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崢嶸歲月,《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這一次如何謳歌英雄?

2020-10-27 影視前哨


導讀:時隔一年,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推出特別節目,用跨越時空的特殊講述,紀念在戰火中永存的「閃亮的名字」。

文 | 霓星

第一季節目中,高原環保先驅傑桑·索南達傑、「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時代楷模播種未來的植物學家鍾揚,第二季節目中,革命女烈士江姐、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雲南十大法制新聞紅榜人物柯佔軍……當一個個閃亮的名字划過,我們眼前出現的不再是遙遠的英雄,更是身邊每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2020年7月,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名單,2020年9月,獲得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電視文藝欄目獎,《閃亮的名字》前兩季節目不僅實現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也讓觀眾們記住了一大批「閃亮的名字」。

這一次,《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將鏡頭對準曾經歷槍林彈雨的人民英雄。70年來,這些「閃亮的名字」值得被銘記,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的青春故事值得被歌頌,所有為這場戰爭做出貢獻的人們都值得致敬。

講述者、表演者、親歷者,

全方位再現閃亮瞬間

一邊是尋訪者陳辰實地走訪,還原英雄的人生經歷,一邊穿插對英雄故事的演繹,讓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觸——區別於傳統紀錄片,綜合「走訪紀實+影視演繹」手法成為《閃亮的名字》前兩季節目的最大特點。而剛剛開播的《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又會有什麼不一樣?

陳辰這一次不僅是節目製片人、主持人,更承擔著「講述者」的身份。在她穿插的娓娓道來中,仿佛奔赴抗美援朝戰場的英雄們就在眼前。

與此同時,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鮮活的人物和真實的戰鬥場景在舞臺上被重新展現。由曾經書本上的記錄、長輩口中的講述到屏幕中的現場演繹,更多觀眾對70年前的那段歷史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胡乾秀犧牲時,家裡的長子才四歲,他犧牲後20天,小兒子出生,家人起名胡憶朝。提起這段過往,接受陳辰採訪的胡乾秀長子胡曉平表示,儘管沒能跟父親留下一張家庭合照,但父親的願望他至今銘記在心——「在和平的環境下一家人過上和平的生活,有時間能好好睡上覺。」

胡乾秀沒能實現的心願,在下一代的身上得到了實現。不光有對70年前的那段歷史的全面展現,也有關於精神和信仰的薪火相傳。不同於前兩季節目,《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邀請當年親歷抗美援朝戰場的中國志願軍及他們的親友來到節目現場。事件的親歷者和英雄人物的家屬參與到歷史再現當中,能夠讓當下的年輕人真正地產生共鳴。

親歷者、講述者、表演者,不同側面的切入全方位再現偉大戰爭歷史畫卷,而這一呈現則是通過多元化的藝術形態完成的。在《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中,不僅能看到文化類綜藝表達的身影,戲劇化的舞臺展現和紀錄片式的真實講述更為節目增添了豐富色彩。

有親近的訪談,也有精彩的表演,《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真正回答了「如何致敬和傳承歷史」的命題。

前線拋灑熱血,後勤共燃光熱,

抗美援朝精神「有跡可循」

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面對美國在中朝邊境的不斷威脅與挑釁,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我國毅然派出29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開赴朝鮮前線。面對強大敵人,志願軍戰士們浴血奮戰,立下卓越戰功。這一場「立國之戰」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更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在這場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的戰爭中,這些心懷國家大義的志願軍將士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譜寫出充滿熱血的英雄讚歌,但實際上,每個英雄人物亦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志願軍戰士的英雄群像,也是由我們身邊平凡但偉大的普通人構成的——《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便走近他們,帶領觀眾一路回溯,重溫抗美援朝過程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閃亮瞬間。

肅殺的寒冬裡,胡乾秀帶領著400餘名戰士堅守黃草嶺,在美軍的轟炸中壯烈犧牲;在關鍵的上甘嶺戰役中,年僅21歲的胡修道與戰友輪番堅守,打退敵軍的40多次進攻,最終守住高地;從年輕的放牛娃,到擊落美國王牌飛行員戰機的英勇空軍,韓德彩所代表的中國空軍在藍天中衝出奇蹟……

用細膩的筆觸書寫偉大,在《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中不僅能看到在戰火紛飛的前線之中拋灑熱血的戰士們,也有用自身光熱點燃黑夜的後勤部隊。

「王清珍同志,向你致敬!向救死扶傷的女醫護人員們致敬!」「向保家衛國的英雄們致敬!」王奶奶正是電影《上甘嶺》中用嘴為傷員排尿的王蘭的人物原型。儘管時隔70年,回憶起為黃繼光烈士整理遺容的場景,王清珍奶奶仍記憶猶新。正是和她一樣的74萬後勤保障人員的無私奉獻,鑄成了戰場上最堅實的後盾。

如何書寫中國英雄?

在情感與社會中共塑新表達

講述方式迭代升級、情感力量強勁深厚,《閃亮的名字》兩季節目以書寫頑強不息的中國英雄為主線,一次次將「閃亮的名字」賦予血肉、立體地呈現出來。讓英雄的精神能量來深切地傳遞給更多人,東方衛視文化紀實尋訪類節目《閃亮的名字》早已成為品牌節目。

作為一檔謳歌英雄的電視節目,《閃亮的名字》突破類型節目創作邊界,用初心和匠心收穫口碑。而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是:從前兩季到《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不僅講述真實的故事,而且以細節為抓手,深入挖掘人物和尋找人的內心世界,從而讓英雄的形象更飽滿、更具溫度感,也為觀眾輸出了無限的感動和感觸。

回憶起與胡修道在戰場相見的場景,曾擔任戰地記者的任紅舉老人感嘆道「永遠也不會忘記」,胡修道的一句「我有信心,我不服,我要給中國人爭光」也透過屏幕在每個觀眾的心中響亮。

此外,從第二季節目獻禮建國70周年,到紀念抗美援朝特輯,《閃亮的名字》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其從時代性和現實性出發的守正創新讓這檔節目成為主旋律內容表達的新坐標。在此基礎上,這檔節目不斷鋪陳出國家民族砥礪奮進的壯麗圖景。

第二季《閃亮的名字》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創作理念,選取了1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作出偉大貢獻的英雄,帶領廣大觀眾領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則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4位英雄的故事,在對「立國之戰」的全方位回溯之中致敬最可愛的人。

正是因為這些「閃亮的名字」,以及在崢嶸歲月中「閃亮的瞬間」,更多人了解了真實的歷史故事,也感受到時代的脈搏。正如任紅舉老人所說,「勳章永遠不會生鏽,那是烈士臨死前的眼淚,是他們的熱淚擦洗過的。」

相關焦點

  • 《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今晚播出,致敬英雄不滅的夢想
    時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10月24日(周六)20:30,東方衛視文化紀實尋訪類節目《閃亮的名字》推出特別節目,用一場跨越時空的特殊講述,紀念那些在戰火中永存的「閃亮的名字」。
  • 南充老英雄 進京「鐫刻」「閃亮的名字」
    《閃亮的名字———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於12月18日、19日陸續在央視綜合、國防軍事、科教等頻道播出。來自南充的抗美援朝特等功榮立者、二級戰鬥英雄林炳遠, 有幸受央視邀請參加了「發布儀式」 的錄製,和其他英雄一道,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軍人就是要捍衛國家的安全,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在戰場上,軍人該衝就得衝, 怕死打不了勝仗,消滅敵人才能保存自己」。
  • 《閃亮的名字》特別節目今晚播出 用一場跨越時空的講述致敬最可愛...
    時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10月24日(周六)20:30,東方衛視文化紀實尋訪類節目《閃亮的名字》推出特別節目,用一場跨越時空的特殊講述,紀念那些在戰火中永存的「閃亮的名字」。
  • 難忘為黃繼光烈士整理遺容《閃亮的名字》今晚致敬志願軍英雄
    今晚,紀實尋訪類節目《閃亮的名字》推出特別節目,王清珍和當年親歷抗美援朝戰場的中國志願軍們以及他們的親友通過電視熒幕,通過他們的回憶,向我們展示這場讓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的戰爭,更讓我們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和平盛世。
  • 「英雄性」亦是「人性」,《閃亮的名字2》讓每一處高光都有跡可循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究竟要如何來契合試圖向觀眾傳遞的情感?  《閃亮的名字2》用帶有溫度的講述敲開了觀眾的心門。親情、友情、愛情,情感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以情感人,讓英雄故事的講述更動人,也消除了英雄人物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感。  為了天下的母親和孩子,為了心中的信念——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江竹筠毅然拋下年僅兩歲的孩子。
  • 《國家寶藏》《我們在行動》《閃亮的名字》《經典詠流傳》等獲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
    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今晚逐一頒出,本屆星光獎獲獎作品聚焦主題主線、展現發展成就,真情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觀照現實生活、聆聽人民心聲,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較好地實現了思想精深、藝術精湛
  • 《閃亮的名字》抗美援朝特輯奏響「英雄兒女」的青春之歌
    今晚20:30,東方衛視文化紀實尋訪類節目《閃亮的名字》推出抗美援朝特輯。節目製片人、主持人陳辰邀請當年抗美援朝的親歷者、見證者以及他們的親友,用一場跨越時空的特殊講述,紀念所有在戰火中永存的「閃亮的名字」。
  • 《中華好家風》特別節目《我們記得》熱播
    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回望歷史的天空,無數英雄事跡,穿透歲月,直抵人心,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不忘初心使命,勇立時代潮頭!由《中華好家風》推出的致敬燕趙英雄系列特別節目——《我們記得》正在河北衛視熱播。節目一經播出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熱度值不斷攀升。眾多網友表示意猶未盡,期待第三期節目播出。
  • 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今晚開播
    本報訊(記者 楊文杰)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今晚9點35分,北京衛視重磅推出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廣播電視臺承制的紀錄片《英雄》。昨日,《英雄》發布預告片。該預告片通過電影級製作,聚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祖國英勇獻身和無私奉獻的中華兒女,謳歌了時代英雄骨血裡的民族精神,並在70年之後,用回溯的方式展現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深刻在時代血脈裡的代代傳承。
  • 王永利:《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師」彰顯立德樹人奉獻大愛的精神
    9月1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20點黃金檔,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步播出,CCTV-10當晚重播特別節目《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師》發布儀式,這一活動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以「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為主題,分為「抗疫」「脫貧」「新發展」三大主題
  • 大江東|螢屏清流收穫口碑,東方衛視這樣「閃亮」
    2019東方衛視黃金檔新版面 改版背後,是上海電視行業的深度思考:如何打造兼具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主流媒體平臺?如何在複雜環境中堅守主流價值觀?東方衛視決定,不斷擦拭自己「閃亮的名字」。 東妹於是打開電視屏幕,默默注視著這枚「蕃茄」…… 翻山踏雪,尋找英雄——《閃亮的名字》致敬「最可愛的人」 「你們來到我們治多縣,就是我們治多縣的人民,我們有責任把你們送出去。」 這是那個極寒的夜晚,索南達傑對罪犯說的話。據戰友回憶,零下四十多度的極寒天氣,索南達傑怕罪犯凍死、凍傷,沒有給他們戴上手銬。
  • 北京衛視推出紀錄片《英雄》 致敬抗美援朝英雄
    今日,《英雄》發布了預告片。該預告片通過電影級製作,聚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祖國英勇獻身和無私奉獻的中華兒女,謳歌了時代英雄骨血裡的民族精神,並在70年之後,用回溯的方式展現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深刻在時代血脈裡代代傳承。
  •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這就是中國》榮獲總局第一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經評議,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巡邏現場實錄2018》等20個電視節目榮獲「2018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並給予每個電視節目20萬元的資金扶持。近日,經總局組織評選,確定了2019年第一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 跟隨電影頻道《足跡》,回溯光影裡的新中國
    陶玉玲在上海南京路錄製《足跡》這其中,田華和潘粵明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講述《開國大典》的故事,陶玉玲在上海重訪《霓虹燈下的哨兵》故事發生地南京路,王寶強在董存瑞犧牲地河北隆化重現《董存瑞》感人畫面,葉青在遼寧丹東鴨綠江大橋向抗美援朝英雄致敬
  • 70年崢嶸歲月 | 英雄集結的《百團大戰》
    該電影講述了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 陳辰憑《閃亮的名字》喜獲星光獎 產後首露面狀態驚豔
    昨晚的「星光獎」頒獎典禮上,東方衛視當家花旦陳辰憑藉《閃亮的名字》獲得「最佳電視文藝欄目獎」。陳辰當即有感而發地說:「這是我當媽媽兩個多月以來,第一次和女兒分開。那天我抱著她,忽然想起我們做《閃亮的名字》江姐那一期,有一個細節,江姐把兩歲的孩子託付給戰友,臨走時忽然問他『你說兩歲的孩子,能記得住父母的樣子嗎?』想到這裡,我止不住眼淚。他們的柔情與脆弱,他們近乎天真的執著,他們的純粹和專注、這些都讓觀眾能更理解他,親近他,成為他。」
  • 陳辰憑《閃亮的名字》獲星光獎 產後首露面狀態驚豔
    昨晚的「星光獎」頒獎典禮上,東方衛視當家花旦陳辰憑藉《閃亮的名字》獲得「最佳電視文藝欄目獎」。陳辰當即有感而發地說:「這是我當媽媽兩個多月以來,第一次和女兒分開。那天我抱著她,忽然想起我們做《閃亮的名字》江姐那一期,有一個細節,江姐把兩歲的孩子託付給戰友,臨走時忽然問他『你說兩歲的孩子,能記得住父母的樣子嗎?』想到這裡,我止不住眼淚。他們的柔情與脆弱,他們近乎天真的執著,他們的純粹和專注、這些都讓觀眾能更理解他,親近他,成為他。」
  • 謳歌的100分人生
    面孔樂隊在節目中表現不俗,這有可能成為他們重新進入樂迷視線的奇蹟。貝斯手歐洋想起老夥計,就把歌曲的小樣發來,想邀謳歌作為特邀嘉賓加入他們,上臺演奏《港灣》。謳歌這才開始關注節目,他看到三十年前的老隊友們颱風不減當年。他答應加入。但距離上臺還有兩天的時候,謳歌卻放下吉他,打起了退堂鼓。
  • 今晚八點檔,CCTV-1《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和詩以歌」擦亮英雄記憶
    秉承前三季「和詩以歌」的核心思路,第四季節目實現立意新突破,將目光聚焦在中華民族歷史中的英雄故事,通過謳歌英雄人物,傳寫精神風骨,弘揚民族精神,繪就生動的民族英雄群像,在經典傳唱與真情詮釋中激蕩起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從英雄故事和經典文本中尋找創作靈感,讓經典不僅僅局限於詩詞的韻律和美感,而是使其更具歷史溫度、文化內涵,以及新時代的嶄新風貌。
  • 跟隨影片「足跡」,電影頻道帶你回溯光影裡的新中國
    這其中,田華和潘粵明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講述《開國大典》的故事,陶玉玲在上海重訪《霓虹燈下的哨兵》故事發生地南京路,王寶強在董存瑞犧牲地河北隆化重現《董存瑞》感人畫面,葉青在遼寧丹東鴨綠江大橋向抗美援朝英雄致敬,楊紫在中國電影博物館串講鬧天宮的「小猴子」到鬧海的「小哪吒」動畫電影的發展……10月5日起,專題片《足跡》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通過新老影人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