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配音解文稿的寫作困境

2020-11-18 騰訊網

紀錄片是以一種真實的手法記錄鏡頭拍攝到的畫面內容,一般都會有配音解說詞來引導觀眾去理解畫面內容,但是如今的紀錄片配音解說詞出現寫作困境重重,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困境?

在紀錄片中,說明詞、人物同期聲、音樂、音響構成了聲響符號的總譜。全部聲響元素在此不應該是獨立的,必須在總譜的需求下。構成一個有機的聲響全體,一起與畫面和諧效果,一起構成一個更大的視聽總譜。

其間,人物同期聲和環境同期聲不可是視聽不可缺少的,也是構成聲響空間的重要元素。如果過多地運用說明詞,勢必減少同期聲的寫實效果。

紀錄片配音解文稿的寫作困境

中國不少紀錄片創作者,往往只留意說明詞這類理性元素的效果,而無視非理性的元素。

電視的發展促進了紀錄片的改變,使得紀錄片的製造沿著實錄和抓拍同步的方向發展。

至於後期製作和解說詞,是根據材料而進行的。可是在咱們的發明中。很多的電視專題、「紀錄片」都是在先寫好文字劇本,再去尋覓卡拉0K式的相應鏡頭。

紀錄片的價值在於實在的發現和揭示。尋覓、追尋、發現的進程恰是觀眾等待的進程。先寫好說明詞,再去尋覓契合說明的鏡頭。

解說詞是紀錄片眾多體現元素之一,它的敘事描繪具有和畫面一致的特性,而非「獨立性」文體。說明詞不能脫離畫面獨自存在。

配音解說詞在紀錄片中是一個聲音在幫助大家去理解內容,配音解說員在幫你解釋畫面。要求我們認真去思考紀錄片解說配音的困境,找到更多的方法應對紀錄片配音詞寫作的困境。

相關焦點

  • 提高紀錄片配音質量的方法
    對於紀錄片的創作,我們在給紀錄片配音的時候是要做好紀錄片文稿的創作。因為很多時候配音員在進行配音之際,會用到配音文稿來幫助他們進行配音的創作。所以說要寫好配音稿對於配音員配音來說是很重要的。配音文稿是紀錄片配音創作當之無愧的母體,若想製作出高質量的紀錄片配音,紀錄片配音稿件的訓練必不可少。配音員在拿到紀錄片配音稿件的同時不妨先花一點時間來理清配音稿件的來龍去脈,它的思路,感情脈搏等方面。對於紀錄片配音稿件先別急著將它背出來或念出來,真正的配音並不需要紀錄片的口頭翻譯。
  • 配音技巧入門視頻,紀錄片配音技巧
    所以,熟練掌握貼合人物口型的技術,是進入影視劇人物配音藝術創作殿堂的「敲門磚」,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上一節配音創作的內部技巧中,我們知道,在幻化人物的時候,除了抓住人物語言的性格特徵以外,還要與原片人物角色的行為特徵同步。
  • 紀錄片配音極致追求一個真字
    大家對於紀錄片的配音知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平時我們在電視視頻軟體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紀錄片。那麼紀錄片配音也自然不會陌生。 配音員在進行紀錄片的配音時候要注意更多配音細節的把握,紀錄片很講究配音情感的發揮。配音員要根據配音文稿來進行對紀錄片配音的更好地發揮。
  • 茂名召開紀錄片《潘茂名》劇本文稿徵求意見會
    茂名召開紀錄片《潘茂名》劇本文稿徵求意見會 2020-06-07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面世 用AI向藝術致敬!
    這部聚焦前沿科學突破與科技熱點,以鮮活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創新實踐的紀錄片,還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聯結科技與人文:科大訊飛利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讓已逝的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老師的聲音重現熒幕,完成了整部紀錄片的配音。這也是全球第一部全篇採用人工智慧配音的紀錄片。
  • 麥克風前如何配音?錄音棚內如何配音?
    現在的語言工作者,更加在乎文字內容,更加在乎態度、角度、溫度,更加在乎專題紀錄片中各元素之間的相得益彰緊密配合,也更加在乎個人化的傳播,私密的終端,平視表達等等。這讓我們語言工作者的審美已經有一半走出了困境;但還有一部分慣性地留在從小薰陶起來的囚籠中。當你聽到你錄製的作品與這個時代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的時候,你就該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麥克風的不適感了。
  • 顏真卿《祭侄文稿》書法鑑賞(高清圖)
    在當今整個社會高度重視書法藝術的今天,《祭侄文稿》的藝術生命力最強,影響會更深更遠更廣。正如陳深《停雲閣帖題記》中說:「此帖縱筆豪放,一瀉千裡,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如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 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無意求工,而規矩之外,別有勝趣」的藝術效果。總而言之,《祭侄文稿》是顏真卿不泥古,不乖今,大膽創新,終成大家的典範之作。
  • 風景紀錄片配音的風格和方式
    風景紀錄片配音的風格就是視頻作品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個性。不同的藝術創作者由於個性、思想、自身經歷、藝術素質等不同,在駕馭題材和體裁、採用表現手法、運用語言等方面各有特色。講求風格,是作家、作品成熟的重要標誌。
  • 怎麼樣理解電視紀錄片配音氣質
    在配音行業中,配音氣質的表現也分為兩種:解說氣質和本人氣質。  「解說氣質」,它已經蘊含、確定於片子的創作中;「本人氣質」,一般很少能改變。能夠變通,解說再創造是需要這種氣質的體現。  形成「解說氣質」有兩點原因:一是心理感覺,二是生理感覺。  配音氣質的基礎是先天條件、文化素養與表達技能。
  • 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對配音要求不同
    最終的時候,電視節目配音的收視率,評估等都來自於觀眾,電視節目配音質量的查驗,直接表現就是觀眾的反應,這也是最有效的客觀評估。  許多配音機構都有開設電視配音業務,力求供給好的配音效勞電視臺,效勞觀眾。
  • 收藏|於芳解說,央視紀錄片《頤和園》高清版+解說文稿,第05集
    本片由中央電視臺製作,創作團隊骨幹是拍攝十二集大型紀錄片《故宮》的原班人馬。《頤和園》的創作從2006年啟動,歷時三年完成。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紫禁城代表著「禮」,頤和園則代表著「樂」,如今《故宮》和《頤和園》的拍攝完成,也代表著「禮」「樂」結合,完成了中國古典建築和文化的一個篇章。
  • ...紀錄片《社交困境》,不少用戶就刪除了 Facebook 和 Instagram
    Netflix 發布名為《社交困境》(The Social Dilemma)新紀錄片後,社交媒體用戶正在重新評估是否應該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平臺上開設帳戶。
  • 央視紀錄片《創新中國》首創人工智慧配音
    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紀錄片《創新中國》,是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慧模擬人聲完成配音的大型紀錄片,節目解說部分全程運用人工智慧配音。
  • 《創新中國》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 致敬中國聲音
    《創新中國》作為一部科技屬性的紀錄片似乎更難與溫暖、溫度產生關聯,但其實不然,該片使用人工智慧配音的嘗試看起來是件頗具科技感的事,其內核則充滿著溫暖的情懷。 《創新中國》使用人工智慧模擬的是已逝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老師的聲音。1986年李易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
  • 家鄉不僅在夢中,也在筆下——專訪《航拍中國》·貴州篇文稿作者李子綦
    5月21日,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開播即引發廣泛關注。5月23日貴州篇播出,B站評分達9.9分。貴州篇關於黔西南的部分,重點關注了興義萬峰林和馬嶺河峽谷。看完貴州篇,社交媒體上有觀眾如此評價:「沉浸於俯瞰家鄉美景所帶來的視覺震撼的同時,紀錄片精美的文稿同樣讓人獲得美的享受。真是美麗中國、詩意文章!」
  • 大家宏論|解嚴後臺灣紀錄片的孤島想像研究
    摘要:解嚴後臺灣紀錄片異軍突起,《生命》、《無米樂》、《看見臺灣》、《灣生回家》等紀錄片紛紛進入院線並且獲得不俗票房,從而在海峽兩岸產生巨大影響,推動大陸《喜馬拉雅天梯》、《二十二》、《我在故宮修文物》、《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岡波仁齊》等一批院線紀錄片出現。臺灣紀錄片的「在地」精神意味著呈現一個完整的「孤島」想像,表現島上生民的苦樂哀愁,進而凝聚共識,達成社會和解。
  • 李立宏在紀錄片配音中的有聲語言運用分析
    1. 李立宏配音引發的問題和思考通過分析李立宏解說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片段,我們看到了他獨特之處和優點,同樣人無完人,我們也希望他會更好。於是我又仔細鑑賞了他配的其它的配音作品其中包括紀錄片《京劇》、《新絲綢之路》等並結合電影《復仇者聯盟》希爾維格博士、《鐵血精英》丹尼、《四大名捕》諸葛正我的配音等發現了幾個問題:2.1 重音過多在一個意群中,重音略多,導致重點不夠突出,敘述時稍顯平淡,比如在紀錄片《京劇中》第一集定軍山·溯源中的第一句配音:「2010年11月16日,北京城一個普通日子
  • Netflix紀錄片《社交困境》讓用戶重新評估Facebook等社交媒體
    來源:新浪科技Netflix發布名為《社交困境》(The Social Dilemma)新紀錄片後,社交媒體用戶正在重新評估是否應該在Facebook和Instagram等平臺上開設帳戶。雖然有點諷刺,但是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有人們說,他們計劃在觀看紀錄片後刪除其社交媒體帳戶,其中Facebook和Instagram似乎呼聲最高。一位Twitter用戶寫道:「每個人都應該在Netflix上觀看《社交困境》紀錄片,然後做出必要的改變。」
  • 再說長江配音技巧分析,淺析紀錄片配音技巧論文
    再說長江配音技巧分析20 多年前,一部史詩般的電視系列節目《話說長江》中的影像,拍攝者將鏡頭對準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記錄下與它有關的神奇自然、厚重人文和長江流域人們的生存狀態。上世紀80年代,一個將改變中國人生活的時代正在到來,時代變遷的急促腳步,成為《話說長江》中,最具歷史張力的影像。
  • 紀錄片《中國》播放量破2.5億,女聲配音好評不斷!
    以往大型歷史題材紀錄片都習慣用客觀冷靜的男聲配音,而它這次卻邀請了知名女主持人周濤,用溫柔親切的女性聲音來講述中國歷史,少了些沉重多了些溫暖,這也讓《中國》成為了我國首個採用女聲配音的歷史紀錄片。有很多網友評論道:之前沒看過女聲配音的紀錄片,周濤的這種風格很是喜歡,既有旁觀者的冷靜,也有講述者的感情,太打動人了。