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頑童蔡志忠:「努力」沒有用,想要成為很厲害的人要這樣做

2020-12-24 如穎隨行育兒經
蔡志忠自畫像

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點,努力其實是沒有用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我們來這輩子,不是只去換人民幣,是要來完成自己的夢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蔡志忠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蔡志忠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華人漫畫家,小時候特別喜歡看他的漫畫,他能深入淺出地把諸子百家的文化和思想通過漫畫形式展現,讓小孩都能看得懂。

他的《莊子說》、《老夫子》等100多部作品被翻譯到30多個國家,銷量已超3000萬冊,他的漫畫還被編入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教材。現在的他已經是70多歲的老朽,仍然筆耕不輟,實在讓人欽佩。

除了漫畫以外,蔡志忠還有十項很厲害的興趣,比如橋牌,物理、數學、禪學,收藏古銅佛像、漫畫、動畫、道家、佛學、中國智慧起源,基本上每一樣都取得了非凡成就。

對於自己的「厲害」,國漫大師蔡志忠有一個「謙虛」的說法:「我比看上去要厲害10倍。」

那如果不謙虛呢?蔡志忠答道:「其實,是100倍。」

這樣一個連初中都未畢業,沒有文憑,沒有師承,怎麼一個人能學到這麼多東西?成為這麼厲害的一個人?

蔡志忠說:努力是沒有用的,唯有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無論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

01、從小立志

4歲在父親的書桌下找到人生的方向,受父母的影響深遠。

1948年,蔡志忠出生在臺灣靠海的一個小村莊,3歲就會背經文,4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塊小黑板,他就在上面開始塗塗畫畫,而且還畫得好。

父親問他:你長大想做什麼?

蔡志忠說:我要想一想。便躲在爸爸的書桌下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年,最後他決定以畫畫為生。

我們今天很多人一生迷惑而碌碌無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可是蔡志忠在4歲半就找到了自己人生未來的道路,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真的是「神童」。

蔡志忠說:鄉下人三歲半就知道自己長大要做什麼了。比如鐵匠的兒子知道自己以後要做鐵匠,種田的兒子知道自己以後會種田,他不想成為那樣的人,所以就想畫畫。

蔡志忠9歲時,臺灣很流行武打小說和漫畫。在讀到初二的時候,他把自己的作品寄給了臺北一家出版社,結果暑假就得到了聘任的通知。

當時的他剛考上縣重點高中,在讀書和畫畫之間,他毅然選擇自己的夢想。離走時,他告訴了父親。

「爸,明天我要去臺北。去幹嘛?畫漫畫。找到工作了嗎?找到了。那就去吧。」

父子道別,僅僅27字,雲淡風輕。

幾年後,蔡志忠獲得 臺灣「十大傑出青年」榮譽,他含著眼淚特別感謝父親。當初沒有逼他繼續上學,沒有將父母一生未完成的願望,讓自己去替他們完成,才有機會成為一個職業漫畫家。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放手,是對孩子實現夢想的最大鼓勵。

與夢想的距離是先量好自己的籌碼,腳踏實地的付出。

人生這麼長的旅程,99%人卻不知道他們真正的目的地是什麼。

如果問你的夢想是什麼?很多人會把成為馬雲、比爾.蓋茨那樣成功的人士當作自己的夢想。

好像你不比別人當的官大、掙的錢多,這一輩子就沒有意義。蔡志忠說:「這個思想是錯誤的。他們只看到了別人風光後的樣子,沒有看到為實現夢想的路上腳踏實地的付出和艱辛。」

每個人要先去了解自己的籌碼,設定自己的階段性目標,不是每個人都要去讀北大、清華,但我們每個人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一個人在尋找自己最喜歡事情的旅途中,第一個門檻是要能養活自己。

蔡志忠從小就立下志向:「只要不餓死,就會一生一世永遠畫下去,一直畫到老、畫到死為止。」

為了圓這個夢,他不停地看書,不停地畫畫。以終為始,在每個階段都做到最好的自己。

15歲開始就成為職業漫畫家,到了36歲時已經賺到了220萬人民幣和三棟房子。他說:「這輩子賺錢的事夠了,從此不切割任何生命去賺錢盈利,所有的時間都歸我享用。」

人應該要能早點想通,這一輩子到底要來幹什麼?很多人其實一輩子被自己的欲望所奴役,被外人的期待所困住,其實我們不是只來賺錢,是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儘早發現孩子的興趣,就是每天問他長大做什麼?

孩子不喜歡的不要做,但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去嘗試,但一定不要去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蔡志忠從女兒兩歲多,就開始每天問:長大了想做什麼?女兒說:一定不當漫畫家。我要當設計家。你想要設計什麼呢?可以設計很多呀。

女兒為了設計衣服,然後就去學畫畫、學設計。有了自己喜歡的,自己就會主動去學習,其它就是水到渠成了。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你的孩子想要做什麼?很多很厲害的人很早就非常明確他們的目的地,然後一心朝向那個地方,才更有可能實現。

美國老虎伍茲十個月大就開始拿球桿,兩歲上場一桿進洞。邁可.喬丹三歲半已經在後院打籃球。

就像他在漫畫中畫的一樣,小鳥對長頸鹿說:「雖然你很高,但是我會飛。」我們一定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一項,才能夠贏過全世界。

幫助孩子找到最喜歡的事情做,其它就是水到渠成了。

02、做事極致

興趣:一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除了漫畫,蔡志忠的興趣可以說很廣泛。憑著自己的興趣,他居然無師不通,成為很多領域高人。

他為了學橋牌,敢於去和頂尖人物挑戰,與聶衛平、巴菲特常切磋,自己也拿過10個以上的亞洲冠軍。

他30多歲突然對物理學感興趣,把自己閉關10年,學習量子物理,為了學量子物理,還專門學了英語。你很難想像,一個連大學都沒有上過的人,可以靠自學,完成最尖端的量子物理學的學習。

愛因斯坦說,最難理解的問題是宇宙可以與大腦聯結。蔡志忠常常用愛因斯坦的話來激勵自己,沒有什麼不能挑戰的,只要你有興趣。

專註:把事情做到極致

蔡志忠記得小時候常常看到父親為了練書法,每天中午頂著大太陽,以磚為紙,以水為墨 ,拿著毛筆在紅磚上練字。一磚兩面都可以寫,被太陽曬乾了就再寫。這樣幾年下來就成為了鄉裡的書法第一高手,鄉裡很多人都邀約父親寫春聯。

父親從小給他的影響就是,一定要熱愛自己的事業,要做就要做到極致,做到第一。

所以,他坐了 58個鐘頭未離開板凳一直做一件事;把自己關在家裡40多天未出門一直做一件事,在日本呆了四年花了四十多本漫畫;從溫哥華來回飛了50班飛機,每班12個鐘頭,讀了600多本書,寫了12本書。

蔡志忠大部份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頓飯,把時間利用到極致,甚至忘了時間的存在,忘了周圍的一切。

他認為時間是個微積分的過程,如果一個小時值10元的話,分成兩個半個小時可能不值5元,4個15分鐘連1元都不值,反過來看,連貫的10個小時已經價值到幾千萬了。

當代的年輕人常常愛一心多用,好象不得不做很多事情,利用碎片時間在拼命學習,看似很勤奮的努力,其實很難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價值、成果。用好連貫的時間,把事情做到極致,時間才會有指數級增長的價值倍增效應。

做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終、專心致志、沉浸其中就容易產生心流。

思考:努力沒有辦法讓你走上巔峰,唯有學會思考

蔡志忠一輩子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一輩子都在思考,置心一處,就能置身一處,達到禪定的境界。

上小學的時候,他就不停的思考,不停追問老師:「老師,手為什麼會皺?老師,太陽照進來,筷子為什麼會被折斷?....老師開始還能跟上他的問題,後來只有躲著他,因為已經欠了他30個問題沒有回答了。

從這以後,蔡志忠明白了不能只跟老師學,而要自己找答案。

每個人都會說,我要加倍努力,其實這樣不對的。隨便去街上看,沒有人不努力,工地上的工人都在大汗淋漓的努力賺錢。

努力,不會達到最好的結果,反而要倒過來,一定要想想你要達成什麼目的,然後需要什麼條件,然後設計一條路去達成這個目的。因為我們的人生是走階梯,不是直線,如果沒有克服困難,你很難站上去就能站穩,因為觀念很難改變。要想改變觀念,重要是學會思考。

努力也沒有辦法讓你走上巔峰,關鍵是要會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盲目相信,就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家長常常思考到底要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才?那就是未來需要人工智慧不能取代的人才。一定要把人的優勢挖掘出來,凡是機器做的不如我們的,一定要去發展。機器不能做的就是發散性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

學會獨立思考,勇於做自己,失敗了擦乾眼淚再站起來。

03、成功的定義

努力沒有用?那該怎麼辦?如何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蔡志忠常常說:一個人能成為很厲害的人,不是因為很努力,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知道怎麼做,知道怎麼樣把它做好。

所以他能夠賺到了幾百萬,有了房子,就不再被錢所束縛,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他曾談到對成功的認識:成功並不是地位有多高或是多有名,或是賺到多少錢;成功是讓多少人,在多長的時間,讓別人獲益良多,真正的成功是你能影響多少人。

詩人張繼最終能以詩人的名義流傳後世,靠的只是這一首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28個字讓姑蘇城文化興起,流傳千古。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什麼都帶不走,只能留下什麼。難道留下的只有錢嗎?

不,我們來這輩子,不是只去換人民幣,是要來完成自己的夢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

所以,蔡志忠很愛研究。每畫一本書,都會花很長時間去研究作者的思想、背景和想表達的意思。

就像他在《生命·覺者》紀錄片中所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把它做到止於至善,不要到快要走的時候才後悔,才發現自己並沒有把該做的都做到、做好。」

04、結語

中國佛學提倡覺悟,蔡志忠老先生超凡脫俗的想法和做法,達到返樸歸真的境界,成為大師中的大師。

很多人一輩子都找不到所愛,只為別人而奔波,為別人而活著,而蔡志忠一輩子熱愛思考,擅長自學,此生不渝,才能成為很厲害的人。

蔡老師常問年輕人:「如果人生只有一天,你會怎麼過?」

你會好好吃個早餐,然後好好談個戀愛,聽喜歡的音樂,如果只有一天,一定不會加班到12點吧?

如果做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加班,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就不叫加班。

做自己喜歡的事,那一剎那間,也是你與世界同步的過程,達到心靈的解放,獲得幸福感。

最後以蔡老的一句話結束:生命的至樂不是享受美食,不是度假旅遊,不是奮鬥之後的功成名就,而是制心一處,制身一境,完成自己的夢想。

願你還心存夢想。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蔡志忠:我覺得努力是沒有用的
    蔡志忠什麼都不會,看起來不太奇怪,事實上在我們鄉下是很奇怪的。我們鄉下沒有三歲半的小孩不知道他將來要做什麼。農夫的小孩已經可以在田裡幫忙,鐵匠的小孩已經在幫忙拉風,拉車的小孩已經在幫爸爸餵牛,只有蔡志忠什麼都不知道。 我爸爸是全鄉書法第一。我躲在我爸爸的書桌下,那裡有一塊墊子,再把椅子拉進來。
  • 拍過《老夫子》,拿過金馬獎,漫畫大師蔡志忠來洛尋創作靈感
    蔡志忠,1948年生,臺灣人,著名漫畫家。作品有動畫電影《老夫子》《烏龍院》等、漫畫《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漫畫在全球發行4000萬冊。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進行再創造,用輕鬆的方式講述生澀的道理,作品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
  • 四歲到七十二歲從未放棄漫畫的狂人———蔡志忠
    之前有看到在撒貝寧主持的節目中,有個年輕人在現場提問蔡志忠先生: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身邊的人再優秀對我有什麼意義呢?       他是這樣回答的:撒貝寧先生在舞臺很厲害,我就不厲害。但是我畫漫畫很厲害,撒先生就不厲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堂。人生其實很簡單,第一是量量自己口袋裡的籌碼,每個人的籌碼也不同。
  • 我的「偶像」蔡志忠 | 臺灣漫畫大家蔡志忠作品談
    當時我覺得蔡志忠畫的很好,因為他做的造型兼備日本和中國古典韻味,而且很簡潔,概括的功夫不錯,比如高士們的眼睛常常畫成兩根小橫線,表示眼光回收,寵辱不驚;又比如他畫的羅漢,一定是從中國古代繪畫中借鑑了造型,僧衣甚至直接寫意了,他的漫畫漫味十足,人物表情還有漫畫符號精準到位,四格,多格駕馭純熟,我記得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漫畫從業人員如果要畫一個古代故事,在風格上都會模仿蔡志忠。
  • 【254期】漫畫家蔡志忠,原來是個好老師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蔡志忠給了一種簡單而富有深意的方法。拿兩張A4紙,第一張,左邊寫上你喜歡什麼,右邊寫上你討厭什麼。第二張,左邊寫上你會什麼,右邊寫上你不會什麼。兩張紙合在一起,尋找左右重合的部分。許多人選擇的是討厭什麼,卻會做什麼,這就是工作的束縛和負擔。梁冬也給出一個內觀冥想的方法:讓自己回到「一」的狀態——連名字、性別都沒有。
  • 蔡志忠:漫畫繪人生
    作為漫畫家的蔡志忠頂著很多標籤,禪學大師、物理學家、銅佛收藏專家、橋牌冠軍等等。雖然他是一個傳奇的存在,但是他的人生軌跡更像是一個已定的必然。 這個世界上,大約有不到10%的人從小就很清楚自己長大後要做什麼。但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受家庭的影響,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在冥冥中仿佛受到指引,有著清晰的使命感。
  • 蔡志忠:老婆說我站著躺著都不厲害,我坐著很厲害
    雖是玩笑之語,卻意味深長,真正厲害的人,全在於屁股「坐得住」。其實,每個人都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厲害,如蔡志忠所說:「我學會動畫和橋牌都只用了3個月。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厲害100倍,只是自己不相信。蔡志忠以他對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詩宋詞、佛經禪語的獨到心得,用線條演繹著深刻的哲學和幽默,用畫筆描繪出他強大而豐盛的心靈世界,他的漫畫整整影響了一代人,直到今天
  • 蔡志忠的漫畫、稿費及其他
    此時,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後來的蔡太太楊琬瓊。楊琬瓊22歲成為臺灣最年輕的導播。蔡志忠從彰化鄉下來,在臺北無親無故,毫無人脈,長相也不出眾,獅子鼻,方海口,甚至可以說有些粗獷。可是呢,蔡志忠就是硬生生從命運女神那裡搶來了幸運二字。在人才濟濟的臺北,一個彰化來的毛頭小夥子憑藉自己出眾的繪畫才華,在光啟社迅速站穩了腳跟。
  • 15歲輟學,28歲迎娶白富美,36歲賺386萬,蔡志忠:我從來不努力
    我老婆說我站著、躺著都不厲害,我坐著最厲害在上海參加活動時,蔡志忠一上臺就會說「我老婆說我站著、躺著都不厲害,我坐著最厲害,所以我要坐著講。「話音剛落,下面的觀眾哄堂大笑,蔡志忠卻一本正經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 蔡志忠少林寺剃度出家,為啥成為「沙彌」而不是「比丘」?
    多年來,蔡志忠致力於研讀中國古籍和佛書,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100多部經典漫畫,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5000萬冊。蔡志忠在少林寺剃度出家,雖然很多人感到吃驚,但要回顧他和少林寺的緣分,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 漫畫大師蔡志忠是如何運用職業規劃活出頂端優勢的?
    02蔡志忠不僅設立職業目標,而且提倡儘早設立。他有一句名言:選擇要趁早。他說:「人生最終的結果就是拿一把刷子混飯吃,所以要及早選擇,把這把刷子練到極致。很多厲害的人,比如老虎伍茲、飛人喬丹都是很早就確立了人生目標,伍茲兩歲就開始拿球桿,喬丹三歲就開始打籃球,我自己也是,四歲就確定這輩子要畫畫。越早選定人生目標,就越容易體悟技藝,也越容易練到極致。」
  • 蔡志忠:古籍漫畫第一人,鍾情漫畫,36歲財務自由,緣何72歲出家
    蔡志忠說:「第二名是頭號輸家,我要成為亞洲第一。」他說到了,也做到了。蔡志忠不但成為原創漫畫的旗幟人物,還開創了古籍漫畫先河。他的《老子說》、《莊子說》風靡全球。他還計劃,有生之年,要把古老的智慧,如猶太的《塔木德》、紀伯倫的《先知》、印度的《奧義書》以及泰戈爾的《飛鳥集》還有日本180個禪宗故事等等,用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蔡志忠把一生都傾注在漫畫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找到自己的喜歡又擅長的,用一生去熱愛,去踐行,一定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 蔡志忠 | 漫畫畫了橋牌打了 收藏玩了 哲學研究了 出家去
    60個人不知道有誰,因為「不曉得到時候什麼人是仇家」。party結束之後,我會安靜地等待死亡。一周以後如果還活著,再重新訂死亡之前的計劃,但肯定不會是15年!為什麼努力是沒有用的?努力之前要學會獨立思考
  • 漫畫大師出家,紅塵再無蔡志忠
    近期,他又出版了漫畫集《少室六門集》,包括達摩禪、達摩二入四行論、達摩安心法門、達摩觀心論等。 少林結緣 蔡志忠在少林寺剃度出家,讓很多人感到吃驚。但要回顧他和少林寺的緣分,也在情理中。
  • 「蔡志忠漫畫獎」永久設立 ,這位國漫大師,你了解嗎?
    為積極推動中國動漫文化走向世界,從本屆金龍獎開始,組委會將永久設立「蔡志忠漫畫獎」,用於褒獎在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作品或作者。蔡志忠是什麼人呢?為什麼要單獨設立「蔡志忠漫畫獎」?談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了解一下蔡志忠其人的生平。
  • 為什麼說努力是沒有用的?
    >漫畫家蔡志忠說,努力是沒有用的。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聽到這樣的言論——努力就會走到巔峰。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不是所有人都走上巔峰了嗎?沒有人開始不努力,但為什麼後來不努力呢?因為努力沒有效果。 當然不是說不去努力,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點而已,而是要會思考。
  • 漫畫大師蔡志忠落髮少林寺:我只是一直在做我喜歡的事
    原創 PUP China 普林斯頓讀書匯4歲,他想要畫一輩子畫9歲,他立志未來將以繪畫為生15歲,他退學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職業畫家29歲,他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卡通動畫公司,拍攝的《七彩卡通老夫子
  • 36歲就財務自由的漫畫家蔡志忠:我永遠不奮鬥,永遠不努力
    蔡志忠老師關於努力的一段話深深地吸引我:我永遠不奮鬥,永遠不努力,從來沒有努力。就像你問,風為什麼要吹?雲會吹,風會飄,水會流,花會開,樹會長,時鐘會走。在蔡志忠看來,他從來不會去思考,自己在創作的過程中,時間自己走就好。就像他愛畫畫,如果很長時間不畫就會很難受。這樣的感受跟出版社有沒有出版,讀者喜不喜歡都沒有關係。他有強迫症,一定要把它的作品畫到極致。即使在每一張畫過了100年之後再看,都不會後悔當時的繪畫思路。
  • 魅力人物誌——蔡志忠,不懂莊子不是罪惡,不懂漫畫才是罪惡
    所以漫畫家不只是會畫畫,就像作家,不只是寫字才叫作家,一個好的漫畫家要有圖像表達故事能力。蔡志忠在創作《諸子百家》時,99%的精力都用在理解故事的核心。等真正弄懂了故事,才開始真正生出一隻漫畫之手,才開始他的漫畫之作。任何的呈現,都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否則跟「複印機」無差別。
  • 漫畫大師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90%被大人教壞了
    聽知名漫畫家蔡志忠老師來給你說說...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蔡志忠的漫畫。他4歲開始畫漫畫,漫畫作品在50多個國家出版,連業餘玩個橋牌,都能成為亞洲第一的橋牌高手。那他是如何成為智商200,把一輩子活成九輩子的天才呢?各位大家好,我是漫畫家蔡志忠。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