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時隔一年,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推出特別節目,用跨越時空的特殊講述,紀念在戰火中永存的「閃亮的名字」。
文 | 霓星
第一季節目中,高原環保先驅傑桑·索南達傑、「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時代楷模播種未來的植物學家鍾揚,第二季節目中,革命女烈士江姐、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雲南十大法制新聞紅榜人物柯佔軍……當一個個閃亮的名字划過,我們眼前出現的不再是遙遠的英雄,更是身邊每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2020年7月,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名單,2020年9月,獲得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電視文藝欄目獎,《閃亮的名字》前兩季節目不僅實現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也讓觀眾們記住了一大批「閃亮的名字」。
這一次,《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將鏡頭對準曾經歷槍林彈雨的人民英雄。70年來,這些「閃亮的名字」值得被銘記,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的青春故事值得被歌頌,所有為這場戰爭做出貢獻的人們都值得致敬。
講述者、表演者、親歷者,
全方位再現閃亮瞬間
一邊是尋訪者陳辰實地走訪,還原英雄的人生經歷,一邊穿插對英雄故事的演繹,讓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觸——區別於傳統紀錄片,綜合「走訪紀實+影視演繹」手法成為《閃亮的名字》前兩季節目的最大特點。而剛剛開播的《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又會有什麼不一樣?
陳辰這一次不僅是節目製片人、主持人,更承擔著「講述者」的身份。在她穿插的娓娓道來中,仿佛奔赴抗美援朝戰場的英雄們就在眼前。
與此同時,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鮮活的人物和真實的戰鬥場景在舞臺上被重新展現。由曾經書本上的記錄、長輩口中的講述到屏幕中的現場演繹,更多觀眾對70年前的那段歷史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胡乾秀犧牲時,家裡的長子才四歲,他犧牲後20天,小兒子出生,家人起名胡憶朝。提起這段過往,接受陳辰採訪的胡乾秀長子胡曉平表示,儘管沒能跟父親留下一張家庭合照,但父親的願望他至今銘記在心——「在和平的環境下一家人過上和平的生活,有時間能好好睡上覺。」
胡乾秀沒能實現的心願,在下一代的身上得到了實現。不光有對70年前的那段歷史的全面展現,也有關於精神和信仰的薪火相傳。不同於前兩季節目,《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邀請當年親歷抗美援朝戰場的中國志願軍及他們的親友來到節目現場。事件的親歷者和英雄人物的家屬參與到歷史再現當中,能夠讓當下的年輕人真正地產生共鳴。
親歷者、講述者、表演者,不同側面的切入全方位再現偉大戰爭歷史畫卷,而這一呈現則是通過多元化的藝術形態完成的。在《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中,不僅能看到文化類綜藝表達的身影,戲劇化的舞臺展現和紀錄片式的真實講述更為節目增添了豐富色彩。
有親近的訪談,也有精彩的表演,《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真正回答了「如何致敬和傳承歷史」的命題。
前線拋灑熱血,後勤共燃光熱,
抗美援朝精神「有跡可循」
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面對美國在中朝邊境的不斷威脅與挑釁,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我國毅然派出29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開赴朝鮮前線。面對強大敵人,志願軍戰士們浴血奮戰,立下卓越戰功。這一場「立國之戰」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更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在這場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的戰爭中,這些心懷國家大義的志願軍將士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譜寫出充滿熱血的英雄讚歌,但實際上,每個英雄人物亦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志願軍戰士的英雄群像,也是由我們身邊平凡但偉大的普通人構成的——《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便走近他們,帶領觀眾一路回溯,重溫抗美援朝過程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閃亮瞬間。
肅殺的寒冬裡,胡乾秀帶領著400餘名戰士堅守黃草嶺,在美軍的轟炸中壯烈犧牲;在關鍵的上甘嶺戰役中,年僅21歲的胡修道與戰友輪番堅守,打退敵軍的40多次進攻,最終守住高地;從年輕的放牛娃,到擊落美國王牌飛行員戰機的英勇空軍,韓德彩所代表的中國空軍在藍天中衝出奇蹟……
用細膩的筆觸書寫偉大,在《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中不僅能看到在戰火紛飛的前線之中拋灑熱血的戰士們,也有用自身光熱點燃黑夜的後勤部隊。
「王清珍同志,向你致敬!向救死扶傷的女醫護人員們致敬!」「向保家衛國的英雄們致敬!」王奶奶正是電影《上甘嶺》中用嘴為傷員排尿的王蘭的人物原型。儘管時隔70年,回憶起為黃繼光烈士整理遺容的場景,王清珍奶奶仍記憶猶新。正是和她一樣的74萬後勤保障人員的無私奉獻,鑄成了戰場上最堅實的後盾。
如何書寫中國英雄?
在情感與社會中共塑新表達
講述方式迭代升級、情感力量強勁深厚,《閃亮的名字》兩季節目以書寫頑強不息的中國英雄為主線,一次次將「閃亮的名字」賦予血肉、立體地呈現出來。讓英雄的精神能量來深切地傳遞給更多人,東方衛視文化紀實尋訪類節目《閃亮的名字》早已成為品牌節目。
作為一檔謳歌英雄的電視節目,《閃亮的名字》突破類型節目創作邊界,用初心和匠心收穫口碑。而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是:從前兩季到《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不僅講述真實的故事,而且以細節為抓手,深入挖掘人物和尋找人的內心世界,從而讓英雄的形象更飽滿、更具溫度感,也為觀眾輸出了無限的感動和感觸。
回憶起與胡修道在戰場相見的場景,曾擔任戰地記者的任紅舉老人感嘆道「永遠也不會忘記」,胡修道的一句「我有信心,我不服,我要給中國人爭光」也透過屏幕在每個觀眾的心中響亮。
此外,從第二季節目獻禮建國70周年,到紀念抗美援朝特輯,《閃亮的名字》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其從時代性和現實性出發的守正創新讓這檔節目成為主旋律內容表達的新坐標。在此基礎上,這檔節目不斷鋪陳出國家民族砥礪奮進的壯麗圖景。
第二季《閃亮的名字》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創作理念,選取了1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作出偉大貢獻的英雄,帶領廣大觀眾領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則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4位英雄的故事,在對「立國之戰」的全方位回溯之中致敬最可愛的人。
正是因為這些「閃亮的名字」,以及在崢嶸歲月中「閃亮的瞬間」,更多人了解了真實的歷史故事,也感受到時代的脈搏。正如任紅舉老人所說,「勳章永遠不會生鏽,那是烈士臨死前的眼淚,是他們的熱淚擦洗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