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我們這輩子,不是拿去換人民幣的......

2021-02-08 西方哲學

蔡志忠

相對沒有目的地的人,蔡志忠一生都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一個鄉下孩子為興趣離開家鄉,一個留級生努力在心智各方面成長,一個漫畫工作者自我累積及思變,蔡志忠沒有漂亮的教育履歷,也沒有雄厚的經濟支撐與繁密的關係網。十五歲隻身上臺北,二十歲入伍當兵,一路自立向前,不服輸、不認命的個性為自己謀得最舒適的生活方式。

他的一生都是夢想,然後實現夢想。

「我的其他才華比漫畫厲害十倍,我是開悟的禪師。」

數字人生

和蔡志忠聊天,發現他的表情十分有趣,雙眼皮很突出,大眼睛總是執著地盯著你看,嘴巴有點大,說話的時候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洞悉全部,他早就預測好了對話的發展方向,無論問的是什麼類型的問題,他都可以自如並且不客氣地轉到他自己的頻道,還會通過類似計算出生日期等數學題來增加趣味,這對於數學極差的對話者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傷及自尊的嚴重打擊。

很不幸,我就是這類對話者。

不出所料,蔡志忠開始提問。

「你從出生到今年,總共多少天知道嗎?」

「……」

「16+19=35,等於9*4-1,每一年是1430天,35裡面有8個閏年,再加8,1430*9+8-365=12513。你看不是很好算嗎?我講的不是很簡單嗎?

「好像有點難哎…」

「自我挑戰啊,電視裡六歲小孩都會,我智商200怎麼會不會?」

關於蔡志忠的相關報導,出現過很多數字,譬如:

42年不吃早餐,愛好喝咖啡,最高記錄一天喝15大杯,坐在椅子上不起來的最高記錄是58個鐘頭,曾經有42天沒開門走出去,4歲半「開悟」,36歲時擁有了一切,2006年全亞洲橋牌第一,家裡有125個冠亞軍杯,每周打4次橋牌,每次3小時。家裡有3520尊銅佛。2011年,一幅面積僅為0.63平方尺的漫畫小品《思維中的達摩》拍得20.5萬元,令他的畫價成功突破20萬元/平方尺。而在2011杭州中國首屆漫畫拍賣會上,一幅3尺×6尺的設色紙本《道》,成交價達到31萬元……

《中國漫畫史》一書如此介紹蔡志忠:「臺灣有一位神奇的漫畫家。」自15歲自創作品《血魔劫》開始,聰慧的蔡志忠通過漫畫獲得人生價值,時值顛峰卻體悟人生真諦,隨後結束公司,赴日本修習,著手進行中國典籍漫畫創作,線條行雲流水,對白簡潔生動,沉睡千年的智慧重新閃耀光華。他透過一隻簡單的筆,跨越語言隔閡,以獨特的畫風、深刻的內涵與通俗的幽默風靡世界。諸子百家系列總銷量迄今已達4000萬冊,並以25種語言、發行了45種版本,閱讀人口超過1億。

如今,蔡志忠在致力創作的同時,大力進軍漫畫產業。杭州西溪溼地的工作室裡擺放著100多個小和尚瓷製公仔,紅白相映,特別可愛,他還向雅昌藝術網記者表示要在杭州做108個自拍水滸公仔,之後再去開封祠做七俠五義公仔。「我要做四大名著嘛,紅樓夢不曉得去哪裡談,它最難了,因為人物太多,我們做了很多口碑產品,檯曆、書等。」在他眼裡,任何都是生意,只要有買賣,「作家寫書,要養家餬口,書店也要賣書,讀者付了錢買你一本書這是一件生意,他們認為得到的比付出的錢多,如果沒興趣,他們寧可把鈔票放在口袋裡。」

愛是沒有條件的支持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童年時期的生長經驗和情感記憶極為重要,可以說,這短短的幾年原生時光不僅奠定個人的性格基調,也為其今後的發展冥冥中指引了方向。「我女兒教的很好,誰教的?我教的,誰教的我?我父母教的。」在蔡志忠的意識裡,學識修養和倫理道德等都源自家庭培養,而不是老師教的。

1948年2月2日,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年,蔡志忠出生於臺灣彰化縣花壇鄉三家村,在他出生前,家裡夭折了四位哥哥、二位姐姐。六個小生命的夭折使蔡志忠的父母對他有放縱般的感情,「這是我的幸運——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從來不會約束我」,他在家裡大概跟父母生活了十五年,印象中家裡沒有問句。「所以我能夠成為漫畫家,完全要感謝我活在對的地點,對的時間。」

早上醒來,操場很大,二哥一定是負責掃操場,姐姐一定是燒茶,蔡志忠是小王子,沒有工作分配,「那是不用說話,醒來就要去做的事,我爸爸早上去下田,然後回來吃飯再去上班,媽媽3:30起來弄雞食、鴨食和豬食,豬食要煮,雞食要配,鴨食要切,365天,天天如此。」

青年蔡志忠

18歲時,政府管控漫畫出版,蔡志忠失業回鄉,通常回家只待3-5天,那次回家待了2個月,爸媽隱約覺得不安:「看起來好像很嚴重,連唱片唱機都帶回來了。」隔壁太太問他媽媽:「你們志忠這次怎麼回來這麼久?」媽媽說:「他是讀書人,做什麼必有他的道理。家就是孩子永遠的港灣,隨時能回來,可以住一輩子,你要走,你要回來,都是你的自由。」

蔡家原籍福建泉州,父親擅長寫字,在老家赫赫有名。「家鄉裡凡是要寫字刻碑,都是由阿爸書寫後才動工,像『三家村國民小學』、『花壇鄉公所』入門處大字,都是阿爸早年撰寫的,現仍留存著。」但父親從來不因為自己喜愛書法,就逼迫子女們也要有相同的嗜好。所以當問蔡志忠理想,他的回答是「我最想要畫招牌」時,父親也沒有不悅。

1985年,蔡志忠以漫畫家身份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特地邀請父親一同參加頒獎典禮。握著象徵榮譽金手獎的蔡志忠含淚致辭:「我特別要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沒有逼我繼續上學,沒有叫我去補習班,沒有叫我去電腦班,也沒有將他一生未完成的願望,要我去替他完成,才使我有機會畫漫畫,感謝爸爸!」

這種愛在傳承。比如,蔡志忠給女兒取名「欣怡」,名字有深意:「欣就是快樂的樣子,怡是快樂的心情。」他希望她一生都快樂,雖然依舊講究教育。「小孩都是看父母,尤其是7歲以前,家裡沒教好,上學有什麼用?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好啊。」

欣怡從小就跟著爸爸去飯店吃飯,侍從送水和菜單過來,蔡志忠會對她說:「說,謝謝」,人家端盤菜來,讓她說謝謝,她不說,「我會敲桌子提醒她,一直敲到她說為止。」

蔡欣怡今年37歲了,有了自己的孩子,蔡志忠榮升外公,雖然當外孫幾個月時,他就因為無法應付外孫的哭聲而向女兒打電話,但對於外孫,他愛的很深,「愛與寵是兩回事,愛是沒有條件的支持,愛最大的用處是讓那個被愛的小孩敢於面對外面的世界,因為他知道永遠有一個愛他的家。」

「我們對目前擁有的都不珍惜,例如,80%的人上班都抱怨連連,希望放長假,現在好啦,沒班上(杭州因G20之故全城放假),大家又都要死要活啦,不是嗎?同樣的,很多人覺得人生不如死掉啦,等他真要死的時候又死皮賴臉不想死。愛情也一樣,談戀愛的時候全都沒問題,一結婚全部變卦。」

飛沙走石之中,紅髮飛舞的蔡志忠指著陽臺拐角處的一顆樹和一顆藤生動舉例:「你看那棵藤,開始很細,先用最短的時間爬到樹頂,霸佔了整棵樹,現在它比這棵樹還要粗,就像寄生蟲把人類當成宿主,沒有任何寄生物希望宿主死掉,男女也一樣,當然我不是說男生是女生的宿主,女生只是希望在一起她會更好。」

遙想昔日,年少蔡志忠在光啟社內追日後成為蔡太太的楊琬瓊,她當時在電視界響叮噹,22歲成為當時臺灣最年輕的導播,工作能力強,資格比蔡志忠老,薪水比他多,又擁有大專學歷,那時的蔡志忠連初中都沒畢業,長相瘦弱,剛入光啟社不久,能力也尚未完全凸顯,連蔡志忠的媽媽都說他將來長大估計只能靠撿牛糞為生,可謂怎麼看二人都算不上般配。

可是蔡志忠想追就追。

「我從來就是想做什麼事就去做,有什麼想法就清清楚楚地表達出來,這樣我才毫無遺憾。最後結果是好是壞,對我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的。」年輕的蔡志忠有三大願望:當漫畫家、進光啟社、娶光啟社的楊導播。1976年5月22日,蔡志忠迎娶楊琬瓊,人生願望實現大半。

1985年,蔡志忠被推薦參加臺灣十大傑出青年選拔。消息傳來,他立刻打電話告訴太太。「結果她電話那端哭了起來,她覺得自己畢竟沒有看錯人。」

1983年動畫電影《外星人逗老夫子》

一生都走自己規劃的路

雖然有來自家庭的寵愛,但彼時鄉下依然是「看天吃飯」,生存環境十分殘酷,蔡志忠成長於斯,又依靠自身從下鄉奮鬥到城市,內心有深刻的憂患意識,對技術的熱愛源自十分實際的需求:「多學一種技術,我就多擁有一把刷子,心裡也就更踏實。」

他討厭填鴨式教育,自有一套學習方式,因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也從來不拜師,「只要是我喜歡的,我自信一定可以學得很好。」

蔡志忠念小學時,臺灣漫畫正風行,如葉宏甲《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陳海虹《小俠龍捲風》之類的漫畫十分受小朋友歡迎,蔡志忠就是其中之一。看多了後,他開始學著畫。一開始就好像可以出版,「因為我會照著漫畫書的格式鋪陳故事,然後還裝訂成一本,讓小朋友傳閱。」對於和畫畫相關的工作,他都會產生興趣,志願也很現實,「認為自己能夠辦到的,我才會想像,甚至會主動探詢,了解工作情況。自小,我不會好高騖遠,一心想當油畫家,完成什麼驚世駭俗的作品。我認為自己有幾分斤兩,就能完成幾分斤兩的事,而在這個範圍內,我會要求自己做到盡、做到絕、做到最完美的境界。」

蔡志忠繪畫

孩童時代的蔡志忠就堅信遵循內心的想法並踏實逐步實現,所以15歲時能夠主動放棄學業孤身一人前外臺北,決定走上「漫畫」這條路,後期通過不屈不饒的一次次努力,目標明確又執行力強,方能實現最好的自己。撰稿人楊豫馨覺得蔡志忠是她見過自信心最強的人,並很早就發現了自我,這是今天交出漂亮成績的最大因素。

「迄今,我跑了很長的一段路。有時,我須閃避坑洞或石塊;有時,我會暫停路邊,為下段路程整理裝備;有時,我須轉彎或繞道,甚至自己闢出一條新路。這一路上或許曲折多撓,但我卻覺得極自然,不會以逆勢為憂,以順境為喜——因為我做任何事都很投入,會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完美的境界,然後無怨、也無悔,我認為這是自己個性上較大的優點所在。」

蔡志忠曾多次用一個比喻來企圖讓人了解,一切看來多麼曲折的人生,對他而言卻毫無勉強。「如果現在我的桌上,放了一杯咖啡和一杯水,任我選擇。因為我比較喜歡咖啡,所以口渴時,很自然地就拿起咖啡來喝。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內心激烈的掙扎或猶豫,只是因為我喜歡什麼,就拿起什麼而已。」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這三年中還包括了初一留級,這就是蔡志忠的所有教育履歷,他初二就輟學,連初中文憑也沒有,但先後擔任北京電影學院榮譽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在杭州還指導了四個碩士生。

因此,蔡志忠認為: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極致,無論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啦!

相關焦點

  • 智商200的蔡志忠,落髮少林,「我這輩子不是拿來換人民幣的…」
    視頻:蔡志忠出家我們來世間走一遭,是要完成自己的夢想的,其他都不值得我住在臺灣靠海的小村莊,1948年出生。我們那個小村莊有個奇怪的現象,彰化市其他村都沒有教堂,我們村有。有個人想當傳道士,就到了我們的村莊。我一歲就開始看聖經,一歲到三歲半,會背誦經文。從創世紀開始,我的大腦裡大概有一百到一千個故事,五十到一百個厲害人物。
  • 魅力人物誌——蔡志忠,不懂莊子不是罪惡,不懂漫畫才是罪惡
    然而,四歲的時候,蔡志忠卻確立了他這輩子需要堅持的夢想——當一名畫家。很少有人能理解一個四歲半的孩子竟然會清楚他這輩子要幹的事。蔡志忠的經歷比較特殊,他一出生就是天主教洗禮,從一出生開始,每天就跟全村的二十幾個小孩每天接受道理課。
  • 「蔡志忠漫畫獎」永久設立 ,這位國漫大師,你了解嗎?
    為積極推動中國動漫文化走向世界,從本屆金龍獎開始,組委會將永久設立「蔡志忠漫畫獎」,用於褒獎在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作品或作者。蔡志忠是什麼人呢?為什麼要單獨設立「蔡志忠漫畫獎」?談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了解一下蔡志忠其人的生平。
  • 漫畫頑童蔡志忠:「努力」沒有用,想要成為很厲害的人要這樣做
    我們來這輩子,不是只去換人民幣,是要來完成自己的夢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我們今天很多人一生迷惑而碌碌無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可是蔡志忠在4歲半就找到了自己人生未來的道路,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真的是「神童」。蔡志忠說:鄉下人三歲半就知道自己長大要做什麼了。比如鐵匠的兒子知道自己以後要做鐵匠,種田的兒子知道自己以後會種田,他不想成為那樣的人,所以就想畫畫。
  • 梁冬對話蔡志忠:生命為何如此美妙,這得益於我們善於思考和創造
    ▲點擊觀看蔡志忠:生命為何如此美妙,這得益於我們善於思考和創造蔡志忠漫畫家1976年成立龍卡通公司,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曾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 梁冬:我們很多朋友都很熟悉,這一邊的五十年代,大概在你們那一邊的五十年代是個什麼樣的生活?蔡志忠:當時最多的公務員都在臺中,就是中興新村,政府大概有幾萬個公務人員,以前報紙比較少,所以就開始流行武俠小說。
  • 蔡志忠:臺灣漫畫家的地位是我奠定的
    蔡志忠以他對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詩宋詞、佛經禪語的獨到心得,用線條演繹著深刻的哲學和幽默,用畫筆描繪出他強大的心靈世界。他的漫畫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看著三聯版蔡志忠漫畫長大的我們,對於蔡志忠,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不僅如此,他還閉關十年,研究數學和物理學,並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四卷本《東方宇宙》,探索時間、空間、物質的真相。
  • 72歲漫畫家蔡志忠出家,「落髮」少林寺
    四年前,南都周刊特約作者河西曾與蔡志忠有過一番對話。如今重新找出當年報導,以饗讀者。讓我們一起試著了解這位曾被譽為「來自外星」現如今遁入空門的漫畫大師。 蔡志忠:臺灣漫畫家的地位是我奠定的 蔡志忠,15歲隻身來到臺北,成為一名職業漫畫家。
  • 梁冬對話蔡志忠:我們來地球一趟,每一步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活
    整個宇宙都是無中生有出來的,整個太陽系都只是一個塵埃,更不要說一個地球,更不要說一個我們了,所以我們來到世界上,有沒有很清楚,這輩子我們到底應該要怎麼過呢?蔡志忠:沒有什麼不能挑戰的了,愛因斯坦不是說,他最難以理解的問題是,宇宙竟然可以用大腦理解,其實是的,宇宙是理性的。物理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它有規律的,所以它可以透過邏輯思維、演繹跟歸納,然後找出它的慣性。
  • 少林寺出家後,72歲蔡志忠在上海再談人生
    12月26日,漫畫家蔡志忠來上海了,白襯衫、卡其色布褲、標誌性的小禮帽,一切如常照舊。他擁有233萬粉絲的個人微博預告了這場活動——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說中國經典」系列在上海外文書店舉辦籤售會。這之前一條是1月8日轉發擔任總導演的動畫電影《武聖關公》抽選幸運觀眾。將近一年時間,蔡志忠的行程幾乎空白,除了11月17日被曝出在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
  • 【254期】漫畫家蔡志忠,原來是個好老師
    梁冬也給出一個內觀冥想的方法:讓自己回到「一」的狀態——連名字、性別都沒有。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想叫什麼名字?你願意成為男人還是女人?你想長成什麼樣子?你想什麼樣的人與你長期共處?你想做什麼事?你會如何度過平常的一天?你想賺多少錢?你想擁有一套什麼樣的房子……為什麼?以上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問一下自己,為什麼你想這樣?
  • 蔡志忠這種人其實它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都是帶著葉障來到人世的,但是他卻是一位普度眾生來到人世的菩薩
    ,這是蔡志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馳跟蔡志忠結緣很深,他現在開始每天畫一張蔡志忠的漫畫,每一張漫畫都畫得非常的精美,而且很有意境。我們看了他的漫畫都覺得收穫很大。我想我說什麼時候開始對蔡志忠產生濃厚的興趣呢?應該就是從那天我突然看到蔡志忠出家開始。我對出家這件事情非常的敏感,是因為張琳屢次三番的告訴我一些出家的事情,出家是一個很好的福報,行秈將來一定會出家。
  • 專訪|蔡志忠: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蔡志忠:那些年每年都要來兩三次。最主要是每年書展我都要來。第三屆在上海,第四屆在廣州,第五屆在成都,這三屆我都有去。哇,你這三個字(寇淮禹)都有點古老。 臺灣有個比香港和大陸好的地方,我們有一群要命的理想主義者,沒飯吃也要去做。林懷民一輩子都沒有錢,也沒有房子。全靠臺積電 (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每年120萬人民幣支持他的雲門舞集。
  • 我的「偶像」蔡志忠 | 臺灣漫畫大家蔡志忠作品談
    它和《七龍珠》、《亂馬1/2》、《幽遊白書》等漫畫一起陪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本應是午睡的午間時光,而我後來才知道這個叫蔡志忠的漫畫家居然不是日本人。本期我們請大叔級的漫畫讀者陳蓮華,談談他的「偶像」蔡志忠。大概是1988年左右的時候,有一天我爸爸給我了一本書《自然的簫聲——莊子說》,是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臺灣漫畫書。
  • 72歲臺灣漫畫大師蔡志忠少林寺出家,一生未娶妻,創作漫畫一百多部!
    這些作品,曾令三毛感慨:蔡志忠的智慧,使視古人如畏途的這一代中國人,找到了他們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淨化。他說:「這輩子賺錢的事夠了,從此不切割任何生命去賺錢盈利,所有的時間都歸我享用。」佛講因緣,蔡志忠的佛緣起於27年前:1990年,蔡志忠移民加拿大。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離開戰場的將軍,百無聊賴之下,他看起了佛經。
  • 蔡志忠少林寺剃度出家,為啥成為「沙彌」而不是「比丘」?
    蔡志忠少林寺剃度出家,為啥成為「沙彌」而不是「比丘」?漫畫大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了!11月17日上午9點,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剃度,取名釋延一,自此成為一名「沙彌」。那麼,出家後的蔡志忠,為何成為一名「沙彌」而不是「比丘」呢?
  • 蔡志忠 | 漫畫畫了橋牌打了 收藏玩了 哲學研究了 出家去
    17日上午9點,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剃度,取名釋延一,自此成為一名「沙彌」。如果這樣,不是所有人都走上巔峰了嗎?沒有人開始不努力,為什麼後來不努力,因為努力沒有效果。人生不是走斜坡,你持續走就可以走到巔峰;人生像走階梯,每一階有每一階的難點,學物理有物理的難點,學漫畫有漫畫的難點,你沒有克服難點,再怎麼努力都是原地跳。所以當你克服難點,你跳上去就不會下來了。就像你學會語文,即使你十年不講,碰到狀況就會講;就像學腳踏車,十年沒騎,碰到腳踏車一上去就可以上手一樣。
  • 蔡志忠教女
    1977年,蔡志忠的女兒蔡欣怡出生。在對女兒的教育上,蔡志忠不僅把蔡家傳統傳承下去,而且無限發揚光大。他決定對獨生女兒「不加施教」。「在我們家是生而自由,這句話是我從父母那裡切身感受到的。」媽媽在一旁又氣又急,好脾氣的蔡志忠一邊安撫妻子不要太焦慮,一邊鄭重其事地和女兒講,要不要做功課,要做什麼才好,你自己判斷。移民加拿大後,到了周末,當女兒纏著說要開車郊遊時,蔡志忠還是讓女兒自己拿主意,「那你自己想去哪裡?」於是女兒又得歪著頭,自己來找答案。在這「不加施教」中,蔡欣怡卻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生存能力的教育,明白了「我想要什麼」,「我該怎麼做」。
  • 蔡志忠的獨家閱讀法
    ——蔡志忠【活動招募】11月28日14:00-15:30,主題為「及時找到人生的那把刷子——蔡志忠70年人生感悟」將在杭州慶春路購書中心舉行。他的兩本新書《我命由我不由天》《蔡志忠一日一禪·2021日曆》也將亮相現場,並進行籤售。想和蔡志忠先生面對面交流嗎?本周六,一起相約杭州慶春路購書中心。本次活動免費對外開放
  • 蔡志忠的漫畫人生:我不再切割任何生命去換取財富
    一個小圈代表頭,一個長圈代表身體,長圈兩側點上四筆,蔡志忠生平的第一幅畫就在牆上完成了。這幅小人畫被父親發現後,換來的卻是一頓追打。「父親看到牆壁上的畫之後,立刻想拿著棍子來抽我。可我沒等著棍子落下,就拼命地跑。」就這樣,為了躲避父親的棍棒,蔡志忠在周圍鄉鄰的注視下,和父親玩起了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
  • 對話蔡志忠:臺灣最紅的動畫片是我拍的,最紅的漫畫是我畫的
    蔡志忠:對。但也沒這樣嚴格,這一碗(米粉)我要吃兩次。剩下的這部分就會留到晚上。我48年不吃早餐啦,上學的時候是天天有人做飯,到晚上就很簡單,有時候就煮一碗粥,有時候吃玉米,這個(粉)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