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娛樂在中國這麼火,會重蹈臺灣娛樂被吞噬的命運嗎?

2021-02-28 區塊鏈財富圈


還是小市場讓位於大市場的老問題。

韓劇《太陽的後裔》在愛奇藝上才剛剛播出了六集,在其中擔任男主角的宋仲基就成了中國人新一任的「國民老公」。微博上,宋仲基話題的閱讀量已經達到了 25.9 億,貼吧裡也有了接近 250 萬個帖子。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對於中國人來說,宋仲基的火爆看上去更像是一種輪迴——每隔一段時間總有那麼一個韓國人成為中國娛樂圈的焦點,只不過這一次恰好輪到了宋仲基罷了。

不一樣的是,這次背後出現了中國公司愛奇藝和華策的影子。

《太陽的後裔》成為爆款是愛奇藝精心策劃的結果。

「早在《太陽的後裔》製作前期,愛奇藝就根據韓方提交的主創陣容確認了合作。同時,為了實現中韓兩地能同步播出,愛奇藝專門安排了幾個項目團隊,包括內容、會員、市場團隊等大概 60 多人。」愛奇藝版權管理中心總經理張語芯在一封回復《好奇心日報》的郵件中寫道。

不只是愛奇藝,中國的娛樂公司都在系統性地與韓國公司合作。

中國三家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公司阿里音樂、QQ 音樂,以及擁有酷狗和酷我的海洋音樂,分別和韓國三大音樂公司 SM 娛樂、YG 娛樂、JYP 娛樂達成了戰略合作。影視公司華策入股了韓國 N.E.W. 公司,萬達投資了韓國特效公司 Dexter Studios,連蘇寧環球都持股了 RedRover。

打開電視,幾乎任何一個在韓國火了的節目模式都被引入到了中國。從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到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再到燦星製作的《蒙面歌王》和《了不起的挑戰》,這些節目佔到了韓國熱播綜藝的七成,是全國綜藝節目數量的將近一半。

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而事實證明,先行一步的公司會得到巨大的回報。

《太陽的後裔》的單集平均播放量超過了之前的《太子妃升職記》和《琅琊榜》。有預測稱《太陽的後裔》會為愛奇藝帶來超過百萬的新增會員。按照追劇兩個月每月 15 元的會員費計算,愛奇藝能夠成功回收 2400 萬左右的版權費。

在 2015 年的前 11 個月,中國收視最好十檔綜藝節目中有 6 檔來自於韓國。《我是歌手》四季的總收入超過 40 億,相比之下,在國內經營了接近 20 年的《快樂大本營》的全年冠名費也就是 7 億元。

不過,韓國人可能在其中扮演了更積極的推動者角色。

駐華韓國文化院院長金辰坤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了其中的道理,他說:「韓國市場很小,所以會更多地考慮到外國市場的取向和需求。」

2015 年韓國電影總票房 1.72 兆韓元,約合人民幣 94 億,不到中國總票房的四分之一。韓國收入最高的娛樂公司 SM 娛樂在 2015 年的收入是 3000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16.43 億元,不到中國電影業曾經的老大華誼兄弟的一半。

去年 12 月,韓國 SM 娛樂集團會長李秀滿在重慶舉辦的一場交流會上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娛樂企業,而這需要通過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來實現。

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就得藉助中國公司的力量,韓國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中國的娛樂產業並不是一個完全對外開放的市場。影視節目的播出需要經過廣電總局的審批,音樂尤其是演唱會的舉辦要經過的關卡就更多了,中國公司既有的平臺可以應對這些麻煩。

即便廣電總局推出了先審後播的政策,《太陽的後裔》依然可以實現和中國國內同步播出。這是因為,韓國人特地改變了原來邊拍邊播的習慣,在去年 12 月全部殺青以後,由愛奇藝完成相關的審查程序,並獲得播出批文,並且還一早做好了字幕。

韓國娛樂公司仿佛迎來了最好的機會。2014 年 7 月和 2015 年 6 月,中韓分別籤署了《中韓電影合拍協議》以及《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兩個文件。這之後,華策和韓國 CJ 公司合作拍攝了電影《重返 20 歲》和《奇怪的她》,阿里影業則入股了韓國最大的娛樂公司 SM 娛樂。

但……這只是第一步。


「這和付費學習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把 MBA 的老師請到浙江衛視給我們 50 個骨幹上課,對於整個頻道來說一定獲益匪淺,值得去做。」參與了《奔跑吧,兄弟》的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周冬梅這樣說。

在《奔跑吧,兄弟》的製作組裡,中方團隊和韓方團隊的比例是 2:1,周冬梅把這次共事稱為一次寶貴的經驗。曾經和 YG 娛樂公司合作舉辦 Big Bang 演唱會的李李對此也深有感觸。她告訴《好奇心日報》:「每一個細節,包括燈光啊、舞臺、音響、場控、攝影角度啊,韓方的團隊都要審核,專業程度要求高。」

這一切謙遜的表現,似曾相識。

「我自己做綜藝節目的早期,每個禮拜都請臺灣製作人飛到湖南來教我們,然後慢慢就變成我們直接跟英國和美國的一流節目製作公司溝通,現在是英國和美國的製作人也飛到中國,跟我們進行一個平等的溝通和交流。」龍丹妮曾經這樣感慨,她因為創造了《超級女聲》而被稱為「內地綜藝教母」。

十多年前,臺灣娛樂業對於大陸的影響比今天韓國娛樂業對於中國的影響要大得多。

在音樂領域,臺灣成熟的唱片工業體系對於大陸來說算得上是一個樣板。當時,年輕人追逐的歌手大多是周杰倫、林俊傑、蔡依林、孫燕姿、梁靜茹,他們是被臺灣唱片工業塑造出來的明星。

綜藝節目的影響更加顯著。《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這樣的節目順著網絡進入了大陸年輕人的娛樂生活,並且塑造了他們的價值觀。在《康熙來了》宣布將要停播的消息時,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緬懷留言都說明了這些節目本身的影響力。

但真正受到影響的是龍丹妮這些「業內人士」。

起初,他們對臺灣綜藝的模仿還帶著明顯的痕跡。《康熙來了》火了,浙江衛視就從 2006 年開始播出《太可樂了》,上海音樂臺則推出了《非常娛樂》。但這些節目並沒有產生持續的影響力。

本世紀初,臺灣製作班底的大舉進入。《快樂星期天》的臺灣製片人李方儒搬到了大陸。幾年前,策划過張菲和費玉清的《龍兄虎弟》的王壯瑞也正式移居上海。

明星自然也為市場所左右。相對於僅有 2200 萬產值的臺灣市場來說,內地市場顯得不可限量。臺北跨年演唱會的明星陣容在這幾年變得越來越寒磣,他們都出現在大陸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上。

這些故事差不多在韓國人身上重演了:大陸娛樂業正在模仿韓國,同時,韓國的人才和資源開始向大陸這邊流動,而且流動得非常明顯。

2015 年,一家新興的中國公司藍色火焰傳媒成立,韓國版《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的製作人兼導演金榮希帶著他的團隊加盟。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做節目不用擔心錢的問題,還可以有更大的創作空間。」

曾經拍出了《我的野蠻女友》的韓國導演郭在容在中國的發展也越來越好。2013 年在中國成立了未來影業以後,郭在容的作品包括《我的早更女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還有已經立項的《我的雙核女友》。

中國公司也開始了對韓國娛樂業的複製。時代峰峻採用了在日韓非常流行的練習生模式,招收一批很小的學員,進行免費的培訓,最終將他們推向市場。 

他們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 TFBoys。


在播了 12 年之後,《康熙來了》終於在 2015 年落幕了。

這檔最初定位藝人訪談的節目,因為大牌藝人紛紛前往大陸淘金,不得不變成了一檔談話類節目:節目組每期選定一個話題,邀請一群人來分享。這些人在臺灣就被稱為通告藝人,他們輾轉在各個綜藝節目,並以此為生。

主持人蔡康永和小 S 都想在大陸尋求發展。2009 年,小 S 在大陸參加了一檔

母嬰綜藝節目《媽咪媽咪哄》的錄製。蔡康永在 2014 年也成了《奇葩說》的常駐主持人。他在《奇葩說》中的收入,可能達到 2000 萬到 3000 萬。這筆錢可以用來製作 200 到 300 集《康熙來了》,它的製作費用多年來一直保持不變,每集 50 萬新臺幣。

小市場讓位於大市場,最終被侵蝕。韓國人正在擔憂的就是這個問題。

韓國文化振興院預測了 2016 年文化產業的十大趨勢,其中包括「中國資金的擴散,中國文化的逆襲」——中國資本將對韓國文化產業持續投入並擴大影響力,同時中國製作的文化產品也可能進軍韓國。

韓國中小企業廳委託西江大學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已經向 11 家韓國遊戲、網絡企業投資了 8110 億韓元,向 6 家娛樂企業投資了 1386 億韓元,娛樂業的總投資接近 1 萬億韓元(約合 55 億人民幣)。

在一篇韓聯社的報導中,一些人表達了對中國資本積極進軍韓國娛樂市場的擔憂:「雖然這種現象為面臨資金短缺、謀求進軍國外市場的韓國娛樂公司提供新機遇,但從長遠角度看可能會『弊大於利』,因為中國公司投資韓國企業後,韓流文化內容製作技術和人才或將流失,致使韓國企業淪為中國企業的外包商。」

這種擔憂當然也可以被視作韓國的長年焦慮。不過,樂觀派依然認為,韓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會讓韓國娛樂業獲得更多的獨立性——它不僅僅面對中國一個龐大市場,它在全球市場中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鳥叔的《江南 Style》至今依然是 YouTube 上播放次數最多的視頻。偶像組合 Big Bang 是第一個獲得 MTV 歐洲音樂大獎「Worldwide Act」的亞洲組合。流媒體服務平臺 DramaFever 為美國人提供韓劇,月均觀看人次達到 2000 多萬,會員用戶每月在 DramaFever 上花費的時間,是 Netflix 用戶的 5 倍。

獨立的語言和文化可能會放緩兩個市場間的影響,這是和臺灣娛樂業最大的區別。在大陸,韓劇和韓國歐巴們即便再火,也並未成為最主流的娛樂產品。李李覺得,反向輸出的難度會更大一些,她說:「韓國的全民素質底子要比中國人好。中國要能夠反向輸出自己的文化的話,硬實力及品牌影響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但如果,像郭在容和金榮希這樣的韓國娛樂界前輩越來越多地把創造力放在中國,那麼此消彼長的情況可能最終還是無法避免。

圖片來自:豆瓣


如果「設計」也是張名片,新加坡又是如何介紹自己的?


聽說書店復甦了,大眾書局這樣的「老書店」能抓住機會嗎?


網易跟帖人,一個角落裡的公共知識分子|好奇心人類學

相關焦點

  • 《娛樂至死》:不要讓娛樂吞噬你的大腦,禁錮你的自由
    很不幸的是,波茲曼的判斷是對的,在容易獲得娛樂的今天,娛樂正以滲透的方式,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被娛樂吞噬了大腦,喪失了思考能力,被禁錮在所熱愛的娛樂裡,不可自拔。不會有人說「我要想一想」「他為什麼這麼說?」「這些信息是從什麼地方得到的?」「信息到底是真是假?」
  • 臺灣商會、韓國會社來淄川服裝新城就「臺灣休閒娛樂美食城」、「韓國城」項目進行工作對接
    3月23日上午,中國淄川服裝新城與「臺灣休閒娛樂美食城」項目臺灣合作方代表東莞臺商商會副會長許耀仁、德保集團董事長張天舒、德保集團副總經理王禮峰
  • 出海先鋒隊 立足臺灣,放眼亞洲市場——臺灣真好玩娛樂科技
    本期採訪的是臺灣真好玩娛樂科技。1.請介紹一下臺灣真好玩娛樂科技臺灣真好玩娛樂科技(以下簡稱真好玩)成立於13年9月。成立後陸續推出《三國志一統天下》、《三國牌牌戰》、《大俠真好玩》、《我的狐仙女友》及《寶貝大亂鬥》等手機遊戲。
  • 再給一點時間中國將完勝韓國的娛樂產業,你相信嗎?
    作為浙江衛視王牌節目,跑男從開播以來就一直引領國內娛樂綜藝節目浪潮,儘管這檔節目移植自韓國《Running Man》,開播初期還有各種吐槽抄襲、無創意,但絲毫不影響粉絲的追捧。而縱觀國內娛樂真人秀節目,從《爸爸去哪兒》到《我是歌手》再到《極限挑戰》,到處留有韓國真人秀的影子,讓媒體直呼:中國人簡直要買光韓國真人秀模式了!
  • 韓國「娛樂大佬」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據韓國news1新聞網2月1日報導,該國經紀公司巨頭SM娛樂的創始人兼製作人李秀滿,日前接受tvN電視臺《Monthly Connect》節目的訪問,大膽放言「K-POP將在中國迎來第二個復興期」,因為「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 從「娛樂至死」到「娛樂致死」,中國明星為什麼離不開綜藝?
    綜藝為什麼這麼火?生逢君今日分享綜藝節目遍地開花背後的無奈。今天,年僅35歲的中國臺灣藝人高以翔在寧波錄製綜藝猝死。這檔綜藝名為《追我吧》,是浙江衛視今年第四季度用來接棒《2019中國好聲音》的重磅綜藝,定位「戶外競技綜藝」,節目運動強度很大,梅花樁、飛簷走壁、徒手爬高樓,還是深夜錄製,對參演嘉賓的體力消耗很大。秀體能是綜藝中最常規操作了。
  • 2019《韓國娛樂音樂饗宴》
    臺灣首屆《韓國娛樂音樂饗宴》五組豪華陣容全公開
  • 韓國娛樂巨無霸:CJ
    80年代末韓國修訂《電影法》,市場迅速開放,同時廢除審查制,改為「公演倫理委員會」審議制,90年代中期實現電影人翹首以盼的分級,電影行業轉軌到市場化競爭。 此時CJ出場了,它最初不是搞娛樂的,而是家製糖企業。(咦~好像也差不多算同行業,娛樂可不就是精神生活的糖果麼?)
  • 【韓國娛樂】揭秘韓國:苦逼的SM公司
    ,這種看起來很無力的情況,甚至許多人會詫異:「這難道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強大的SM公司麼?」而對於之前吳亦凡的退出以及近日鹿晗的退出,有許多中國的粉絲紛紛表示歡迎回家,許多韓國粉絲卻開始意見發生了分化,一部分稱「中國成員不斷退出,這實在是有些忘恩負義的感覺,從此我不再會關注他們」,另外有些韓國粉絲稱「他們在異國他鄉發展,本身就不容易,再者SM娛樂公司的強勢人人皆知,說不定他們的退出也是另有情可原。」,而且因為這一點爭論,現在組合EXO的粉絲之間開始發生了一定的裂痕。
  • 路透社:韓國YG娛樂公司將進軍中國時尚和娛樂市場
    9月12日,路透社公開了韓國YG娛樂公司(以下簡稱YG)梁鉉錫代表(以下簡稱梁代表)的採訪。路透社大幅報導了梁代表的採訪,介紹說「2012年把鳥叔(PSY)推到全球的韓國的娛樂公司YG跟奢侈品集團LVMH等大型企業合作,即將以Kpop Style進軍中國的時尚和娛樂市場」。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獨家上線《吞噬星空》動畫同名主題曲
    「當城市被籠罩在一片灰色,只有血液昭示生命還熾熱」,11月25日,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聯合騰訊視頻,攜手張杰共同打造的《吞噬星空》動畫同名主題曲獨家上線TME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平臺。張杰的燃情演繹,瞬間將樂迷帶入一場震撼的科幻之旅。
  • 「勝利」陷入醜聞,韓國娛樂巨頭公司YG的神話還在嗎?
    隨後,警方採訪中對媒體表示該事件與勝利酒吧毫無關係,並以攝像頭壞了為由拒絕提供監控錄像,這一不負責任的回應惹惱了韓國民眾,近20萬網友開始在韓國青瓦臺網站上請願徹查此事。29日,BIGBANG所屬社YG娛樂公司,以官方立場發表了一篇毫無意義的聲明,稱夜店是勝利個人的產業,公司不會做出任何官方立場回應。
  • 娛樂化的臺灣政治是禍還是福?
    黃瀞瑩若投入選舉,將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吳思瑤,迎戰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汪志冰、前新北市議員李婉鈺,這三人也都被稱為是臺灣「政壇美女」。因此,四人的競選被稱為「四個女人顏值、世代之戰」,引發媒體高度關注。  歷數臺灣政壇幾十年,帥哥美女還真不少,想要一一例舉,又恐有遺珠之憾。遠的不說,就說當下。
  • 韓國頂級娛樂公司的造星能力究竟有多強
    眾所周知,韓國娛樂公司的造星能力很強,但究竟有多強,讓我們一探究竟。SM娛樂公司是韓國公認的頂級娛樂公司,推出了無數火遍亞洲的男團女團,其造星能力可見一斑。今天一起了解一下該公司偶像出道前後的變化,來判斷這個公司的造星能力。當然選擇的都是出道時間不長或者極具代表性的偶像。
  • 樂華娛樂聯手韓國娛樂公司 開啟亞洲市場戰略
    騰訊娛樂訊 本月6日,正式在韓國與Starship娛樂再度籤訂雙向經紀合約。兩國公司旨將通過此次合約將相互負責所屬藝人在兩國的經紀工作,包括音樂,電視節目,電視劇,電影等多方面的業務。樂華娛樂再度攜手韓國頂尖娛樂公司 共同開拓亞洲市場努力實現互利互贏樂華娛樂成立於2009年,以音樂為基礎迅速崛起後,大力開拓影視投資業務,先後投資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前任攻略》等,並將觸角伸向好萊塢,與美國派拉蒙影業、中影集團一起投資製作3D奇幻電影《馬可波羅》。同時,樂華娛樂也積極開拓韓國市場並籤約《來自星星的你》導演張太維。
  • 細究韓國娛樂三大社的公司體制
    韓國的娛樂行業發達,娛樂經紀公司也衍生出來許多,但是韓國有三家最大的娛樂經紀公司,公司裡面的設備非常齊全,每年都有很多練習生慕名去面試,這三家公司培養出來的愛豆也是圈子裡面數一數二的,三大社的創始人不一樣,培養愛豆的方式也不一樣,三家公司各有各的特點,我們今天來細究一下,這三大公司的培養方式以及各自的音樂風格。
  • 「勝利」陷入醜聞,韓國娛樂巨頭公司YG的神話還在嗎?-虎嗅網
    隨後,警方採訪中對媒體表示該事件與勝利酒吧毫無關係,並以攝像頭壞了為由拒絕提供監控錄像,這一不負責任的回應惹惱了韓國民眾,近20萬網友開始在韓國青瓦臺網站上請願徹查此事。29日,BIGBANG所屬社YG娛樂公司,以官方立場發表了一篇毫無意義的聲明,稱夜店是勝利個人的產業,公司不會做出任何官方立場回應。
  • 樂華娛樂要涼?中國女藝人接連為韓國軍隊慰問演出,慘遭行政處罰
    近日聽到了一則關於樂華娛樂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就是這家娛樂公司被行政處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主要就是出國演出鬧的。在這裡我不得不說,有這個時間慰問慰問咱們自己國家的軍人不好嗎?在這裡我又不得不說了,作為一個中國姑娘看到臺下這麼多韓國軍人看自己,是不是覺得自己特別牛氣?
  • 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JYP
    韓國三大社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管理制度,JYP被認為是最有人性的韓國娛樂公司。希澈就一直非常喜歡JYP。JYP很少有藝人會毀約,即使是離開,也都是帶著祝福,好聚好散。說到JYP,它的靈魂應該就是樸振榮。他長相非常有特點,有人稱他是猩猩,他對音樂有無限的熱情,且擁有讓人嘆服的音樂才華。
  • 樂華娛樂要涼?中國女藝人接連為韓國軍隊慰問演出,慘遭行政處罰
    近日聽到了一則關於樂華娛樂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就是這家娛樂公司被行政處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主要就是出國演出鬧的。通過了解得知,這次他們公司違反了相關條例的第六條內容,做出了有損國格人格的演出。熟悉樂華娛樂這家公司的都知道,從成立到現在有11個年頭了,這家公司不僅僅是涵蓋音樂,綜藝,經紀等多個板塊,還有很多的合作方牽扯國外,是一家大型的跨國娛樂公司,在這家公司也誕生了不少優秀人才,像王一博,程瀟等等。這家公司除了一些在內地發展的人員之外,也有在外地發展的,像王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