人文學網:http://www.renrenwenxue.com
人人論壇:http://bbs.renrenwenxue.com
手機版http://www.renrenwenxue.com/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